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SNS个人社会网络
当Web2。0在中国互联网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SNS逐渐被中国网友提起和熟知,从SNS的网站认识志趣相投的好友,通过SNS的线上空间构建虚拟小屋,甚至在SNS线下结
识男友恋人成就异地婚姻„„但究竟什么是SNS?目前哪些网站可以叫SNS网站?互联网领
域的SNS区别在哪里?很多人说不清楚。 从概念上说,SNS和很多Web2。0应用类似——因为理解不同,网站建设也各不相同。SNS起源于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的六度理论,他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所以SNS的一种主流理解就是Social Network Sofwaret,即社会性网络软件,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的一种网络软件。基于此理论的SNS网站2003年3月在美国出现,经过极短的时间便风靡北美洲,被众多互联网企业和投资家所看作未来两年内增长最快的业务,2005年美国的TheFaceBook就获得了1300万元美金的风险投资。
仔细分析社会性网络软件SNS,可以说它属于比较显性的社会性软件,比较关注直接的社会朋友关系的建立,具有社群性质,朋友之间进行人力资源分享,有直接的应用目的指向性,在建立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完成或解决具体的应用问题,更加侧重商务。
人们相信,通过使用SNS可以实现个人数据处理、个人社会关系管理、可信的商业信息共享,可以安全地对信任的人群分享自己的信息和知识,利用信任关系拓展自己的社会性网络,达成更加有价值的沟通和协作。最终,人们的社会性资本完成累积,这样的体系未来如果服务于各种社会活动,将带来巨大的商业和社会价值。
另外做一种假设,放在Web 2。0 的背景下,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Blog、自己维护的Wiki、社会化书签或者Podcast用户通过Tag 、RSS 或者IM、邮件等方式连接到一起,“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即社会化网络”。
SNS进入“个性空间”时代
但是几乎所有的舶来品在进入中国之后,变化或者说“创新”也随之注定,SNS引入中国互联网之后也是如此。
“最早构建网络社区交友的时候,我们首先参考的就是六度理论。从人与人交往的过程来说,首先需要确认的是这个‘人’的存在,而且他有需要认识别人的需求。但在中国、在互联网上,‘理论’很难成为现实。”记者认识的一位互联网“精英”从2000年开始经营一家社区交友型网站,一度人气飙升,可是“虚拟化的网络世界,网民追求的是一种脱离现实的存在,娱乐性和隐密性更占主导”。
以六度理论指导建设的社区交友网站曾经层出不穷,但技术难度和商业模式都限制了网站的发展,终于在互联网冬天“洗礼”后所剩无几。
“幸运的是,六度理论的迷信正在逐渐淡去,现在的网站更加强调人,而不是空洞的六度关系。要壮大SNS网站的长期用户,必须以人为主,特别是青年人的社交平台,这是中国互联网的客观环境。”FZone总裁尹海龙认为国外的成功模式可以参考,但更要自己的网站有创意才能符合Web2。0的大潮。
那么,目前网民的选择是什么?简单分析一下SNS交友的平台情况,QQ交友目前仍依靠QQ庞大的用户群,match和mop(2005年猫扑网收购了UUMe)定位于男女婚介和恋爱,亿友(YeeYoo)和碰碰(PengPeng)侧重于整合互联网和电信增值业务。
由于交友模式单一和网络实名在互联网领域地缓慢进展,SNS网站的访问量和社区交友量都不能达到预期的状况,终于催生了“个性空间”的出现。韩国赛我网的“迷你小窝”和国内FZone的mini部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
作为近两年在中日韩等亚洲国家兴起的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热门网络服务,第二代交友网站“个性空间”形态上和Blog相似,但其强调的是真实化的网络社交,强调追求娱乐化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
个性空间似乎是SNS和Blog、Podcast等个性化软件的结合,通过生动逼真的mini房间和朋友圈拓展功能的个人部落为基点,展现丰富个性风采的网络家园和轻松自然的朋友圈。个性空间整合了资讯、日记、音乐、相册、留言、朋友圈的功能。依托个性空间提供的平台,全面的文字、影音、图像等等相关服务最大限度、最全面的视角展示网友自己,并进行基于网络虚拟环境下的真实社区交友活动。
