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江西省高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题

2020-03-08 来源:榕意旅游网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2014-2015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

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2.下图为《宋人画册》中的扇面画《耕获图》。

下列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体现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②体现出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特点 ③证实翻车的发明是在宋代 ④表明粮食生产已形成一年两熟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

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我国“四大名锦”中的蜀锦历史最为悠久,古人形容蜀锦“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古

代就已失传。造成这些工艺失传的主要原因应是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D.官营手工业的不利影响

5.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

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6.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

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4年6月22日,中国京杭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

南到杭州(余杭),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运河对中国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状况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A.“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B.“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C.“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D.“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8.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进行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

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D.人民就业机会减少

9.“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

盛,扬州一而蜀次之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唐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 C.盐铁经营促进了扬州城市发展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扬州经济的繁荣

10.下述有关草市的沿革,史实与结论相符合的有

史实 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 ——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草市迫江货,津桥税海商。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结论 草市最早出现于北朝时期 ——王建(唐)《汴路即事》 诸州镇郭下及草市见管属省店宅水,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 草市成为政府重要的税源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正月敕》 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 南市是大规模的草市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A.1个

B.2个

——陆游《入蜀记》 C.3个 D.4个

11.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

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

12.进入16世纪,物价稳定了数百年的西欧各国都出现了商品价格迅速而又持续的上涨现象,全西

欧总价格水平比1500年高出200%—300%,其中西班牙上涨幅度最高,平均为3.5倍,某些地区达到4倍多。法国为2.2倍,英国为2.6倍,荷兰为3倍,其他地区也在2.5倍左右。此种经济现象 ①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②加速了欧洲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 ③使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获得巨额利润④由于欧洲殖民者掠来大量金银导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有人考察了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说:“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

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那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上述材料可以观察的视角不包括 A.经济发展

B.社会分化

C.环境污染

D.阶级斗争

14.《全球通史》说:“工业革命还影响了科学革命,并转而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不过,应该强调

的是,在……大部分时间中,这种影响只是朝着一个方向——从工业到科学的方向进行。”这种影响方向的逆转导致了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C.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B.中国近代第一批近代企业的出现 D.公司制生产组织形式的确立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

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通商口岸的开放是由内地向沿海扩展的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6.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

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17.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为振兴商务,政府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

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当时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鹜”的局面。对上述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B.政府加强了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18.下表为1894年、1914年的外国资本在华资本结构图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

A.1894年后因中国民族工业的萧条外国资本急剧膨胀 B.外国资本的扩张导致中国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一战前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扩张达到近代时期的最高峰 D.列强的在华投资中交通业和工业比重上升较快

19.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①是鸦片战争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势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③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到独立后转入现代发展轨道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

式大变革。在中国,如果把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110年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30年中国近代化的内涵是 A.资本主义化 C.新民主主义化

B.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D.民族独立和富强

21.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1950—1992年)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84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D.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

22.“1955年,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

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 A.走合作化道路

B.没收为国营企业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资本家自愿捐献

23.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

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

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24.197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

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两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政治导向

A.农村政策即将进行重大调整 C.“姓社姓资”的争论将有定论

B.工作重心将向经济建设转移 D.家庭联产承包制将推向全国

25.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

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A.建立经济特区 邓小平南方谈话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评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 26.中西方贸易

材料一 1775—1833年间西方商船来华统计表(单位:艘) 时间 1775—1784 1785—1794 1795—1804 1805—1814 1815—1824 西方商船总数 289 613 633 711 836 英国 船只 167 447 368 474 504 美国 比重(%) 船只 67.79 72.92 58.14 66.67 60.29 1 54 213 226 324 比重(%) 0.35 8.81 29 37 28 13 22 5 1 32 17 2 0 0 32 45 27 6 3 荷兰 丹麦 法国 其他 33.65 1 31.79 0 38.76 4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1825—1833 合计 1181 4263 723 2683 61.22 62.94 348 1166 29.47 56 27.35 127 6 85 23 74 15 18 材料二 “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以为内地民人格于定例,不准赴各国贸易,以致利薮转归外夷。”

——林则徐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四月初六日奏折

问题:

(1)材料一中西方在所涉时期内对华贸易呈现怎样的特点?试简要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格于定例”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它在当时中西方的发展中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27.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

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 军事工业 企业 创办人 时间 1861年 1865年 1878年 1890年 地点 安庆 上海 唐山开平镇 汉阳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张之洞 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相对于英国而言有哪些不利条件。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的一百六十多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

(3)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二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

29.《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

第一,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第二,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第三,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试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用史实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走第一种现代化道路的。结局如何?

