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年泰安市泰山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07-21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20年泰安市泰山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般情况下,数字人文都被理解为以数字技术为方法,研究人文领域的相关问题。“数字”是方法,“人文”是对象。这种理解固然没错,但并不全面,原因在于,它只是将“人文”作为研究的对象来看待,忽略了研究的主体性问题,而主体性是人文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更强调人文研究中的“个性”“特色”以及研究者“情感”“悟性”等因素在研究活动中的介入。数字人文研究作为人文研究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结合,同时包含了两个维度的趋向:其一是“人文研究数字化”,即用数字技术解决人文问题;其二是“数字技术人文化”,即以人文方式发展数字技术,让数字更人文。

作为研究方法的数字人文,其模式是将文化经典视为可编码的信息,将日常生活转换为可追溯的数据,将价值体系打。上可识别的标签,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文本数据挖掘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文本形态。数字人文研究者就是基于这一可视化的文本展开意义阐释。如果说那些作为“事实本身”的经典文献和行为活动相当于人文研究的“原初文本”的话,那么,经过数字人文方式处理过而形成的新的文本形态则是“次生文本”。相对于“原初文本”来说,“次生文本”毕竟与研究者之间“隔了一层”,需要充分调用研究者对“原初文本”的认知、对相关理论观念的理解以及对个人感性经验的体悟等。“次生文本”是寄生于“原初文本”的,但又对“原初文本”进行了数据化处理。这一过程本身就已包含了研究者的问题意识、理论预设和价值判断。“次生文本”既可能是对“原初文本”的抽象化还原,也有可能包含着对“原初文本”的颠覆性解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数字人文方法引入人文研究,将会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人文研究的层次和内涵,成为人文研究的延伸和补充。

数字人文研究在知识产生方面要解决的问题,比传统的人文研究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它需要研究者拥有传统人文研究“说文(文本)解字(文字、图像等符号)”的能力,能够通过文献处理、文本分析和意义阐释,完成对相关信息的阅读和观看,进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感性经验和个人判断;另一方面,它还需要研究者拥有数字人文研究“看图(可视化图形)识字(数字、数据等信息)”的能力,能够从“次生文本”的各种图式、图形、符号、数字等信息中,形成对原初文本的意义挖掘和价值判断。进而,将两种研究方法做出的分析进行对比、参照,展开“原初文本”和“次生文本”之间交叉性质的反思性分析。

当然,以上两个特点的分析都建立在数字人文研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上,初级阶段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化”和“文献化”比重偏大,根本特点是在“人——机”关系中“人”的因素还处于支配性地位。随着人工智能技

术的发展,数字人文方法也会不断地升级换代,“人——机”关系也会出现“人”的因素支配性作用不断下降,甚至出现“机”对“人”的控制和替代的可能。这也使得一些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方法常常抱有一种本能的敌意,认为这一研究隔绝了研究者面对“原初文本”的感性经验,将人文研究认知、理解、阐释和判断的权力让渡给了计算机软件程序。究其原因其实是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方法的双重误判:第一重误判是对数字人文方法目前只能应用于人文研究初级阶段的蔑视,另一重误判则是受当前各种科幻大片渲染的超级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后人类”“超人类”甚至“反人类”的技术恐慌。其实,我们对待数字人文的最好态度,既不是拥抱,也不是逃离,而是真诚的握手。

(摘编自曾军《数字人文的人文之维》)

材料二:

数字的技术、工具和媒介确实为数字人文学术研究与传播方式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数字人文面临的挑战也已显现,它的发展无疑改变了传统的学术研究思维方式。

王涛教授表示,数字人文与传统历史研究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数字人文不是为了取代传统学术研究方法,而是为历史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跨界合作的思路。传统的历史研究方法不会被抛弃,而是在“历史学的方法库存”中,又添置了一个新的设备而已。数字人文的方法和理念是为了解决真实存在的历史研究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追求虚幻的高科技。

对于人文科学来说,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方法的改变,还提出了更为本质的问题,如哪些对象可以被数字化,哪些对象无法被数字化。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能够为人文学科的研究划出一条界限:意义本身不可数字化,可数字化的是意义之外化物和遗留物。以《梵高的鞋》为例,这幅画能够数字化为数字作品,但是其原始的光晕却无法数字化。如此,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是让研究者面对一个三元难题:无法被数字化之物、能够被数字化的原始事实与被建构出来的数字事实的关系。这一难题的存在意味着将数字技术理解为工具是不足的,需要加以超越。

