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渔洋《秋柳四首》微探
2024-09-07
来源:榕意旅游网
艺术研究口王渔洋《秋柳四首》微探万里晴(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料4)摘要:提起王渔洋或者更为人熟知的名字“王士镇”对文学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很自然地将其与“神韵说”联系起来。他所提倡的“典、远、谐、则”直至今日还被许多喜爱诗歌创作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尽管“神韵说”被视为执掌康熙诗坛被钱谦益视为“接班人”的王士镇一生最大的成就但是使其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后来构架神韵诗风雏形的作品确是看似“名不见经传”的《秋柳四首》。本文从诗歌本身出发通过研究《秋柳四首》语言的运用主旨的表达以及情感的宣泄—来探寻《秋柳》诗和者众多进而成为王渔洋诗歌创作里程碑背后的因由。关键词:王渔洋;秋柳诗;原因“顺治丁酉秋予客济南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千余株披拂水际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予怅然有感赋诗四首「`〕此时这位《莱根堂诗集序》中的主人公还不知道这四首《秋柳》诗会因为化实为虚的委婉笔调慨叹盛衰无常的巧妙用典奠定了自己成为诗坛盟主的地位。它一出现便以“元倡如初写《黄庭》恰到好处”(《分甘余话》)之势震动了清初文坛在短短的时间里海内“和者不减百家”(《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如此得到诸家青睐的《秋柳四首》不仅在语言的运用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吉川幸次郎甚至认为其包含一种“新美”的东西同时在景物的选取内容的叙述和情感的表达上都让人对其有一种“无法割舍”的喜爱它的魅力不言而喻。1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言的运用鉴赏一篇文学作品不论它的题材是诗歌、散文、小说抑或是杂文所有阅读作品—的人接触到的最初的东西便是这篇作品的语言。可以说语言是一个作品的第一要素是一个作品的原点。任何作品只有在这个原点上进行发挥进行想象和再创造才会通过笔墨之中的勾勒传达出笔墨之外的世界。而王渔洋对于语言这一问题曾经借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表达过自己的观点: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八字。(诗《香祖笔“平记》卷中清浊八)王渔洋同样也仄中抑扬”他解释很重视的音律门生问他何为说:“清浊如通、同、清、情四字通、清为清同、情为浊;仄中如人声有**、近上、近去等字须相间用之乃有抑扬抗坠之妙古人所谓一片宫商也。”(《带经堂诗话》卷二)又说:“唐、宋、元、明诸大家无一字不谐明何、李、边、徐、王、李辈亦然。”(《带经堂诗话》卷九)可见王渔洋对于诗歌语言的把握是十分重视的而在《秋柳四首》这一早期的诗歌作品中他所喜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便被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全诗四章虽写秋柳而全诗无一“柳”字。取第二首诗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这篇诗歌作品语言的运用。开头的第一联: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篇首即用叠字“娟娟”“凉露”二字为双声第一句最后结尾落在“霜”字上。“女散昌”的本义为“美好、美丽的样子”可在此处却和阴冷的“凉露”和“霜”相组合给人一种新鲜感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而第二句则从数量人手先用“万缕千条”营造出一个场面“万”、“千”二字迭韵。同时紧接着“拂”字这一个拟人的动作将整句话都点亮了给诗句增添了动感。然后在动作之后又出以“玉塘”二字这一静一动使得第一联便令人感到了语言背后情绪的流动。而这一联最大的亮点便是:未写“秋柳”却已含二字。第一句的霜可谓点名了季节霜常出现在“秋”冬季的早晨“”“”。而第二句的万缕千条则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柳这样一种类似打哑谜似的表达将标题的意义在开头便暗含其中让读诗的人从开篇便开始展开想象。接下来第二联: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第二联连用六个名词从词性上看可以说较之第一联毫无变化。句中不是将秋柳的姿态进行朴素的写生也并不是直率地表露对于秋柳的感情而只是排列与秋柳有某种关系的言语其中甚至混杂着无论对秋天还是对柳树都不甚有关的词语。这样突兀出现的第二联使人自然而然地去寻找词语背后的意义。于是便很好地引出了所蕴含的典故。这六个名词单纯的排列组合最后落在了“镜”和“箱”字上。这是两个有后鼻音“ng”的字鼻音的使用令第二联的整体气氛较之第一联变得低沉。然后再谈第三联:空怜板诸隋堤水不见琅挪大道王。这一联的结构也很整齐属于动宾结构“怜”和“见”字前还有“空”和“不”字做状语组成状中短语。同时“怜”和“见”字迭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从第二联过渡过来的第三联尽管不再是六个相同词性的词语的排列组合但这两个诗句都有一个长长的宾语“板诸隋堤水”和“琅挪大道王”同样是蕴含两个典故。