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数据准备
任何一个系统的建立,都离不开数据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的越好,越便于后面的工作的进行,为了方便用户,避免进行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系统提供了高效、方便、准确的数据录入方法。
本系统的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大类。
2.1、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指详查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图斑,零星地物,线状地物,行政辖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海陆和争议区等地物图形数据,是地物要素直观的体现,空间数据准备的好坏或进度的快慢,将直接影响土地详查工作的进行。为了更快、更好、更有效的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准备,系统提供多种数据采集方法。如:扫描矢量化输入、数字化仪输入、外部数据转换输入等,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建库方式。
2.1.1、基本建库步骤
空间数据采集与建库工作在MAPGIS平台中进行,根据实际分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全面进行数字化建库,另一种是在已有图形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建库,建库工作以土地详查起始年份为基本数据库,按变更年度逐年建立动态数据库。
(1)、全面数字化建库过程如下: 1、扫描底图
2、矢量化处理,其操作见第一章MAPGIS基础知识。 3、图形校正,具体操作见MAPGIS误差校正。
4、投影转换及比例尺归化,具体操作见第一章MAPGIS基础知识。 5、图形拼接处理
(2)、如果用户非全面数字化建库,即在已有的图形库或在外系统的数据如AutoCAD、MapINFO等中已经有图形数据,可以用数据转换方式建库,数据的转换见MAPGIS数据转换部分,
以上只是空间数据的入库,也就是说,是图形数据的录入,空间数据入库后,我们需要对属性数据进行入库,关于属性数据的入库见第三章建库部分。
2.1.2、数据分层
对于详查数据而言,为了提高系统数据的处理和工作的效率,便于数据分析处理,满足资源动态监测工作需要。对全部数据进行合理分层是十分必要的。结合详查日常管理技术要求,系统按以下项目进行分层: 1、行政辖区:
行政辖区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分别以相应的线型符号表示。在系统中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面拓扑关系,即凡是由行政界线构成封闭区域的就将其做为一个村级单位对待,行政级别向下顺延。例如,某乡级农场,由于其行政级别为乡级,在无下属行政单位的情况下,在系统中仍将其做为同名的村级单位对待。行政辖区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行政代码等,其中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行政代码最长支持20个数字、字符表示,依此为省、市、县、乡、村等,村下一级是可扩充的。例如:“110221002006”的“110221”表示北京市昌
平县,“002”表示昌平镇,“006”表示南庄村。如果用字符表示,最好统一使用,都用大写或小写。行政辖区内部的飞地和插花地不在该层中表示,而在下述“所有权”层中表示,如下图所示:
2、飞地层: 飞地层在系统中主要用于飞地的处理,即在某个行政辖区以外隶属该行政辖区的土地范围。飞地层代码与所属行政单位行政代码一致。为避免数据重复,在飞地层中,不表示本行政辖区的飞地层区域。如下图所示:
飞地层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飞地层代码等,其中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飞地层代
码即所属行政单位的行政代码。 3、图斑层:
图斑是指相同用途的地块所构成的区域,图斑的用途分类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中分为八大类四十七小类。每个图斑均以实际边界表示,不受行政界线等其他要素影响。图斑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地类码、保护类别、权属性质、混合码等,其中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地类码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中的地类代码,以三个数字字符表示,第一个数字字符表示八大类中的一级类,第二个数字字符表示二级类,第三个数字字符表示三级地类。图斑中保护类别是指受法律特殊保护,用于特殊用途的图斑。主要有基本农田保护区、名胜风景区、动植物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区、其他保护区,以及相应的保护级别。目前主要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分为水田、旱田、名优特及其他 。权属性质是指土地所有权性质有国有、集地、未定权属三种,国有土地又按部门分为农业、林业、交通、水利、工矿等。 图斑中混合地类码是用于处理由两种以上地类混杂构成的,难以划清界线,只能通过抽样各地类的比例进行表示的图斑。混合码是与地类码配合使用的,对于混合地类图斑,地类码表示其主地类,其他地类在混合码中进行表示,表示方法为,每四位代码构成一种地类,其中前三位为地类码,后两位为该地类在图斑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数,主地类的百分比值由100减去混合码中其他地类百分数之和。如1170,3130表示耕地占70%,果园30%。图斑层中的表示如下所:
4、线状地物层: 线状地物是由各类线状地类构成的。凡是难以在常规图上按范围进行表示,只能通过其长度与宽度来描述其占地范围的地类都称为线状地物。一般来说,线状地物主要有铁路、公路、农村道路、小河流、沟渠、水工建筑、田坎、防护林带等。线状地物的属性包括长度、宽度、地类码,权属代码及名称。其中长度由系统自动生成,宽度取自实地勘丈结果,地类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分类代码表示。线状地物的表示不受行政界线、图斑边界等因素影响。线状地物在线状地物层中的表示如下图所示:
5、零星地物层:
