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朝文士沈炯生平及其诗文三题

2021-07-30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29卷第1期 V01.29 NO.1 许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UCHANG UNIVERSITY 2010年第1期 No.1,2010 南朝文士沈炯生平及其诗文三题 唐燮军 (宁波大学文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 要:沈炯生于梁朝开国之初,卒于陈文帝天嘉元年春。其作于梁敬帝绍泰二年的《长安 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旨在凭吊故主王僧辩。曾经激扬文字于梁末陈初乱离之际的他,其实只 是工笔之才而非善文之士。 关键词:沈炯;生卒年;凭吊;文笔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824(2010)01—0060—04 活跃于梁末陈初的沈炯(502—560),乃六朝 英《陈代诗文作年考》断言: 吴兴沈氏继沈约(441—513)之后的又一知名文 《陈书》世祖纪,天嘉二年十二月“留异应 士。当下学界予以关注者,虽不如沈约之多,却也 于王琳等反”。天嘉三年三月,“破留异于桃 时或可闻。譬如王利锁在分段考察沈炯人生轨迹 枝岭”。留异拥据东境当是此一、二年事。则 的基础上,曾分类评述其传世诗文;…又如曹道 沈炯天嘉三年(562年)卒,时年五十九,上推 衡、沈玉成在梳理沈炯行迹及考订其诗文方面亦用 生于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年)。 力甚勉。 。此外,尚有王琳对其辞赋的解 然则马氏的此一理解,显然不确。考“留异拥据东 读, 12引 ¨以及马海英对其诗歌作年的考 境”,其时乃在天嘉元年二月王琳兵败梁山之前, 辨。l41l ”。但不可否认的是,既有的研究成果对沈 而非天嘉元年十二月至次年三月间,此则《陈书・ 炯生平及其诗文的解读并不完全准确,甚而时有舛 留异传》言之甚明: 误。是以不揣谫陋,拟就学界语焉不详的若干问 世祖即位,改授都督缙州诸军事、安南将 题,谨条鄙见,置陈如次。 军、缙州刺史,领东阳太守。异频遣其长史王 一、生卒年考辨 澌为使入朝,澌每言朝廷虚弱,异信之,虽外示 臣节,恒怀两端,与王琳自鄱阳信安岭潜通信 对于沈炯的生卒年,《陈书》卷19本传(包括 使。王琳又遣使往东阳,署守宰。及琳败,世 《南史》卷69本传)并无明确记载,仅有下段文字 祖遣左卫将军沈恪代异为郡,实以兵袭之。 可供推考: 马氏既有此种误解,其所得出的结论也就难免错 初,高祖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 讹。又,《中古文学史料丛考》卷4“沈炯卒年” 谋谟,文帝又重其才用,欲宠贵之。会王琳入 条云: 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 按:《文帝纪》:永定三年(559)“冬十一月 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合徒众。以 乙卯,王琳寇大雷”。炯解中丞,加明威将军 疾卒于吴中,时年五十九……赠侍中,谥日 当在其后。使此时已病,文帝未必遣炯。盖炯 恭子。 至吴中后得病卒,是当在永定三年十二月以 尽管由《陈书・世祖纪》,可知王琳人寇大雷,时在 后,或天嘉元年(560)矣。且永定三年之十二 陈武帝永定三年十一月乙卯(公元559年12月16 月,以公历计之,已属五六。年初。故径作公 日),但仅据上段文字,仍难以确定其生卒年。 元五六O年。 也惟其如此,既有的相关推论不但相互问颇有 平情而论,曹、沈两先生的此一推论虽不无道理,却 出入,而且皆未能准确地解决此一问题。譬如马海 并未建立在确凿的史料基础上,故亦不足凭信。 