数字人文的核心是“人文”,着眼于人类生存意义这一终极的人文问题,数字人文研究需要超越技术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在这个充满了活力的领域,数字人文学者不能再单兵作战,而应加强协作,加强跨界合作创新,并提倡文化批评,以此包容不同形式的学术研究和批评方法,提升数字人文的学术能力。

(摘编自杜娟、刘慧慧《“数字”打开“人文”新視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体性对于传统的人文研究和数字人文研究都很重要,“个性”“特色”及研究者“情感”“悟性”等因素的介入是其体现。

B.数字人文研究也需要传统的人文研究能力和研究方法,对比、参照两种研究方法做出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人文知识。

C.材料二中提到的“技术悲观主义”概念,可以用材料一中所说的“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方法的双重误判”的情况来解释。

D.材料一中对“人”“机”支配地位发展趋势的判断与材料二中王涛教授的“传统的研究方法不会被抛弃”的观点相矛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文研究的两个维度趋向中,“人文研究数字化”可能会超越“数字技术人文化”。

B.如果没有经过数字人文方式处理而形成的“次生文本”,人文研究的层次和内涵就不可能极大地扩展和丰富。 C.一些人文学者对数字人文方法常常抱有一-种本能的敌意,这反映了维护其在人文领域研究支配权的心理。 D.要解决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融合产生的三元难题,前提是区分出哪些对象可以被数字化,哪些对象无法被数字化。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数字人文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某图书馆将影印的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原作图片发布到网站,供语言、历史和社会学者研究,发现新成果。

B.人们借用计算机工具,对一个地区的方言进行发音生理、声学表现等的研究,揭示出语言变化的动因和机制。

C.复旦大学利用大数据,整合古典文集《禹贡》的历史、地理信息,以新的时空观来审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D.某科研所对历史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利用3D立体建模方式,建立宋代汴京虚拟展馆,研究当时社会风貌。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面对数字人文的现状,人文研究学者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文化本质缺乏认识,没有一个应对政策,这是文化所面临的冲击,文化遗产一定会被这种高速的现代化、城市化、旅游化所破坏。

本来中国文化是多样的,不论汉唐,还是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楚文化、齐文化、吴越文化、巴楚文化,就是近百年的北京、上海、天津这三个直辖市的文化也完全不一样。北京是政治精英文化;上海是商业文化为主,当然也有精英;天津是市井文化。

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没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么缤纷灿烂,中国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所有文化板块,直到现

在还是活着的。中国虽然城市破坏很严重,但地域性格还是人文气质的。可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600 多个城市基本上千篇一律,残余的历史街区已经支离破碎,有的甚至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15 年以来,“造城运动”已经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全部卷土重来一次,抹去历史记忆, 彼此克隆,使中国城市像蚂蚁一样彼此相像。同时,堆满了罗马花园、意大利广场、美国小镇、英国郡。

世界上只有像杜塞尔多夫(“二战”时候被炸平的城市)、华沙或者唐山大地震后城市才会重建。但是塘沽滨海新区的一次建筑师的高峰论坛曾打出一个主题词——“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后来我专门做了一个演讲,我说城市不能重来,每个城市里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有物质的、非物质的,有地上的、地下的,连街道的名字都是文化遗产。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与建筑师的无能、急功近利、趋炎附势有很大关系。开发商想要建几个好卖的房子,他们就在网上找几个个别的城市热销的房子加以改头换面。作家们、艺术家们会打著作权的官司,但是没有一个建筑师打著作权官司,因为天下建筑一大抄,这样建设出来的城市怎么可能不一样?此外,中国的城市不是线性发展,而是突然变化的,进行的是一场世界城市史上绝无仅有的全国性的“造城运动”,建筑师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那么快的速度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建筑。

(选自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6. “造城运动”危害表现在哪些地方? 7. 造城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8.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中国文化特点具有什么样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

