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新理念备新教材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我们刚发的历史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这些新教材理应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但是由于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在备课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背离了新的课程理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备课设计上。怎样运用新理念备好一节课呢?下面我就以“三国鼎立”一课为例做一说明,以求抛砖引玉。
一、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教材内容有一个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我们要善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抓住中心,首先进行顶层设计,这样才能高屋建瓴。我们要以每课的中心思想统揽教学设计的全局,使局部服从和服务于整课的教学中心,这就犹如优美的散文,看上去“形散而神不散”。例如:从整体上看,三国时代是分裂而又充满生机的时代,由赤壁之战奠定下来的三国鼎立之局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从局部来看,本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两次战争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其中以赤壁之战为主,二是三国鼎立的基本形势,三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后,三国各自发展经济的情况。三个局部性问题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一个中心,即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点和面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中,如何抓住关键点,然后以点带面、以点促面进行突破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例如: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以其独特的经历、作用和个性,成为备课的一个点。而要准确地对曹操进行评价,需要我们掌握曹操崛起的历史背景、官渡之战前成功的因素,在赤壁之战中的得失等,只有把他放在东汉末年风云变幻的大时代背景上来认识,把历史人物曹操与文学中的曹操、各个时代对曹操的评价与普通人心目中的曹操相比较,才能对曹操形成完整的认知。同时,以曹操的评价为契机,进而可以形成评价孙权、刘备、诸葛亮等有效的方法,这是我们备课中的面。由此可以看出,处理好对曹操的评价,以点带面,就可以形成对其他历史人物的评价,从而完成对整个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三、正文和副文的关系。正文是主干,副文是辅助材料。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要紧紧抓住主干知识,把辅助材料作为背景材料来处理。放弃主干知识,用大量时间去处理辅助材料,是本末倒置。忽视辅助材料,主干知识就会失去其有血有肉的精彩之处。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把握好尺度,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曹操痛失郭嘉”一段辅文,表述了曹操“唯才是举”爱惜人才这一基本理念,为曹操在诸侯纷争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作了铺垫。另外两段辅文,则讲述了刘备善于用人(诸葛亮和孙权)善于用人(周瑜和鲁肃),真正是“一时多少豪杰”。没有人才就没有战争的胜局,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正是一个创造英雄的时代。重视人才成为学习“三国鼎立”的基石,而辅文是为辅助主干知识而设计的,辅文的使用恰恰反映了主干知识的底实。
四、图文资料与音像材料的关系。图文、音像材料都是显示历史学科人文性的重要素材。一般而言,插入的音像资料不能泛泛,必须围绕课本的中心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一堂课仅仅45分钟,音像资料的使用不能占用
太多的时间,素材选取要精。如:在《中华五千年》影碟中,赤壁之战的一段录象,展示了战争宏大的历史场面,对学生的感悟和体验非常重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也可以选用。但是如果把介绍关羽生平的一段录象材料选进来,就脱离了主题,就难以突出主体知识,这样的音像材料就不能用。音像资料仅仅是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如果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生动过程,还需要使用图文资料,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隐含在历史深处富有丰富情感,只有用文字才能表达透彻。缺乏丰富地图片、文字材料来进行说明,无论音像素材怎么生动,学生很难对历史的面貌形成强烈的印象。
五、知识难度和学生接受力的关系。由于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在问题设计上要注意层次性,一般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分为三个层次:①基础层: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曹操屯田,诸葛亮治蜀,卫温到达夷洲等知识;②理解层:曹操统一北方以及赤壁之战导致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起了重大的作用;③升华层: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为什么说三国时代是个分裂而又充满生机的时代?对基础层可以简明地处理,如三国的建立情况,可以使用列表的形式,既简明又实用,学生填一填表格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掌握上,不能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历史教育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因此,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发展学生的健康地情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个过程是层层深化最终升华完成的。
六、教师点拨与学生自主活动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并不矛盾,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学生思维中的理性之光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开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教师怎样进行点拨?点拨在哪些地方?首先,要点拨难以理解的知识关节点,如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要点拨在情感价值观升华的关键处,如曹操听了许邵称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居然十分高兴。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如有的同学认为,“曹操高兴是因为曹操不喜欢听别阿谀奉承。”。教师的点拨要恰如其时,要点拨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点拨在学生思维的过渡中,点拨在问题的突破点上。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索,要给学生充分的时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备好一节课,不仅要理顺多个方面的关系,而且在这里是一个全新的天地,当我们全面地梳理这些关系的时候,我们就会处于一种思考与创新并进的状态上,思维不断地让灵性所追逐和吸引,教学设计的思路也就日渐明晰起来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