收稿日期:2009—05—20 作者简介:唐燮军(1972一),男,浙江宁波人,历史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60・ 沈炯的生卒年之所以迄无定说,盖因未曾细绎 其《归魂赋》之故。其实,在作于梁敬帝绍泰二年 (556)的该赋中,沈炯不但断然否定了沈约《宋书 ・自序》有关吴兴沈氏源出少嗥金天氏之说,转而 宣称本宗族乃西周王室姬氏之后,而且明确道及其 生年,《艺文类聚》卷79载其词日: 伊吾人之陋宗,资玄圣而云始,肇邵躅之 灵源,分昌发之世祀。实闻之乎家记,又孚之 于悖史。亢宗贵而博古,四史成乎一身。怪日 月之辽远,而承袭之相因。岂少贱之能察,非 末学之知津也。若夫风流退让,在秦作相。越 江以东,惟戎及酆。出忠出孝,且卿且公。世 历十五,爰逮余躬……昔休明之云始,余播弃 于天地。 此所谓“昔休明之云始”,显然是指萧梁开国;据 此,即可推知沈炯当生于天监元年四月丙寅(公元 502年4月30日)梁武帝篡位后不久。 由其生年下推五十九年,虽可大致推定沈炯的 卒年,但欲究其详,则尚需参考其亲友刘师知所撰 之《侍中沈府君序集》。见录于《艺文类聚》卷55 的该文,内称: 余与夫子,古所谓世亲者欤?亦所谓友益 者欤……自总角而接清尘,蒙长者之嘉醋。屯 险骤更,欢娱中阻。班超既反,盛宪犹存。春 秋美景,朝游夕宴,酒酣得意,赋诗联章……降 德忘年,交情弥至,增荣广价,知己难忘……于 时属有烽燧,方勤帷庚,遂使褐裘莫计,宝剑无 追。痛此生刍,同兹宿草,九原方远,百身宁 赎。若乃帐悬秋月,一雁孤飞,落花春风,数莺 争美,伯牙之弦,寂寥长绝,山阳之管,惆怅 徒闻。 据文中“落花春风,数莺争美,伯牙之弦,寂寥长 绝”云云,并旁参《陈书・沈炯传》“以疾卒于吴中, 时年五十九”之记载,可以断言沈炯大抵病卒于陈 文帝天嘉元年春三月底,亦即公元560年5月初。 二、《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作年及旨趣 探析 沈炯的生前遭际,在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前 后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在该年之前,他“自太 学而游承明,出书生而从下吏”, ¨ ‘释褐王国常 侍,迁为尚书左民侍郎,出为吴令”, 虽仕宦不 达,但心情比较顺畅,如其作于入仕之初的《名都 一何绮诗》云: 名都一何绮,春日吐光辉。高楼云母扇, 复殿琉璃扉。昭仪同辇出,高安连骑归。欲知 天子贵,千门应紫微。 该诗描述了梁朝全盛之时的某年春日,诗人随车驾 进出京城时的见闻与感受,语调轻快,正是其此际 心态之外发。 然则侯景之乱的爆发,不但打断了沈炯“窥洞 庭于五湖,登姑苏于九曲” 的悠游林皋的平淡 生活,而且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使之在不期 然间成为交战各方急需的捉刀之士。期间,始有侯 景部将宋子仙,因“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 宋氏为梁将王僧辩大败于白杨浦,“僧辩素闻其 名,于军中购得之”,使典“羽檄军书”。 而沈炯 亦乐为之用,在梁简文帝大宝二、三年间,先后撰写 了《为王僧辩等劝进梁元帝初表》、《第二表》、《为 王僧辩与陈武帝盟文》、《第三表》及《为王公修相 国德政碑教》等文告。这其中的《为王公修相国德 政碑教》,仅见录于《文馆词林》卷699,不但严可均 《全陈文》失收,而且既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皆未曾 论及。其词云: 教府州……相国殿下……昔因求瘼,建旗 匡蠡,人德归厚,作教在宽。麟趾增哥,中和属 咏。翠石生金,刊同鼐鼎。玄龟负字,勒比盘 盂;戎羯凭陵,饮马江派。城寺煨焚,庐井夷 灭。唯百姓所立殿下德政碑,岿然独在……预 奉休风,谁不载跃。外可即开扫修饰,营造屋 观。当使扬修辩察,常识好辞;王祭经过,不逢 缺字。式展人心,用旌万寿。虑施行。 文中所谓之“德政碑”,乃梁代史家裴子野(469— 530)等人所造立,用以褒扬湘东王萧绎在任职丹 阳尹期间“庇民济世”之政绩。