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已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冲,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戈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聚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遇,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良永远打败邪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B.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1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D.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有一定共同之处。 B.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作者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良水远打败邪恶、征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背扆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戲戲如畏然。

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戒成王。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B. 《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C. 《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D. 《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古代的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封爵制,依次为公、伯、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B. 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就是走上阼阶主位。后来引申为天子登基、即位。

C. 摄,暂代职务。古代官职中类似暂代职务的词还有“权”、“假”、“署”等。

D.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称为鲁公,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来继续辅佐武王。

B. 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向管叔、太公望等人诉说他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

C. 成王长大后周公就把朝政治理权归还给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D. 周公生前忠心辅佐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黄山谷游云居作

苏轼

一行行到赵州关,怪底山头更有山。 一片楼台耸天上,数声钟鼓落人间。

瀑花飞雪侵僧眼,岩穴流光映佛颜。 欲与白云论心事,碧溪桥下水潺潺。

【注】云居即今江西九江市永修县云居山。诗作于元丰年间(1078-1085)“乌台诗案”后。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山之多,叙述一行人走到赵州关,惊讶那云居山的山头有更多的山。 B.中间两联“耸”“落”“侵”“映”四个动词,描绘出山中孤寂清冷的环境。 C.“僧眼”“佛颜”与“楼台”“钟鼓声”互为照应,又点明标题中“游云居”。

D.尾联写法独特,采用虚实结合、拟人手法,将自己与自然生动地融合在一起。 17.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的《湘夫人》中表达湘君不得与湘夫人相见后自我安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仰望明月,遐思冥想,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进行探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3)《夜归鹿门歌》中描写鹿门山幽静、寂寥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下面是芦河大桥施工现场的禁行通告,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够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禁行通告

芦河大桥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现已超过使用期限,桥梁基础结构及桥面破损厉害。按照市政府安排,要在2019年5月25日至2020年4月8日将旧桥拆掉重建,届时将对桥梁进行全封闭施工,施工期间不许任何车辆和行人通行,请过往车辆及市民绕行。本次施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原谅。

特此通告。

芦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

2019年4月25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0.下面是某村一则通告的主要内容,其中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本村将于7月1日起对南门路段改造升级,届时该路段将封闭施工,禁止行人和车辆光临。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A. 届时 B. 光临 C. 敬请 D. 谅解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做定格。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是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在你的脑海中一定也存留着许多定格的瞬间,或者美丽或者感动或者震撼或者……

请以“定格”为题,自定角度,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有生动的描写。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5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项,“观点矛盾”错。结合“根本特点是在‘人——机’关系中‘人’的因素还处于支配性地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文方法也会不断地升级换代,‘人——机’关系也会出现‘人’的因素支配性作用不断下降,甚至出现‘机’对‘人’的控制和替代的可能”分析,材料一中说“人——机”关系会出现“人”的因素支配性作用不断下降,甚至出现“机”对“人”的控制和替代的可能。只是存在这种可能,而且数字人文不是为了取代传统学术研究方法。与材料二中王涛教授的“传统的研究方法不会被抛弃”的观点不矛盾。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人文研究数字化’可能会超越‘数字技术人文化’”错,文中说是“两个维度的趋向”,是同时发展的。 B项,“如果……就……丰富”假设推理错误。原文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数字人文方法引入人文研究,将会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人文研究的层次和内涵,成为人文研究的延伸和补充”。

D项,“前提是区分出哪些对象可以被数字化,哪些对象无法被数字化”错误。结合“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深度融合的……构出来的数字事实的关系”“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方法的改变,还提出了更为本质的问题,如哪些对象可以被数字化,哪些对象无法被数字化”分析,“区分出哪些对象可以被数字化,哪些对象无法被数字化”与解决“三元难题”没有联系。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结合“一般情况下,数字人文都被理解为以数字技术为方法,研究人文领域的相关问题”“数字人文研究作为人文研究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结合,同时包含了两个维度的趋向:其一是‘人文研究数字化’,即用数字技术

解决人文问题;其二是‘数字技术人文化’,即以人文方式发展数字技术,让数字更人文”分析概括,数字人文是以数字技术为方法,研究人文领域的问题。 A项,影印的原作图片不属于数字人文研究范畴。

