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乐府女性题材研究(修)

2024-02-05 来源:榕意旅游网


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

汉乐府揭开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新篇章。女性题材作品在其中占重要位置,这些作品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采用斜事写法,开拓斜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女性形象、艺术风格、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等几个方面研究汉乐府中的女性题材作品,并与《诗经》中弃妇形象稍作对比。

一、 女性形象

汉乐府诗里塑造的女性形象很多,她们大都勤劳善良、对爱情坚贞不屈、敢于反抗,本文选择较为典型的几种形象进行分析。

个性特征丰富,睿智聪颖,美丽高洁

代表人物:《陌上桑》的罗敷与《羽林郎》的胡姬。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浪漫主义的奇葩,是我国诗歌中的名篇。《陌上桑》形象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而且借助歌颂罗敷刚毅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劳动人民对达官显宦侮辱、掠夺妇女罪行的反击。 罗敷美丽、机智、刚强、忠贞的性格,正是劳动人民的化身,也是我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在这次官与民、贵与贱、美与丑、卑劣与高尚的对抗中,女性终以美丽的力量守住了坚贞,伸张了正义。

这首诗可分为三章。第一章写罗敷容颜之美。诗歌没有按照一般的写法对罗敷的容颜进行认真的描绘,而是从环境到用物、从发型到衣服正面描摹,以此表现她的美丽。罗敷

的妆束给人一种秀而不艳、活泼而不轻佻的美感,可见罗敷在色调的选择和搭配上也是心眼极细,以至路人都为罗敷的美貌倾倒而行为反常。

有人认为这种华贵的装饰打扮与采桑女子的身份相矛盾,从而得出结论:“秦罗敷不是劳动妇女的形象,《陌上桑》已经被封建文人严重篡改。”我不赞同这种说法。理由有两个:①这种描写是适应主题需要的艺术夸张。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为了渲染主人公的美好,作者往往将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加在其身上。作者极力表现罗敷的美丽,既为后文使君的垂涎埋下伏笔,也更显示出罗敷的坚贞。②罗敷并不是一个徒有外表的贵夫人,她是个热爱劳动的农家妇女。写她的用物、服饰的华美,是民歌中衬托人物美的一种手法。这在《孔雀东南飞》和《羽林郎》中也有体现。而且描写罗敷的美貌并不是作者的目的所在。在封建社会里,下层妇女的美貌往往会招致更多无端的侮辱和迫害,这是为了引出下文使君的调戏。

第二章写使君与罗敷相遇及对答。“五马立踟蹰”一句,活写出使君面对美丽动人的罗敷垂涎三尺欲行又止的丑态。“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义正词严,斩钉截铁,显示出罗敷坚贞而不畏权势的美德。

第三章是写罗敷夸夫。这里所夸耀的“夫婿”,也只是她为了应付使君而虚构出来的。使君以为依靠他的地位便可以调戏罗敷,罗敷便以使君的“官本位”逻辑来盛夸自己的丈夫,借此奚落、压倒对方。写“夫婿”官位显赫是为了震慑使君,让他不敢胡作非为;写“夫婿”相貌堂堂又足以使他自惭形秽,神气全无。没有一句严辞厉语,却能让使君张口结舌,不敢再生邪念。这是她“灭敌人威风”的一种手段,表现了她既机智又活泼的性格。

《羽林郎》这首诗刻画了胡姬敢于反抗强暴的鲜明形象。开篇描写她妙龄当垆卖酒,跟《陌上桑》一样,作品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容貌如何妩媚多姿,而是用形容、夸张和白描

的手法,对胡姬的身份、穿着及其装饰竭力加以渲染,来表示她的窈窕可人。接着写胡姬如何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作者先写她要用身死玉碎来对待金吾子的调戏,警告他停止无礼行动;再写她说理言志,动摇金吾子的邪恶念头;最后写她用娓娓动听的言辞,以礼遇送别金吾子。胡姬的形象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她是中国封建社会受压迫被侮辱的妇女反抗黑暗势力的典型。胡姬那种“女子重前夫,男子重后妇。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的思想,代表了中国妇女传统的高尚美德。与那种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以上两首诗对秦罗敷和胡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嘲笑、鞭挞好色无礼的使君和金吾子。

勤劳朴实的内在人格美

代表人物:《上山采蘼芜》的妇女与《孔雀东南飞》的刘兰芝

《孔雀东南飞》善于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兰芝对丈夫一席倾诉,是埋在心底已久的委屈,只能对丈夫说的。可见小两口感情甚好。以年龄序数法自述她待嫁闺中的生活,意在说明“女行无偏斜”,婆婆对她的责难是毫无道理的。因为她有良好的家庭教养,女工针织从小就精通,嫁进门之后“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而且她还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情操高尚,她对婆婆谦逊有礼、不卑不亢。这些都证明她比那个“窈窕艳城郭”的东邻女更具内在美。从“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这几句果断慷慨的表白中,可以看出她那绝不苟且忍辱的刚强性格。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对封建势力步步逼近的迫害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劳动妇女形象。当焦仲卿的调停失败后,兰芝只能请归。离开之前她与小姑话别时“泪落连珠子“,表现了她的善良与友爱;在吩咐处置旧物和叮