但这次在音调的处理上诗人选择了声调为阳平的“怜”和去声的“见”。这样一高一低一平一去似乎令人联想到一位沉吟泽畔的诗人在抬头长叹和低头哀叹这一扬一抑中完成了抒怀。最后来看第四联: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第四联的结构并非严格的对偶这一点和第一联一样似乎有首尾照应的“嫌疑”。而它与第一联相比更特别的地方在于:首联的两句诗可以看作两句话表达了两个不同的意思而尾联的最后两句诗却是前后连贯的一句话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属于假设复句。尾联所营造的气氛仿佛是在向某人诉说着过去的事情。而此联中的“永丰坊”与前面的“中妇镜”、“女儿箱”、“隋堤水”和“琅挪大道王”一样包含有典故但同样是属于僻典。这些不常见的词汇尽管在阅读之初令人“望而却步”但从反面来说它的陌生让人产生好奇心进而对这些虽不常见但具有凝练之美的词汇展开猜想去体会作品的内涵最终达到诗人借语言魅力来。:的“传递内心情感的目的正如吉川幸次郎所说此诗的语言没有打破古典的气氛而又有新鲜感。”“此诗大体使用的是作为今体诗古典的唐诗的语言尽管如此却带有一种新鲜感。那主要是基于如前所述使用了`黄嗯曲啦`乌夜村啦之类少见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在唐代甚至唐以前产生的因而其感觉是古典的。在唐人的诗中确实可以看到这样的词语。使用它决不会破坏古典的气氛但实际上在唐人诗里是看不见这些用语的至少在一般的唐人的诗中是见不到的。这里就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新鲜感。”「2〕这种在用语、抑扬、逻辑关系和音调上的新鲜感使得读此诗的人便会顺其自然地去寻找诗歌本身的内涵。2此时无声胜有声—主旨的表达对于《秋柳四首》所含主旨的争论一直在继续与其说这是由于诗中所用僻典的缘故不如认为是由于诗中存在着与秋柳难以有关的词语给诗歌本身的主旨蒙上了一层面纱也为不同寓意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其中最有影响力的看法是认为此诗寄托了对于明亡的哀悼之情。屈复、李兆元、郑鸿等便是这一派的代表。而高丙谋和朱晓村则认为此诗为怜悯一个曾经侍奉过明福王后又沦落济南名叫郑妥娘的歌妓而作。同时认为此诗并无寓意的也不少如近人江庸《趋庭随笔》第一卷既引徐嘉《顾亭林诗笺注》于《赋得秋柳》下引黄葆年说又引王祖源《渔洋山人秋柳诗笺》然后指出:“虽言之娓娓要皆揣测之辞恐阮亭当日不过随题有用意。”「、抒写未必果3〕甚至还有惠栋潜庐老人批评《秋柳四首》为“先生少年英雄欺人之语人奉为圭桌则过矣”。川总之这样四首看似普通的《秋柳》诗却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得不说这是诗人巧心安排的结果主旨的不明确却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的丰富。诗人的—“不语”却突出了想要·199·巍蠕蕊表达的意义此时无声(未点明)更胜有声(明确点明)除了暗含主旨外刻意隐藏秋柳二字也是诗人另外一种无声的表达技巧在大明湖畔作诗却不写眼前所见的景物而是作远距离观照从大明湖转换到了白下门又从顺治年间的济南穿越到了唐代洛阳的永丰坊这一空间与时间的转变将读者的目光投向了视觉的极限放眼到天地之外随之也造成了陌生化的效果这种似真似幻既亲切又神秘的诗境使得对主旨的理解让人们在言外领取诗歌的言外之旨韵外之美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特色和艺术传统清代理论家叶燮把它概括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溟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内篇下》)王渔洋的《秋柳》诗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理论的精髓把以获取言外之意来得到诗歌的艺术表现之美作为产生魅力和动人的所在4掌握了文外之美的要义深得诗之本旨和艺术创造的真谛「〕成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受人们欢迎并合乎他们口味的新诗作3醉翁之意不在酒清感的宣泄《秋柳》诗之所以能够传遍大江南北除了语言的巧妙组合主旨的用心隐含内在情感的宣泄也是其和者不减数百家(《渔洋山人自撰年谱》)的重要原因时人和《秋柳》而:今存和作者计有徐夜《和阮亭秋柳四首》(存三首)《再题阮亭秋柳诗卷》(《隐君诗集》卷二)王士禄《秋柳次季弟贻上韵二首》(《十笋草堂诗》)顾炎武《赋得秋柳》(《亭林诗集》卷三)曹溶《秋柳》(《静惕堂诗集》卷三)朱彝尊《同曹侍郎遥和王司李士镇秋柳之作》(《曝书亭集》卷四)冒襄《和阮亭秋柳诗原韵》四首(《巢民诗集》)陈维裕《秋柳四首和王贻上韵》四首(《湖海楼集》)汪憋麟《秋柳和王阮亭先生韵》(《百尺梧桐阁集》)这些和者均为清初诗坛的名流诗中朦胧的故国沧桑之思最易为这些遗逸野老布衣才士所接受这样的选择自然与当时的政治背景息息相关王渔洋所处的时代属于明末清初社会的动荡新朝的建立异族统治的压迫这些天崩地裂的灾难既是汉族士大夫易代的黍离之痛亦是外族人主中原的国破家亡之悲在这样的新旧变革中一部分人高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旗组织救亡图存的队伍大江南北燃起反抗的怒火;另一部分人则以传统知识分子的气质和人格或者以死殉国或者隐居岩穴幽谷向征服者表示不满与抗议然而仍有一部分的文人既不像救亡队伍抛头颅洒热血般的激进也没有以死报国的悲观但他们内心隐隐作痛地兴不问世事亡之感却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出口进行宣泄而《秋柳》诗所表现的淡淡的兴亡感与清初社会心理的变化合拍应和鼎革之际士人哀伤的情绪与伤逝怀旧的心态也与向内心世界逃避的倾向一致又在统治者日趋严密的进行思想控制的时候为操瓤之士营造一个躲开文字狱的避风港适宜压抑状态下内敛拘谨的抒情需要让他们在流连山水中找到自身的心理空间于使典咏史中发出淡化人生的感唱由此化解内心的4矛盾释放生存的焦虑「〕这也是王渔洋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人物而《秋柳》被奉为诗坛圭桌的重要原因从明末清初这一大的时代背景来看不难理解《秋柳》诗含蓄蕴藉的原因同时从个人经历这一小的维度来分析王渔洋的童年是在朝代更替国仇家恨中度过的他在其《渔洋文略五烈节家传》中记载了当时他目睹母亲孙宜人于乱中自:缴的经过张氏士和(渔洋从兄)妻新城人壬午十二月⑧艺术研究0。