[8j9 卜 至于其作年, 当在大宝三年三月十九日王僧辩率师收复京城建 康之时,此则考诸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即可推 知:“及(侯)景以大宝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僭位,至 明年三月十九日弃城逃窜……侯景既走,义师采稽 失火,烧宫殿荡尽也。” 事实上,沈炯也正是通过撰写《为王公修相国 德政碑教》等文,不但文名鹊起,且因此更受王僧 辩之重用。王氏始则在晋位司徒之际,擢之为从事 中郎,尔后又于梁元帝征召沈炯就职江陵之时, “累表请留之”。 至于沈炯之所以被授原乡县 侯,其因亦非《陈书・沈炯传》所云,缘自“梁元帝 愍其妻子婴戮”而予以“特封”,其关键尚在于王氏 的赏识及其鼎力荐举。由此也就不难想见,对于王 僧辩,沈炯必然心存感激;而此种情怀,后来确也相 当隐晦地表达在其所作《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 涛》之中。 综合《归魂赋》、《陈书・沈炯传》、《资治通 鉴》的相关记载,可知沈炯虽曾于江陵沦陷之后的 梁元帝承圣三年十二月(相当于公元555年初), 被掳至魏都长安,然则此后不久,即在次年三月获 准返归江南,并于绍泰二年抵达建康。其《长安还 至方山怆然自伤诗》,就作于归途中行经方山之 时。《艺文类聚》卷34载该诗日: .61・ 秦军坑赵卒,遂有一人生。虽还旧乡里, 危心曾未平。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犹疑 屯虏骑,尚畏值胡兵。空村余拱木,废邑有颓 城。旧识莫不尽,新知皆异名。百年三万日, 处处此伤情。 考《中国历史地图集》第4册,当时名为“方山”者, 一在建康东南侧的湖熟县境内,乃淮水源头所在; 二在洛阳东南侧,系石泉水、汜水的发源地;三在平 城之北;四在下辨东北。据“淮源比桐柏,方山似 削成”之诗句,可确定诗中所云之“方山”,就在湖 熟县境内。沈炯既于绍泰二年还至建康,则以方 山、建康之近在咫尺,其行经方山之时,理当在抵达 建康前不久,故该诗必作于绍泰二年,而非马海英 《陈代诗文作年考》所推测的太平元年(绍泰二年 九月壬寅改元太平)。 在曹道衡先生看来,《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 诗》乃沈炯“凭吊梁亡之作”;¨叫 。但其时梁敬帝犹 然在位,此说难称允当。至如王利锁的《沈炯初 论》,转而以为该诗表现了作者忧时伤乱的经世情 怀,然则此一诠解亦未能参透真相。考《陈书・文 学・许亨传》云: 高祖受禅,授中散大夫,领羽林监。迁太 中大夫,领大著作,知梁史事。初(笔者按:时 为承圣四年九月甲辰),僧辩之诛也,所司收 僧辩及其子领[尸],于方山同坎埋瘗,至是无 敢言者。亨以故吏,抗表请葬之,乃与故义徐 陵、张种、孔奂等,相率以家财营葬(具),凡七 柩皆改窆焉。 据此以推,可知沈炯之所以行至方山“怆然自伤”, 其因在于他路经此地时,获悉王僧辩遇害后被草葬 于山中,却又鉴于谋害者乃是当轴执钧的陈霸先, 故而不敢造次,遂作此诗加以凭吊,隐晦地表达对 故主的感念之情。 三、文学地位刍议 据《陈书》本传记载,沈炯卒后曾有文集二十 卷行世,但流传至今者,仅有诗十九首、文赋表记十 八篇,见录于《艺文类聚》、《文馆词林》、《初学记》 等典籍。对于沈炯的这些传世诗文,王利锁在《沈 炯初论》中曾加以区分优劣高下,一则以为其诗歌 创作大致可以侯景乱梁为界分为前后两段,此前的 诗作“反映了梁陈文人生活的颓废和思想感情的 浮糜”,而在历经身心磨难之后,其诗篇无论意境 抑或表现手法均有较大的提升;二则认定沈炯文赋 的艺术成就明显高于其诗作,其中尤以《请归养 表》、《归魂赋》为最。总体而言,王利锁对沈炯诗 文评价不高。 与《沈炯初论》形成较大反差的是,部分学人 则对沈炯文才褒美有加,或如明末复社领袖张天 .62・ 如,以为“江南文体,人陈更衰,非徐仆射沈侍中, 代无作者”, 或如清季民初的学术奇才刘申 叔,力主南陈文士当“首推徐陵、沈炯”。¨ 晚近 复有湖州乡贤稽发根,对其乡邦耆旧更是不吝谀 词,竞至于断言沈炯的传世诗文“都是精品”,较诸 当时的宫廷雅乐美文,犹如明珠之于鱼眼,“决不 能作等量观”。 列 然则诸如此类的评骘,无论是王利锁的低贬, 抑或稽发根等人的盛赞,皆与实情有间。