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得到任何发展或不想学,那么即使教师再辛苦也是无效的。我结合教学经验,探索促进有效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有效教学建立在教师对幼儿了解程度的基础上
如:一个资深的老教师在外出借班上大班音乐活动《都睡着了》时,提前几天到她所要开展活动的班级里去,将《都睡着了》这首冗长又曲子结构复杂的歌曲改编成有节奏的儿歌,先让幼儿学会了歌曲中的主要小动物的歌词,于是,当她正式开展活动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这位老教师拥有多年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大班幼儿能否在一节音乐活动中掌握歌曲的程度有很确切的了解,教师对幼儿的了解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对自身的绝对了解
如:有一名新教师在一次音乐活动的创编过程中除了第一个动作是让幼儿自己创编的外,其他动作都请幼儿模仿她的预设动作,这个举动引起了许多专家的不满,觉得她剥夺了孩子创编动作的兴趣,可她很从容地解释:她确实明白要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创造发挥自主性,但作为一名新教师,她还无法像老教师一样有足够的经验、收回孩子们兴奋的心情,所以为了不影响活动的顺利完成,她情愿放弃这一环节。
三、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提问艺术
教学活动常常无法按照教师预设的开展,孩子答非所问,无法达到事先所设教育目标,有时问题就出在教师的提问艺术上,也就是教师的引导力上。
例如,“可爱的脚宝宝”这一活动,教师在与孩子一起探讨脚宝宝
的本领时,将一长串的问题抛向幼儿:
“脚宝宝的本领大吗?大在哪里?脚宝宝都有哪些本领?”幼儿于是七嘴八舌,有的说脚宝宝的本领不大,有的说大的……孩子的回答正说明教师的提问不够明确,过于繁琐。其实,对全体幼儿教师可以这样设疑: “脚宝宝的本领可大了,它会走路,脚宝宝还有什么本领?”而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设疑:“跳舞的时候需要手宝宝、脚宝宝一起帮忙,还有什么事情是需要手宝宝、脚宝宝一起帮忙的呢?”
这样提的问题过长过多,又怕孩子听不懂,反复解释,孩子既记不住,又不知道该回答什么问题。
同样是探究脚宝宝的秘密,教师可以将问题进行适当的分层,针对群体、个体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这样,孩子探究的方向才能被正确引导,回答也更加准确。
另一则例子则不同,如:在学习活动“安全小卫士”活动中,教师依据主题的要求和交流与分享标志作用的活动的目标,简洁明了、有重点地提出问题:“你找到什么标志?这些标志有什么用?你是在哪里看到的?如果没有这些标志怎么办?你想为幼儿园设计什么安全标志?”问题的提出根据学科的目标,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活动前期的生活经验积累情况,简洁明了,有重点,有针对性。幼儿学习用语言和同伴交流,和教师互动,回家和父母交流。在观察池塘里的小鱼后,幼儿发现有一条鱼死了,幼儿有许多的疑问,教师则提出“为什么小鱼死了?想什么办法和小鱼做朋友?”两个问题,幼儿参与讨论的时间30分钟,还谈性十足。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如果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每次的提问机会,抓住每次和幼儿讨论问题的机会,进行提问或随着幼儿的发展水平提高,进行同伴之间、师生之间的互问和反问,那么,不仅幼儿的思维得到发展,而且语言的发展有成效。
教师的问题的提出必须是简洁明了、切人目标和重点的,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依据课程目标和内容、依据教育的原则,这样幼儿才
能取得进步和发展。
四、有效的反思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
教师教学反思和科学探究的源头在于问题。的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于教师能感悟教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总是在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特案。因而只要学会反思,就一定能找到问题,并进行探究。“以问题为中心的实践性的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也可以说,没有教学反思就没有教学的优化,也没有教师专业可持续的发展。有反思才有问题的发生,有反思的过程才有尝试的意识;也正因为有反思的催化,才有新的困惑产生或进行调整的有效准备。正因为如此,我们将这种以反思性、发省性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恰当运用于教学研究,就会形成成熟有效的反省意识和反省性教学能力。
反思并不只是在教学活动后提出的,在教学活动前教师也需要有高度的反思能力,也就是自省能力。如在教学前教师应反思:幼儿原有的经验积累如何?活动后幼儿的能力能否提高?我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是否都是围绕着活动目标开展的?这个环节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等等,教师只有先做好这些事前的反思,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开展。
有效教学对每一个教师都提出了挑战,它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求得最高的教学效率。 我们每天都要多学习一些,多反思一些,多提高一些,多改变一些,成为有思想的、有品位的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