零星地物是指面积小于规定数值,无法在图纸上依比例尺表示的图斑。零星地物的属性包括面积、地类码、位置,其中位置按实地调查位置在图上表示,面积按实地勘丈数据,地类按实地调查地类。为了能够在系统中体现零星地物,系统中将零星地物以特定的点进行表示。
6、海域与陆地层: 海域与陆地层以低潮线为准,海岸线以内为陆地范围,海岸线以外为海域,海域中包括海岛。陆地与海域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海陆码、岛码等,其中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海陆码的编码方式为:“0”为陆地,“1”为海域,“2”为海岛及岛滩。岛码的编码是以县为单位,岛屿编码为四位数字字符,每个岛屿单独编码,岛屿范围不受行政界线影响。陆地,海域、岛屿的表示如下图所示:
7、坡度图层:
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要求,将坡度分为五个级别表示,分别是0—2度,2—6度,6—15度,15—25度,25度以上,为了与规划衔接,系统中将25度以上分为25—35度和35度以上。坡度图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坡度码,其中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坡度码按六个级别进行编码,“0”表示0—2度,“1”表示2—6度,“2”表示6—15度,“3”表示15—25度,“4”表示25—35度,“5”表示35度以上,坡度的区域划分不受其他要素影响。
8、其他层:
其他主要是便于出图的符号、注记等,可无属性 。
2.1.3、变更数据采集与建库
变更数据采集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的,从初始数据库到变更年度之间的资源变更为多年度变更,初始变更以后按逐年度进行变更。变更的项目与初始数据建库一样,其反映的内容包括变化部分。下面按项目分述各项变更数据的采集与建库。 1、行政辖区变更: 行政辖区的变更主要是由行政界线调整或行政区域重新划定引起的,其主要影响是行政隶属关系可能产生变化以及数据统计必须按新的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由于系统中行政辖区是独立的图层,其变化必须经过数据处理,才会对其他信息产生影响,因此行政辖区变更的数据采集只采集变化部分的变化后现状,属性项与初始信息保持一致。如下图所示:
2、飞地变更:
飞地变更主要是飞地调整、征用等原因引起的,其主要是影响土地产权关系和按权属统计的结果。飞地也是单独的图层,其变化也是单独处理的,所以数据采集也只采集其变化部分的变化后现状,其属性项也与初始信息保持一致,如下图所示:
3、图斑变更:
图斑变更主要是由于土地利用类别发生变化引起的,其影响是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变化。
图斑变化与线状地物以及零星地物的变化会相互影响。由于采用分别处理和各自分层以及综合分析技术,使得其相互影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得以解决,对数据采集来说,图斑变更只采集图斑层内地类发生变化部分的变化后现状数据。变更图斑的属性项与原始图斑的属性项保持一致。如下图所示:
4、线状地物变更: 线状地物的变更有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图斑地类变化后可能造成其内部线状地物消失,例如水库淹没区内的各种线状地物;另一方面是新增线状地物或线状地物改造,例如修建公路、开设水渠等。对于线状地物变更的数据采集而言,只采集新增的线状地或线状地物改变部分的数据,对于因图斑变化引起的线状地物变化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解决。新增或改造的线状地物的属性项与原始线状地物的属性项保持一致。如下图所示:
5、零星地物变更:
零星地物变更主要是由图斑地类变化及线状地物的变化引起零星地物消失和新增零星地物等原因引起的。零星地物的消失变化由数据处理解决,新增零星地物的数据在零星地物变更数据采集时采集。变更部分的零星地物属性项与原始零星地物的属性项保持一致。如下图所示:
6、陆地、海域及海岛变更: 陆地与海域的变更主要是由于海岸浸蚀、码头建设、围海造地等原因引起的,海域与岛屿的变更也是由于以上原因引起的,其影响是造成陆地、海域、岛屿的面积产生相对变化。一般来说陆地与岛屿面积变化的总各应与海域面积变化一致,除非行政界线发生变化。陆地、海域及岛屿变更的数据采集只表示相对变化部分的现状数据,其属性项与原始数据的属性项
保持一致,如上图所示:
7、坡度图的变更:
坡度图的变更主要是由地形变化引起的,对资源信息而言,其变化过程不明显,而且资源信息中坡度信息只对耕地类的数据处理有影响,对其他地类不产生作用,因此暂时不对坡度图做变更处理,必要时可以对局部坡度图单独进行更新处理。
2.2、资源及动态数据处理过程
根据实际详查情况,在详查工作中,有可能使用两种不同的面积,一是详查面积,一是计算机面积,当使用详查面积时和计算机面积时,对各要素的处理并不一样,具体情况在以后综合处理中说明。数据处理采用年度分项目数据处理方式进行处理,项目分为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行政辖区、飞地和综合处理等。分述如下:
2.2.1、图斑处理:
图斑处理以基年图斑为基础与变更部分进分空间叠加处理,生成变更年度的图斑,然后进行同类合并处理,得到新的图斑信息,再以新的图斑信息为基年图斑作为下一个年度的图斑信息。如下图所示:
2.2.2、线状地物处理
线状地物处理的处理分两种情况:(1)图斑边界剪断线;(2)对线状地物进行清理;
(1)、图斑边界剪断线:主要是对于有跨图斑的类型的线状地物,需要进行该操作,而且对于一个工程而言,也只须进行一次该操作,以后如果有新增的线状地物再出现跨图斑的情况,系统会根据新增的图斑来剪断它,而不需要进行该操作。
(2)、对线状地物进行清理:主要是进行消失等部分的处理,也就是说,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并不对属性数据进行处理,只是对空间数据的整理。
2.2.3、零星地物处理:
零星地物是以点状地物方式进行建库处理,在图形及属性信息中,零星地物按所在位置和地类及实地丈量面积表示。 在系统中用圆表示它。但是,由于图班、线状地物的增减,回引起零星地物的消失,所以,在处理是,也根据情况分两种情况。
(1)、生成零星地物圆,因零星地物不能在图上表示出来,但是威力在日常的工作中直观的体现它,我么们提供了该方法。该方法是对于零星地物一圆的方式表现出来,该操作因该在处理完零星地物后进行。
(2)、变更零星地物 的处理,该操作完成零星的物因图班、线状地物的增减,或零星地物本身的增减等引起零星地物的变化。处理完后,生成新一年的零星地物 。
2.2.4、行政辖区的处理
行政辖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建立基础信息,由于行政辖区也有重新划分等原因,因此行政辖区的处理也须按变更年度进行。对于基本行政辖区在变更年度没有变化的,直接复制基年行政辖区信息到变更年度做为变更年度的行政辖区信息。对于行政辖区在变更年度发生变化的,则通过空间分析进行行政辖区信息更新,以新的行政辖区住处做为更年度的行政辖区信息。
