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文本阅读限时训练

2020-07-12 来源:榕意旅游网
高三语文限时练习(1)

姓名: 学号: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中国文化——一种诗性的文化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成就较高,在整个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而诗歌,便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的一部分,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他们的哲学中,那么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

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为“诗”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从“诗经”到“楚辞”再到“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现代的自由诗,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无论何时,都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传统中,人们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而诗词更重意境,因而,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它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凡有人烟处,皆有诗歌:喝酒、行酒令,说的是诗;奏乐、起舞处,唱的是诗;挥刀、舞剑时,吟的是诗。如果说,艺术的发展总是以“人生”做基础,总是激励人们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导生活的。那么诗歌便指导着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我们追求诗中的理想境界,感悟诗里的人生哲理,不论是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们从诗词中领悟生命、从诗词里关照人生。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与西方语系相比,汉语的精炼美妙是不言而喻的。汉语在词汇上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也会因声调不同而带来不同的色彩。更何况诗词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诗歌具有音韵美,和谐美。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但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诗词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辜鸿铭说,“汉语是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

古代中国,无论是自发的艺术创作,还是自觉的艺术理论,都没有将感性和理性割裂开来。这使中国文化长于实践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而西方文化偏向理性。例如,传统的火药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而活字印刷更不具备理论科学的特征。在雕塑、绘画、书法、小说,甚至园林艺术方面,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人一开始就不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于是,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小说或书法,总有一种“气韵生动”的美学效果,都达到了一种“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而意溢于海”的精神境界,而在戏曲文化和园林艺术上,总让人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

- 1 -

1 2 5 6 传”的感觉,实现了一种“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审美理想,实为一种登峰造极的艺术形式。

中国没有“掷铁饼者”,没有《圣经》,没有《哈姆雷特》,没有凡尔赛宫。但中国有《诗经》,有《离骚》,有《红楼梦》,有紫禁城,有苏州园林。我们只要将它们拿来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谁更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谁更在乎天人合一,谁更懂得和谐美。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可以不懂天文、历算知识,不懂科学哲学,但却必须用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这不正是“诗性文化”的显著标志吗? 1.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现了中国的诗性文化之特征。

B. “诗性文化”是指古代中国以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 C. 中国文化在雕塑和绘画方面,不是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而是着重追求一种“气韵生动”的境界。

D.西方语系不具有汉语那种精炼美妙的特点,因而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 E.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中国人总是讲究以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中国艺术受诗歌的影响颇深,中国人连挥刀、舞剑时,吟的也是诗。

B.在古代中国,火药并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米的,这反映了国人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学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中没有“掷铁饼者”,中国艺术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D.中国有紫禁城,中国建筑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和谐的审美情趣。 3.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4分)

4.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请结合全文加分析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小题。

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张 伟

8月13日,美国重量级的学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姆〃乔姆斯基在北京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发表演讲。只有经过仔细鉴别和彼此对照之后,才能弄清这位82岁的老人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2 -

作为著名的语言学家、哲学家和政论家,或按他自己喜欢的称呼,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乔姆斯基在短暂的中国之行期间,用沙哑低沉的声音表达了对中国当下事务的认识,并延续了批判美国政府的老调。他带来一股旋风,除了知识界的欢呼外,《人民日报》也就此发表报道,称他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

事实上,只要对这名学者的生平略作了解,我们便不会感到讶异。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对美国政府的批评立场一生不变,曾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抨击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认为它是虚伪的。

这些批评,并未给他带来太大麻烦,相反,却为他赢得卓越的声望。他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观点。如果说乔姆斯基为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那也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本身,而在于这种观点所持的姿态:批评者。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宽容态度,是我们社会当下亟须拥有的资源。在目前这个变化急剧、事端丛生的发展阶段,缺少合格的批评者,或者缺少对于批评者的宽容态度,将会带来无穷恶果。

