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体 ·22· Chemical Intermediate 2007年第3期 科技与开发 乙酸苯酯合成的动力学研究 蔡广乐,贺 燕,李 勇,倪君印,郝仪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沈阳110168) 摘 要:采用苯酚和乙酸酐直接酯化合成乙酸苯酯,用红外光光谱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 反应温度,系统地分析了苯酚直接酯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根据实验所得的动力学数据,采用拟均相 模型回归了动力学方程。同时考察了乙酸酐与苯酚物质的量比对苯酚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乙酸 苯酯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乙酸苯酯;直接酯化;动力学方程 中图分类号:TQ22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3x(2007)03-022—3 CAI Guang-le,HE Yan,LI Yong,NI Jun-yin,HAO Yi (choots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 ̄neering,Sheny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Shenyang J 10168,Liaoning,China) Abstract:The phenyl acetate was synthesized from phenyl hydroxide and acetic anhydride by direct esteriifcation and the product was analyzed by IR.By altering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kinetics equation of phenyl hydroxide esteriifcation was studied.According to the kinetic date,the kinetic equation was regressed by the model of pseudo homogeneous phase.Meanwhile,the influence of the ratio between phenyl hydroxide and acetic anhydride to translating rate was also studied,and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confimed.r Key words:phenyl acetate;direct esteri cation:kinetic equation 乙酸苯酯在工业上主要用作溶剂和有机合成的 1 实验部分 中间体,特别是乙酸苯酯经过转化反应可以得到羟基 1试剂与仪器 苯乙酮,可用于治疗急慢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等疾 1.病,其中的邻羟基苯乙酮是合成IA类抗心律失常药 试剂均采用分析纯,苯酚经过减压蒸馏。分光光 盐酸普罗帕酮(propafenonehydrochlori de)的重要 度计;WQF-410傅立叶红外光谱仪。 中间体。乙酸苯酯的合成已有报道[u,其方法是苯酚和 1.2实验步骤 乙酸酐在催化剂的催化下酯化合成乙酸苯酯。然而, 所用催化剂不但增加了杂质,而且对设备有一定的腐 一实验在三口烧瓶中进行,中间出口安装搅拌器, 侧连接冷凝管,一侧连接精密温度计及采样管,恒 蚀作用,不利于工业化的推广。本研究采用苯酚和乙 温油槽控制反应温度。每次实验前将苯酚和乙酸酐分 酸酐直接酯化合成乙酸苯酯,即不添加催化剂的方 别加热至预定温度,按比例混合、加热搅拌,取样分析 法,同时分析了其直接酯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采用 苯酚浓度。然后开始计时,由于反应初期反应速率快, 拟均相模型回归动力学方程,得到了合成乙酸苯酯的 每隔约lOmin取样分析,反应后期可以每隔20min取 最佳工艺条件,为工业反应器放大设计提供依据。 收稿日期:2006—1卜24 样分析,每一温度下取8~9个样,分别在373K、383K、 作者简介:蔡广乐(1982一),男,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有机合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3月 393K、403K和413K下进行。 1.3分析方法 乙酸苯酯合成的动力学研究 2.3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23· 由于本反应比较简单,无其他副反应,化学反应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苯酚标准溶液的不同浓度吸 平衡常数K由下式计算得到。 光度值,绘出苯酚溶液标准曲线[2]。测出不同反应时间 的苯酚吸光度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不同反应时间 堕 CACn 的苯酚浓度C ,则苯酚转化率 按下式计算: ×100% CA0 式中C 。是苯酚的初始浓度。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内外扩散影响和体积变化影响的排除 测定反应的本征动力学,必须首先排除内、外扩 散的干扰[3]。内扩散阻力是反应物渗入催化剂内部时 所遇到的阻力,本文没有采用催化剂,可以不考虑内 扩散的影响。