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变式训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江苏盐城市中兴实验学校(224000)李新涛
[摘要]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变式训练是发散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审视、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变通性、求异性以及独特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变式训练思维能力提升[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7-071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道习题已经讲了很多遍,
仍有部分学生不会做,或者只是把已知条件和结论稍做改变,有些学生就无从下手。如何才能发亮这种现象呢?
一、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发散学生思维灵活性
一题多解,即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地思考和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很多解法多种多样的习题,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分析,仔细推敲,精心设计,借助一题多解,让学生学会转换思考角度,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去思考、分析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以及创造性。
例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恰好能拼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0平方厘米。如果把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那么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解法A:因为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长方体较大的面)面积的和,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和,所以可先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再求7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即60÷6×(6+1)=60÷6×7=70
(平方厘米)。解法B:因为正方体有6个相等的面,所以每个面的面积是60÷6=10(平方厘米)。拼成大长方体会减少一个面的面积,同时增加两个面的面积,所以大长方体的表面积为60-60÷6+60÷6×2=70(平方厘米)。
解法C:因为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一个面
的面积,同时又增加两个面的面积,实际上只增加了一个面的面积。即:60+60÷6=70
(平方厘米)。这样,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发展,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一题多变,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一题多变是指在保持问题实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循序渐进,有层次和梯度地将原有问题转变成新问题,由浅到深,拓展学生思维的深
刻性、广阔性和求异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一题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多变的情境中,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应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例2: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橘子树共500棵,其中苹果树占60%,问:共有苹果树多少棵?
变式A(改变问题的已知条件):①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橘子树共500棵,苹果树和橘子树的数量之比为3∶2,则苹果树共有多少棵?②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橘子树500棵,苹果树比橘子树的2倍少100棵,苹果树共有多少棵?
变式B(改变问题的结论):①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橘子树共500棵,其中苹果树占60%,橘子树共有多少棵?②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橘子树共500棵,其中苹果树占60%,苹果树和橘子树的数量之比是多少?
变式C
(改变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果园里有橘子树360棵,其中苹果树比橘子树少1/3,问:苹果树有多少棵?苹果树和橘子树共多少棵?
这样,通过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在变化中思考、探究,在变化中求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多题一解,触类旁通,提升学生思维变通性
多题一解,即运用同一解法求解多道类型不同的习题。小学数学练习中,有些问题尽管研究对象不同,但却存在许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的共同特征,巧设多题一解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思考共性,总结解题规律,灵活运用,熟练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触类旁通,提升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和解题能力。
例3:学校有一项劳动任务,若单独派甲班去做,需要12小时完成,单独派乙班去做则需要10小时,若甲乙两班合作,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例4: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2小时,一列火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0小时,现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多久可以相遇?
从表面看,这两道题分别是工程和行程问题,风马牛不相及,但若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共同点,列式结果都是1÷(112+110)。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借助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变式训练,深化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编吴美玲)
71数学2016·6.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