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生 月箍34鲞第24期Central Plains Medical Journal Dee2007,Vol 34.No.24 .泛发黑褐色斑及网状青斑的蕈样肉芽肿1例及文献复习 孟繁俊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商丘476100) 【摘要】 报告国内临床罕见的蕈样肉芽肿伴泛发黑褐色斑疹、网状青斑一例,患者女,39例。蕈样肉芽肿伴脱发26年, 泛发黑褐色斑疹、网状青斑7年。左小腿黑褐色斑疹活检示棘层肥厚,真皮浅层见噬色素细胞及色素颗粒,可见散在异 形性淋巴细胞。并进一步复习有关此方面的文献。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斑疹;网状青斑;脱发 蕈样肉芽肿又名蕈样霉菌病(Mr)是一种原发于皮肤的T 淋巴细胞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多样,报道较多,但伴泛发黑褐 色斑疹、网状青斑及粘液性脱发的MF报告国内罕见,现报告1 例并复习相关文献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39岁。主诉“全身反复浸润性红斑、斑 块、脱屑、脱发、瘙痒、淋巴结肿大26年,黑褐色斑疹、网状青斑 7年,结节,肿瘤4个月”。起病时无明显诱因双下肢、手足出 现红斑,脱屑,瘙痒,逐渐累及躯干、四肢,伴脱发及全身浅表淋 巴结肿大。7年前,手背部散在黑褐色斑疹,双下肢网状青斑, 逐渐波及躯干及四肢,红斑上出现浸润性斑块,脱发明显。 2001年取斑块处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蕈样肉芽肿(斑块期), 免疫组织化学示T淋巴细胞CD43(+),CD20(一),CD68 (一),COP方案(CTX 1.0 dl,长春新碱2 mg dl,强的松100 mg dl一5)化疗2个疗程,皮损消退。2003年皮损复发,胸背四肢 起浸润红斑及肿块,四肢黑褐色斑疹,网状青斑增多,2005年 1 1月左手小指掌指关节伸侧肿瘤处取活检,组织病理诊断蕈样 肉芽肿(肿瘤期),CHOP方案(CTX 1.0 dl,长春新碱2 mg dl, 阿霉素75 mg dl,强的松100 mg dl一5)化疗2个疗程,皮损好 转。患者发病以来无明显乏力,消瘦。既往体健。 1.2查体:一般状况尚可,心肺无异常,肝肋下未触及。皮肤 科情况:全身皮肤泛发大小不等浸润性红斑,皮肤粗糙,干燥, 少量鳞屑,泛发黑褐色斑疹。头皮部有多个散在大小不等暗红 色浸润脱发斑块。左小指掌指关节伸侧直径1.5 cm大红色结 节,质硬,中央破溃,结痂。双下肢可见网状青斑。头发、眉毛 大部分脱落,腋毛、阴毛稀疏。耳后、腋下、腹股沟有数个直径 1.0~3.0 cm增大淋巴结,质韧、光滑、无粘连、无压痛。 1.3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CT示:脾大,肋下2.3 cm。 血涂片、骨髓涂片未见明显异常。腹股沟淋巴结活检示皮病性 淋巴结炎,免疫组织化学T淋巴细胞UCHL一1(+),CD20 (+),CIM3(+),S一100(4-4-)。皮肤斑块活检:表皮角化不 全,棘细胞层不规则增生,真皮内大量核大、深染异型淋巴细 胞,蕈样肉芽肿(肿瘤期)。左小腿黑褐色斑疹活检示:棘层 肥厚,真皮浅层见噬色素细胞及色素颗粒,可见散在异形性 淋巴细胞。诊断:蕈样肉芽肿;黑褐色斑疹;网状青斑;黏蛋 白性脱发。 1.4治疗:给予CHOP(CTX 1.0 dl,长春新碱2 mg dl,阿霉素 75 mg dl,强的松100 mg dl一5)方案化疗,2次化疗后全身皮 肤红斑、斑块及结节消退。浅表淋巴结变小,黑褐色斑疹及网 状青斑无明显变化,仍在随访中。 2讨论 蕈样肉芽肿(MF)是一种T淋巴细胞源性恶性新生物(几 乎总是一种记忆性T辅助细胞)。MF可以侵犯各种族人群,在 美国,黑人的发病率略高于白人。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 其自然病程长,病情发展缓慢,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例患者 根据其临床皮损,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改变,符合MF(肿瘤 期)。该患者表现特殊:①发病较早,初发年龄12~13岁,病程 长达26年,进展缓慢。②伴泛发性黑褐色斑疹及网状青斑。 ③黏蛋白性脱发,即头皮部毛囊性损害黏蛋白沉积后脱发,逐 渐扩大,融合成斑块,随病情进展脱发加重。 国内外文献报道MF伴发皮肤异色症和色素减退较多,但 色素沉着,网状青斑罕见,伴脱发也较少见,David等 首先报 道1例以泛发色素沉着斑为惟一表现的MF患者,色素斑处活 检示肿瘤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和郎格罕斯细胞中巨大黑素颗 粒。