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肉牛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2015年肉牛牦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1.1基本特点
2015年为了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中央乃至地方政府对发展肉牛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政策扶持进一步增强,深化了肉牛产业发展转型。当前,肉牛养殖场适度规模程度增强,工商业资本已经开始向母牛养殖业渗透,肉牛养殖“放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模式逐渐形成,单纯育肥逐渐转型为自繁自育的适度规模化养殖模式。但是,肉牛养殖效益空间缩小、犊牛以及育肥牛价格倒挂以及进口冲击等问题也依然比较突出。由于基础母牛存栏量低,牛源不足问题突出,养殖效益低以及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优势区域市场主导地位不明显等因素的制约,肉牛生产增长较为较慢。目前肉牛产业主要呈现为高价格、高成本和低收益的“两高一低”的产业特征。 1.2产区变化
2015年肉牛养殖数量总体基本稳定,基于肉牛、牦牛养殖产业技术集成,逐渐形成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放牧加补饲、适度规模肉牛养殖模式、集中规模化育肥模式,促进了因地制宜的种养加结合全产业链发展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肉牛存栏和出栏数量总体有所增加,但是,能繁母牛和养殖户数量仍处于下滑趋势。牧区及半农半牧区及南方省区继续向母牛养殖区及育肥区转变,中原、东北等主产区屠宰加工企业洗牌深化。工商业资本进入母牛养殖业,推进了母牛养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1.3效益与安全
2015年肉牛养殖处于微利状态,养殖户规模扩增动力不足。根据不同养殖场、不同育肥牛养殖情况的平均利润为500-1200元左右。而从价格倒挂的情况看,每头牛倒挂费用都在300-500元/头,严重影响了肉牛养殖业利润和肉牛养殖户扩繁的积极性。养殖环境有所改善,标准化程度有所提升。随着国家以及省政府对牧业小区的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小区的发展,促进了肉牛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1.4产业技术
重视发掘地方牛种(枣北黄牛、大别山牛等)的生长潜力和产优质肉的潜力,形成了以本地肉牛差异化生产的产业化技术,使肉牛阶段营养调控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进一步推广,进而带动了肉牛专用预混料、舔砖、浓缩料和精料补充料等商品饲料的推广普及和全混合日粮饲喂制度的建立。 1.5产业政策
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500-10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肉牛在内的7类农产品被纳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专项用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同时,实施了肉牛种群扩群工作。肉牛牦牛养殖支持力度进一步得到加强。
2、2016肉牛产业发展趋势 2.1存栏量、产量和产业模式
中小规模养殖户将逐渐成为肉牛养殖主体。企业逐渐向养殖环节延伸以及主产区加工企业进口大量低价牛肉成为2015年肉牛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母牛分散养殖仍是主体,工商业资本开始进入肉牛养殖业,对推动肉牛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发展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2.2品种格局变化
国内联合育种趋势明显,首次成立了由全国15家公牛站组成的肉牛后裔测定联盟,制定了
2016年的肉牛后裔测定计划和方案,这将有力促进我国肉牛用公牛选择的准确度,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并持续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大批进口母牛及胚胎,2015年我国进口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利木赞胚胎约2400枚,进口活体3万头左右,继续与国内牛种格局产生互动。
2.3养殖成本与效益
肉牛饲养育肥牛向着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改变了粗放经营和饲料单一的饲养模式,向着科学饲养、饲喂全价料方向发展,提升了牛肉安全水平和效益。但是随着牛肉价格达到高位,牛肉消费增量放缓,进口量有所增加,但是幅度不大。近期,特别是替代品羊肉价格的大幅度下滑,进一步抑制了牛肉价格的攀升。肉牛养殖投资成本较高,效益较低,信贷抑制问题突出。 2.4疫病与防控 牛呼吸系统疾病、犊牛腹泻和血液梨形虫病仍是危害肉牛牦牛养殖的主要疾病,牛病防、诊、治技术及产品市场化进程缓慢,缺医少药现象依然严重。活牛异地运输是诱发和传播牛病的重要因素,检疫和流通监管不到位是主因。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人兽共患性牛病和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防控将进一步得到重视。牛病预防为主、综合联防联控是保障肉牛牦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点。 2.5屠宰加工
研究提出商业化本地黄牛胴体分割技术规程。提出了乳用淘汰牛胴体与分割肉质量评价报告,胴体等级规格标准。对不同类型牛肉分级分割差异化评价分析,实现牛肉的精细分割增值,肉牛牦牛胴体品质特征与脂肪沉积预测模型与判定技术,涮烤牛肉热剔骨生产加工技术研究。研制出天然嫩化剂,开发嫩化牛肉制品,通过酸、碱、高压等一系列物理、化学方法改善牛肉嫩度的研究仍在进行。 2.6产业政策
进一步加大了肉牛养殖政策支持力度,如“肉牛良种补贴”、“基础母牛扩群补贴”、“畜牧发展扶持资金”等项目性补贴,但是总的来看适合国情的农牧结合模式尚待系列政策配套引领,这些碎片化产业政策和“项目性、运动性”补贴,不能满足促进肉牛产业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亟待顶层设计产业政策和措施。政策支持力度小,无法起到刺激养殖户积极性的作用。
3、2016年肉牛养殖业发展建议 3.1需要加强母牛繁殖规划工作
没有母牛,肉牛产业将很快垮掉,肉牛产业的基础是相对分散的适度规模母牛养殖。肉牛产业急需各关联部门摒弃“运动性、项目性”思维,加强沟通协作,共同设计、研制具有现实性、方向性、全局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兼具的产业基本政策和措施,支撑产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3.2完善肉牛产业发展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构建全国牛肉安全、品质与价格、产量市场信息平台与网络,借助互联网等先进信息传播手段,全面提升市场信息服务层级。运用大数据、云存储等技术手段,加强对肉牛产业趋势、牛源数量、分布及动态走向、产品供求变化和成本效益的科学分析预测,建立比较完善的产业预警机制,增强政府部门对产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使养殖场(户)尽早掌握市场动态,化解可能遇到的生产和经营风险。 3.3加强政策引导,拓宽畜牧业融资渠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