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九月的晨光中静静醒来,秋天已经铺满了床。伴随着凉爽的秋风和金黄的落叶,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节,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天的中间,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
中秋的田野里,月色皎洁,古人把满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8月15日也被称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常用“月圆”和“缺月”来形容“悲欢离合”,而生活在异地的游子更是对月亮情有独钟。如唐代李白的“举头望去,发现是月色,再沉回去,我忽然想起了家”的诗句,杜甫的“他知道今夜的露珠会是霜,家里的月色是多么明亮!”还有宋代王安石的《春风与绿江南岸,明月几时归我,明月几时归我》,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拜月赏月是这个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日祭月的社会制度。人们在中秋节也有祭月之风。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享乐。
赏月的风俗盛行于唐代,许多著名诗人都有咏月的诗。比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是什么时候?问天酒。”等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好故事。到目前为止,有许多历史遗迹,如拜月祭坛、拜月亭和望月楼。北京的“月坛”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用于皇家祭祀月亮。每当明月空的时候,都会在露天立一个案,桌案上摆着月饼、石榴、枣等水果。拜月之后,全家人会围坐在餐桌旁,边吃边聊,一起赏月。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种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自唐代以来,月饼的制作变得越来越复杂。苏东坡写过一句诗:“饼如嚼月,饼中有饼,饼中有饼。”清朝的杨光甫写道:“月饼馅是桃肉,冰淇淋是用糖霜加糖的。”好像当时的月饼和现在的还挺像的。
还有许多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其中,最熟悉的故事当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长生不老药,飞上月宫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之后,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其实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什么都没有。后来,在拜月的中秋节,普通女人会在月宫向嫦娥遥祭。
老师同学。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长期积累的文化遗产,传统节日蕴含着民族。民族的价值取向隐含着民族的文化基础。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探索和发掘传统节日背后的价值。“时尚的东西很耀眼,但民族的东西可以长久。”
升海明月,照亮整个天堂。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阖家团圆!
谢谢大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