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复习要点

2020-03-24 来源:榕意旅游网


古代汉语第一学期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鞍之战》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要求背诵的篇章要背熟,能默写出来;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十七)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音序排列。按号码排列。

1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是一种错误的注音方法。 3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收字9353。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初的官修字典,也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官修字典。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因此书“可以奉为典常而不易”,就命名为“字典”,后人因成书于康熙朝,又称之为《康熙字典》。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中华书局出版,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

2

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汇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用词537个,是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注意清代戴震提出的四体两用说。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

(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是基本词汇。 (2)古今意义完全不同的。这是学习的重点。 (3)古今词义有同有异的。这是学习的难点。

2.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3.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古褒义今贬义:古贬义现褒义:中性词有了褒贬色彩。 4.从词义轻重的情况:古义轻,今义重。古义重,今义轻。 5.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注意分辨是两个单音词还是一个短语。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是指有资料可以证明的词的最早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2. 掌握“斤、戒、刃、適、臣、望、临、卧”八个字的本义和造字方法 3.探求本义的步骤:分析字形,考核文献。

3

4.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从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看,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有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即所谓“辗转为它训”。 5. 词义引申主要有三种方式:连锁式引申、辐射式引申、综合式引申。

6.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是本义发展为各种引申义的基本方式:如“网、踵、市、特”四字,掌握这四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 7.考察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时,要注意语音、字体的变化。掌握“朝、骑、何、懈、竖”的变化状况。 (五)词类的活用

1.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具备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 2. 掌握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同。

3.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使用动宾结构表达现汉兼语结构表达的内容。掌握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的例子,能够识别。

4.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掌握书上出现的每一个例子,学会识别意动用法的词。 5.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词类活用及词类活用的识别。

6.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放在谓语中心语前面做状语起副词的作用,称之为名词做状语。 7.普通名词作状语表示方位和处所;表示工具和依据;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状态。 8.名词作状语的识别。 (六)古代汉语的词序

1.古代汉语中,在一定的语法条件下,宾语可以从谓语中心语的后面移至谓语中心语的前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其为“宾语前置”。

4

2.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用代词“之、是”等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无标志的宾语前置。 (注意:本节的每个例子都要好好看一遍,看懂,理解。) (七)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 主要有四种形式: 无“者”、“也”句(最基本形式),有“者”句,有“也”句(十分常见),有“者”、“也”句(最完美形式)。

2.古代汉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往往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是”作为判断词来用,汉代肯定就有了。

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不用判断词“是”。句末往往有语气词“也”。往往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八)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1.古代汉语被动句式:“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见„„于”式),“被”字式

2.注意每种句式的特点,看懂本节的例子,能够识别。 (九)副 词

本章重点一些特殊副词的意义,注意它们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会识别。 1.程度副词:少、稍、颇2.范围副词:但、徒、特、第、直、仅 3.时间副词:曾、尝、再、复、仍4.情态副词:且、固

5.否定副词:不、弗;毋、勿;未;非;否;微;6.表敬副词:尊人的有:请、幸、谨、敬、惠、辱;自谦的有:窃、忝、猥; (十)代 词

1.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朕”等;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而、若、尔、乃”等;严格说来,先秦时期没有第三人称代词,一般用指示代词“其、之”代替。 2. 先秦时期的“他”是别称代词,是“别的,别人的”意思。

5

3. 先秦时期的人称代词没有复数形式,加“侪、等、辈、曹、属”等表示不只一个人,但这些词是名词,不是复数形式。

4. 表示自谦的词有“寡人、臣、妾、奴、仆、愚”等;表示尊人的词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这些都是名词,不是代词。

总体来说,古代汉语人称代词比现代汉语少,但并没有影响使用,主要有两个原因: 古汉语省略主语的地方比较多。谦称和尊称比较多。

5. 古代汉语常用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三类。

6.“焉”相当于“于是”;“诸”相当于“之于”、“之乎”等。 7. 疑问代词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

8. “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指人,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只用作主语;“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

9. “者”和“所”是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构成“者”字结构或“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十一)介词、连词

1.介词“于”的用法表示处所和时间,介绍涉及的对象,表示比较,表示被动。 2. 介词“以”的用法:表示动作行为以某物为工具或凭借;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表示原因,表示时间。

3.连词“而”的用法:用在联合结构里,表示两种性质和行为的联系,有顺接和逆接两种; 用在偏正结构里,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意相承;用在主谓结构里,在意思上是一种逆接。

4.连词“则”的用法:表示两事时间相承,“就”或“便”的意思;表示因果或情理联系,“那么就”的意思;表示假设;表示发现;表示“让步”。

5.连词“之”的用法: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在主谓结构中间,

6

使这个主谓结构变为名词性偏正结构。 (十二)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1. 注意句末语气词“也”、“矣”的用法和区别。

2. 掌握名词词头“有”。动词和形容词词头“其、言、于、薄”。词尾“然、如、而、若 (把书上的例句看懂、理解)

(十三)到(十七)古代文化常识

1. 班固认为在《白虎通义》中认为:姓有纪世别类,别婚姻的作用,崇恩爱,厚亲亲的作用。汉代以后,姓氏合一,且一般平民都有姓了。

2. 六部是指吏部、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秦以后的地方行政单位都是以秦代的郡县为基础的。

3. 古代的九州据《尚书 禹贡》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4. 每月的最后一日叫晦,最初一日叫朔,每月十五日叫做望,十六日为既望,每月初三叫胐。

5. 最初我国只有四个节气,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简称分至。在《淮南子》中,二十四节气已经具备。

练习一、二、三的题都要会。 说明:

以上复习要点,基本能够覆盖《古代汉语》课的主要内容,这只是一个提纲,许多内容都要和课本以及课堂笔记结合起来看,不能脱离课本,以课本为主,将书本上的例子看明白。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