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推荐

2020-06-29 来源:榕意旅游网
让我们思考“罗马在哪里”

——《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导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郑桂华

[推荐理由]

我在很多场合都向学生和语文教育界的青年教师推荐《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这虽然不是专门写给语文教师的,所谈的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但我相信这本书对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有指导。

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不管到单位上班还是去超市购物,在走出家门之前,他总是很明确自己要到哪里去、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如果不这样做,他不仅可能误点,甚至还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这就是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差别。

可是,这种在生活中人人都懂的常识,到了中学教学里,却变得模糊难辨了。许多在第一线从事教学的教师,就常常为这样一些问题所苦:面对一堆学习材料,他不能确定哪些知识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在选定了某一知识作教学目标后,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去描述它;不少教师不清楚什么教学活动是合适的,当然,更多的教师不知道他所采用的教学活动是否能带来预期效果。总之,关于学习领域的知识,几乎是混沌一片。我们喜欢说语文教育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罗马在哪里”“罗马是什么样子”却常常讲不清楚。

这些问题,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深深困扰着美国乃至全球教育界。1948年,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管理者聚集在波士顿,讨论如何用一套理论框架来描述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并据此监测他们的学习结果。这次会议促成了目标分类学的问世:1956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主编的《教育目标分类手册:认知领域》出版,布卢姆等把人的认知目标按照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六个级别,在教育活动中,人们既可以以此安排学习序列,也可以从这六个维度上评估学习效果。1995年11月到1999年10月,由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L•W•安德森和测验与评价专家克拉斯沃尔领衔的专家组对布鲁姆的《手册》进行修订,使得“学习目的分类学”趋于完善。这就是《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的来历。

[原著导读]

布卢姆学习目标主要是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划分学习目标,认知心理学家梅耶与安德森、克拉斯沃尔等人继承了布卢姆的思想,并从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维度划分学习目标类型。在学习对象的维度上,有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也称元认知)四种类型,在学习过程维度上,则有的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种目标层次。这两个维度交叉,就构成了这样的一个目标框架:

1

知识维度 记忆 事实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 理解 认知加工维度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理论上说,人类所有学习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同样,无论是一堂课、一词学习活动的目标,也都可以用这份表格中确定的内涵来表述。例如学习《变色龙》,“知道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就属于“记忆事实性知识”;分析奥楚蔑洛夫的动作描写,就属于“分析概念性知识”,为小说续写结尾,属于“运用程序性知识”。

套用恩格斯评价马克思的话语模式来说,有了学习目标分类学,人类的学习活动就变得豁然开朗了。

按照学习目标分类原理,不同的学习材料中隐含着不同学习目标,不同的目标应该选择适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应该有利于目标的达成,例如,要学生学习文学名著和作者名称,在目标框架中,这属于“记忆事实性知识”。那么相应的学习活动可能就是:

 定期地提醒学生记住的具体细节(如名字,而不是情节或人物);  为学生提供帮助他们记住相关知识的策略(如复述)和技术;  为学生提供机会来练习这些策略和技术; 这就使得学习过程处在一种明析而高效的状态中。

这本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分类学:教育目标和学生学习”界定了好的教学应该是教、学、评一致的教学,区分了目标的不同层级,梳理了“与目标有关的争论问题”,该书简明扼要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目标分类”,“学习目标有哪些基本类型?“如何描述一个学习目标”,“怎样保证学习活动获得预期的效果?”等目标分类学的基本问题;“第二部分 修订的分类学结构”具体描述了分类学表;第三部分介绍了“分类学的运用”,为了帮助读者领会精妙,本书还附有六个具体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按照目的分类学的原理设计和实施、并可看出显著成效的,科目涉及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生物。这些案例,既可以我们看到目标分类学在教学实施中的惊人魅力,同时也说明“目标分类学”具有的“普遍价值”。虽然一开始不容易理解,但不妨仔细阅读、反复领会,同时也需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运用。

当然,目标分类学说的思维方式基于西方的分析思维和20世纪对认知的研究水平,用它来解释人类极其复杂的认知现象,比如伴随情感、意志的语文学习,恐怕勉为其难。但我认为,它虽然不是解释一切学习问题的灵丹妙药,但用来修正以往我们语文教学目标过于模糊、教学活动过于随意的不足,完全值得一试。

2

[相关链接]

 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

版).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 盛群力等.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  加涅.教学设计原理.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