至此,SNS衍生出了新的理解——Social Network Service,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一种以人个性化需求为服务的网络交友平台在Web2。0时代开始重放光芒。
不看好SNS网站的几个原因
你能透过几个人认识美国总统布什?如果答案是六个,你可能会瞠目结舌,但这确实是来自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葛兰的“六度理论”。
1967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葛兰曾做过一次连锁实验。实验的结果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在今天的社会关系研究中,这个实验结果被称为“六度分隔”理论。
SNS,是英文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缩写,直译就是“社交网络服务”,它源自于任何两人可通过六个朋友之间认识的“六度理论”。SNS网站,就是为用户提供通过互联网创建人际关系网络的服务、并帮助用户通过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满足其各方面需求的网站。SNS与Blog、RSS、Tag、WiKi等,被并称为web2。0的主要形式。
国内从去年开始,大批SNS网站纷纷创立,目前国内已有上百家的SNS网站,其中比较有名和有特色的有:优友地带、易缘网、人际中国、联络家、天际网等、九帮网等。据说,2006年SNS市场热将会持续,一些风险投资很可能有大笔资金注入, 一时间国内SNS网站风起云涌,一些n年前就创办了的交友网站现在也纷纷打着SNS这个时髦旗号。
如今,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网上社交”正在许多白领尤其是商务人士中迅速蔓延。对于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的传统交往方式,这种依靠网络“嫁接”而实现的“速成式”交友是否会构成一种挑战?如果网上社交未能和现实社交结合,笔者对SNS网站的前景并不看好,原因如下几方面:
一、网上社交缺乏信任
尽管现在很多社交网站使用实名制,真实资料,追求真实诚信,其实再漂亮的宣传包装都不能增强人们对网络社交的信任度,实用了实名并不代表社交就有了诚信保障,而未使用实名也不能说人家没有诚信,从整个互联网大环境来看,网上交友的负面报道数不胜数,中国人始终认为网上交友带有很暧昧的色彩,包括参与网络社交的人也忌讳跟别人说自己的朋友是从网上认识的。人们普遍对网络社交的排斥态度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网上社交暂时还未能在国内成为主流,这是由虚拟世界缺乏信任的现状所决定的。
二、SNS好看不中用
我不能算是一个SNS用户,我印象中自己曾经注册过联络家、UUZone等,个别网站我会偶尔上一下,但其实也是好奇进去一探究竟,从未交过朋友,其他的几乎都是注册了以后都没上第二次。SNS网站把自己描绘成结交朋友无所不能,而真正使用SNS网站进行交友的寥寥无几。打个比方,你是广州的一个网站编辑,你想结交更多的网站编辑和作者,你
可能不会选择交友网站,首先SNS网反应太慢,信息发上去了还要等很多天可能才会有人发现你,并且SNS网还有诸多限制,如必须要推荐3个会员才能结交更多朋友,面对如此繁琐的过程,我想很多人会选择编辑和作者的QQ群而不是SNS网站。那怕在SNS上结交了位朋友,但限于地域的缘故很难保持长久的交往,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过一段时间发现此人没有利用价值了也就不再联络了。
三、盈利前景不乐观
目前为止我都还想不出SNS网站大老们究竟有什么特别的盈利模式,SNS的主业是人脉,但是人脉不一定是SNS真正的盈利所在。人脉只是SNS的一个主动脉,而真正产生生理再生机能的应该是附在主动脉上面的各种组织,这就是SNS的价值链如何,价值链越长可衍生的赢利模式可能越多。其实,互联网无非广告、SP、会员增值服务那几种古老的赚钱方法,关键看谁家能把这些方法和SNS对接起来,这个买家我们暂时还没有看到。 结语:
与SNS网站相比,笔者更看好QQ和MSN这类的聊天软件交友,他们才是最大、最便捷的SNS。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同城摄影活动在各地迅速流行,这是一种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相结合的社交方式,目前,蜂鸟网、POCO摄影网、橡树摄影网几大主流摄影网站在加紧占领市场,橡树摄影网CEO温世豪更是语出惊人,称同城摄影未来几年将会成为青少年的主要交友渠道,对此说法笔者不予置评,拭目以待。
美国涌现社会性网络淘金潮