用改变搅拌速度考察外扩散对反应速率 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搅拌速度大于200r·min一,外 扩散的影响可排除。在试验过程中,搅拌速度大于 200r·min~。由于本反应的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不大, 而且每次取样分析时只取0.25mi的反应溶液,所以 可以忽略反应溶液体积变化对反应的影响。 2.2反应产物分析. 苯酚与乙酸酐的反应方程式: 一号 CH3COOH 反应产物经处理提纯后,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解 析红外光谱图i可知,在3049cm 处有吸收峰说明存 在着芳环的C—H键。在1591cm-。和1490cm。处出现有 两个吸收峰,证明有芳环存在。在1765cm—I处出现吸 收峰说明有一OCOR的存在。在749cm 处的吸收峰证 明有取代基的存在。V(cm ):3049(苯环C-H键);1761 (-OCOR);1591,1490(苯环骨架振动):749(苯环取代 基)。经以上分析可证明此产物是乙酸苯酯。 v ̄r ̄enumbe嗍CfN ̄。) 图I乙酸苯酯的红外光谱图 式中:c厂苯酚的平衡浓度,mol·L一; c,厂乙酸酐的平衡浓度,mol·L_l: c广乙酸苯酯的平衡浓度,mol·L_1. c 乙酸的平衡浓度,mol·L。; 本文分别选取了373K、383K、393K、403K和413K 五个点来说明反应平衡常数和反应温度的关系。各个 温度。卜苯酚转化率和时问的荚系如图2。由此可计算 出各温度点与对应平衡常数的关系如表i。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苯酚的转 化率在增大,反应速率也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加 快。由表i可以看出,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 增大。 1O09。 80 7。302。 ’: 图2不I州温度_卜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 a——373K;b——383K;C——393K;d——403K;e——413K 表I不I川温度卜的平衡常数 温度IK 373 383 393 403 413 平衡常数 3.5o 4.86 I 2.33 22.72 36.94 以InK对I/T作图得图3,可以看出ln (1/丁) 近似为线性关系。 2 40 2 45 2 50 2 55 2 60 2 65 2 70 lit×lOOO(x ) . 图3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由直线拟合得化学平衡常数 和温度丁的关系 为: exp(26.898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问体 ·24· Chemical Intermediate 2007年第3期 进行动力学实验时,速率方程式中的平衡常数可 由该表达式求得,以减少实验误差。 2.4反应级数与反应速率常数的确定 苯酚的酯化反应过程可以用拟均相反应模型来 处理Ⅲ。假设该酯化反应是二级可逆反应,则从反应机 理得到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r:一 =k+C^c.-k—cfcD 式中k+和k分别是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平衡常数 k+/k一,简化L式得: r=一— =k (c^c c【cJ/ 式中:c 苯酚的浓度,mol·L cJ广乙酸酐的浓度,mol·L c(_乙酸苯酯的浓度,mol·L一; c 乙酸的浓度,mol·L~。 若乙酸苯酯和乙酸的初始浓度为零, 为苯酚在 t时刻的转化率,则上式可写为: 一 = (1 (c c )一 (c )] 式中:c 苯酚的初始浓度,mol·L-': c 乙酸酐的初始浓度,mol·L~。 积分上式得: j门!垒± 璺匝 :Y=k t 、/ ( 、/ )X+2c 式中:a=c加(卜1/tO: b=一(c ̄o+Cr9: c=2c肿。 如果知道初始浓度及平衡常数 ,就可以算出a、 b、C,在由实验测定的浓度一反应时间数据,则可绘出 l,与t的关系曲线。如果上述方程所述动力学模型正 确,则y对t作图应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 斜率即正反应速率常数k+。本文中,cAo=5mol·L一, cm=6mol·L~,Cco=O,coo=O,在不同温度下,l,与t的变化 关系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在各温度下,l,对t作图 均为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前面假定的反应机理 和动力学方程能比较准确的描述苯酚的酯化过程。由 各直线的斜率得不同温度下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见表2。 表2不同温度下的正反应速率常数 注:速率常数k+单位是:L·(too1·min) T1me“nin) 图4不l州温度卜的y_t的关系 a一373K:b-383K:C-393K:d-403K:e-413K 2.5酯化反应活化能 由实验结果可知,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大, 根据Arrhenius公式k+=koexp(一E/R7’,取对数得 1nk+=1nk 一 。将1nk+对1/T作图,得正反应速率 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见图5。得到一条直线,直线 的斜率为一 。 