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教案4篇
孙权劝学 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__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__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一段小故事作引,带出“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两个成语,进而带出两个成语的出处——该段文字。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两个成语的运用。 同学们,上课之前来作一个听力小训练,我来说一段话,要求是你们用心听,并找出我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
话说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小刘,这人特别不爱学习,成天脏兮兮挂着两条鼻涕,被同学戏称为“鼻涕虫”。鼻涕虫是那种老师一提就摇头叹息,也没有什么伙伴的人。在大家心目中他也就是混一初中文凭久完事的'。毕业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见面。多年后工作了,有天初中同学搞了个小聚会。大家很久没见面,个个都觉得特别新鲜兴奋,大家聊得特别高兴。这时候有人高喊:快看!我们一瞧,原来来了一辆亮银色宝马,车门一开,从车上下来一个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特潇洒一“款哥”。所有女同学都“哇”了一声,纷纷议论这帅哥是谁呀,这时候一同学说了:“他就是当年那个‘鼻涕虫’啊!人家上了高中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刻苦努力,后来考上了一名牌大学。人家现在已非‘吴下阿蒙’,而是一上市公司的主管了!”所有人都把嘴巴张得大大的,因为实在没办法把鼻涕虫跟眼前这个帅哥联系起来。一同学不禁摇头叹了一句:“唉,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啊……”
好,这段话就讲到这里,同学们能不能找出我刚才这段话里的两个成语呢?(如示)对了,这两个成语出自我国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资治通鉴》
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课件显示,由学生看注释一起填入关键词语)
资治通鉴,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2、对照注释,自读理清课文情节。(显示问题,允许讨论)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学——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大惊——结友) (板书) 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 鲁肃 大惊——结友
3、请学生看课件显示图片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一组一个同学,由同学推选,一个复旁白部分,一个复述孙权的话,一个复述吕蒙的话,一个复述鲁肃的话) 4、课件显示重要字词,疏导理解。 三、品味语言
1、思考:课文以什么方式展开故事情节?(人物对话) 2、请同学们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孙权与吕蒙,模拟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讨论孙权究竟为什么要说这些话,该以什么神态、语气说。
3、请三个同学分别谈谈他们对三句话的理解,主要说说应该运用什么语调,语速,读出什么情感来,以符合人物身份,能达到规劝目的,谈完试读。(课件显示三句话)
孙权劝学 教案 篇2
一、教学设想
__是历史典故,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往的教学中,多以教师翻译课文,总结中心思想,学生记忆文言词语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能“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指导下,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多角度挖掘__内涵为主,教师积极参与,适时点拨为辅的教学形式,以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2)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使学生懂得“好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师:想必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谁能说出里面称霸天下的三个枭雄? 生:(不难回答)
师:他们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人不仅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思想家。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孙权手下有一个草莽英雄吕猛,英勇善战却不习文,后经孙权劝告,成为学识英博之士。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学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补充完整。
(二)、学生自读课文
可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或小组讨论理解文意,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句,或文中的文言常用词语,可采用小组互相提问的形式在班内交流,教师适当提示,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 (三)、探究课文内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 2,吕猛是如何做的?
3,鲁肃为什么与吕猛“结友”?
(这些内容的理解也可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并可加以适当的发挥,进行表演。在编写剧本,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深入研究课文,同时,表演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畅谈感受
1,吕猛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2,试将本课与《伤仲永》作比较,一个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个幼年不学,毫无所成。谈谈你的看法。 3,你是怎样看待学习的?
四、作业
在日记中写写学后感。
孙权劝学 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年青的时候不喜欢学习,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 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
2、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练习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年青的时候不喜欢学习,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 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孙权劝学》幻灯篇)。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 , 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 家、 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3、生难字:卿( ) 岂( ) 邪( ) 孰( )遂( ) 即更( )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指导 1、自由朗读(两遍) 2、听示范朗读 3、全班齐读
(二)请同学复述课文: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哪些事?(师生归纳,出示幻灯片)
四、请学生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1、出示幻灯片提示学生积累。 2、学生再读课,边读边翻译课文。
五.归纳内容(学生归纳完成后,出示幻灯片)
1、通假字归纳
邪:同“耶”表反问语气。 涂:同“途”即道。 2、古时称谓归纳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3、古今意义归纳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_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_今义_求学的最高学位_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_历史 今义__过去的事情_ 4、成语归纳
吴下阿蒙 :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一)生小组朗读,畅谈朗读感受。 (二)师生讨论总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3)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感叹句,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三)小组讨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七.拓展延伸,明白道理。 1、归纳道理: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起前面学的一篇__《伤仲永》,读罢这两篇__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明白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开卷有益的道理) 2、拓展积累:
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八.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__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本课上到这儿,相信每个人都收获不小,愿这些美丽的收获,伴随着你走过青春岁月,让你的青春年华一路美丽!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背诵相关文学常识。
3.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15 *孙权劝学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5 *孙权劝学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一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但是,吕蒙年青的时候不喜欢学习,他斗大的字不识几个, 怎么会后来立下如此赫赫战功呢?他的成长离不开孙权的劝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孙权是如何劝的,吕蒙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孙权劝学》幻灯篇)。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
1、《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 》 , 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 2、司马光,字君实,北宋 家、 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3、生难字:卿( ) 岂( ) 邪( ) 孰( )遂( ) 即更( )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指导 1、自由朗读(两遍) 2、听示范朗读 3、全班齐读
(二)请同学复述课文: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哪些事?(师生归纳,出示幻灯片)
四、请学生结合注解,翻译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1、出示幻灯片提示学生积累。 2、学生再读课,边读边翻译课文。
五.归纳内容(学生归纳完成后,出示幻灯片)
1、通假字归纳
邪:同“耶”表反问语气。 涂:同“途”即道。 2、古时称谓归纳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3、古今意义归纳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博士:古义_当时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_今义_求学的最高学位_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_历史 今义__过去的事情_ 4、成语归纳
吴下阿蒙 :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现在演化成一个成语,泛指缺少文才,学识的人。
刮目相待 :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目,擦擦眼。相待,相看待。
六.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一)生小组朗读,畅谈朗读感受。 (二)师生讨论总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3)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感叹句,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三)小组讨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明确:“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七.拓展延伸,明白道理。 1、归纳道理:
昔日的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让同僚刮目相待,说到这,我们不禁想起前面学的一篇__《伤仲永》,读罢这两篇__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明白要重视后天的学习,开卷有益的道理) 2、拓展积累:
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到用时方恨少。”
“穷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八.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__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本课上到这儿,相信每个人都收获不小,愿这些美丽的收获,伴随着你走过青春岁月,让你的青春年华一路美丽!
七、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背诵相关文学常识。
3.我们学过《方仲永》,大家一定还记得那个天才少年,方仲永与吕蒙相比,恰恰相反,一是幼年不学,毫无所成,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鲁肃――――赞学 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孙权劝学 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
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
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 】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
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 )
A、关羽 B 、吕蒙 C、鲁肃 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
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
3、检查自学情况。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2)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 难道 (3)但当涉猎 只 粗略地阅读 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 比得上 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 5、口译全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 ,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
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第二课时 四、精读课文
(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__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两层。
1、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2、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二)、朗读并理解:
1、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和期望的一句话是_____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 (三)、朗读第二层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7、评价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善劝) 吕蒙: 士别三日, 刮目相待 (好学)
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 人伴贤良品德高。 (敬才、爱才) 五、总结、归纳:
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 劝
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 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 8、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
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 六、比较阅读
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七、揣摩语气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八、讨论、质疑。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说出来,大家来帮帮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