B项,“借用计算机工具”研究“一个地区的方言进行发音生理、声学表现”,属于数字人文研究范畴。 C项,“利用大数据,整合古典文集《禹贡》的历史、地理信息”,属于数字人文研究范畴。 D项,“数字化处理”“3D立体建模方式”,属于数字人文研究范畴。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本论证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摘编自曾军《数字人文的人文之维》,主要讲数字人文的。材料一共有四段。第一段指出一般情况下,数字人文的内涵,然后指出其包含两个维度的趋向,即其一是“人文研究数字化”,即用数字技术解决人文问题;其二是“数字技术人文化”,即以人文方式发展数字技术,让数字更人文。

第二段主要讲数字人文研究者就是基于这一可视化的文本展开意义阐释,将数字人文方法引入人文研究,将会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人文研究的层次和内涵,成为人文研究的延伸和补充。

第三段主要讲数字人文研究在知识产生方面要解决的问题,它需要研究者拥有传统人文研究“说文(文本)解字(文字、图像等符号)”的能力,还需要研究者拥有数字人文研究“看图(可视化图形)识字(数字、数据等信息)”的能力,将两种研究方法做出的分析进行对比、参照,展开反思性分析。 二、三两段主要是分析“人文之维”的两个特点。

最后一段,结合“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人文方法……将人文研究认知、理解、阐释和判断的权力让渡给了计算机软件程序”“双重误判”等分析,预测数字人文的发展。结合“其实,我们对待数字人文的最好态度,既不是拥抱,也不是逃离,而是真诚的握手”分析,指出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结合“我们对待数字人文的最好态度,既不是拥抱,也不是逃离,而是真诚的握手”分析,正确认识数字人文为学术研究与传播方式带来了机遇,人文研究学者既不要完全依赖,也不要拒绝。

结合“数字人文与传统历史研究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的关系”“数字人文的方法和理念是为了解决真实存在的历史研究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追求虚幻的高科技”分析,从数字人文的工具性角度分析,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不是为了追求虚幻的高科技。

结合“对于人文科学来说,数字技术不仅仅是方法的改变,还提出了更为本质的问题”“数字技术与人文学科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是让研究者面对一个三元难题”“这一难题的存在意味着将数字技术理解为工具是不足

的,需要加以超越”等分析,数字人文研究还有一些难题,也就是说要认识到数字人文局限性,应努力提升数字技术。

结合“数字人文学者不能再单兵作战,而应加强协作,加强跨界合作创新,并提倡文化批评,以此包容不同形式的学术研究和批评方法,提升数字人文的学术能力”分析,需要加强跨界合作创新,提升数字人文的学术能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审清题干,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然后浏览文本内容,划定信息区间;最后,在答题区间内找到相关的句子,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依据原文“可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600 多个城市基本上千篇一律,残余的历史街区已经支离破碎,有的甚至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15 年以来,“造城运动”已经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全部卷土重来一次,抹去历史记忆,彼此克隆,使中国城市像蚂蚁一样彼此相像”“后来我专门做了一个演讲,我说城市不能重来,每个城市里有大量的文化遗产,有物质的、非物质的,有地上的、地下的,连街道的名字都是文化遗产”“中国的城市不是线性发展,而是突然变化的,进行的是一场世界城市史上绝无仅有的全国性的“造城运动”,建筑师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那么快的速度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建筑”,从中可以归纳出:首先,“造城运动”使历史街道这一文化遗产支离破碎,甚至了无痕迹;其次,“造城运动”使很多城市彼此克隆,彼此想像,完全没有自己特色;最后,由于建筑师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有那么快的速度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建筑,所有“造城运动”使中国城市的发展不是呈现出线性的发展,而是突然变化。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应审清题干,明确答题的内容和方向;然后浏览文本内容,划定信息区间;最后,在答题区间内找到相关的句子,归纳概括,分条作答。 依据原文“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文化本质缺乏认识,没有一个应对政策,这是文化所面临的冲击,文化遗产一定会被这种高速的现代化、城市化、旅游化所破坏”可知,“造城运动”在缺乏对文化本质的认识和没有一个应对政策之下,势必会使“造城运动”问题多多,最终导致“造城运动”失败;依据原文第二段和“可是世界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现在这样,600 多个城市基本上千篇一律,残余的历史街区已经支离破碎,有的甚至一点踪迹都没有留下”可知,“造城运动”使很多城市失去了独特性而千篇一律,而中国文化是多样的、缤纷灿烂的,“中国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所有文化板块,直到现在还是活着的”,这种没有正确的、统一的规划理念做引导的“造城运动”不可能成功;依据原文“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其中与建筑师的无能、急功近利、趋炎附势有很大关系”可知,“造城运动”之所以会问题多多,这是与建筑师的无能、急功近利、趋炎附势有很大关系,正是建筑师的所作所为不是以城市的正确、长久发展为基础,才导致了“造城运动”不可能成功。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最后归纳概括,得出答案。 依据原文“本来中国文化是多样的”“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没有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么缤纷灿烂”可归纳概括出中国文化具有多样性、缤纷灿烂的特点;依据原文“中国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所有文化板块,直到现在还是活着的”说明中国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依据原文“中国虽然城市破坏很严重,但地域性格还是人文气质的”可知,中国文化具有地域特性、人文气质的特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A项,张冠李戴,“‘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侠,是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可知,这是作者的看法,而非韩非子的看法。

