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023-09-13 来源:榕意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贺爱彦 池涓

来源:《速读·下旬》2014年第09期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创造性思维对于个体、社会和民族而言都具有深远意义,探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教育者依据其发展规律来提高青少年的创造力水平。

关键词: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人类的创造实践中,创造性思维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一般来说,创造性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在人类认识史上首次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具有较大社会意义的高级思维活动。无疑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只能为少数人所具有。广义的创造性思维则是对某一具体的思维主体而言,凡具有新颖独到的思维见解都可视之为创造性思维。它既可表现在科学史的重大发现之中,也可存在于处理日常具体问题之中。在这种说法下,可以认为每一位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广义上探讨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拓宽研究视野、帮助开发普通人的创造潜能,提高普通人的创造性思维素质,更有利于产生重大创造性成果。 二、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特点 1.幼儿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Market在研究中给幼儿若干积木、木偶、厨房餐具,让其建造尽可能多的事物, 做尽可能多的事情。结果发现: 在年长幼儿中发散思维、创造性想象成分

较多,持续时间增长。Griffiths, Berlye对5岁的白人和黑人儿童研究表明,在他们的想象中已含有不少创造性的成分,好奇心非常强,在某些方面与大学生不相上下。Andrews, Grippen, Griffiths研究了幼儿的创造性想象,从独创性、深刻性方面记分。结果发现:在4岁时,儿童的创造性得分最高, 5岁后逐渐下降;重定和重组能力在3- 4岁之间达到高峰,4岁后逐渐降低;女孩早一年达到自己创造性想象的高峰。 2.儿童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国心理学家Torrance及同事,运用明尼苏达创造性思维测验,对小学儿童的创造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大量研究,其研究结果证明小学前三年级的儿童发散思维能力不断增长,但四年级后开始下降,9岁是小学儿童创造力发展连续线上的一个下降点。 3.青少年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综合国内外研究结果,青少年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起伏波动的。

Torrance 等认为创造力在初一、初二年级处于下降期,此后一直稳步发展到高中毕业,高中结束时又有一个较小的低落期,即在青少年创造力发展连续线上有两个低落期:13 岁和 17 岁。

沃建中,王烨晖等人 (2009) 采用自编量表《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测验》 ,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大维度对我国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创造力整体呈阶段性发展,在同一阶段内其发展呈连续性,中学阶段的创造力水平明显高于小学阶段,其中小学四年级和初三分别为其发展的低谷期和高峰期,小学六年级到初一为发展的关键期;女生创造力水平明显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子维度上。 三、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影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生理、遗传因素,环境、教育因素,个体主观等因素。结合实际,主要从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1.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生活的最初场所,大量研究表明,生活环境的丰富性、父母教养方式、自身文化修养、父母期望及对孩子关注等都会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1)父母的关注和期望。父母对个体的期望和关注常与个体的出生顺序相联系。有研究发现,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在家庭中是长子或长女,个体所处的特殊位置引起了父母格外的关注和期望。这种期望和关注主要取决于“皮格马力翁效应”, 通过暗示和感染,儿童的自我期望值升高,产生较强的成就动机,而这又是个体创造得以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家庭气氛。家庭气氛是由家庭成员间互动共同创造的一种无形的、弥漫的心理氛围。研究发现, 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气氛更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发展。

(3)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民主 型。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更有利于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2.学校教育因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师素质、课堂气氛、同伴关系等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产生影响。

(1)教师素质。布拉弗德和李波特等人曾经系统地探讨了四种类型的教师和可能导致的学生反应,研究表明民主型教师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2)课堂气氛。所谓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情绪状态, 它是教学能否促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

(3)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青少年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国外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了儿童的同伴关系对他们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在班级中,同伴的压力会阻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3.社会文化因素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文化底蕴个更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外,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对创造性具有导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思想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创造力对于个体、社会和民族而言具有深远意义。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因素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均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在实施创造性教育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为青少年创设尽可能有利的环境,促进其创造力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学习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张景焕,张广斌.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研究[J].教育心理,2004 (5) [5]沃建中,王烨晖,刘彩梅,林崇德.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9 [6]李敏玉,王吉玉,田峰溶,张静.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研究综述[J].理论研究,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