咛“久久莫相忘”的一番话中,又看到了一个温柔、善良、体贴而重感情的女子;分手时许下铮铮誓约,表现了她的坚贞、不慕富贵和忠于爱情的高贵品质。这样一个性格鲜明、具有如此洞察力和反抗性的坚强女性,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

汉乐府中还有一些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形象,如《上邪》和《有所思》中的少女、《白头吟》中的妇女,她们都表明了自己对爱情坚贞不移的决心和信念。

二、艺术风格

汉乐府女性题材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㈠继承了《诗经》的写实传统,题材更广泛。在表现妇女爱情婚姻方面,汉乐府比《诗经》的表现角度更多一些:它通过《陌上桑》《羽林郎》表现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也通过《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来反映妇女的悲惨命运,还通过《白头吟》《有所思》《上邪》表现她们对爱情的追求。

㈡善于叙事,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富于情趣的生活片断。其中《孔雀东南飞》是代表作。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从结构看,它篇幅宏伟(全诗355句,1765字),情节曲折,有主干的插曲,波澜起伏;而又非常紧凑,工于剪裁,毫无拖沓之感。特别是成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这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的出现。

㈢吸收了《楚辞》的某些表现手法,带上了先秦民歌少有的浪漫色彩。①在显示的故事中加上浪漫的想象.《孔雀东南飞》结尾那“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的梧桐树和“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鸳鸯鸟,诗人通过它们来表达百姓们愿望和对封建宗法势力的

挑战。②通过极度的夸张和奇特的想象来直接倾泻其丰富的情感。《上邪》中的女子,为了表达她对爱情的忠诚,采用一连穿的夸张来表达她对恋人真挚灼热的爱。

三、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汉代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加深了,妇女的地位更低了,因此汉乐府较《诗经》更多地表现妇女的不幸遭遇。

《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男女婚嫁就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孔雀东南飞》就形象地揭露和鞭挞了这一制度的罪恶(诗中焦母、刘兄便是其化身),同时也反映了男女青年对它的不满和抗争。《孔雀东南飞》写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剧,反映的却是一个社会问题。家庭生活的不民主,正是封建专制独裁的缩影。表面上看来,刘兰芝、焦仲卿之死,是被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所逼;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二人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妹妹。这从夫妻俩死后“两家求合葬”的举动可以看出,他们主观上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想把维护亲人幸福与维护自己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在这一悲剧中,他们也成了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上山采蘼芜》中的主人公仅仅因为无子就被抛弃了。

贞节观念在妇女行为准则上的具体表现更是显而易见。《陌上桑》《羽林郎》中的女主人公对外来诱惑的拒绝:“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表现了合乎礼教的道德美。《艳歌何尝行》中女子对夫妻别后生活的自勉“各各重自爱,远道归还难。妾当守空房,闭门下重关。”,是对于贞节的一种自我规范与告诫;妻子因同情他人而受到丈夫的猜疑,妻子以“水清石自见”自明其志。可见女子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时刻戒慎言行,否则就会被认为有损妇德。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贞节观念在当时已经作为一种社会共识对女性的生活和心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男女有

别”、“从一而终”,不仅规范着女性的行为,而且成为她们所向往、崇尚的一种道德理想。

四、与《诗经》中弃妇形象稍作对比

“弃妇”这个题材,在《诗经》和汉乐府中多有表现,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地位的卑贱。作为被压迫的一个群体,她们有着共同的悲惨命运,但她们在面对不幸时,又有着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性格特征。

《诗经》中的弃妇形象大体分为三类,即怨恨、决绝型,对婚姻不抱希望,以《卫风•氓》为代表;哀婉、柔弱型,乞求丈夫能够回心转意,以《邶风•谷风》、《邶风•日月》为代表;独自哀伤型,不乞求丈夫回心转意,只是感慨遇人不淑,以《王风•中谷有蓷》为代表。《诗经》中弃妇把所有的生活的希望都寄托在爱情上,寄托在男子身上。尽管她们对待爱情始终如一,却不能得到回报。值得一提的是,她们的婚姻并没有受到双方家庭的太大阻碍,爱情相对是自由的。

与《诗经》中的弃妇诗相比,汉乐府中出现了维护爱情、婚姻的弃妇形象,最典型的就是《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中的刘兰芝及采蘼芜女子形象。她们遭弃不是由于爱情,不是由于男子,而是由于封建家庭中家长的逼迫。

汉乐府时代的女性,对爱情、婚姻有了新的认识,在婚姻生变之时也能够采取主动,这一点与《诗经》中的遭弃女子的被动有很大不同。与《诗经》中的女子相同的是,都把爱情看得很纯洁、神圣。相比较而言,汉乐府中的女子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独立人格。

汉乐府女性题材的作品在中国诗歌史上,是一次情感表现的解放。

参考书目:

《诗经楚辞汉乐府选详解》 靳极苍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基础》 韩传达 隋慧娟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诗注析丛书之爱情诗注析》 杨辇宗等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

《先秦八代诗赋鉴赏》 周啸天 四川人民出版社

《乐府诗的历史》 吴德新 重庆出版社

《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选评》 曹旭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两汉乐府诗欣赏》 何权衡 中州书画社

《汉魏六朝乐府诗评注》 王运熙 王国安等评注 齐鲁书社

《汉乐府研究》 张永鑫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乐府民歌百首》 张小平译注 安徽文艺出版社

《乐府诗选》 余冠英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歌诗与当代歌词鉴赏》赵飞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