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及对策研究
作者:周立德 周敏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23期
周立德1 周敏2
(1.濮阳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河南濮阳 457000; 2.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6)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介绍了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及内涵,阐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创新驱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驱动 发展战略 背景 内涵 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8(b)-0253-03
引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此,世界各国都将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强国战略,根据经济发展态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正式把创新驱动作为国家战略列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只
有全面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和正确把握科技创新的驱动因素和内涵,才能够找到促进科技创新的最有效途径。培育壮大自主创新主体, 开展产学研合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
从全球发展情况来看,世界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新兴性产业革命正孕育待发,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将重新确立各国竞争优势,世界经济格局及全球利益分配将重新调整,为后发国家实现赶超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与我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历史性交汇,为我国走创新驱动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建立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时机。当前,无论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更加重视国家创新战略,尤其是美国、欧共体、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把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加强基础性研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已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从全球经济发展上看,创新驱动发展是产业变革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由之路,是加快世界各国经济振兴、良性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成为当代世界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世界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创新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了各国间在科技创新中的合作与竞争。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处在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冲击。近年来,在国际科技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快速提升了我国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有力推动了创新活动融入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GDP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我
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由于经济的粗放式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带来的副作用逐渐显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创新要素支撑,企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不足。如很多产业规模很大,但大而不强,大而不壮,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另外,由于受地域的差异、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只有大幅提升创新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动力和迫切需要。将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从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支撑。这是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站在当前世界全局发展战略高度为新时期科技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也是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作出的全面规划。面临新的经济形势,应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充分发挥科技科技人员的创新动力,注重协同创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在继续发挥好后发优势的同时,努力在一些高新技术领域形成先发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形成以创新为驱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优势,在第三次世界工业革命的竞争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本质和基本战略内涵
美国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是最早使用创新驱动概念并把它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提出来的战略学家,他把国家经济发展划分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这里使用的驱动概念指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就创新驱动阶段来说,不是说创新驱动就不需要要素和投资,而是说要通过创新带动,更好地发挥要素和投资的最大效益。
2.1 创新驱动战略的本质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它充分显示了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标致着科科学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准。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将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由“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并先后提出了“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战略,把创新驱动动作为国家发展的最高境界。
2.2 创新驱动战略的内涵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创新驱动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要实现创新主体与经济密切结合,关键是要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既要找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方向,确定科技创新的主攻目标,又要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迅速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新包括理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内在联系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即科技创新是创新的基础,理念创新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是创新的保障,创新主要包涵了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多元性集成创新及原始创新;驱动是通过知识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价值;战略是经济和社会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谋略,而经济和社会发展则是最终目的。
由此可见,创新驱动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它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通过对知识、技术、机制和管理模式等要素的创新,实现对有形资本、劳动力、物质资源等要素的重新组合,以创新的知识和技术,形成新的生产力。各种物质要素经过新知识和新发明的介入和组合,使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得到迅速应用和扩散,创造了新的增
长要素,提高了创新能力,形成了内生性增长。创新驱动可以在减少物质资源投入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3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建议和对策
3.1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自主创新素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政府应开展全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创新型国家需要有创新型人才和全民的创新意识。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理念转化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行动指南,形成良好的社会创新之风把。要把创新教育列入各级干部年度培训的主要内容,使创新成为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自觉行动。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3.2 强化政策扶持,推进制度和管理机制的创新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投入体制机制创新。开放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引导全社参与科技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以企业、科研院所及社会民间资本投入为主体,以金融投入为支柱,以引进外资为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2)建立和完善专家决策机制,健全科技项目立项、管理、评价评估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形成政府部门管理、专家决策、社会监督科技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促进科技管理水平的创新。
(3)建立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目标责任制,把企业科技创新意识、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机构及科研条件建设、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等作为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
(4)建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标准,把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自主创新驱动的根本目的和必要评价指标。政府要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前景好的科研项目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把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作为企业申请政府科技经费支持和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必要条件。把对地区生产总值的科技贡献率作为科技创新水平的衡量标准。
(5)创新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机制。建立重大关键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分析预警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努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
3.3 培育壮大企业创新主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支持企业参与实施重大重点项目的研发和攻关,加强对企业高新技术研发、引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培育。对在本产业研发活动中取得了共性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益的企业,应制定相关奖励政策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和重奖。
(2)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针对企业和产业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开展合作攻关,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制约本区域支柱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联合开发功能。
(3)坚持把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将人才工作重心转向企业,将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将创新资源集聚到企业,将科技服务覆盖到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在自主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3.4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自主创新载体建设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培育企业研发中心,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载体建设。引导和支持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企业,依托省内外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建设和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建设自主研发基地和联合研发平台。充分发挥其自主创新载体作用,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2)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和高新科技园区。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做强做大高新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其自主创新载体作用,建设区域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基地。围绕高新科技园区、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设施,重点在园区内建立院士工作站、企业研发机构,培育自主创新载体,加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3)积极发展创业孵化基地,夯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引导高新技术开发区、各类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支持孵化基地以省内外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依托,开展产业前沿技术和战略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学术交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加快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模,推
进区域内科技企业孵化器组团发展,形成合力。为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创新平台。
(4)加强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发展各类有效的创新载体平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系的需要,建设和发展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科技和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使其准确、高效地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服务,成为帮助企业完成创新目标任务的创新载体平台。
3.5 强化合作意识,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水平
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需要在创新的理念层次上形成共识,进一步强化合作意识。政府应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帮助企业选好合作项目,找准切入点,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通过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共建一批高水平的企业研发机构。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高校院所的科研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创新机制。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的有机衔接,使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成生产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6 加强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和一支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注重培养挖掘本地创新型人才。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全球眼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
家。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规模,优化人才队伍的结构,提升人才队伍的层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奖励政策作用,引导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切实保护好知识产权,保护好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参考文献
[1] 的意见.
[2] (11).
[3] (11).
[4]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唐启国.邵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创新驱动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2012
王小明.地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与策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立足我国发展阶段[N].科技日报,2012-11-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