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命的律动

2023-03-15 来源:榕意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命的律动

作者:蒙曦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4期

摘 要:中国民间舞蹈是各民族历史发展与创造的结晶,是原始生命系统性仪式化舞动的延续,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与历史的变迁,是各个族群文化精神、审美情趣的肢体再现。探讨民间舞蹈教学,不仅是对传衍民族舞蹈文化的保护,也是民间传统舞蹈动律的动态传承。本文从民间舞蹈教学的实践出发,结合民间舞蹈的特点,研究教学策略。 关键词:民间舞蹈 ;特点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4-0-02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民间舞蹈千百年来扎根于人民生活中,是可视的、活态的民间身体语言,反映各民族的审美特征。从事民间舞蹈的教学老师结合民间舞蹈文化与教学实践探讨民间舞蹈教学的策略,这不仅是对教学工作的总结和反思,而且也是对活态的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一、生命状态的民间舞蹈特点

民间舞蹈是散落民间的非物质文化的“活化石”,当人体动律与人类学相遇时,可以看出他们是原始的生命的律动方式的一种仪式。探讨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首先要了解民间舞蹈的特点,进而探讨教学策略。

民间舞蹈是各民族身体的记忆,被称为“土风舞”。 具有原始性、娱乐性、地域民族性、即兴性等特点。所谓的原始性,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民间舞蹈的原始性就是指这种舞蹈保留了古老的生活内容,即,民间舞蹈具有原始舞的内容和形式;其次,民间舞蹈的原始性是指这种舞蹈是其他舞蹈形式的创作的来源。其他各种形式的舞蹈都或多或少会受到它的影响和启发。民间舞蹈娱乐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民间舞蹈这种形式不仅是民间舞者自我娱乐的一种形式,而且也是观赏者在观看过程中享受娱乐的一种表演形式。民间舞蹈的地域性是指民间舞蹈这种舞蹈的内容和形式是对某一固定生活区域特有生活的反映,从舞蹈的内容和形式上就能使观看者判断出它所反映的生活地域特点。即兴性是民间舞蹈的最大特点。也就是说民间舞蹈的舞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所致,兴起时改变舞蹈的表演形式,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 1、常见的民间舞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民间舞蹈来说,是从舞蹈的风格特点中辨认程式化及变化中的肢体语言,品味身体中记忆,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语汇,每一个地域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舞蹈文化。比如说:反映蒙古族草原生活的《安代舞》、源于蒙古族原始宗教活动《萨满舞》;反映傣族图腾信仰婀娜多姿的《孔雀舞》;反映西北生活的《百面锣鼓》,以及由上千人表演的、充满气势的《安塞腰鼓》;反映广西侗族生活的《芦苼舞》;反映羌族年轻人生活的《郭庄舞》;反映藏族生活的《大鼓舞》和反映藏族神秘生活的《羌姆》等舞蹈。 2、民间舞蹈教学

民间舞蹈教学应有针对性、系统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舞蹈文化学习”与“艺术实践”并重,如果把各民族舞蹈文化与舞蹈动律割裂开,只是孤立地、零散地去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这样的传授没有多大用处,也没有价值,只有了解民间舞蹈产生与发展的关联性并掌握了舞蹈风格动律的基本脉络,看清楚动律是怎样联系的、怎样构成的才能引起学生主体对舞蹈动作的理解,才能让民间舞蹈文化和舞蹈实践运用完成有效融合。为此,教学过程分成三部分:课前、课中和课后。 (1)课前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民间舞蹈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在教学之前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民间舞蹈的原始性和地域性特点。对于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解析有关该民族生存环境、地区民族生活的风俗习惯、审美倾向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其舞蹈形式中蕴含的舞蹈审美。因为,任何一种舞蹈的产生都不能离开这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特别是民间舞蹈。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民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粗犷、有的豪放、有的能歌、有的善舞;有的民间舞蹈侧重对劳动生产的反映、有的民间舞蹈侧重反映这个民族的宗教仪式、有的民间舞蹈侧重庆祝、有的以自娱自乐为主……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变迁,都在舞蹈中留下了珍贵的印记。由此,了解教学舞蹈的原始性和地域性特点是我们教学激趣步骤中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舞蹈的首要环节。

其次,娱乐性和即兴性是我们民间舞蹈教学中核心的环节。民间舞蹈来自于大众的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孕育着美好的艺术想象,凝结着浓郁的乡土情感,怎样把民间中自娱自乐的真情实感进行有效传递,这就要求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与激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二度创作的方式进行深入解读,理解民间舞蹈语汇的同时也要有发自肺腑的情感流露,这样才能展现出美的内涵、真挚的情感与朴实的动律。 (2)课中动律解析

采用动律组合分析与作品背景分析并重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教授,以民间舞蹈风格动律为纲,结合舞蹈文化与作品分析来深化课程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民间舞蹈的理解与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下边我们就以《安塞腰鼓》为例,谈一谈自己的教学策略

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安塞腰鼓》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舞蹈表演者那种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首先体现在舞蹈表演者的动作上,其次表现在鼓声上,再次表现在舞蹈使人产生的联想上。这正如刘成章在《安塞腰鼓》中写的那样:舞蹈表演者的动作是: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腰鼓的敲击声是这样的: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间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再次是在表演者的腰鼓让人产生的联想: “愈捶愈烈!形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

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秘密!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嘎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这段文字写出了腰鼓在停止后,那令人意象的审美意境,那一声“渺远的鸡啼!”让观众看到了新的希望,想到了生命的奔腾、鼓起了奋斗的动力……

其次,民间舞蹈的教学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舞蹈肢体语言的艺术魅力。在安塞腰鼓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跟着隆隆的鼓声,通过其特有的舞蹈动作“十字步”、 “双腿蹬”、 “平侧蹬”、“三角阵”、“四方阵”、 “白虎甩尾”、“青龙摆尾”、 “野马分鬃”、“凤凰展翅”使学生体会到安塞腰鼓动作的刚劲与奔放。 (3)课后活动巩固民间舞蹈的教学成果

我们除了在课程中讲授舞蹈的风格特征之外,还收集、积累了一批当代民间舞蹈艺术家及其表演材料供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分析,来提高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拓宽课程的纵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延伸,目标是什么呢?我们要实现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使之民间舞蹈课程成为一门实用的基础课程。

1、知识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领悟民间舞蹈的精神实质内涵,掌握民间舞蹈所具有的独特形式。具体做法是通过系统认知到优秀作品分析至到二度创作的展现,来建构对民间舞蹈的深入认识并完成艺术体验。

2、能力目标:在课后通过竞赛性的活动,来巩固教学成果。在活动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习者可以发现他们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差距,并积极主动地去改正这些不足和差距。教学者也可以从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

3、情感目标:学习者深入思考自己的学习内容,体验舞蹈情感的表达,加深对民间舞情感表达的理解。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的动感传递,使其获得愉悦,情感得到陶冶,进入身心合三、内外交融的美妙境界。

总之,探讨民间舞蹈教学的策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民间舞蹈的特点。既要兼顾民间舞蹈的外在形式表达也要有内在情感的传递,力求双向合一,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策略研究才能为我们的民间舞蹈教学提供有力的指导,才能为我们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晶;熊瑛. 地方性高校舞蹈教学对地域性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析[J].特立学刊.2012.02

[2]刘燧.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舞蹈教育对推动地方民间舞蹈的思考——以云南红河学院舞蹈教学为例[J].黄河之声.2012.05

[3]吕洋洋. 浅谈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9

[4]丁炎.关于民间舞蹈价值及传承的思考——以河南睢县麒麟舞为例[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