C项,强加因果,“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可知,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

D项,曲解文意,“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错误,依据原文第五段“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可知,应该是“很少存在”,而选项表达为“存在于”。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

C项,“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错误,结合全文可知: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只是文章话题涉及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出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C项,“作者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可知,作者并不完全认同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毋逸》说:“做父母的,经历很长时间创业成功,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致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

“人父母”作“为”的宾语,指做人的父母,在其后断开,排除AB; “忘之”是“子孙”的谓宾,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项,“周代有五等封爵制,依次为公、伯、侯、子、男”错误,五等封爵制,应为公、侯、伯、子、男。 故选A。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B项,“周公向管叔、太公望等人诉说”错误。根据原文“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可见,管叔是流言散布者,周公是向太公望、召公诉说。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卒”,终究;“相”,辅佐;“就”,到。

(2)“一沐”,洗一次头发;“一饭”,吃一次饭;“犹”,尚且,还。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周公旦,是周武王之弟。从文王还在世时,旦作为儿子非常孝顺,忠厚仁爱,胜过其他兄弟。到武王即位,周公旦经常佐助辅弼武王,处理很多政务。武王九年,武王亲自东征至盟津,周公随军辅助。十一

年,周军讨伐殷纣,军至牧野,周公佐助武王,发布了动员战斗的《牧誓》。周军攻破殷都,进入殷王宫。杀殷纣以后,周公手持大钺,召公手持小钺,左右夹辅武王,举行衅社之礼,向上天与殷民昭布纣之罪状。遍封功臣、同姓及亲戚,封周公于少昊故墟曲阜,这就是鲁公。但周公没有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在朝廷辅佐武王。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几个弟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夷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这样做的原因就是这样。”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为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壁,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到成王临朝后,周公怕成王年轻,为政荒淫放荡,就写了《多士》、《毋逸》。《毋逸》说:“做父母的,经历很长时间创业成功,子孙骄奢淫逸忘记了祖先的困苦,以致毁败了家业,做儿子的能不谨慎吗?”《多士》说:“自汤至帝乙,殷代诸王无不遵循礼制去祭祀,勉力向德,都能上配天命。后来到殷纣时,大为荒淫逸乐,不顾天意民心,万民都认为他该杀。”周公写了这些用来告诫成王。

成王居于丰京,当时天下虽已安定,但周朝的官职制度尚未安排得当,于是周公写了《周官》,划定百官职责;写了《立政》,以利百姓,百姓欢悦。周公在丰京患病,临终时说:“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以表明我不敢离开成王。”周公死后,成王也谦让,最后把周公葬于毕邑,伴随文王,来表示成王不敢以周公为臣。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的能力。

B项,“描绘出山中孤寂清冷的环境”,错误,通过这几个动词,是从不同的方面写出了雄伟壮观之景。 故选B。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挖掘作者的情感。

