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19_2020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3-03-13 来源:榕意旅游网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

题(含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 C. 棱柱侧棱不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B. 棱柱的所有面都是四边形 D. —个棱柱至少有五个面

【详解】A不对,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

B不对,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 C不对,棱柱的侧棱一定相等

D对,三棱柱的面最少,三个侧面两个底面共5个面,其他棱柱都多余5个面,故选D.

2.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 Al,A,Bl,Bl B. A,A,B,BC. l,AlA

D. Al,lA 【答案】C 【解析】

的AB

【详解】A、B分别是公理1、2的符号表示,故它们都是正确的; 对于C,l有两种可能, l//,与相交;若交点为,则

且.故错;

D是公理1的性质,正确,故选C. 考点: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的基本性质及推论,属于基础题,亦属于易错题.利用集合的符号语言来描述平面几何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点相当于元素,而线与平面看成是点的集合,所以点与线面的关系是属不属于的关系,而直线与平

面之间是含与不含的关系,线与面之间当然也可以进行交运算.

3.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E为AA1中点,则异面直线BE与CD1所成角余弦值为( ) A. 10 10【答案】C 【解析】

【详解】平移成三角形用余弦定理解,或建立坐标系解,注意线线角不大于900,故选C.

2251310取DD1中点F,则FCD1为所求角, cosFCD1,选C. 10225224.已知ABC在斜二测画法下的平面直观图ABC,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那么在原ABC的面积为( ) A. 32a 2【答案】C 【解析】

的B.

B.

1 5C. 310 10D.

3 532a 4C. 62a 2D. 6a2

【详解】直观图△A′B′C′是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故面积为32a, 4S直观图2而原图和直观图面积之间的关系, S原图4那么原△ABC的面积为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和原图的转化原则的应用,要求熟练掌握斜二测画法的边长关系,比较基础.直观图和原图象的面积比为2:4.掌握两个图象的变换原则,原图象转直观图时,平行于x轴或者和轴重合的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或者和轴重合的线段减半,原图转直观图时正好反过来,即可.

5.已知三角形三个顶点A5,0,B3,3,C0,2,则BC边上中线所在直线方程是()

62a, 2A. x13y50 B. x13y50 C. x13y50

D.

x13y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BC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应该过A点和BC边上的中点,

已知B、C两点的坐标,根据线段中点坐标计算公式可知BC中点的坐标,再利用直线的两点式可得直线的方程. 【详解】

B3,3,C0,2,BC中点的坐标为(

31,两点, 22103233,),即(,). 2222则BC边上的中线应过A5,0,y由两点式得:故选:C.

012x53,整理,得x13y50. 52【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两点的中点和求直线方程,属于基础题.

l2:2xy10,l3:xny10.6.已知过点A(2,m)和点B(m,4)的直线为l1,若l1//l2,

l2l3,则mn的值为( )

A. 1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利用直线平行垂直与斜率的关系即可得出. 【详解】∵l1∥l2,∴kAB=又∵l2⊥l3,∴B. 2

C. 0

D. 8

4m

=-2,解得m=-8. m2

1×(-2)=-1,解得n=-2,∴m+n=-10.故选:A. n【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平行垂直与斜率的关系,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7.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①m//n,mn;②//,m,nm//n;③//,m//n,mn;④若

m,n,m//n,则//,则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A. 1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知: 对于①,m//n,m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n ,故①正确; 对于②, // ,m  ,n ,则m与n平行或异面, 故②错误;

对于③, // ,m//n,m ,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n ,故③正确; 对于④,若 m, n,m//n,则与相交或平行,故④错误,故选B 8.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都在半径为4的球O的球面上,且AB6,BC23,则棱锥

B. 2

C. 3

D. 4

OABCD的体积为()

A. 8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球的性质可知,球心与矩形外接圆圆心连线垂直于矩形所在平面;根据长度关系计算可得四棱锥底面积和高,代入棱锥体积公式可求得结果. 【详解】

四边形ABCD为矩形 矩形ABCD外接圆圆心为其对角线交点O

B. 6

C. 43 D. 8

.由球的性质可知:OO平面ABCD

AB6,BC23 SABCDABBC123,AOOO83

361223 21VS OO16122OABCD3本题正确选项:A

ABCD【点睛】本题考查棱锥体积的求解问题,关键是能够灵活应用球的性质得到线面垂直关系,属于基础题.

