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 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和解决我国技工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客观需要,由此可知,我国中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低、企业参与度低、社会认可度低,“出生”即具“先天不足”,从而导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学校可以通过营造“导向”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构建“促进”机制、建立“感情”机制、探索“保障”机制、形成“约束”机制来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客观要求, 也是推动我国制造业、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和解决我国技工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客观需要。所以,加快中职教育发展,刻不容缓,这需从多方面着手。
中职教育发展滞后的多方因素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滞后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在1978年至1984年间,中职教育处于恢复阶段。1985年至1996年间,中职教育处于发展阶段。1997年到2002年,是中职教育滑坡阶段。2002年至今,是中等职业教育重振阶段。由此可知,我国中职教育的社会功能定位低、企业参与度低、社会认可度低,“出生”即具“先天不足”,从而导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
中职学校办学质量整体水平不高 第一,专业设置老化。日前,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上具有随意性、盲目性,低水平、重复竞争现象严重,没有对当地资源优势、产业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在专业培养目标上思路不清、定位不明,对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基本能力要求、岗位工作标准以及岗位人才规格等没有明确规定,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不能很好地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相结合。
第二,学校管理弱化。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被“应试教育”列车甩下来的“包袱”。这些学生来职校的目的不明确,自控能力差,经常违规违纪。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管理,少数中职学校的社会形象差,这同时又造成家长对中职学校管理的担忧和不认可。
第三,用人机制僵化。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专业性高、实践性强、理论基础宽、教学媒体多样多变等显著特点。这对专业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要求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了解社会最新专业岗位需求,但由于体制和经费的制约,学校无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也无法用高薪吸引高素质专家型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传统价值观念不利于中职发展 家长盲目追求,致使孩子信心不足,缺少多样化的选择。在当今唯学历的社会用工体制下,读中职的学生基本都是“应试教育”失败者,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在行为上缺乏自觉,家长自身没有能力分析学校的优劣、社会的人才需求,更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不能引导孩子做出正确选择。
孩子缺乏“职业认同”及职业规划。中职学校学生群体的文化素质低、农村学生占主体等因素,使中职学生在就读时盲目选择专业,在毕业时又盲目找工作,结果导致中职学
.
校学生虽然有较高的就业率,但就业稳定性较低。
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尽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重点就是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让学生有多样化的选择,多种途径成长,多种渠道继续深造。
稳定普职教育结构 国家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600余所高校转型成应用型高校的工作,作为向高校输送生源的中等教育,应保持合理的结构和规模,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打破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切实保障职教的办学规模及质量。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但总体投入较发达国家而言仍然偏低,尤其是占“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等教育的20%。因此,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关键。
加强专业建设 科学设置专业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体现职教特色的基础工作,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需求变化的关键。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加强对专业设置和管理的宏观调控,严格执行专业设置审批制度,统一专业设置标准、专业建设标准、专业审批标准,避免任何形式的各自为阵,
.
逐步建立专业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形成学校之间定位准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有序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从而推动中职学校的整体发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力量,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目标一致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办学活力的关键。中职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样措施来培养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师资,造就自己的名师,带动教改、教研和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要鼓励教师参加相应专业培训,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同时应拓宽知识面,及时掌握新知识、新工艺、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力度 要办好职业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合作能否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是否建立促进共赢的机制。学校可以通过营造“导向”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构建“促进”机制、建立“感情”机制、探索“保障”机制、形成“约束”机制来有效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