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物理答案第7~8章

2020-10-22 来源:榕意旅游网
第七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7-1 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角,依次放置点电荷q,2q,-4q和2q,它的几何中心放置一个单位正电荷,求这个电荷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如图可看出两2q的电荷对单位正电荷的在作用力 将相互抵消,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为

F40(q22a)2(14)=

5q20a2,方向由q指向-4q。

q 2q 7-2 如图,均匀带电细棒,长为L,电荷线密度为λ。(1)求棒的延长线上任一点P的场强;(2)求通过棒的端点与棒垂直上

2q -4q 习题7-1图

任一点Q的场强。

解:(1)如图7-2 图a,在细棒上任取电荷元dq,建立如图坐标,dq=d,设棒的延长线上任一点P与坐标原点0的距离为x,则

dEd40(x)2d40(x)2

dq 0

1x)

则整根细棒在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Ex P

习题7-2 图a

40Ld(x)2040(1xLd

L40x(xL)方向沿轴正向。

(2)如图7-2 图b,设通过棒的端点与棒垂直上任一点Q与坐标原点0的距离为y

dEdx40r2

y dE  dEydx40r2cos,

dExdx40r2y Q sin dcos020 dq ,rycos0 ,

因xytg,dxy代入上式,则 Exdx

P

习题7-2 图b

x

dEx40y0sind

40y(1cos0)=40(1y1yL22),方向沿x轴负向。

1

EydEy40y00cosd

40ysin0=

L40yyL22

7-3 一细棒弯成半径为R的半圆形,均匀分布有电荷q,求半圆中心O处的场强。

解:如图,在半环上任取dl=Rd的线元,其上所带的电荷为dq=Rd。对称分析Ey=0。

dExRd40R2sin

y EdEx40R0sin

d R  x

 dE 20Rq

习题7-3图

20R22,如图,方向沿x轴正向。

7-4 如图线电荷密度为λ1的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与另一长度为l、线电荷密度为λ2的均匀带电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二者互相垂直,求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

解:在λ2的带电线上任取一dq,λ1的带电线是无限长,它在dq处产生的电场强度由高斯定理容易得到为,

E120x

λ1 0 a dq λ2 x 两线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FdFln12dx20x1220ldxxa

习题7-4图 1220ala,如图,方向沿x轴正向。

7-5 两个点电荷所带电荷之和为Q,问它们各带电荷多少时,相互作用力最大? 解:设其中一个电荷的带电量是q,另一个即为Q-q,若它们间的距离为r,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Fq(Qq)40r2

相互作用力最大的条件为

dFdq

Q2q40r20

2

由上式可得:Q=2q,q=Q/2

7-6 一半径为R的半球壳,均匀带有电荷,电荷面密度为σ,求球心处电场强度的大小。

解:将半球壳细割为诸多细环带,其上带电量为

2dq2rRd2Rsind

y dq在o点产生的电场据(7-10)式为

dEydq40R3r  o 习题7-6图 ,yRcos

EdE02Rsin40R330cosd

2000sind(sin)sin20222040。如图,方向沿y轴负向。

7-7 设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与半径为R的半球面对称轴平行,计算通过此半球面电场强度的通量。

解:如图,设作一圆平面S1盖住半球面S2, 成为闭合曲面高斯,对此高斯曲面电通量为0, 即

EdSEdSEdS0

S2 S1 E

SS1S2S1S12EdSEdSER

S2习题7-7图

7-8 求半径为R,带电量为q的空心球面的电场强度分布。

解: 由于电荷分布具有球对称性,因而它所产生的电场分布也具有球对称性,与带电球面同心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E的大小相等,方向沿径向。在带电球内部与外部区域分别作与带电球面同心的高斯球面S1与S2。对S1与S2,应用高斯定理,即先计算场强的通量,然后得出场强的分布,分别为

EdSE4r0

S12R 0 r

得 E内0 (rS2EdSE4r2q0

E外q40r2ˆ (r>R) r 3

7-9 如图所示,厚度为d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体电荷密度为ρ,求板内外的电场分布。