9.圆台的两个底面面积之比为4:9,母线与底面的夹角是60,轴截面的面积为1803,则

圆台的母线长l() A. 6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圆台的上底面半径为2r,根据面积比可知下底面半径为3r;利用圆台的轴截面面积构造关于r的方程,求得r后,利用AD2AE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设圆台的上底面半径为2r,则其下底面半径为3r 可作圆台的轴截面如下图所示:

B. 62 C. 123 D. 12

其中DEAB,CFAB,DAECBF60

DECF3r,AEBFr,EF4r 轴截面面积SSEFDCSADESBFC4r3rr3r1803 解得:r6 母线长lAD2AE2r12 本题正确选项:D

【点睛】本题考查圆台母线长的求解问题,关键是能够利用圆台轴截面面积构造方程求出上下底面半径,属于基础题. 10.已知平面平面,l,点A,Al,直线AB//l,直线ACl,直线

m//,m//,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AB//m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做出简图,利用线线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关系等定理,

B. AC

C. AB//

D. ACm

逐个判断选项得出答案. 【详解】如下图所示得 直线AB//l,l,AB//l//m,所以A选项正确;

ACl,m//lACm,所以B选项正确; AB//l,lAB//,所以C选项正确;

对于D选项,虽然ACl,但AC不一定在平面内,故它可以与平面相交、平行,故不一定垂直;故D选项中的结论不一定成立.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线线平行、线线垂直、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有关知识及应用,属于基础题.

11.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实线部分),若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28 3B.

32 3C.

52 3D.

56 3【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三视图得出原几何体是由半个圆锥与半个圆柱组成的组合体,并且由三视图得出圆柱和圆

锥的底面半径,圆锥的高,圆柱的高,再由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得解. 【详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由半个圆锥与半个圆柱组成的组合体, 其中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r2,

圆锥的高h2,圆柱的高h4

12248, 21142圆锥的体积V222,

323428所以组合体的体积VV1V28。 33所以圆柱的体积V1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空间几何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属于基础题。 12.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2,AA,D,F分别是棱AB,AA1123的中点,E为棱AC上的动点,则DEF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A. 222 C. 62 【答案】D 【解析】 【分析】

B. 232 D. 72

根据正三棱柱的特征可知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A1平面ABC,根据AA1AD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得DF2;把底面ABC与侧面ACC1A1在同一平面展开,可知当D,E,F三点共线时,DEEF取得最小值;在ADF中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最小值,加和得到结果. 【详解】三棱柱ABCA1B1C1为正三棱柱 ∴ABC为等边三角形且AA1平面ABC

AD平面ABC AA1AD DF132

把底面ABC与侧面ACC1A1在同一平面展开,如下图所示:

当D,E,F三点共线时,DEEF取得最小值 又FAD150,AF3,AD1

3DEEFminAF2AD22AFADcosFAD42327 DEF周长的最小值为:72

本题正确选项:D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三角形周长最值的求解问题,关键是能够将问题转化为侧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求解问题,利用侧面展开图可知三点共线时距离最短.

第Ⅱ卷(非选择题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过点P(3,2),且在坐标轴上截得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 【答案】y=x或 x+y﹣5=0 【解析】

解:当直线过原点时,斜率等于当直线不过原点时,设直线

,故直线的方程为y=x.

方程为 x+y+m=0,把P(3,2)代入直线的方程得 m=﹣5,

故求得的直线方程为 x+y﹣5=0,

综上,满足条件的直线方程为 y=x或 x+y﹣5=0.

故答案为:y=x或 x+y﹣5=0.

【点评】本题考查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方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14.《九章算术》卷5 《商功》记载一个问题“今有圆堡壔(dǎo),周四丈八尺,高一丈—尺,文积几何?意思是:今有圆柱形土筑小城堡,底面周长为4丈8尺,高1丈1尺,问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立方尺. (取3.1,1丈=10尺) 【答案】2112 【解析】

【详解】设圆柱体底面半径为R,高为h,周长为C,因C2R,故R2C, 2C2C2h48211则所求体积为Rhh2112(立方尺),故答案为2112.

4241215.在正三棱锥SABC中,SB平面SAC,底面边长AB22,则正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 【答案】12 【解析】 【分析】

由正棱锥的性质和SB平面SAC可以推得SA,SB,SC两两互相垂直,由此可将正三棱锥补成一个正方体,并且正方体的外接球就是正三棱锥的外接球,通过求正方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也就求出正三棱的外接球的表面积.

【详解】在正三棱锥SABC中,取AC中点D,连接BD,SD,则SDAC,BDAC,因为SB平面SAC,又

SD面SAC,SBSD,

22设SBSASCx,因为底面边长AB22,所以SDx2,

2BDABAD222222226,

所以SB2SD2BD2,即x2x226,解得x2,即SBSASC2, 所以在SAC中有SA2SC2AC2,所以SAC是RtSAC,即SASC, 又因为SB平面SAC,所以SBSC,SBSA,所以SA,SB,SC两两互相垂直,

所以将正三棱锥SABC补为一个正方体,如下图1所示,

正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就是这个正方体的外接球,且正方体的棱长为2, 由下图2可以看出,正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等于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设外接球的半径为R,则2R22222223,解得R3,所以球的表面积

S4R4故填:12.