诗人前两句便写来到云居山的关隘赵州关的第一印象,他惊诧于这里“山头更有山”,也就是说云居山层层叠叠,山外有山,和别处很有不同。这一句从大处着眼,粗粗一笔,就写出了云居山的特色。楼台高耸入天,佛寺殿宇的高大;钟鼓声落到人间,一个“落”字,自然是从天而落,又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殿宇之高,钟鼓声从天下来,不是凡间之乐,也表现了真如寺的清净庄严。这两句,一是写所见、一写所闻,从不同的方面写真如寺的雄伟与壮观。云居山的瀑布溅起水花像雪花一样,向僧人迎面飞来;岩穴里塑着的佛像,在光照下熠熠生辉。诗人被这美丽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表达了对云居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在这样风景秀美的庄严佛土,东坡先生当然不会仅仅只是欣赏风光,更要思考佛理禅思,最后两句便从前面的风景描写宕开,写自己与白云论心事。白云是高洁的象征,所论之事自然是精微玄妙的哲理,但具体论是什么,不必在诗中细说,于是作者把笔锋再次宕开,转到桥下潺潺的流水,似乎流水也在专注地听着这高妙的话语,给人余韵悠长之感。结合诗人此时遭受“乌台诗案”,心情郁闷,看到佛土,难免产生对仕途、俗世的厌倦,渴望归隐之意。

【18题详解】 (1).时不可兮骤得 (2).聊逍遥兮容与 (3).江畔何人初见月 (4).江月何年初照人 (5).岩扉松径长寂寥 (6).惟有幽人自来去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使我不得开心颜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

本题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骤、聊、畔、扉、寥。 【19题详解】

(2)“要在”改为“将于”“计划于”“定于”“于”; (3)“拆掉”改为“拆除”; (4)“不许”改“禁止”; (5)“原谅”改为“谅解”。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运用准确、得体的能力。特别注意应用文的语言表达要求,然后仔细阅读每一个句子,注意用词、搭配等方面的要求。 (1)“厉害”和“破损”搭配不当,且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严重”; (2)“要在”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将于”“计划于”“定于”“于”; (3)“拆掉”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拆除”; (4)“不许”是口语,应改为书面语“禁止”;

(5)“原谅”是用于做错事而道歉,语境是请大家理解,改为“谅解”。 【点睛】通知(或通告)的格式:

第一,标题:开头的第一行正中。首先必须写上“通知”或“通告”二字,然后如果事情重要,前缀有写“重要

通知 ”或着“紧急通知”也可。还有的就是在“通知”“通告”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等。

第二,称呼:通知的对象的姓名、职称或着单位名称要在第二行顶格写。(也有时,因通知事项简短 ,内容单一,书写时去,直写正文。

第三,正文:首先另起一行,前头要先空两格再写。根据写内容不同,对于开会的通知要写明白开会的时间、地点 、参加会议的对象以及开什么会等,要写清要求。布置工作的通知,要写清所通知事件的目的、意义以及具体要求和作法。

第四,落款:共分两行写在正文的右下方,第一行写清署名,第二行写明日期。

最后,写通知一般内容要简单明了,浅显易懂,并且多采用条款式行文,使被通知对象能够一目了然,能够明确的实行。 【20题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B项,“光临”是敬辞,称宾客的来到。与“行人和车辆”搭配不得体,可改成“通行”。 故选B。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题详解】范文: 定格

荷香是夏季的一声叹息,我一直记得。

那年夏季,荷花盛开在一片荷塘中,浑浊的水面映出荷花冰清玉洁的身影,身上处处散发出清香,荷叶像是荷花的陪衬物似的,静悄悄的铺在在水面上一动不动,整片池塘看起来像极了一幅别样的风景。

我跟随父母一起到奶奶家游玩。走到巷子尽头,一扇朱红色的木门,漆已经有些斑驳,我轻轻拿起泛绿的铜锁,小心翼翼地叩了几下,门被奶奶打开了。一跨进门,扑鼻而来的是一阵清香。走进厨房,浓郁的荷香和糯米的甜米的甜香满满的溢出来,我随手拿起一片未晒干的荷叶片仔细端详着,有条理的叶纹与青翠的绿色第一时间紧紧的吸引了我的眼球,久久不能恢复。

