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主题单元设计

2022-07-06 来源:榕意旅游网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作者姓名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语文

音乐

美术

化学

生物

信息技术

科学

劳动与技术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声现象》这一主题单元,是八年级物理(上)的第二单元。本单元专题一是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专题二探究声音的特性,专题三声的利用和专题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介绍声在现实生活中的利与弊,以及防治噪声的方法,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处理,便于让学生先从整体上认识声现象,再进一步了解声的特性,最后在分析声的利用和危害,让学生可以较全面的把握关于声的知识。本单元让学生接触声学的初步知识。声现象是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而对声的了解则可以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同时,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历史

地理

外语

√ 物理

数学

体育

声现象 王金霞

八年级 4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了解声音的特性有响度、音调、音色并能进行辨别;

5、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音色与与发声体的材料的结构有关。 6、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3、通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 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探究法。

4、能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能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5、经历学习过程,进一步锻炼步观察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

6、交流体验噪声危害,从听到声音的途径入手分析得出防治噪声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 通过体会现实世界中物体发出的丰富多彩的声音,欣赏美妙动听的乐曲,充分享受科学的美感。 4、在参与实验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有交流合作的意识。

5、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6、通过学习增强环保意识,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减弱噪声做出贡献。

对应课标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3、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1、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的吗? 2、声音有那些特性?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3、我们能用声音做些什么?

4、工地附近的学生都能得到安静的学习环境?

专题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课时) 专题二: 声音的特性 ( 1 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三: 声音的利用 ( 1 课时) 专题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课时)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课时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5.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本专题的编排顺序实际上是按照声从“源”到“接收端”的信息流来编排的,这实际上也是人们分析、处理信息,构建信息系统的流程。在这个流程的各个环节中,教材以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声的产生、声的传播,以及声速的知识。按照这样的线索处理声的基本问题,便于让学生形成研究问题的正确思路。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做”“看”“感受”“听”“思考”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全方位的感知“声音”。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习惯,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感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手提电脑、多媒体投影

2、小鼓、音叉、小锤、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罩、机械闹钟

学习活动设计

探究活动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

学生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探究活动二: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学生演示:把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教师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 教师预备: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 方案四: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 方案五: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情况指导)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探究活动三: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

媒体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对比。

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 学生讨论:器材?操作?(教师引导点拨、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预备:方案一: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2.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情况。方案二: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方案三: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方案四:一同学轻敲课桌一端(或把闹钟放在课桌一端),另一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探究活动四: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投影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1.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导:类比法)

1、学生实验器材操作规范;

评价要点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效果明显。 3、合作探究操作规范、现象明显、结论正确

专题二 课时 专题概述

声音的特性

1课时

本专题使学生了解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在学习这些物理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探究这些物理规律的方法,以及这些物理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问题设计

教具准备

学习活动设计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不同的发生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1、声音有哪些特性 2、影响音调的因素是什么?

3、什么是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是音色? 1、手提电脑,多媒体投影。

2、钢尺,木梳,硬纸板,小鼓,玻璃片。

情境引入:让男、女生分别把问题读一遍。提出问题:指出男、女生的声音的不同点? 活动一:音调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体验:使直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比较振动的快慢,听声音的高低。 师生交流,得出结论: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教师演示:木梳在硬纸片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1)比较两次演示,梳齿振动的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两次演示所发生的声音的高低有什么不同?(3)综合以上两个问题,能得到什么结论?

活动二:响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演示:改变小鼓声音响度的方法(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鼓面上纸团的振动情况。

学生体验:直尺伸出桌面相同的长度,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比较振动的幅度与声音的大小的关系。 师生交流,弄清影响响度的因素: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活动三:音色

请几位同学用不同的乐器演奏c调的“1”和“3”,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只用耳朵听,让学生辨别乐器。其他同学认真听,并通过听辨别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 教师提出问题:你是怎样辨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布置自学任务。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22页音色的相关内容,并思考: 思考1:“闻其声而知其人”为什么? 思考2:音色由什么决定?

针对思考1、思考2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归纳结论:

评价要点

专题三 课时

专题概述 专题三学习目标专题问题设计

教具准备

学习活动设计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是因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1)学生操作规范、现象明显;(2)体现合作探究(3)结论正确

声的利用 1课时

声音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的教学应该更紧密地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反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还要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感知或资料查阅中了解利用声的实例和工作原理。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2、明确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1. 声音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2. 声音是怎样传递能量的?

1、手提电脑,多媒体投影。2、蜡烛、火柴、矿泉水瓶

活动一:

多媒体播放新闻提出问题:声音给我们传递了什么?你还能举出哪些利用声的现象? 学生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引入课题—声的利用 活动二:

自主学习,了解声音能传递信息。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提出学习要求。 1.自主学习提纲:

(1)通过哪些实例可以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2)蝙蝠夜间时怎样活动的?

(3)了解声呐系统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声呐系统是利用什么原理工作的? 2.自主学习要求:

(1)依据学习提纲,认真阅读教材“声与信息”部分;

(2)根据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围绕学习提纲提出的3个问题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按照教师要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列举声音的利用实例,并归纳声音的用途。 活动三:交流学习成果

1.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3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结果进行交流。

评价要点

2.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实例谈对“声能传递信息”的认识。 师生交流,归纳结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活动四:学习“声与能量”

教师活动:提问:水波能传递能量,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 学生活动:思考、猜想。

教师活动:演示:去掉饮料瓶的瓶底,然后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蜡烛的火焰敲橡皮膜,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

师生活动: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分析现象形成的原因,引导学归纳结论。 结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教师活动:用课件战士利用声音的图片或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声音传递能量”的应用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列举实例。

师生交流,通过列举实例强化对“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认识。

学生对生活实例的认识,举例正确,积极发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