4月19日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的官方网站上,刊发了高级驻站作家Steve Rosenbush 与编辑 Timothy J。 Mullaney联合署名的文章《社会性网络的淘金潮》对美国最新一轮社会性网络的风险投资高潮做了即时描述。
这篇位于TODAY'S TOP STORIES头条的文章一开始回顾到:就在数月以前,许多专家和风险投资人还倾向于将社会性网络站点看成是仅仅流行一时的东西。不顾诸如Myspace 等facebook等社会性网站的损益,警告说一旦下一个热点出现的时候,这些善变的年青网民就会弃之而去。而且,一些广告主也在怀疑这种媒介的效果,所谓用户创造内容的特色也被认为是很有问题的一种性能。尽管天还没塌下来,这些担忧也凿然有据。因此,过去的几个月里、投资人、大媒体公司、广告主们都被迫严肃地考虑:这些社会性网站是否具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远商业模式。这些社会性网站是否有一个未来?认为那些高瞻远瞩的玩家们也仅仅是不想使之失败而投入大把钞票。
但最近情况有了新的变化,这一新变化表明社会性网站的发展使的这种顾虑多少有点杞人忧天。该文作者通过三个社会性网站最新一轮融资获得巨额风险投资的例子说明美国社会性网络的淘金潮正刚刚到来。
这三个社会性网站一个是Facebook,一个是Simplyhired,一个是Visible Path。Facebook是一个面向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网站,4月19日它宣布已经在新一轮融资活动中筹集到2500万美金的风险投资。同一天,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也准备宣布它已经在一家名为Simplyhired的社会性求职网站中持有少量股份。(默多克已经在去年通过收购Myspace这家拥有最多年青用户的社会性网站而进入了互联网产业)。而在4月17日,社会性网站Visible path宣称,它筹集到1700万美元风险投资。
社会性网站的推行者们说,之所以如此,表明风险投资已经对他们的商业计划增强了信心。正如加利福尼亚Facebook的战略总监 Melanie Deitch所说“我们认为我们是有一些真正特殊的东西,投资公司会认识到这一点”这家公司是在两年前由三个哈佛大学的学生创建。从2005年初期的100万注册用户已经发展到目前700万用户。公司计划用新筹集的2500万美元投资来增加更多的网站性能。Deitch不愿意公开Facebook管理团队头脑中的想法,
尽管她提到,就在上周网站新增了一项功能,允许网站通过手机来访问网站。Facebook的投资者包括Greylock,meroten,accel,peter tehiel等风险投资机构。
Facebook没有透露投资者对其如何评价,也没有透露2500万美金折让了多少股份。而Deitch说,公司还没有请银行家或企图出售。她承认已拒绝了多家公司的收购意向。她说“我们的目标是要建构一个长远的事业”。faceback已经吸引到了诸如Jeep和微软的广告。Facebook的投资者之一Greylock的合伙人David Sze说:“我们认为Facebook机会很大。当一个网站有一定规模和品牌认知度的时候,广告自然会来。” Simplyhired的融资表明社会性的网络对于其他类型的网站具有一种杠杆性作用。新闻集团以其在硅谷的风险投资基金向Simplyhired注入1300万美元,这已是Simplyhired的第二轮融资,Simplyhired野心勃勃地想建立一种类似于Monster。com(全球最大的猎头网站,中华英才网是其大陆子站点),CareerBuilder和Yahoo的Hotjobs那样的猎头职介服务。然而,与直接为寻求雇员的公司打广告不同,SimplyHired是从象类似与Monster这类招聘信息发布平台和公司网站上搜索职位连接把他们“聚集”到自己的网站上。其收益来源是销售包括通过Google和其他广告网络的付费搜索广告。此外,Simplyhired还通过为公司寻找合适的职位候选人来收取一定的介绍费,包括从更大的由雇主直接付费的职位发布平台所得的报酬。
Simplyhired的CEO Gautam Godhwani说 “我们可以为拥有雇主关系的目标客户输送求职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一种环节的补充。”新闻集团投入3500万美元,而初期投资是1000万美元。Godhwani说从积极的角度这已经奠定了一种良好的开端使我们从战略上与Myspace同属一个量级。Simplyhired与其他猎头网站不同在于它聪明地运用了社会性网络,通过内在链接,用户可以按下标有“我认识谁”的按钮,打开相关职位列表。链接马上搜索用户的网络,告诉他在其人际圈子里他认识的哪一个人会在目标公司里。或者哪儿一个人认识在目标公司中的某人。这样通过人际圈子帮助用户找到工作。这是一种非常具有价值的增值服务。投资人希望它会按其乐观预期带来巨大的回报。
