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2023-05-09 来源:榕意旅游网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列举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2)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3)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呈现史料,让学生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形成认识。 (2)通过情境体验,使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李大钊、鲁迅等人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2)感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新青年》的创办;胡适、鲁迅与新文化运动。

难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史地结合” 策略方法:史料化、问题化、活动化、趣味化、个别化和协作化、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北大的历史蜕变】

1

导入语:首先老师想给大家看张照片,这是哪儿?……今天我们的课堂就要从这座百年名校说起。哪位同学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北大的源起历史。(结合八年级相关知识)…… 幻灯片呈现:1898年 戊戌变法 京师大学堂 1912年改名北大

大家知不知道上世纪初北京大学师生之间的问候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我们现在体会一下一百年前的北大师生之间的相互问候:

师:老爷们请起立!生:懒懒散散站起来师:老爷们好!生:大人好!师:老爷们辛苦了!生:升官发财!

大家发现没有,昔日北大的问候语有什么特别呢?……可见,当时的北大真可谓“官气十足”。

但后来,北大随着一场运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什么运动呢?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 (二)新课教学 教学环节一 展示图片:

镜头1:民国二年,某地百姓门户上的对联 镜头2:袁世凯祭天 学生思考:

○辛亥革命之后,为什么还会出现镜头1和镜头2中的现象? ○ 你认为这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本课用了直接导入法,并且由图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二:小组探究 材料1:除了制度变化,其他的变化,都是皮相的,甚至并没有真的变过来,至少在民国初年是如此。连革命党人强礼帽,的确扣在了中国官员的脑袋上,而且他们的手上,也多了根“文明棍”(手杖)。但是,民国之后,长袍马褂、瓜皮帽依然如旧,依旧为士绅的常服。 ——摘编自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2: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力执行的剪辫子和放足。好些地方的妇女依然缠足,也有坚持不剪辫的人。民国成立时,原本戴在外国人头上的大 结合材料及书本相关内容: 2 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 材料1反映辛亥革命后,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2中的新知识分子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史料的补充,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而理解思想解放的迫切性。

教学环节三: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图册P28及书本P46-48找出主要代表人物,了解其主要活动,补充其学习、工作经历。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三次留学日本,接受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参加过辛亥革命。 蔡元培:青年时期中举人、取进士、占翰林、授编修,曾于1912年行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不满袁世凯的专制而辞职,出国学习考察。 李大钊: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学习的知识分子。于1914年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读下政治本科。 胡适:中国哲学家、思想家、文史学家。1910年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获文学学士学位,入哥伦比亚大学学哲学。 鲁迅:1902年2月,21岁的鲁迅赴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学习日语,2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门 学校学习现代医学。他是东北大学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也是当时仙台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 教学环节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1:对《新青年》的了解与理解

材料1: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2:《新青年》受到广大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1917年,每期的发行量已达1.6万份,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结合材料及书本相关知识,思考:

合作学习2: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想一想: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合作学习3: 批判儒家学说 3 材料1: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李大钊 材料2:袁世凯祭天

合作学习4: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材料1: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 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材料2: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须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学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 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合作学习5: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教学环节五:感受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 认识了自己的时代,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材料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 材料2:《狂人日记》节选 垒……”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毛泽东 4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内容上看属于思想文化方面,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枯燥、难懂。因此如何让学习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课堂不会陷入沉闷的境地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尽量设计简单通俗的问题来调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让课堂活跃起来。

不足之处:还可以加入更生动更形象的内容让学生通俗地理解思想文化内容;在处理本课难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上因时间关系略显粗糙和生硬,应一步步引导学生回答。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