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评课反馈稿
今年秋季,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为进一步促使教师研究新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9月28-—29日在市墨子中学隆重举行“市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例展评活动”.来自城区和乡镇的11位优秀教师经过充分准备,为全市品德课教师呈现了精彩的视听盛宴,使广大老师深受启发.当然,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美”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在听课中要不断汲取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要力求避免别人出现的一些瑕疵,前车之覆轨,后车之明鉴。
综合11节课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有:
1.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行为,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的理念,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课堂变成“学堂\",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多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探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营造出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幸福、生活的美好.
2.教学设计新颖实用。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体现,体现着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学设计的优劣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多数教师都能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使设计不仅新颖而且实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创设一系列的视频、歌曲、图片、情境材料或者游戏活动等教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如刘焕敏、张发芹、孙雪春等老师创设学生的系列故事,让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利于学生在系列故事中进行探究学习;李敏、李立伟、李莹等老师通过创设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认知。
3.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使“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更加凸现,它是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系列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整合,既直接使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和活动,又创造性地进行补充鲜活的材料,使课堂充满时代感和新鲜感.特别是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很强的可读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维。
5.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发展。课堂评价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情怀\",及时恰当的评价既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机智,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及时扑捉学生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适时评价,或者让学生进行互评,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有温度、有情感的。如孙雪春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偏差,并及时进行纠错;李敏、李莹老师不断鼓励、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等。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大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避免。
1.三维目标的达成度不够。如个别老师学习目标的展示只体现知识目标而忽略了情感、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注重知识点的落实,而忽视了情感的提升;在情境问题的设计时缺乏思辨性的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不能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变化。如七年级“我们悄悄长大”,应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过程是悄悄进行的,成长的感觉是快乐的,但是一些教师却只关注教材知识点,以及学生成长中的遇到的困惑和烦恼,而忽略了学生的切身体会,显然不利
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与教材意图相违背。八年级“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交往从“内圈”向“外圈”不断发展的方式和意义,但是一些老师没有正确区分什么是“内圈”和“外圈”,或者对网络交往的认识出现偏差,没有让学生正确把握网络交往及国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和做法。
3.教学情境、活动的选择及设问科学性不强。教学情境和活动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是仅仅为了“吸人眼球”或者“标新立异\而应该密切联系情境和活动进行创设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些教师选取的材料或活动“跑偏\",不能更好地位教学服务,反而适得其反。
听评课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常态,我们必须端庄态度,虚心学习,既不能“盲目崇拜\"、“照抄照搬”、“机械模仿”,也不能“文人相轻”、“互相诋毁\"。我们应该虚心学习他人的教学理念、教学技巧,避免别人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