在乔姆斯基看来,保持怀疑和批判的姿态,是知识分子的天职,因为知识分子享有知识的“特权”,并有专业能力对事物进行深刻剖析。在他看来,知识分子永远面临着两种选择:做一个向权威俯首帖耳的御用文人,或做一个独立的批评者。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观点,乔姆斯基成了美国政府永远的反对派。即使在中国之行的演讲中,他也会时不时地将话锋转回到大洋彼岸那个“强权政府”上。中国的知识界乃至整个社会,有必要对这一番我们略有些陌生的言论进行检视,并且从中得到有益的思考。我想,乔姆斯基的中国之行,是促进这种思考的恰当时机。

我们的社会历来缺少对“批评”的集体思考。无论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都有必要从乔姆斯基所带来的信息中学到点什么。

对于那些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改进的人来说,学习乔姆斯基强硬而坚持的姿态并不困难。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

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

乔姆斯基在对美国社会和政府提出千般批评的同时,内心却承认,美国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古今的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

一个如同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对于一个公民社会而言意义重大。他可以帮助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甚至,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 3 -

如今,尽管批评声存在于我们社会的诸多领域,但在一些重要领域,尤其是在乔姆斯基所重视的知识分子群体中,批评者的角色却愈发稀缺——至少,像他本人那样有品质的批评者日益鲜见。

颇有意味的是,乔姆斯基发表演讲的北京大学,曾经因为引领知识分子的独立和批判精神而广受美誉,如今却同样因为日渐失去这种精神而饱受批评。不知道乔姆斯基这次来访,是否能帮这所学校乃至整个中国知识界,拾回一些并不久远的记忆。

(选自2010年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5.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乔姆斯基以“异见”姿态闻名世界,他曾经把美国政府比作“饿狼”或“世界上最大的恐怖组织”,他甚至认为美国人最珍视的“民主”是虚伪的。

B.文章认为,相对于被批评者而言,批评者从乔姆斯基身上得到的启示应该更多。 C.乔姆斯基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在当下会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判。

D.乔姆斯基认为自己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因为他认为这是他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E.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能否存在,可以作为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 6.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乔姆斯基被美国媒体评为当代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子之首,但并不意味着人们需要全部赞同乔姆斯基的尖锐抨击,以及他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观点。

B.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像乔姆斯基一样的无所不在的反对者。

C.一个卓越的批评者,可以帮助政府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

D.批评者也需要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正视自己的批评这一问题。

7.文章说乔姆斯基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国家元首”,请问其魅力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8.为什么说“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4分)

- 4 -

一、1. (5分)【参考答案】BD(B“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并非只是“古代”。D.“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属臆测,文中无据。) 2. (3分)【参考答案】B(“不重科学”之说与原文不符。)

3. (4分)【参考答案】(1)中国文化以诗歌代表,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 (2)中国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西方文化偏向理性。

(3)中国文化具有和谐美的审美情趣,西方文化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答对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4. (4分)【参考答案】

(1)诗歌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 (2)诗歌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诗歌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3)诗词有利于中国文化形象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

(4)中国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实现了诗歌的审美理想。(答对点得1分,)

二、5. AE。(B.张冠李戴,被批评者得到的启示应该更多,原文“而对于被批评者而言,他们应该从乔姆斯基的身上得到更多启示”。C.混淆或然与必然,原文“他认为,选择成为一个批评者尽管可能在当下遭遇烦恼,却能使知识分子最终避开历史和道义对他的审..

判”。D.强加因果,原文“他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 。原句是作者对乔姆斯基批评的评价, 文中无“因热爱而批评”之意。 6.B。以偏概全,原文“通常,他们只需要准备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反对者”。 7. (4分)

(1)所有的批评都缘于对国家和民族无私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3段) (2)对知识分子的天职的深刻而全面的认识;(第6段) (3)给批评者所需要的正确姿态提供了范例; (第8段) (4)给被批评者以诸多的启示和有益的思考;(第9段)

(5) 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伟大的批评者,往往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第10段) (6)对建设公民社会的重大贡献和意义。(第11段) (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8. (4分)

(1)批评是因为热爱。批评的目的不是否定,而是促使其更加完美;

(2)一个伟大的批评者总是试图以自己的批评来使社会获得或大或小的改进; (3)对自己国家的批评不是敌视,而是认同;

(4)一个伟大的批评者可以帮助一个国家警惕或规避可能存在的政策失误,也能抵消因为意见过于趋同而导致的独断和冒进;

(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