解:带电平板均匀带电,在厚度为d/2的平分街面上电场强度为零,取坐标原点在此街面上,建立如图坐标。对底面积为A,高度分别为xd/2的高斯曲面应用高斯定理,有

S1EdSEAAx0

得 E10dxi ( x)

2d Ad2

E 0 习题7-9图 x

EdSEAS20dE2=di (x)

2027-10 一半径为R的无限长带电圆柱,其体电荷密度为0r(rR),ρ0为常数。求场强分布。

解: 据高斯定理有 1EdSE2rl0SrR时:E2rl2lkr3dVVr

2lkro r

k00r2rldr00rdr

2E2rl02krEen 330习题7-10图

rR时:E2rl2lkR3k0r2rldr0R2lk0R0rdr

2E2rl03kREen 330r7-11 带电为q、半径为R1的导体球,其外同心地放一金属球壳,球壳内、外半径为R2、R3。

(1)球壳的电荷及电势分布;

(2)把外球接地后再绝缘,求外球壳的电荷及球壳内外电势分布; (3)再把内球接地,求内球的电荷及外球壳的电势。 解:(1)静电平衡,球壳内表面带-q,外表面带q电荷。 据(7-23)式的结论得:V1q40(1R11R21R3)(rR1),

4

V2q40(1r1R21R3)(R1rR2);

V3q40R3q40r(R2rR3),

q -q q o R1 R2 V4(rR3).

R3 习题7-11图

(2)U1q41r0(1R11R2)(rR1),

V2q40(1R2)(R1rR2);V30(R2rR3),V40(rR3).

/

(3)再把内球接地,内球的电荷及外球壳的电荷重新分布设静电平衡,内球带q,球壳内表面带-q/,外表面带q/-q。

V1140(qR1qR2qqR3)(rR1),

得:qR1R2qR2R3R1R3R1R2

V3qq40R3(R1R2)q40(R2R3R1R3R1R2)(R2rR3)

7-12 一均匀、半径为R的带电球体中,存在一个球形空腔,空腔的半径r(2r证明:利用补缺法,此空腔可视为同电荷密度的一个完整的半径为R 的大球和一个半径为r 与大球电荷密度异号完整的小球组成,两球在腔内任意点P产生的电场分别据〔例7-7〕结果为

E1r130, E2r230

r1 r2 / op E=E1+E2=

r130r230

o 30oo

习题7-12图

上式是恒矢量,得证。

5

7-13 一均匀带电的平面圆环,内、外半径分别为R1、R2,且电荷面密度为σ。一质子被加速器加速后,自圆环轴线上的P点沿轴线射向圆心O。若质子到达O点时的速度恰好为零,试求质子位于P点时的动能EK。(已知质子的带电量为e,忽略重力的影响,OP=L)

解:圆环中心的电势为

V0R22rdr40rR1 20(R2R1)

R2 o R1 圆环轴线上p点的电势为

VPp x R22rdr40R1rLR222

习题7-13图

20rL22R120(R2L22R1L)

22质子到达O点时的速度恰好为零有

E0EPEkEkE0Ep EkeV0eVp=

e20(R2R1)e20(R2L22R1L)

22

e20(R2R1R2L22R1L)22

7-14 有一半径为R的带电球面,带电量为Q,球面外沿直径方向上放置一均匀带电细

线,线电荷密度为λ,长度为L(L>R),细线近端离球心的距离为L。设球和细线上的电荷分布固定,试求细线在电场中的电势能。

解:在带电细线中任取一长度为dr的线元,其上所带的电荷元为dq=dr,据(7-23)式带电球面在电荷元处产生的电势为

VQ40r

Q dr r

电荷元的电势能为: dWQdr40r

o 细线在带电球面的电场中的电势能为: W习题7-14图

dW2LQdr40rLQ40ln2

*7-15 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圆盘,带电量为Q。过盘心垂直于盘面的轴线上一点P到盘心的距离为L。试求P点的电势并利用电场强度与电势的梯度关系求电场强度。

解:P到盘心的距离为L,p点的电势为

VPR2rdr400rL22

6

20rL22R020(R2LL)

22p

圆盘轴线上任意点的电势为

V(x)R2rdr400rx2R22

o 习题7-15图

2x 20rx20Q20R(Rx222x)

dVQ利用电场强度与电势的梯度关系得:E(x)i(12dx20RP到盘心的距离为L,p点的电场强度为:E(L)Q20R2xR2x)i

22)i

(1LR2L227-16 两个同心球面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各自带有电荷Q1和Q2。求:(1)各区城电势分布,并画出分布曲线;(2)两球面间的电势差为多少?