事实上, 历代以来诸多学人的相关评判,皆未能准确地定位 沈炯的才学,而且较为明显地呈现出去古愈远识见 愈下之趋向。譬如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沈 侍中集题辞》论日: 文人颠沛,若沈初明者,其真穷乎!…… 江南文体,入陈更衰,非徐仆射沈侍中,代无作 者。乃故崎岖其遇,俾光词苑,斯文之际,天岂 无意乎! 在此,张氏突出地强调了人生遭际之剧变对于提升 沈炯文才的意义。他的这种认识,虽然后为王利 锁、稽发根诸氏所信从,但并未超越唐代史家李延 寿的“时势论”: 沈炯才思之美,足以继踵前良。然仕于粱 室,年已知命,主非不文,而位裁邑宰。及于运 逢交丧,驱驰戎马,所在称美,用舍信有时焉。 但《南史》卷69“论日”的这一观感,较诸《陈书》卷 19“史臣日”,却又不及后者之精当。 诚如刘师培《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所论:“历 代文章得失,后人评论每不及同时人评论之确切 ……盖去古愈近,所览之文愈多,其所评论亦当愈 可信也。”同理,若欲评述沈炯才学之高下,亦宜以 时人之批评为准的。返观姚思廉所撰之《陈书》, 虽则定稿于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却是谨依乃父 姚察所定体例,l6.3 增损傅绰、顾野王等陈代史家 所修旧史而成,¨ 蚰因而该书卷19“史臣日”对于 沈炯的评论意见,最接近于陈代朝野对沈炯才学的 普遍认知,也理当成为学界评判沈炯才学的准绳。 其词日: 沈炯仕于梁室,年在知命,冀郎署知薄官, 止邑宰之卑职,及下笔盟坛,属辞劝表,激扬旨 趣,信文人之伟者欤! 如所周知,在东晋南朝时期,尽管时人对“文”、 “笔”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却大多将之视为两种 不同的文体,譬如梁湘东王箫绎《金楼子・立言 篇》云: 古人之学者有二,令人之学者有四……今 之儒,博穷子史;但能识其事,不能通其理者, 谓之学;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 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 者。谓之文。 而据上引《陈书》卷19“史臣日”可知,沈炯诗文中 “末学”的沈约比肩媲美;在中古文学史上,他充其 最为时流所称许者,乃是其为王僧辩代作的与陈霸 量只是一位工于尺牍、书记并以此见称于南朝末年 先盟文及劝进湘东王箫绎践祚三表等书札;而此类 的匆匆过客。而刘师知却予以反复推奖,甚至于称 文章,在当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归属于“笔”。这 其“遗文余论,被在乎民谣”, 过矣! 就在事实上意味着:尽管沈炯生前创作了诸如《林 屋馆记》、《望郢州城诗》等为数众多的诗文,也曾 参考文献: 与顾越、张种、孔奂诸同志“每为文会”,[】 ¨ 但在 [1]王利锁.沈炯初论[J].杭州:浙江学刊,1989,(6):43 时人的心目中,仍只是工笔之才而非善文之士。也 —46. 惟其如此,大著作杜之伟(508—559)在陈武帝永 [2]曹道衡,沈玉成.中古文学史料丛考[M].北京:中华书 定二年(558),上表荐举沈炯等人以自代:“皇历惟 局。2003. 新……著作之材,更宜选众。御史中丞沈炯、尚书 [3]王琳.六朝辞赋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 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梁前黄门侍郎孔奂, 社.1998. 或清文赡笔,或强识稽古,迁、董之任,允属群才,臣 [4]马海英.陈代诗文作年考[A].马海英.陈代诗歌研究 无容遽变市朝,再妨贤路。” ” [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南宋卖国贼吴开在所撰《优古堂诗话》中,曾 [5]沈炯.归魂赋[A].欧阳询.艺文类聚[c].上海:上海 古籍出版社.1965. 疑白居易“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之 [6]姚思廉.