因此社会性网络成功的第二轮巨额风险融资表明,作为Web2。0核心代表的社会性网络,已经走过其疑云密布的概念期,进入了新一轮发展阶段,具有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和巨大的增长空间,使得风险投资对其热望有加,继续追加投资,从而展开新一轮的淘金潮。
关于校园SNS的发展
虽然自己一直是门外汉,但是也一直在关注互联网发展的动态,特别是这个叫web2。0的东西,长久以来,一直在校园文化传播这个领域里面做事情和研究,一直想做一个总结,
结果,却总是心里有一些东西,却无法用行业的语言表达出来,今天,就随便写两句: 就整个web2。0行业来讲,国内的一些基本都在模仿国外的一些网站,基本上就是拿来主义,顶多是加点自己的创意、改动。校园SNS也不例外,大都是看到了facebook的成功,变的眼红了。目前,国内能数出来的知名的SNS网站几乎不下10家,亿聚网,校内网,chinay、5q、底片网、饱蠹、露脸、占座、酷部落等,注册了几家体验,没什么感觉。不过是在原来校园论坛的基础上加了BBS,BLOG,个人相册,空间,圈子等,服务是升级了,但是,好像没有什么内涵,缺少文化引导。
大家不断的宣传,不断的用不同的方式,轰轰烈烈的圈地,结果呢,圈地运动后,却没有多少活跃用户,用户质量不高,没有形成一种积极发展的文化。
而在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很大一个程度上在于网站管理者的运营问题,管理者的思路,决定了网站的方向与发展的方向,但是,就目前看来,大多网站拥有者抄袭却没有抄袭出什么水平来,没什么改进,模式单一而且重复,到是酷部落我觉得有些创新,符合校园文化传播的理念,而这也正是我的一个思路,SNS与校园文化传播结合。
目前,校园SNS的共同特点是:专注做校园,集中在校园年轻人身上,注册时一般需要验证,保证真实性,安全性。基本是个人空间+相册+交友+搜索+圈子等。
诚然,与web1。0时代以及单纯的校园BBS时代相比较,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是,企业服务的升级以及理念的升级的最终目的,必然是寻找利润的升级,说白了就是寻找利润增长点,但是,目前来看,这一点的目的却没达到。挑剔的学生,似乎没有领情(当然,在这里,我现在也一直在思考,是不是20:80法则依然在左右着这个都说是草跟暴动的年代),也许,未来依然是少数人创造多数的价值。企业追求利益的目的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而如果
一个产业不能产生利益,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以及产业的进步,这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所以,目前我不是太看好这样激烈的竞争,对于SNS以及整个WEB2。0这个产业来讲,目前应该是试水期是才对,但是,好像还没来得及吹想冲锋号,就立即进入了战国时代,群雄并立,大家都知道未来有坐金矿,但是,还没发现金矿就开始厮杀,是不是有点残酷?而且,是不是不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则呢?不否认,而且我也坚信,未来web2。0肯定会成为是网络世界的领头羊,或者,会有新的理念升级代替web2。0,毕竟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不断发展,可能未来会有web3。0迅速代替web2。0时代,在目前的混战中,难说不会产生新的理念升级,但是,在一切都未看到曙光前,目前的争斗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呢。未来,阵亡的会是谁呢?谁会在这这片红海中杀出重围,成为领头羊,谁能创造出新的价值?这是另人关注的,但是,淘汰法则的存在,绝对是不无道理的!目前的看点就是群雄逐鹿,鹿死谁手了。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而商业的的游戏规则不论怎么怎么改变,始终是商家提供客户满意的需求,客户的需求才是真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校园SNS的战斗者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怎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怎么为其他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去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相关企业的需求,做好学生“需求”的“供货商”,成为撬动校园这个金矿的支点,而不仅仅是作为学生需要的产品!