解:(1)据(7-23)式的结论得各区城电势分布为

V1141400(Q1R1Q1rQ2R21R2) (rR1),

V2() (R1rR2);

Q2 Q1 R1 R2 o V3Q1Q240r (rR2).

习题7-16图

(2)两球面间的电势差为

V12R2Q140rR1dr2Q140(1R11R2)

7-17 一半径为R的无限长带电圆柱,其内部的电荷均匀分布,电荷体密度为ρ,若取棒表面为零电势,求空间电势分布并画出电势分布曲线。 解: 据高斯定理有

rR时:

o 2r

SrlrEdSE2rlEen

200rR时,V=0,则 rR时:V20Rrrdr40(Rr)

22习题7-10图

7

rR时:

S22RRlEen EdSE2rl20r0V VR220RdrrrR220lnRr

R o r 空间电势分布并画出电势分布曲线大致如图。

7-18 两根很长的同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1、R2,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两者的电势

差为U,求:(1)圆柱面单位长度带有多少电荷?(2)两圆柱面之间的电场强度。

解:设圆柱面单位长度带电量为,则两圆柱面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E20r

两圆柱面之间的电势差为

U2drr020R2drrUR120lnR2R1

o r 由上式可得:

20lnR2R1U

习题7-18图 所以E20renlnR2R1ren (R1rR2)

7-19 在一次典型的闪电中,两个放电点间的电势差约为109V,被迁移的电荷约为 30库仑,如果释放出来的能量都用来使00C的冰熔化成00C的水,则可融化多少冰?(冰的熔 解热为3.34×10J﹒kg)

解:两个放电点间的电势差约为109V,被迁移的电荷约为30库仑,其电势能为

Wp3010J

3010955-1

9上式释放出来的能量可融化冰的质量为:m3.34108.98×10kg

4

7-20 在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中,电子沿半径为a的玻尔轨道上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1)若把电子从原子中拉出来需要克服电场力作多少功?(2)电子在玻尔轨道上运动的总能量为多少?

解:电子沿半径为a的玻尔轨道上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其电势能为

Wpee40a

(1)把电子从原子中拉出来需要克服电场力作功为:W外Wpe240a

8

(2)电子在玻尔轨道上运动的总能量为:WWpEkWpe2212mv2

40a=mv2amv2e240a

Ek12mv2e280a

电子的总能量为:WWp12mv2e240ae280ae280a

第八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8-1 点电荷+q处在导体球壳的中心,壳的内外半径分别为Rl和R2,试求,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分布。

解:静电平衡时,球壳的内球面带-q、外球壳带q电荷 在rE1q40r2ˆ,U1rq40(1r1R11R2)

R1 在R1q R2 -q q 习题 8-1图

在r>R2的区域内:E3q4πε0r2ˆ.U3rq40r.

8-2 把一厚度为d的无限大金属板置于电场强度为E0的匀强电场中,E0与板面垂

直,试求金属板两表面的电荷面密度。

解:静电平衡时,金属板内的电场为0, 金属板表面上电荷面密度与紧邻处的电场成正比 所以有

10E0,2E0 1 2 E0

0E0.