23212,

【点睛】本题考查正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关键在于通过已知条件得出正三棱锥的三条棱两两互相垂直,从而可以将正三棱锥补成一个正方体,通过求正方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问题得以解决,属于中档题.

16.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C⊥DC,AE⊥DC,M,N分别是AD,BE的中点,将三角形ADE沿AE折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平面DEC;②不论D折至何位置,都有MN⊥AE;③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AB;④在折起过程中,一定存在某个位置,使EC⊥AD.

【答案】①②④ 【解析】

【详解】

由已知,在未折叠的原梯形中,AB∥DE,BE∥AD,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AD,折

叠后如图所示.①过点M作MP∥DE,交AE于点P,连接NP.因为M,N分别是AD,BE的中点,所以点P为AE的中点,故NP∥EC.又MP∩NP=P,DE∩CE=E,所以平面MNP∥平面DEC,故MN∥平面

DEC,①正确;②由已知,AE⊥ED,AE⊥EC,所以AE⊥MP,AE⊥NP,又MP∩NP=P,所以AE⊥平面MNP,

又MN⊂平面MNP,所以MN⊥AE,②正确;③假设MN∥AB,则MN与AB确定平面MNBA,从而BE⊂平面MNBA,AD⊂平面MNBA,与BE和AD是异面直线矛盾,③错误;④当EC⊥ED时,EC⊥AD.因为

EC⊥EA,EC⊥ED,EA∩ED=E,所以EC⊥平面AED,AD⊂平面AED,所以EC⊥AD,④正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两条直线:l1:m2xy30;l2:3xmym0,m为何值时,l1与l2:

2(1)垂直; (2)平行 【答案】(1)m【解析】 【分析】

先考虑x和y的系数为0时,l1与l2直线的方程,得出两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再考虑x和y的系数不为0时,两直线的斜率,根据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条件,列出方程求解m,注意验证两直线是否重合.

【详解】当m0时,l1:2xy30;l2:x0,此时l1与l2不平行也不垂直, 当m0时,直线l1的斜率k1m2,直线l2的斜率k2(1)由l1l2得k1k2m2(2)由l13(2)m1 23 m331,所以m m23l2得k1k2,即m2,所以m3或1,

m当m3时l1:xy30,l2:3x3y90,此时l1与l2重合,不符,舍去; 当m1时,l1:3xy30,l2:3xy10,此时l1综上所述,m1.

【点睛】本题考查两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断条件,注意先需考虑x和y的系数为0的情况,属于基础题.

18.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ABCD的中心,POl2,符合

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求证:

(Ⅰ)PA平面BDE; (Ⅱ)平面PAC平面BDE. 【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 【解析】 【分析】

(I)连接OE,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可得OEAP,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到证明.(II)

只需证明平面BDE内的直线BD垂直于平面PA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即可. 【详解】证明:(Ⅰ)连接OE. ∵ O是AC的中点,E是PC的中点, ∴ OEAP,

又∵OE平面BDE,PA平面BDE, ∴ PA平面BDE. (Ⅱ)∵PO底面ABCD,

POBD,

又∵ACBD,且AC∴ BD平面PAC. ∵ BD平面BDE, ∴ 平面PAC平面BDE.

POO,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属于基础题.

19.如图,三棱锥PABC中,底面ABC是边长为4的正三角形,PAPC,PB4,面

PAC面ABC。

(1)求证:ACPB; (2)求三棱锥APBC的体积. 【答案】(1)详见解析(2)【解析】 【分析】

(1)取AC中点D,连接PD,BD,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和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可证得(2)利用面面垂直和线面垂直性质可证得AC平面PBD;由线面垂直性质可证得结论;

83 31PDBD,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PD,进而得到SPDB,根据VAPBCSPBDAC可求得

3结果.

【详解】(1)取AC中点D,连接PD,BD

PAAC,ABBC,D为AC中点 ACPD,ACBD

PD,BD平面PBD,PDBDD AC平面PBD

PB平面PBD ACPB

(2)平面PAC平面ABC,平面PAC平面ABCAC,PDAC,PD平面PAC

PD平面ABC

又BD平面ABC PDBD

又BD16423,PB4 PD16122

SPDB1BDPD23 2由(1)知,AC平面PBD

1183 VAPBCVAPBDVCPBDSPBDAC234333【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线线垂直关系的证明、三棱锥体积的求解;涉及到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等知识的应用;立体几何中证明线线垂直关系的常用方法是通过证明线面垂直关系,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证得结论.