2.2.5、飞地信息处理
飞地层主要是用于处理飞地,基年飞地信息是通过行政辖区住处与飞地层基础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后生成飞地层信息的。变更年度的飞地层信息是通过基年的飞地层信息与变更年度发生变化的飞地层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形成变更年度的飞地层信息。
2.2.6、海域与陆地信息的处理
海域与陆地的范围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也是按年度进行处理的。对于变更年度海域与陆地发生变化的则通过基年海域与陆地信息与变化部分的海域与陆地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形成新的海域与陆地信息,对于海域与陆地没有发生变化的则复制基年的海域与陆地信息做为变更年度的海域与陆地信息。
2.2.7、坡度图的处理
坡度图主要体现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要求的0-2度,2-6度,6-15度,15-25度,25-35度,35度以上六个坡度级之间的坡度区域分布情况,由于级内坡度变化对数据处理基本不产生影响,因此坡度图信息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不做处理。
2.2.8、综合数据处理
综合数据处理是将每一年度的图斑信息,线状地物信息,零星地物信息,行政辖区信息,飞地信息,海域陆地信息,坡度图以及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处理,形成年度土地资源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变更分析处理,可对两个年度的土地资源信息进行空间分析,提取资源动态信息。以反映某个时间段内的地类等的变化情况。
2.3、数据处理流程图
2.3.1、系统工作流程
2.3.2、图斑、行政辖区、所有权区域、海域与陆地
基年 ->(叠加)<- 年度变更 =>(生成)
年度更新 2.3.3、线状地物
基年 ->叠加<-变更图斑->叠加<-年度保留->叠加<-新增=> 生成)年度线状地物
2.3.4、零星地物
基年->叠加<- 变更图斑->叠加<-线状地物->叠加<-新增零星地物=>年度零星地物
2.3.5、综合
1、 现状处理:
2、变更处理
2.4、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采集
对于很多地方而言,大部分基本农田是与其他地类混杂在一起,如何对已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农田与非农田的区分,特别是零星、线状图斑,并对其面积数据进行准确计算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属性包括面积、周长、保护片号、保护类别、划定时间、责任单位六个基本属性,其它属性如四至,由于是文字说明,在日常管理中,不便于自动处理,如果有必要可以增加四至属性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面积、周长属性由系统自动生成,保护区面积与所保护的基本农田面积是不一致的。保护片号为四个字符代码,以乡为单位按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编流水号。保护类别在数据处理中自动生成,保护类别为两个字符编码,第1位为“1”,表示水田,“2”表示旱地,“3”表示名优特及其他;第二位根据第1位进行细分,当第1位为“1”是,第二位为“1”表示灌溉水田,为“2”表示菜地;当第1位“2”时,第二位为“1”表示望天田,“2”表示水浇地,“3”表示旱地;当第1位为“3”时,第二位为1表示名优特,第二位为2表示其他,划定时间为10个字符的时间代码。责任单位为40个字符的中文名称。保护区的数据采集只采集保护片的外围边界线,内部边界由数据处理解决,如下图所示:
2.4.1、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占用与补划数据采集
保护区的占用与补划指经过保护区办公室审批后的占用与补划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对于未批占用的,通过资源变更进行处理。未批占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另一种是农业结构内部调整占用保护区内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占用和补划是项目用地审批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日常管理的中间环节,在数据采集时,按用地红线图确定项目用地的图斑边界,项目用地图斑的属性项为面积、周长、地类、审批时间,其中面积和周长都由系统自动生成,地类为3位字符代码,时间为10个字符的时间代码。补划基本农田的数据采集,只采集补划的保护片外围边界,其属性项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属性项保持一致。
2.4.2、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数据采集
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包括对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的重新核定,对原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基本农田的确认,核实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实际面积,清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后未批占用基本农田的数据以及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和农业结构内部调整占用基本农田情况,灾毁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减少的情况。明确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拟占用基本农田数量,确定目前已划定的基本农田的实际面积,明确应补的基本农田数量,使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面积从质到量达到相应的划定指标要求。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的数据采集包括以下内容:
(1)错划基本农田边界的数据采集