习题 8-2图

8-3 一无限长圆柱形导体,半径为a,单位长度带有

电荷量1,其外有一共轴的无限长导体圆简,内外半径分别为b和c,单位长度带有电荷量2,求(1)圆筒内外表面上每单位长度的电荷量;(2)求电场强度的分布。

解:(1)由静电平衡条件,圆筒内外表面上每单位长度的电荷量为

,12;

(2)在r9

习题 8-3图

在a在r>b的区域内:E

1220ren

8-4 三个平行金属板A、B和C,面积都是200cm,A、B相距4.0mm,A、C相距

-7

2.0mm,B、C两板都接地,如图所示。如果A板带正电3.0×10C,略去边缘效应(1)求B板和C板上感应电荷各为多少?(2)以地为电势零点,求A板的电势。

解:(1)设A板两侧的电荷为q1、q2,由电荷守恒 原理和静电平衡条件,有

q1q2qA(1) qBq1,qCq2(2)

2

B d1 A C d2 依题意VAB=VAC,即

q1d1=

q2d2q2d1d2q12q1代入(1)

习题 8-4图

0S0S(2)式得

q1=1.0×10C,q2=2.0×10C,qB=-1.0×10C,qC=-q2=-2.0×10C, (2)UAq1d1=

q2d2=

-7

-7

-7

-7

2102001047120S0S8.851021032.3×10V

3

8-5 半径为R1=l.0cm的导体球带电量为q=1.0×10-10 C,球外有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2=3.0cm和R3=4.0cm的同心导体球壳,壳带有电量Q=11×10-10 C,如图所示,求(1)两球的电势;(2)用导线将两球连接起来时两球的电势;(3)外球接地时,两球电势各为多少?(以地为电势零点)

解:静电平衡时,球壳的内球面带-q、外球壳带q+Q电荷 (1)U1140(qR1qR210qQR3)代入数据

U11.01043.148.85101210211111() 134=3.3×102V

U2qQ40R2q+Q

1.0101012q

-q

(111)10243.148.85104

习题 8-5图

=2.7×102V

(2)用导线将两球连接起来时两球的电势为

U2

1012qQ40R21.010(111)10243.148.85104=2.7×102V

10

(3)外球接地时,两球电势各为

U1140(qR1qR2)U11.010101243.148.851010211()=60V 13U20

8-6 证明:两平行放置的无限大带电的平行平面金属板A和B相向的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相背的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等,符号相同。如果两金属板的面积

2-8-8

同为100cm,带电量分别为QA=6×10 C和QB=4×10C,略去边缘效应,求两个板的四个表面上的电面密度。

证:设A板带电量为QA、两侧的电荷为q1、q2, B板板带电量为QB、两侧的电荷为q3、q4。由电荷守恒有

q1q2QA(1)

q3q4QB(2)

A B q1 q2 q3 q4

在A板与B板内部取两场点,金属板内部的电场为零有

q12S0q22S0q32S0q42S00习题 8-6图

,得

q1q2q3q40(3)

q12S0q22S0q32S0q42S00,得q1q2q3q40(4)

QAQB2联立上面4个方程得:q1q4QAQB2,q2q3

即相向的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相背的两面上电荷面密度大小等,符号相同,本题得证。

如果两金属板的面积同为100cm2,带电量分别为QA=6×10-8 C和QB=4×10-8C,则

14(64)210010(64)210010441085.0×10C/m, 1.0×10C/m

-6

2

-62

231088-7 半径为R的金属球离地面很远,并用细导线与地相联,在与球心相距离为D=3R处有一点电荷+q,试求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

解:设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为Q,金属球接地 电势为零,即

q40RQQ40Dq30

q D=3R R Q RqD

习题 8-7图 8-8 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为相同的矩形,宽为a,长为b,间距为d,今将一厚

11

度为t、宽度为a的金属板平行地向电容器内插入,略去边缘效应,求插入金属板后的电容量与金属板插入深度x的关系。

解:设如图左边电容为C1,右边电容为C2

a(bx) C10dC2d b t

x 习题 8-8图

0axdt

左右电容并联,总电容即金属板后的电容量与金属板插入深度x的关系,为

a(bx)ax CC1C200ddt=

0ad(btxdt)

8-9 收音机里的可变电容器如图(a)所示,其中共有n块金属片,相邻两片的距离

均为d,奇数片联在一起固定不动(叫定片)偶数片联在起而可一同转动(叫动片)每片的形状如图(b)所示。求当动片转到使两组片重叠部分的角度为时,电容器的电容。 解:当动片转到使两组片重叠部分的角度 为时,电容器的电容的有效面积为 S(r2r1)218022(r2r1)36022