web2。0时期的校园SNS
一直很想写关于校园sns的文章,一直没有时间或是思路,不过也是从开始关注校园sns的开始到现在,这类的网站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在国内遍地开花。
能数出名字的,知名的,至少10以上,chinay、底片、亿聚、校内、5q、饱蠹、露脸、占座、酷部落,等等等。。。。。。我也接触过一些,也和一些创业者也是朋友关系,和他们沟通和了解,真得让我对中国校园sns的前景担心啊。中国的校园sns兴起我想和美国facebook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facebook在web2。0时代美国的空前成功,让中国的创业者,跟风者,投资者,投机者都有了一定的信心。所以在最近的一段时间,校园sns遍地开发。 目前主流的校园sns最大的特点就是:封闭式注册,专注于高校人群。在一个圈子进行交流,最直接达到沟通效果。也许这也是facebook成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但是那只是在美国,不是在中国。很多校园sns的模式上基本上和facebook一模一样,甚至UI都一样,我真的不知如何形容这种行为,就算COPY至少也要一定创新啊!
关于校园SNS也不多介绍,我不看好这种模式在中国,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创业者、投资者来看,急功近利,校园SNS也是社区,社区要靠时间去培养,没有量的积累怎么能有质的飞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拿钱砸市场,很多校园SNS在校园搞活动,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3-20元不等,如此急爱猫扑。爱生活,就算你的用户够了,他们活跃吗?
2。模式上看,所谓的校园SNS,无非是在传统的校园BBS的基础上,增加了BLOG,相册,交友等功能,或者说和从前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是内部注册,营造小圈子,借着WEB2。0的概念,重新包装,不过这回做大了,各个高校这种方式的聚合。其实仔细想想,这样就一定成功?也许会,但绝大多数已死亡告终。
3。盈利上看,本来现在的SNS盈利就很困难,专注于校园,市场会密切集中,我觉得这种情况对于商业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毕竟一个刚刚起步的领域,目前还处于圈地状态,不要说盈利了,注册一个用户降低成本就不错了,所以很多人都处于观望状态,先跟进,走到最后也许可以实现盈利,模式我想还是难逃广告,但是盈利之年在几何,不好说。
4。可代替性太强,校园SNS来源于WEB2。0的概念和facebook的成功的极大影响,但是实质上,她并有真正创新的东西,很有可能它只是这个时代一个概念的产物,就像新瓶装旧酒,也许在以后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她销声匿迹也很正常。
这个领域总的来看,竞争太激烈,而且大家都在培养市场,都在投入,那么市场需要多长时间成熟,是一个未知数,同时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很多投资也是抱着试水的心态在做,急功近利的心态,也是未来造成这些校园sns崩塌的隐患。市场经过培养起、起步起、竞争期、洗牌期、成熟期,最终只有少数可以活下来,走到最后笑到最后,不过我想更多的可能是资本的左右,而非项目因素。
至于现在校园sns发展到什么期,我也不知道,至少还不是洗牌期,还在初期发展。校园网络是一个可以低成本高效回报的地方,至少在从前我所接触的是这样的印象,但是看到今天依靠资本力量的圈地运动,我真的沉默良久,一是为一些公司匮乏的营销能力感叹,二是为弱势团队艰苦创业的感慨。
真的不知道一年之后的今天,我还能看到多少家,二年之后看到多少家。。。。。。此文纪念为这个领域鞠躬尽瘁的创业者。
中国校园SNS的发展和走向观察: 何去何从?