(2)中国走上第二条现代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用史实说明第二条道路是如何确立的。 (3)中国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转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20世纪90年代取得了什么具体成就? (4)从中国现代化转变的历程和成就,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参考答案

1.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整合材料信息,调动相关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尚复被水旱之灾……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并调动相关历史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限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D项。 2.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和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中等难度。小农经济的典型特征是男耕女织,从图中看不出“女织”的现象,翻车是三国时期马钧发明的,②③错误。故D正确。 3.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正确,两汉时期,西北地区主要利用雪水或地下水,修筑特殊的水利工程——坎儿井;②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楚国孙叔敖修建的芍陂、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等灌溉工程;由西北的地理条件可知③④正确。故选C项。 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由材料“其价如金”可知,蜀锦为古代官营手工业制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仅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但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这往往导致某些工艺失传,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不符合“主要原因”。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整合材料信息调动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据材料并调动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唐六典》中规定的市的制度不再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所以出现夜间经营商业的局面,D项符合题意。 6.B

【解析】材料中\"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祙,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说明松江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②正确;材料中\"从店中给筹取值,说明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③正确;①④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7.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准确完整地概括并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并调动相关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商业发展使城市中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使市分散在城中,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提及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内容,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商业的时间限制,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8.D

【解析】材料大意:在海禁政策的影响下,沿海居民习惯于当水手,不能胜任其他工作;他们为了谋生,有的铤而走险,为贼驾船,更多的是无所事事。这说明海禁政策减少了人民的就业机会,故选D。A、B、C三项与材料无关。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9.C

【解析】本题以扬州的商业经济为切入点,考查阅读材料并准确、正确地解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盐铁转运使”、“商贾如织”、“扬一益二”可以得出,政府设置官员管理商业、南方

A项“重农抑商”与题意无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商业繁荣,据此分析可知C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关;B项“经济重心南移”与题意时间不合;D项“对外贸易”材料无体现。 10.C

【解析】解读材料,从“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可知,北朝时期出现草市,但不能得出“最早”的结论,故第一则材料结论错误,从第二则材料的江货、海商可知第二则材料的结论是正确的,从第三则材料中的“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可知草市税收也是政府重要的税源之一,故第三则材料结论正确,从第四则材料中的“城外南市亦数里”可知结论正确,故材料有三个史实与结论符合,故C项正确,故A、B、D项错误。 11.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导致了价格革命,金银数量增加,通货膨胀,工资上涨,工业成本随之上升,产品无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西班牙商人销售商品,获得暴利,但他们将财富投入“地产,购买贵族头衔”,没有转化为资本,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符合题意。 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整合材料信息,调动相关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据材料“物价稳定了数百年的西欧各国都出现了商品价格迅速而又持续的上涨现象”并调动相关历史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价格革命,①错误;价格革命使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②正确;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③正确;这是由于欧洲殖民者掠夺金银导致的,④正确。故选B项。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1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准确完整地概括并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D项无法从材料中体现,符合题意。据材料“这些巨大的建筑物……创造了文明的奇迹”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排除A;据材料“城市的这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那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可知,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分化,排除B;据材料“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可知,工业革命使环境污染,排除C。故选D项。 14.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整合材料信息调动相关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工业革命……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并调动相关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垄断组织出现,公司制出现,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故选D项。 15.A

【解析】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是在甲午战争后,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通商口岸的开放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的,故B、C、D不正确。这三次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答案为A。

【备注】解答本题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列强侵华战争的共性与个性。 1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整合材料调动相关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据材料“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并调动相关历史知识可知,清朝晚期,民众兴办实业是与外国资本争利,从而挽救民族危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故选A项。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17.D