陈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诗句,本诸沈炯《幽庭赋》中的“那得长绳系白13, [7]沈炯.祭梁吴郡袁府君文[A].欧阳询.艺文类聚[c]. 年年月月俱如春”,然则此说既疑信难详,而吴氏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本人又随即声称白乐天亦有可能师法江总《岁暮 [8]裴子野.丹阳尹湘东王善政碑[A].欧阳询.艺文类聚 还宅诗》之“长绳岂系日,浊酒倾一杯”,故不足为 [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据;近者,陈寅恪先生在所作《读哀江南赋》中,推 [9]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论《归魂赋》曾流传至北周,对庾信构思、创作《哀 [10]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 江南赋》颇有影响,但据鲁同群《庾信传论》考证, 出版社.1991. 《哀江南赋》实作于公元557年底,而非陈先生所 [11]张溥著,殷孟伦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谓的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十二月,因而陈氏此说 [12]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 亦难成立。稽究其实,沈炯虽然平生著述甚丰,却 版社.2000. 除了始用十二神为诗以作《十二属诗》之外别无新 [13]稽发根.六朝时吴兴沈氏文人的崛起与发展[J].湖 创,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几无影响可言。 州:湖州师专学报,1998,(1):16—18. 尽管沈炯的人生遭际在太清三年前后呈现出 [14]刘昀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较大的差异,其才学却并未因此而质变,自始至终 [15]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略无文藻之美。平心而论,沈炯的文学成就既不及 [16]刘师知.侍中沈府君序集[A].欧阳询.艺文类聚[c]. 同时代的徐陵(507—583),更遑论与曾被他斥为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Discussion on Shen Jiong’S life and poems TANG Xie-jun (School of Literature,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 1 52 1 1,China) Abstract:Shen Jiong was born in the ̄unding year(502 AD)of the Liang Dynasty and died in the spring of the ifrst year(560 AD)of emperor Chen Wen’S Tianja.One of his poems was written to mourn his died pre—senior officer Wang Sengbian.Although Shen Jiong wrote a lot of poems in the chaotic times between Liang and Chen,he was ahually not good at Wen but good at Bi. Key words:Shen Jiong;years of birth and death;mourning;Wen Bi 责任编辑:孙向召 ・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