校园SNS在2006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起了一批校园创业者,笔者作为看好校园SNS市场的创业者之一,也于今年的3月份义无反顾的投入了这一市场,至今,经过三个月的洗礼,不得不感叹,在中国,做SNS,做校园SNS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情,本人创业的时候正值校园SNS刚刚冒出点苗头,其时,国内据我观察操作校园SNS的也就在三四家,校内,亿聚,饱蠹,CHINAY,当然还有后来发现一家叫千园的网站也在更早的时间介入了这一市场,观察了这几家的情况,当时我分析,校内在北京,亿聚在深圳,CHINAY在上海,可以说,三大重镇都有人涉足这一领域,但是从我当时的看法来看,这个市场也只是露出了点苗头,无法说这几家一定会做成功,盖棺定论为时尚早, 所以,做校园推广出身的我,也不禁跃跃欲试起来,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是比较浅显了点, 过高估计了跨行操作的壁垒,当然我不是说自己做的很差,对于资源有限的我们团队,我们的定位是做出一种模式,而不是去硬碰硬,当然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就死掉,不过,做校园做了这么多时间,忽然看到大家忽然因为SNS而爆发出对之的关注,可以说,就算没做成,就是”作鬼也风流”? 呵呵,开玩笑,话归正题,先就前面提到的这几家做个简要的剖析:
校内:
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点,其创办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留美后回国创业,核心技术人员在三人,曾经做校内前做过一个叫多多友的SNS网站,不过三年努力并未成功,后来看到FACEBOOK在美国的火爆,转而操作校内,成为国内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校园SNS,具体时间可能在05年九月左右,其后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并在今年四月得到了估计在2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如今,校内的规划是到今年10月左右在PV达到100万左右时进入精准直投广告的操作。
简单概括是:稳定发展,步步为营。
亿聚:
这家来自南方的网站,本人在刚接触时候,感觉实在是惋惜,从技术功能上来说,他们
可以说在第一批校园SNS网站中算是好点的了,可能比校内的功能还要多些,可惜美工实在不敢恭维,如果说校内是抄了个邻家女孩版本的FACEBOOK UI的话,那么亿聚可以说就是抄了个乡下男孩版本。让我第一眼看了没更多想上的欲望。不过对亿聚的创办人WANG YI ZHOU ,我认为,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商业经验和运做想法的,当然旁门左道恍不论,但它们能敏锐发现对手的一些失误,并给对手痛处一击,真让人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xiaonei。net被抢注一事就可见一斑,另外据说,亿聚还在和FACEBOOK或是QQ有所联系,其意图和商业想象也让人有所观望,当然,亿聚现在也存在一个问题,笔者发现,亿聚的用户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广东地区的民办及三类院校中, 光看亿聚贴图版的发贴人就能简单判断出活跃用户的集中分布,这与校内用户主要集中在211高校明显从发展后劲上就差了一个档次。不过从战略角度来看,也许大家各吃一个分类市场也是市场分化的一种选择。
简单概括是:胸有谋略 缺乏细节。
CHINAY:
这是由大名鼎鼎的IDG投资的掘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校园SNS,其前身是定位大学生博客,去年年底就上线了,不过其负责这个项目的团队可能有更深的想法,笔者曾经在IDG的帮助下与CHINAY的负责团队有过一面之缘,给我的感觉是,团队负责人经验十分的丰富,不像其他网站多半是半拉子的学生创办的,CHINAY团队很讲究方法和试验,对网站的态度是十分的严格谨慎,这点我是比较欣赏的,不过恰恰是过于的严谨,被别人在市场上抢了先机未必就一定能追的回来,不过,他们也应该会进入市场操作阶段了,到时候以他们在市场上的丰富经验,也一定会搅起一池春水,今年的下半年,一定有的好看!