此结构相当有n-1的电容并联,总电容为

C(n1)0Sd=

(n1)0(rr)360d2221

(a)

习题 8-9图

(b)

8-10 半径都为a的两根平行长直导线相距为d(d>>a),(1)设两直导线每单位长度上分别带电十和一求两直导线的电势差;(2)求此导线组每单位长度的电容。 解:(1)两直导线的电电场强度大小为

E220r

两直导线之间的电势差为

Vdr0r0dadrra0lndaao

r (2)求此导线组每单位长度的电容为

CV=

ln0daa

习题 8-10图 8-11 如图,C1=10F,C2=5F,C3=5F,求(1)AB间的电容;(2)在AB间加上100V电压时,求每个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和电压;(3)如果C1被击穿,问C3上的电荷量和电压各是多少?

解:(1)AB间的电容为

CC3(C1C2)C1C2C351520=3.75F;

12

(2)在AB间加上100V电压时,电路中的总电量就是C3电容器上的电荷量,为

qq3CV3.731061003.731044C

V1V2qC1C23.73101510A 25V

6C1 C2

V31002575V q1C1V11010q2C2V25106C3

252.5104C C

B 习题 8-11图

6251.25104(3)如果C1被击穿,C2短路,AB间的100V电压全加在C3上,即V3=100V, C3上的电荷量为

q3C3V351061005.0104C

8-12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间距离为l.5cm,外加电压39kV,若空气的击穿场强为30kV/cm,问此时电容器是否会被击穿?现将一厚度为0.3cm的玻璃插入电容器中与两板平行,若玻璃的相对介电常数为7,击穿场强为100kV/cm,问此时电容器是否会被击穿?结果与玻璃片的位置有无关系?

解:(1)未加玻璃前,两极间的电场为

E391.526kV/cm30kV/cm

不会击穿

(2)加玻璃后,两极间的电压为

1.2E0.3E739E31kV/cm30kV/cm

空气部分会击穿,此后,玻璃中的电场为

E390.3130kV/cm100kV/cm,玻璃部分也被击穿。结果与玻璃片的位置无关。

习题 8-12图

V

8-13 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两板间距离为d,其间充以相对介电常数分别为r1、r2,的两种均匀电介质,每种介质各占一半体积,如图所示。若忽略边缘效应,求此电容器的电容。

解:设如图左边电容为C1,右边电容为C2

S/2C10r1

dC20r2S/2d

r1 r2 左右电容并联,总电容为

S/20r2S/2CC1C20r1

dd习题 8-13图

0Sr1r2d(2)

8-14 平行板电容器两极间充满某种介质,板间距d为2mm,电压600V,如果断开

13

电源后抽出介质,则电压升高到1800V。求(1)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2)电介质上极化电荷面密度;(3)极化电荷产生的场强。

解:设电介质抽出前后电容分别为C与C/

(1)C0rSd2U,C0Sd2QCUCU0rSd2Ud0Sd23U,r5UU1800V600V3(2)E600V210m310V/m62

D0E0E(r1)5.3110C/m(3)EE0E,E0Ud51800V210m53910V/m55EEE0910V/m310V/m610V/m(1)C0rSd2U,C0Sd2QCUCU0rSd2Ud0Sd23U,r5UU1800V600V3(2)E600V210m310V/m62

D0E0E(r1)5.3110C/m(3)EE0E,E0Ud51800V210m53910V/m55EEE0910V/m310V/m610V/m8-15 圆柱形电容器是由半径为R1的导体圆柱和与它共轴的导体圆筒组成。圆筒的半径为R2,电容器的长度为L,其间充满相对介电常数为r的电介质,设沿轴线方向单位长度上圆柱的带电量为+,圆筒单位长度带电量为-,忽略边缘效应。求(1)电介质中的电位移和电场强度;(2)电介质极化电荷面密度。 解:

取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由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可得DdsD2rllD2r,E2r0r(r1)(r1)

