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逻辑推理—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 知识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边思索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力学基础,在浮力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学习的基础上,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难度较大,对一部分待转化生可能有难 度,所以在探究自学后应注意纠正或者指导。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认识了浮力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知识应用的角度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本节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涉及应用受力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与浮力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等。 本节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两部分内构成。教学 的重点是,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描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科书以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为实例,让学生了解他们如何通过改变浮力或重力的大小实现浮沉。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浮力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教学目 知识与技能 1.知识与技能 (1)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浮力的应用 标 过程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分析—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 2. 3. 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让学生分析,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 点 教学方 法 使用器 材 课 时 重点: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分析对比法 多媒体课件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一、引入 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 教学流程: 从学生已学观察、的知识和上节课(一)新课引入 [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
思考、的问题入手, 引交流 出本节课的课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
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 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亲切感, 乐于探究。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 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 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 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相等。因为 V 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 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 F 浮相同,为什 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 浮>G 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 排减小,浮力减小,当 F 浮= G 物 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 浮>G 物上浮, 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 , 受到的F 浮<G 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G 铁和F 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铁块受到 F 浮、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 浮<G 物下沉, 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 F 浮=G 物, 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 悬浮在液体中。即:F 浮=G 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 。 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 F 浮与G 物的关系 二、探究 新知 1.讨论: (1) 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 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 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 通过教师的 新课讲解,推动 课堂进程。 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指出]: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 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 观察、 学生通过 课 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 交流、 堂交流, 对知识 回答 有了更深刻的认 识。 浮力。 [质疑]: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 听讲、思考、 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 交流 2.实验: 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 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 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 [质疑]:(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 因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空心的,F 浮>G 物,所以能上 浮,最终能漂浮。) (2) 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 (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 的。) (3) 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F 浮不变,挖空使 G 物变小,当 F 浮>G 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 [指出]: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 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 3.应用 轮船 (1) 原理: 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 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 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 质量。 即:排水量=m 船+m 货 [质疑]:1.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 ? 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不变,始终漂浮) 2. 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不 变) 3. 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 (变,ρ 海水>ρ 水,所以 V 排海水<V 排水) 4. 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V 排 变小了,所以上浮一些) [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 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 。 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潜水艇 [演示]: , 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查和袭ft 我们用打吊瓶用的小塑料管来模拟潜水艇。请 同学们利用和塑料管连接的细管给塑料管吹气 或吸气。 现象:吸气时,水逐渐进入管中,管子下 沉;吹气时,管中的水被排出,管子上浮; [质疑]:(1)小塑料管浸没在水中所受 F 是一种很重要的军事舰艇。它是怎么工作的呢? , V 浮是否变化?(塑料管形变很小,排基本不变所以可以认为 F 浮不变)。 (2)那它是怎样上浮或下沉的呢? (吹气时,水从管子中排出,重力变小, F 浮>G 物,所以上浮;吸气时,水进入管子, 重力变大,F 浮<G 物,所以下沉) [讲解]: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 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 潜水艇: 原理: 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 的浮沉。 [强调]:潜水艇在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 受浮力相同。 · 气球和飞艇 [演示]:“热气球”的实验。 [质疑]:酒精燃烧后袋内空气密度怎样变 利用例子的练习、讲解推进课程, 思考、 使教学进程层层 化? 原理:ρ 气<ρ 空气,(即利用密度小于空气交流 递进,同时纠正 学生出现的问题。 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 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 学生练习巩固 练习、 思考、交流 的。)使它受到的 F 浮>G 物而升空。 [讨论]: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 回地面,有什么办法?(放气或停止加热) · 其他应用 密度计、盐水选种等。 练习、思考、交 流 讨论 三、巩固 1、铁钉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受到的浮力___重力, 练习 在完全沉没下沉过程中,铁钉受到的浮力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漂浮在水面上的皮球,用手将其慢慢压入水中的过程中,皮球受到的浮力将___,施加的压力将 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悬浮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F 浮 G 物 ,那么液体的密度和物体密度会有什 思考、 回答 么 关系呢?ρ 液 “小于”) 4、密度计是用来测量______的仪器,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液体里均静止不动, 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F 甲__F 乙。两种液体的密度 ρ 甲__ρ 乙。(选填“>”“<”或 “=”) 5、中央电视台于 2001 年 6 月 3 日在云南抚仙湖第一次现场直播了水下考古过程。这次水下考古使用了我国科学家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鱼鹰一号”深潜器(原理与潜水艇相同),它的下潜和上浮是靠 改变____来实现的;深潜器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受到水的浮力 ___。 ρ 物(均选填“大于”“等于”或 四、课堂 小结 1. 物体的浮沉条件: 思考、 学生通过课回答、堂小结, 学生查交流 漏补缺, 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F 浮>G 物 上浮 最终漂浮 ρ 液 >ρ 物 F 浮 =G 物 悬浮 ρ 液 =ρ 物 F 浮<G 物 下沉 最终沉底 ρ 液 <ρ 物 2. 通过调节物体受到的 F 浮或G 物,可以调 节物体的浮沉。应用 1. 轮船:把物体作为“空心”的办法来增 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 潜水艇:依靠改变自 身重力来实现在 水中的浮沉。 3. 气球和飞艇:ρ 气<ρ 空气,使它受到的 F 浮>G 物而升空。 五、知识 思考题: 延展 思考、 练习 创设问题情景,置疑引新。 (将设计方案写在作业本上) 六、布置 作业 教材:配套练习册 板 书 设 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