火苗映在奶奶的银发上,泛着温暖的光晕,跃入沧桑的沟壑间,散作一抹荷香。

“奶奶,您为什么喜欢做荷叶饭呢?”奶奶停下手中的活儿,捋了捋额边的头发,认真的说:“人们往往只赞美荷花的美,忽视了荷叶这般清雅的存在,把荷叶都算作荷花的了。”她拿出一片晒干了的荷叶对我说:“你闻一下,荷叶即使枯萎老去,它仍会散发出清香。”奶奶温和的笑着,拉住我的手,温暖的触感透过粗糙的掌心传到我冰凉的指尖。

“孩子,要做荷叶那样的人,献出心头的清香啊。”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做荷叶那样的人吗? 告别了奶奶,我走到巷子拐角处,看到了半亩青涩的荷塘。和田玉般温润的荷叶上缀着几星露珠,颤动地滚落,惊醒了打坐的莲子,荷叶柔和地吐纳着清香。

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青未青,历久弥香的荷叶,大概只有在夏季尚且年轻时,才会被注意到吧。

就像奶奶,为儿女们撑起了半边天,尔后在没有人注意的朱红小门的小院里,静静晕染着荷香,纺织模糊的心事。

似乎触到夏忧伤柔软的内心,她叹出一抹荷香,那是她用一辈子去酝酿的,最优雅的一抹荷香啊!奶奶离开了我们很久了,但每当我吃饭时似乎总能感受到那扑鼻的荷香,那是我生命的力量源泉。

那抹荷香,定格在我记忆中的画面,将永远激励着我。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本题是一则命题作文,审题难度不大。命题所给材料提示考生,“定格”是动作的刹那间“凝结”,因此作文要写一个“瞬间”,一个“画面”,而且这个瞬间是令人感动的瞬间,这个画面是美好的画面。这个作文题目可选材料非常多,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可以描写大自然中的某个美景画面,也可以描写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一瞬间。写作中重点要写出“定格”的原因,也就是要突出令人感动或震撼之处。 参考立意:

(1)定格幸福瞬间,描写一个能展现幸福场面;

(2)定格美丽画面,描写一个美丽的画面,展现这一画面的意蕴; (3)定格感动,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这个令人感动的画面。 可用素材:

(1)星空深邃,无法企及边界,也正是这种无法望到zhi最远的目标,让遥望它的眼睛也永远不至呆滞,而是自始至终的寻找属于自己的终点,向前移动,带来新的奇迹。点点的星光闪烁着,跳动着,奔跑着,存在与消失,短暂与永恒,运动与静止一一浮动在这深蓝色的银幕上。我们在星空下变得小之又小,这种巨大的反差,给人的不是压抑,相反却是豁达。

(2)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高远。田野里一片金黄,长势极好。小山正穿着一件黄里透红的外衣,这件外衣是秋姐姐赐给她的。山坡上挺立着一棵又一棵墨绿色的松树,在挨挨挤挤的针叶林里,有一颗颗可爱的松

果。几只候鸟在天空中轻快地飞着,它们要去温暖的南方。

(3)散碎的刘海下露出一张精致而又美丽的脸,只要在穿着上稍稍花些功夫,就把这种造化的疏忽给掩饰过去了。她披着长可及地的米色大披肩,两边露出绸子长裙的宽阔的镶边,她那紧贴在胸前藏手用的厚厚的暖手笼四周的褶裥都做得十分精巧,因此无论用什么挑剔的眼光来看,线条都是无可指摘的。

行文结构:本文定格内容为“荷香”。首段直接点出定格内容“荷香”;二至八段回忆“我”去奶奶家,看到荷花荷叶,闻到荷香,奶奶告诉我要做像荷叶一样献出心头的清香的人;九、十段由物及人,写奶奶像荷香一样,是我力量的源泉;最后一段扣题,总结全文。

【点睛】命题作文具体立意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是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的内涵是什么。例如本题可以精心地讲述一个故事,准确地定格一幅画面,生动地描写一些细节,告诉读者“定格”的是什么。(2)“为什么”的角度:思考所给标题内容的合理性。例如本题就可以从为什么“定格”来写。(3)将“是什么”“为什么”的角度结合起来,深入展现所给标题的内容。例如本题就可以先写“定格”的是什么,然后通过细腻描写,展示“定格”内容令人感动或震撼之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