,2P2D0E1P1D0Er2R1r2R2

8-16 半径为R的金属球被一层外半径为R/的均匀电介质包裹着,设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r,金属球带电量为Q,求(1)介质层内外的电场强度;(2)介质层内外的电势;(3)金属球的电势。 解:

R/ R1 U1 U2 U0 E1 E2

习题 8-16图

14

(1)取同心高斯球面,由介质的高斯定理得2DdsD4rQ,D1D2E1D1Q4r0r2Q4r204r0R(2)介质层内的电势U1E2dlE1dlRr0rE2D2Q211Q()40rrR40RQ

介质层外的电势U2(3)金属球的电势U0RR1E2dl=E2dlQ40rE1dlQ11RQ40RRR140rR1()

8-17 球形电容器由半径为R1的导体球和与它同心的导体球壳组成,球壳内半径为R2,其间有两层均匀电介质,分界面半径为r,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分别为r1、r2,如图所示。求(1)电容器的电容;(2)当内球带电量为+Q时各介质表面上的束缚电荷面密度。 解:

(1)取同心高斯球面,由介质的高斯定理得2DdsD4rQ,D1D2E1UD1Q4r0r12Q4rD220r1,E2Q0r2Q4r0r22rR2E2dlR1rE1dl40r211Q11()()rR240r1R1rR2 R1 r CQU40r2r1R2R1r(r1r2)R2R1r(R2r2R1r1)Q4R12(1)1D10E1(1Q4r1r12),11Q4R12(11r1)1)习题 8-17图

2Q4r2(11r1),3(1r2),4Q4R22(1r28-18 一平行板电容器有两层介质(如图),r1=4,r2=2,厚度为d1=2.0mm,d2=3.0mm,极板面积S=40cm2,两极板间电压为200V。(1)求每层电介质中的能量密度;(2)计算电容器的总能量;(3)计算电容器的总电容。

解:

习题 8-18图

15

0r2S(1)U1U2Q/C1Q/C2d20r1Sd1r2d1r1d2224313U150V,U2150Ve1120r1E1222120r1(12U1d1)1.110222J/m,23e20r2E0r2(U2d2)2.210J/m3

120r2S0r1S(2)CC1C2C1C2d2d10r1Sd10r2Sd2d120W12CU2202003.510270r2S0r1S(3)CC1C2C1C2d20r1Sd10r2Sd2201.791011F8-19 平板电容器的极板面积S=300cm两极板相距d1=3mm,在两极板间有一个与地绝缘的平行金属板,其面积与极板的相同,厚度d1=1mm。当电容器被充电到600V后,拆去电源,然后抽出金属板,问(1)电容器间电场强度是否变化;(2)抽出此板需作多少功?

解:

(1)未拆电源前,C=2

0Sdd1U,QCUU600V(31)100Sdd13Edd1m3.010V/mU50Sdd1拆去电源并抽出金属板后,C=0Sd,U=QC0SdUddd153U2E所以电场强度没有发生变化。(2)抽出前WQ2C2Ud1.5600V31023

3.010V/mEm,抽出金属板后WQ2C所以抽出此板需要做的功为W=Q22(1C-1C(U)=0Sdd12)2(10Sd10Sdd1)1.2105J8-20 半径为R1=2.0cm的导体球,外套有一同心的导体球壳,球壳内外半径分别为R2=4.0cm、R3=5.0cm。球与壳之间是空气,壳外也是空气,当内球带电荷为Q=3.0×10-8C时,求(1)整个电场贮存的能量;(2)如果将导体球壳接地,计算贮存的能量,并由此求其电容。

解:

16

0(r2)Q(2r4)4r(1)由高斯定理可得,E=00(4r5)Q4(r5)0r取半径为r,厚度为dr的球壳,其体积元为dv4r2dr,所以在此体积元内电场的能量为2dW12Qdreedv20Edv80r2电场的总能量为WQ2dr2e=428Qdr50r280r2=1.82104J(2)如果导体壳接地则2W4Qdre==2821.01104J0rC=QQ44.51012UFQdr240r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