“”“”。“”“”“”“”。。“”·。“”。一“”。、初一日城陷自经东阁中以发覆面初先宜人(其母孙宜人)与张对缴先宜人绳绝不死时夜中喉咯咯有声但言渴甚士镇方八岁无所得水乃以手掬鱼盎冰进之以书册覆体4〕「上又明日兵退得无死视张则久绝矣尽管壬午之难发生时王渔洋还是一个孩童他的兴亡之感决不会像顾炎武屈大均他们那样强烈但国破家亡之悲还是在诗人的心中播下了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国仇家恨的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急需寻找一个破土而出的机会顺治十四年秋八月的一天诗人终于等到了这样的一次机会《渔洋集秋柳诗四首:序》昔江南王子感落叶以兴悲;金城司马攀长条而陨涕仆本恨人性多感慨寄情杨柳同《小雅》之仆夫;致托悲秋望湘皋之远者偶成四什以示众人为我和之顺治丁酉秋`日北诸亭书「〕此时诗人醉翁之意不在柳内心的感慨与悲叹便借着秋柳这一意象温润委婉的道出得江山之助的《秋柳四首》便将明朝遗老布衣士族那种敢怒不敢言的心情酣畅淋漓地宣泄了出来诗中销魂残照白下等难以实指的莫名悲伤若过重问等欲说还休的语言运用都使人感受到了对人事变迁和往事成尘的磋伤与哀怨综上所述《秋柳四首》的一鸣惊人声满天下绝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必然如此《秋柳》诗以它独特的语言魅力委婉的主旨表达酣畅的情感抒发以及具有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美学精神的神韵诗风为清初的诗坛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惊叹。。”“”、。“”。·。。。。。“”。“”””“。“”、“”、““”、“”。。、、“”。参考文献1M」济南:齐鲁书社「」周兴陆渔洋精华录汇评「:2007:305129。。、。2」吉川幸次郎(日)中国诗史「M」章培恒等译上海「:206.130复旦大学出版社43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刘世南清诗流派史「:20042405「:1824」张明主王士镇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0029:308066“”。“”。“、”“”、“”。。。。M」孙言诚点校北京」王士镇(清)王士镇年谱「299.中华书局16」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7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社20148」王士镇(清)渔洋精华录集释「M]李毓芙牟通李「:茂肃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王士镇(清)渔洋精华录集注「M]惠栋(清)金荣「: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10M」上海:上海古籍王士渔山人「」镇(清)洋感旧集「出版社20141」孙康宜(美)成为典范:渔洋诗作及诗论微探「J」「:1l200北京文学评论()J」太原:21王士「」刘利侠论镇《秋柳诗》的文学史意义「名作欣赏2011(29)J」长3」吕鑫王渔洋《秋柳》诗和者甚众的原因探析「1「:1沙文学界202(08):·作者简介万里晴(:1993一)女上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司卜(上接第202页)美丽火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渗透于建筑中的中国传统美学不仅烘托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衬托出引人人胜发人深省的故事情节更创造出豁达清幽壮丽精致的文学意境让读者在情景交融中获得美的享受总之《红楼梦》中的建筑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更是与自然环境天地山水相融为一体而且也与书中人物紧密相连是他们喜笑慎悲跌宕起伏人生命运的象征所以小说《红楼梦》实现了建筑与文化环境和人物灵魂的和谐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参考文献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5「]梁思成拙匠随笔「l002M「]王振复大地上的宇宙2中国建筑文化理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M]北京:「]郑红枫郑庆山红楼梦脂评辑校(第233回)「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作者简介原攀994颖(1)女辽宁宽甸人洲丈仁研究方向古代之学:19宋国庆(74一)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社。::。会学。·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