4U J3 3U , bU , ,U IITX IO00(K ) 图5正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经线性拟合得 15.133-7.860X, 即-7.860=-E/R,则E=65.345kJ/mol lnk+=15.133,即ko=exp(15.133)=3.734×106,则 k+=3.734×106exp(一7860/ 7’ 2.6原料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本文考察了乙酸酐与苯酚物质的量比/N对反应 结果的影响。转化率与IN的关系见图6。从图6可见, IN值增大,苯酚的转化率增大。但随着IN的不断增大, 酚的转化率增加就愈不明显。乙酸酐与苯酚物质的量 比加大,反应物浓度增大,产物浓度减小,单位体积内 反应物分子互相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酚 的酯化率提高。 92 91 90 s:: 87 e6 8S J 图6酐酚比对苯酚转化率的影响 乙酸酐与苯酚物质的量之比 (1 专第27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7年3月 芳基取代的3一羧基一5一氧代一四氢呋喃衍生物的合成 ·27· 较易进行,而带有供电子取代基时则反应速度较慢, 2.4后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与吸电子基造成醛基极化增大使之更易反应的原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对于化合物Ib和Ic,可能 理相吻合。不过当使用2,6一二氯苯甲醛进行反应时, 由于极性较大,熔点较高,不易用甲苯直接重结晶而 虽然苯环上带有两个吸电子基,但收率却较低,这可 采用混合溶剂甲苯一乙酸重结晶,此时产物损失较 能是由于两个氯原子产生了较大的位阻而使反应不 大。经过比较,我们采用反向重结晶的方法将杂质溶 易进行。本文还尝试了使用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进行 于甲苯倾出,直接过滤并用甲苯沈涤而得到产物,所得 反应,TLC检测表明有许多杂质生成,这可能是由于锌 到产物的熔距不大于使用混合溶剂重结品所得产物。 离了与羟基发生络合导致一系列副反应的发生,故没 有得到预想中纯度较高的2一(4一羟基一苯基)一3一羧 3 结论 基-5-氧代一四氢呋喃。 2.2催化剂用量的讨论 以取代笨甲醛、r 酸酐为原料,用路易斯酸氯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笨环l 取代基小同时各反 化锌催化合成2一(取代)苯荩一3羧 -5-氧代一四氢 应的速率也 棚同,因此可以适 改变催化剂的使用 呋喃衍生物是 ‘个比较理想的方法,易于操作,副产 量,以得到催化剂氯化锌的投料的最适比例。当取代 物少且收率较高。小过 使用醛基的邻位有较大位阻 苯甲醛上带问硝基和对氟、对氯等吸电子取代基时, 的原料时,其收率仍有待提高。而 苯甲醛上含有带 反应速度较快,将氯化锌的使用量适当减少为1.5倍 孤对电子的取代基时,此反应不能直接进行,如先以 摩尔比,而在苯甲醛上带对甲氧基等供电子基时,反 保护试剂将之处理后再进行反应可以得到理想效果。 应速度则较慢,需要使用2.0倍摩尔比的氯化锌,反 应在最适合的催化剂使用量上取得了理想的收率。 2.3温度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Sunaga Yasuhiro,Gonoi Tohru,Shibasaki Tadao, et a1.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01,431 由于在反应初始阶段投入三乙胺时反应温度会 大幅上升,因此在此阶段以冰浴降低温度,而在整个 程中温度较高(30℃以上),虽然在理论上会减少反应 成副反应增多,导致产物颜色加深,纯度下降。 (上接第24页) (1):119-125. 2]闻韧.药物合成反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反应全程需将反应温度控制在20 ̄25℃。如果反应过 [1988,236. 3]J.M.Lawlor,M.B.MCNa ̄ee.Tetrahedro Lett,1983, 时间,但实际会增大隔绝氧气等条件控制的难度,造 [24(21):221 1-2212. 3 结论 艺:在140℃的条件下,苯酚与乙酸酐物质的量之比为 1:1.2,反应时间为90~120min,酯化反应速率常数 (1)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苯酚的酯化反应是二 k=0.01952L·(mol·min)~,苯酚的转化率达到 级可逆反应,其活化能E+=65.345 kJ/mol,其反应动 力学方程为: 91.875%。 r 一 } k(CACs-ccc 式中: exp(26.898一 !! ) ) 参考文献: [1]于翠艳,郭光伟.药物中间体乙酸苯酯的合成[J].应用化 工.2002,31(3):22—23. [2]孙才英,李斌,张转芳等.季戊四醇螺环磷酸苯酚酯的合 k=3.734 X lO ̄exp(一 成及结构表征[J].应用化学.2006,23(2):165. [3]蓝平,唐正姣,吴如春,等.树脂负载金属离子固体酸催化 (2)反应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对 反应速率的影响十分显著,二者符合Arrhenius方 程。 合成乙酸乙酯动力学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03。19(3):210—214. [4]朱开宏,袁渭康.化学反应工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2:74. (3)苯酚和乙酸酐值化合成乙酸苯酯的最佳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