20.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16,BC10,AA18,点E,F分别在

A1B1,D1C1上,A1ED1F4,过点E,F的平面与此长方体的面相交,交线围成一个正

方形.

(1)在图中画出这个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与理由);

(2)求平面把该长方体分成的两部分体积的比值. 【答案】(1)见解析;(2)【解析】 【分析】

(1)分别在AB,CD上取H,G,使AHDG10;(2)长方体被平面分成两个高为10的直棱柱,可求得其体积比值为

97或. 7997或 79【详解】(1)交线围成的正方形EHGF如图:

(2)作形,所以于是

垂足为M,则EMAA18,

,

,

,因为EHGF是正方

因为长方体被平面分成两个高为10的直棱柱,其底面积之比为9:7, 所以其体积比值为

97(也正确). 79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几何体中的截面问题及几何体的体积的计算.

21.已知斜三棱柱ABCA1B1C1的侧面A1ACC1与底面ABC垂直,ABC90,

BC2,AC23,且AA1A1C,AA1A1C,求:

(1)侧棱AA1与底面ABC所成角的大小; (2)求点C1到平面ABB1A1的距离.

【答案】(1)【解析】 【分析】

(2)3 4(1)由已知得直线A1A在底面ABC内的射影为直线AC,得A1AC为侧棱A1A与底面ABC所成的角,由此能求出侧棱A1A与底面ABC所成角的大小.

(2)求点C1到平面ABB1A1的距离也是求点C1到平面AB1A1的距离,再用等体积法

VAA1B1C1VC1AA1B1,求出三棱锥C1AA1B1的高就是求出点C1到平面AB1A1的距离.

【详解】解:(1)取AC中点M,连接A1M

∵平面A1ACC1平面ABC,平面A1ACC1平面ABCAC, 又因为AA1A1C,所以A1MAC,又A1M平面A1ACC1, ∴A1M平面ABC,

∴AM为A1M在平面ABC上的射影,所以A1AM为AA1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A1AAC1,且A1AA1C,∴A1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1AM4

所以A1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

。 4(2)取A1B1中点P,BC中点Q,连接PQ,MQ,PB ∵PQ∥A1M∴PQ平面ABC∴PQAB且BCAB ∴AB平面PBC∴ABPB∴A1B1BP

在直角三角形BPB1中,由BPPB1BB1,得BP2 ∴SA1ABB1222ABBP22242∴SAA1B11S2A1ABB122 设点C1到平面A1ABB1得距离为h, ∵AC平面A1B1C1,∴A到平面A1B1C1得距离与M到平面A1B1C1的距离相等,

∵A1M平面ABC∴A1M平面A1B1C1∴A到平面A1B1C1的距离为A1M, 由VAA1B1C1VC1AA1B1,得S而S131AMSA1B1C113AA1B1h……①

A1ABB1111SSABBC22222,AA1B1A1B1C1111122211将数据代入①式得22322h,h3,

3322,A1M3 即C1到平面A1ABB1的距离为3。 故得解.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大小和点到面的距离,注意用等体积法用出锥体的高,就可以求出点到面的距离.

2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分别是AB,CC1,AD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B1E与BG所成角的余弦值;

(2)棱CD上是否存在点T,使得AT//平面B1EF?请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解析】 【分析】

12;(2)存点T,满足DTDC,使得AT//平面B1EF;证明见解析 54以D为坐标原点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棱长为2a,可得各点坐标,设所成角为,则利用cosB1EBGB1EBG可求得结果;(2)设存在点T0,t,0,t0,2a满足题意;求得平面

B1EF的法向量n后,根据ATn,得到ATn0,从而求得t,进而得到结果.

【详解】以D为坐标原点,可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正方体棱长为2a

则B2a,2a,0,B12a,2a,2a,E2a,a,0,Ga,0,0,C0,2a,0,D0,0,0,

F0,2a,a,A2a,0,0

(1)设异面直线B1E与BG所成角为

B1E0,a,2a,BGa,2a,0

2a222cos,即异面直线B1E与BG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55a5a5B1EBG(2)假设在棱CD上存在点T0,t,0,t0,2a,使得AT//平面B1EF 则B1E0,a,2a,EF2a,a,a,AT2a,t,0 设平面B1EF的法向量nx,y,z

B1EBGBEnay2az011n,2,1 y21x,令z1,则, 22EFn2axayaz0ATna2t0,解得:t1a DTDC 241棱CD上存在点T,满足DTDC,使得AT//平面B1EF

4【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异面直线所成角、存在性问题的求解,重点考查了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中的角度和位置关系问题;处理存在性问题的关键是假设成立,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等价于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来构造方程,求得未知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