【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初,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并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因而D项符合题意。A项以偏赅全,错误;B、C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8.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由表格中“工业与交通业”数据的变化趋势,可以直接得出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合题意,B、C两项均不合史实,故排除。 1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整合材料信息,并调动相关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并调动相关历史知识可知,中国的现代化是鸦片战争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①②③符合材料及史实;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错误。故选B项。 2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整合材料信息并调动相关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如果把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后30年中国近代化”并调动相关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此时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项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21.B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的发展。解答本题可依据曲线图及已学信息分析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A项“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而不是1952年,

B项由于实施了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C项“市排除;到1964年经济增长率回升,符合题意;

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而1984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源于经济体制的改革;D项的表述不符合曲线图信息。 22.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通过公私合营的途径进行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发展的相关内容。改革开放后民主政治不断发展,“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属于基层民主建设,其主要意义是完善了基础村民自治制度。A、C两项与基础民主无关,排除;村民自治制度指的是直接民主选举村干部,不是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故选D。 24.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题干“1978年5月31日”可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在这次会议上,提出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排除D项;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结束了“姓社姓资”的争论,可排除C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批判“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批判干涉发展家庭副业的行为都体现出农村要纠正错误、政策即将进行重大调整的倾向,故选A项。 25.D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并调动相关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企业创业高潮,D项符合题意。经济特区建立于1980年,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开始于1992年,排除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题意关系不大,排除B;上海浦东开发于1990年,排除C。故选D项。

26.(1)特点: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对华贸易增长最为迅速;西欧其他国家对华贸易比重比较小,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几乎中段对华贸易。

原因:英国在18世纪确立海上霸权,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并不断深入发展;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联邦政府建立和开始工业革命,扩大对华贸易;西欧其他国家工业革命起步较晚和受法国革命影响,对华贸易比重较小。

(2)“格于定例”:乾隆时期对外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对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作用:对西方——贸易的扩大为西方带来了巨大的贸易利润,为工业革命提供资本,刺激以

英国为首的西方试图从政治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企图,扩大对华贸易,抢占中国市场。对中国——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作用,但更主要的是阻

碍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使中国落后于西方,进一步受到西方的侵略威胁。

【解析】本题以中西方贸易为切入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比较、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中“时间”和各国船只的比重等栏进行分析,从所占比重、发展速度、入侵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迁移相关知识从各国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析原因。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内地民人格于定例,不准赴各国贸易”并迁移所学知识,从内外两个角度分析“格于定例”的内容。第二小问,迁移相关知识,从双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政治权力、国际地位等角度分析作用。

27.(1)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2)差异:英国从轻工业率先开始,中国从重工业起步。英国主要是私人资本创办,中国是清政府和地方官僚创办。(如写英国从事机器发明的主要是工人、技师等,洋务运动期间已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可酌情给分。)

不利条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失去海外市场;战争的破坏;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低等。

【解析】本题以16—19世纪中外经济为切入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比较、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1)问,据材料一“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新型经营地主……早期‘资本家’”“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从发展水平、阶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等角度分析特点。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图片中产业部门内容,表格中企业、创办人等栏,迁移所学知识,从产业部门和投资者角度分析不同点。第二小问,迁移相关知识,从国家性质、经济基础、技术力量、国家市场、政治局势、压迫力量等角度分析不利因素。

28.(1)变化: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原因:白银外流;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信息: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解析】本题以近代中西方经济为切入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比较、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并迁移相关历史知识,从市场范围、商品种类等角度分析变化。第二小问,迁移相关历史知识分析其原因。

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和材料二“在鸦片战争前夕……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并迁移所学知识,从银钱价格、国际局势分析原因。第二小问,迁移相关知识从影响分析两者关系。

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并迁移所学知识,从交通工具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分析原因。第二小问,从英国的经济地位、世界市场的变迁分析信息。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29.(1)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进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结局: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尝试遭遇严重挫折。 (2)首要前提:实现民族独立。确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工业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权力高度集中。

(3)方式: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成就: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道路;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4)启示: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民族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应结合本国实际,走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化的过程和成就。

第(1)问,首先确定“第一种现代化道路”是指资本主义现代化,主要受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进步的政治运动的推动,结果严重受挫。第(2)问,首先确定“第二种现代化道路”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经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形成以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的现代化模式。第(3)问,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具体成就可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综合回答。第(4)问,紧扣前三问的论述,围绕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说明即可。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知识改变命运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知识改变命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