Kikuehi等 j报道1例MF伴色素沉着,色素沉着处除肿瘤 细胞外,表皮黑素细胞和真皮噬色素细胞中有大量色素颗粒。 刘爱英等H 报道1例MF伴有色素沉着及牙齿变黑。Puig 等 报告1例表现为泛发性棕色斑及皱褶部位色素沉着的 MF,色素沉着处局灶性嗜表皮现象,真皮有中等密度的CD4+ T淋巴细胞浸润,有些细胞有异形性,由此推测表皮和真皮病 变可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所致。EL—Shabrawi— Caaelen等。。 报告15例色素减退型MF,以年轻人为主,其中9 例色素减退区主要为CD8+T淋巴细胞浸润。因此,MF肿瘤 细胞可能影响色素的合成和代谢。本例MF伴发的黑褐色斑 疹,网状青斑,黏蛋白性脱发其病因是否与CD4+,CD8+T淋 巴瘤细胞有密切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在MF的治疗和预后方面,MF多发于老年,有一个长期的 演变过程,因此,许多患者死于其他疾病而非MF。然而,一旦 肿瘤形成或出现淋巴结受累,预后较差,可以致命,多数死因是 败血症。早期过度化疗以求治愈MF者常导致过高的并发症 和致死率,因此,过度化疗不是指针。因早期化疗会使患者免 疫力受抑制而增加病死率,所以多主张早期采用PUVA治疗并 结合局部药物治疗。本例根据TNM分期为肿瘤期,但无内脏 及淋巴结侵犯,病人强烈要求化疗,于是采用COP及CHOP方 案,效果满意,近期无明显副反应,仍在随访中。MF作为一种 恶性淋巴瘤,可累及内脏系统。淋巴结受累最常见,它可预知 至少1/4患者的预后,将存活期减为7年左右。如有任何其他 内脏受累的证据,则表明预后更差。肝脾扫描、胸部平片或CT 检查、腹或盆腔CT扫描以及骨髓活检等,若有异常结果出现, 则提示存活时间约为1年 。因此为减轻患者的病死率更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原医刊2007年12月第34卷第24期 Central Plains Medical Journal Dec.2007一Vol 34 No.24 ・41・ 根据临床表现和分期作出合理的预测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R.B.奥多姆.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原书第9版.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4:904. 2 David M,Shanon A,Hazaz B,et a1.Diffuse,progressive hyperpigmenta- 皮肤科杂志,2001,34(4):303. 5 Puig L,Musulen E,Femandez—Figueras MT,et a1.Mycosis fungoides as- sociated with unusual epidermal hyperplasia.Clin Exp Dermatol,1996,21 (1):61—64. 6 EL—Shabrawi—Caelen L,Cerroni L,Medeiros LJ,et a1.Hypopigmented mycosis fungoides:frequent expression of a CD8+T—cell phenotype. tion:an unusual skin manifestation of mycosis fungoides.J Am Acad Der- mato|,1987,16(1 Pt2):257—260. 3 Kikuchi A,Shimizu H,Nishikawa T.Mycosis fungoides with marked hy- Am J Surg Pathol,2002,26(4):450—457. (收稿日期:2007—10—08) perpigmentation.Dermatology,1996,192(4):360—363. (本文编辑:靳云凤) 4刘爱英,崔盘根,孙建方,等.具有特殊表现的蕈样肉芽肿一例.中华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在 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胡庆军 史朝晖 尹 军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消化科,焦作454002) 【摘要】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可溶性白介素2爱体(sIL一2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一临床意义。方 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胃癌及其良性对照组织标本中EGFR的含量和血清中sIL一2R 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结论趋势和预后评估的有益指标。 ①在良性对照组中,EGFR的表达率及sIL一2R水平显著低于胃 癌组(P<0.01)。②EGFR表达及sIL一2R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 EGFR和sIL一2R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的 【关键词】 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 脉血2 ml,2 h内分离血清。用抗IL一2R单抗包被聚乙烯酶标 板,100 L/孔,4℃,过夜。1%BSA 200 L/孔封闭,43 qc, FR)是原癌基因C—erB一1的表达产物,在生理状态下对细 胞的生长和分化产生调节作用,而它的过度表达与细胞的 增殖和癌变有关”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一2R)是近 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本研究应用免疫组 1.25 h,洗涤后每孔加100 I样品稀释液,50 I不同稀释度的 标准品或待测血清,37 oC,2 h,洗涤后加100 I兔抗IL一2R多 克隆抗体,43℃,30 min。洗涤后加驴抗兔抗体100 I,43 oC, 30 min。洗涤后加OPD底物液100 L/孔,室温避光反应5~10 min后加50 l中止液中止反应。以波长490 nm测定吸光度 化技术(SABC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胃癌中EGFR 含量和患者术前血清中slL一2R的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 表达与性别、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 特征的关系,以期为胃癌的诊断、治疗和二者在临床上的应 (OD)值,以标准品浓度(OD)值绘制标准曲线,用样品OD值 减空白对照OD值,在曲线上查出样品sIL一2R含量,以u/ml 表示。 用价值提供客观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3结果判定:本实验EGFR染色阳性信号呈棕黄色。结果 由一名医师在光镜下任意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每 个视野分别计数200个细胞,共计1000个细胞。EGFR阳性判 定 :EGFR的阳性染色为位于胞浆及胞膜上、个别位于胞核 上的棕黄色颗粒,按染色深度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分别计分。 1.1一般资料:收集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河南省焦作市 第一、二人民医院1999至2006年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病理 证实的原发性胃癌患者共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 23~78岁,平均(54±14)岁。良性对照13例(包括炎症4 例、溃疡2例、息肉1例、非典型增生3例、癌旁组织3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化疗、放疗或其他针对肿瘤的治 疗。 1.2方法: ①染色深度:无着色为0;浅着色为1;深着色为2。②阳性细胞 所占比例:无着色为0;着色≤1/3为1;1/3<着色≤2/3为2; 着色>2/3为3。两者结果相加>3,为阳性。 1.4统计学方法:均数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 ±s),计数 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 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1 ECFR检测:68例组织标本均常规10%中性福尔马林 固定,石蜡包埋,先复看原病理切片后,选择相应部分做5 Ixm 的连续切片。采用SABC(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 法,进行EGFR免疫组化染色,苏木素复染。操作步骤按试剂 盒说明书进行。空白对照用PBS代替一抗。 1.2.2 sIL一2R测定:应用双抗体夹心法,取术前患者外周静 2.1各组患者EGFR和sIL一2R的表达:详见表1。 2.2 胃癌EGFR和sIL一2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详 见表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