简单概括:师出名门 尚未出手。
风起云涌:
就在大家把注意力放在51,56这一类仿MYSPACE网站的同时,大牛们也开始了对校园SNS的关注,最典型的要属5Q的强势介入了,陈一舟的资本,5Qzone的基础,往日CHINAREN的得失经验,集中在一个两位域名的5Q上,一切都有可能发生,笔者身在上海一隅也不得不叹服5Q的强太辐射能力和运做能力,从第一波的送鸡腿到第二波的送酸奶,到无处不在的推广员,5Q显示出了强大的辐射渗透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5月下旬我们公司同事前往北京出差时拜访一位在校园浸淫数年的校园推广老手,尽也被他们挖去做地推,不得不佩服5Q的大手笔和大气势,照此下去,5Q对其他校园SNS而言犹如小巫见大巫,如不想办法突围,或走差异化路线,多半是死路一条。
就在5Q诞生的背后, 一众校园SNS的追随者们也都抗起了大旗,占座,露脸,谊多,千园,ddu,学生圈,底片,酷部落, 一时间好不热闹,真是你方唱罢,我方演,校园SNS成了SNS走秀场。然而校园SNS出路在何方?我们需要的是尸横遍野,还是理性成长?难道是中国互联网环境就是如此?作为探索者之一的我,也不禁回过头来审视这短短数月发生的一切,也许说总结为时尚早,但是,作为阶段性的思考和定位,却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为了判断这个市场如何趋于理性化的发展。二是找到一条细分的路子,使得大家能走自己有特色路。FACEBOOK只有一个,即使出来个BEBO,也无法颠覆这个市场。中国最后又能容得下几个FACEBOOK?笔者也曾与FACEBOOK的工作人员有过沟通,对方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是: We currently have no plans to expand into China but it's definitely a possibility in the future。 也许到FACEBOOK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资本的力量会促成一个并购案,又抑或是本土的”FACEBOOK”独秀一枝,上演一出新淘宝和易趣的好戏, WHO KNOWS?但是那也只能是少数人的游戏,对于大多数苦苦挣扎的校园SNS来说, 究竟何去何从,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迫在眉睫!不要忘了CHINAREN还没有进入这个市场,QQ又能
难保不做么? 这个世界,NONTHING IS IMPOSSIBLE。 试想当QQ也来玩SNS,当CHINAREN也来玩SNS,这个市场又将是怎么样的格局,就像MOP一进校园SNS就能砸入重磅一般,其他的SNS就只能是陪衬。
当然,笔者上述对校园SNS市场的分析更多的是给大家打上一上心理的预防针,大家既然已经如此的投入了这个市场,自然都不甘心煞羽而归,笔者更是如此, 只是,我本人在接触校园SNS到亲自投身其中所引发的一些持续思考。
在我看来,现今的校园SNS有几条路好走:
一.是在一些主流的大城市,走本地化道路,不去与牛站打不可能的战斗,还没亮枪可能就倒下了,选择阵地站,做好一个主流的地域也许是一个选择,笔者发现南京已经有类似的校园SNS在做这样的操作了。
二.走多元化道路。有一定媒介运作经验的校园SNS,可以选择整合营销思想下的多媒操作,比如现在分类广告就是个例子,校园SNS可以结合校园直投杂志和SNS,做网媒和平媒的一体化操作,因为校园DM目前也是个市场空白,如果结合SNS来操作,可能会有不错的效果,而且可以早日赢利。
其实SNS在我看来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模式,基于这个模式,可以延伸很多丰富的应用。 诸如,56。com基于视频模式,粉丝网基于明星FANS团的模式,51基于博客的模式,大家说白了,都是看好MYSPACE的模式,不过高人有高人的做法,这才有了嫁接在MYSPACE模式上的不同模式在中国的应用,那么,MYSPACE可以有如此多的表现形式,FACEBOOK又未尝不可呢? 也许大家都迷惑了双眼?也许大家有着对FACEBOOK的执着?也许我们操作校园SNS的团队们有太多年轻的面孔?也许,太多的也许,不过,我相信,校园SNS只要模式切入准确是会有很多精彩的应用的。即便最后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战斗下去,那我们也要把这场战斗弄的精彩些,借用超女一句俗的口号,叫想唱就唱,要唱的精彩,大家既然都站到了这个舞台上,好,那就在更进一步,让我们唱的再精彩些吧。网友评论: 什么叫做"光看亿聚贴图版的发贴人就能简单判断出活跃用户的集中分布,这与校内用户主要集中在211高校明显从发展后劲上就差了一个档次。"我想说的是,首先校内在北京,众所周知,北方的211高校多,广东的211少,做SNS,用户不是看哪里的学校好,而是看学校里面是多数人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楼主好象有种觉得211学校学生参与的多的市场才是后劲足,我想问,现在是做SNS,还是要你做大学生市场分析呢??
作为亿聚用户,我觉得楼主说的话很不妥,这些SNS不是分学校的层次来做的,而是学校的地理位置占比较大的比重,应该尊重别人,如果在你的网站上面是把学生按照211,重点,非重点,专科这样子来分类的话,我觉得你的会员只会越来越少,当然也许最后只有那些211,重点学生愿意呆,但是,你不会满足与一个那么大的网站,永远只有那么几万个用户吧?希望,楼主可以分析市场可以客观,不要主观上面把人家的用户进行高低判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