错划基本农田边界是指图上表示的基本农田范围与实地情况不一致,属于基本农田划定边界纠正问题,其判定的依据是申报的基本农田面积与实地是否一致,在实际核对中图上表示的范围与申报的基本农田面积有较大出入。如下图所示:
对于错划基本农田边界的数据采集只采集其划错部分的外围边界,其属性项包括面积与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
(2)城市建设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采集
城市建设拟占用基本农田是指根据近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在用地指标范围内,明确城市发展用地范围,在此范围内所含的已划定的基本农田。城市拟占用基本农田的数据采集,只采集城市发展用地范围的外围边界线,其属性包括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其所占用的基本农田的实际范围由系统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
(3)重点工程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采集
重点工程是指经过立项审批的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重点工程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采集,只采集重点工程项目用地的外围边界,其属性包括面积、周长,由系统自动生成,如下图所示:
(4)基本农田补划的数据采集
基本农田补划的数据采集是采集补划的基本农保坊区的外围边界线,其属性项与基本农田区的属性项一致。
2.5、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与动态数据处理过程
基本农田保护区动态数据处理是指基本农田保护区日常管理过程中涉及占用和补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引起基本农田保护区变化,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局部农业结构调整,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等原因造成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产生变化。由于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间比较仓促,有些地方所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未经过变更调查和图件修编,个别地方出现将非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地方在基本农田保护区上色时将边界上错,造成图面上表示
的保护区范围与登记表及实地不一致等,这些差错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动态监测有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先将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进行核实,对差错进行纠正。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涉及的基础数据包括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的土地利用现状,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核查查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差错数据。由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图斑现状在系统数据处理时,已经更新到初始划定年度,因此地类差错问题,在系统中可以较好地处理,不需要附加信息。在核查的基础上,根据年度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占用与补划数据,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处理。结合本次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核查与补划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区核查与动态数据处理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分述如下:
2.5.1、纠错处理
纠错处理主要是解决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边界错误问题。纠错处理是将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与核查查出的错划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剔除错划部分,使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边界正确无误。如下图所示:
2.5.2、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的处理
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持区数据的处理是通过将纠错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与相应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按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裁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将基本农田保护区现状数据中的非耕地数据剔除,保留耕地数据,即形成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如下图所示:
2.5.3、已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
已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是通过将初始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数据与相应年度的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项目用地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生成占用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以及占用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如下图所示:
2.5.4、未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
未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是将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最终现状边界区,逐年度与上一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将其中地类发生变化部分的数据保留,剔除未变化的数据,再将其中的上年度为耕地,本年度为非耕地的数据保留,剔除两个年度都为非耕地部分,即生成未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通过筛选将其分为两类,对其中现状为居民点及工矿类、交通用地类、水库及水工建筑类归为一类,做为非农业建设用地未批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其他的归为一类,做为农业结构内部调整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
2.5.5、基本农田保护区补划的数据处理
基本农田保护区补划的数据处理是先通过将补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与本年度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以补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外围边界裁出相应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形成补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再将补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与本年度基本保护区成果合并,形成新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如下图所:
2.5.6、灾毁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
灾毁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是将灾毁区域数据与相应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成果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将被灾毁区域覆盖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提取,并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成果数据中裁去被灾毁区域,生成灾毁后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成果,如下图所示:
2.5.7、城市规划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
城市规划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是通过将城市规划用地区域数据与相应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将被城市规划用地区域覆盖的基本农田数据提取,同时将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裁去城市规划用地区域覆盖部分。
2.5.8、重点工程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
重点工程拟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数据处理是通过将重点工程用地规划区域数据与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处理,裁出其中被重点工程用地规划区域所覆盖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并从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中裁去被重点工程用地规划区域所覆盖部分。
2.5.9、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的综合处理
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的综合处理是在以上单项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空间分析处 理,其目的是获取每个年度的最终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其数据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中(—)为裁减,(+)为叠加。
2.6、属性数据
2.6.1、属性数据的重要性
属性数据指各地物如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行政辖区等的属性,属性具体描述各地物的特征,是各地物特性的反映,图形只有和属性正确挂接后,才可能进行正确的处理。在介绍各地物属性前,先了解一下各地物的属性结构。各地物数据结构如下:
2.6.2、属性结构
图斑属性结构:
ID 面积 周长 图斑号 地类码 混合地类码 权属名称 权属代码 权属性质 单位所属部门 飞地代码 净面积 保护类别 保护级别 田坎系数 坡度 变更时间 变更索引 毛面积
长整型 8 双精度型 15 6 双精度型 15 6 字符串 30 字符串 4 字符串 30 字符串 40 字符串 20 字符串 4 字符串 30 字符串 20 浮点型 15 3 字符串 30 字符串 30 双精度型 8 5 双精度型 8 5 邮戳型 20 字符串 30 双精度型 15 5
线状地物属性结构:
ID 长度 线地类码 线权属性质 线权属代码 宽度
零星地物属性结构:
ID 点地类码 点权属性质 点权属代码 点面积 点类型
行政辖区属性结构
ID 周长 面积 权属代码 权属名称 海域陆地属性结构
ID 周长 面积 海陆码 坡度图属性结构
ID 周长 面积 坡度
基本农田保护区属性结构
ID 周长 面积 保护片号 保护类别 划定时间 责任单位
争议区属性结构
长整型 8 双精度型 15 6 双精度型 15 6 字符型 30 字符型 30 字符型 30 字符型 30 长整型 8 双精度型 15 6 双精度型 15 6 字符型 30 长整型 8 双精度型 15 6 双精度型 15 6 字符型 30 长整型 8 双精度型 15 6 双精度型 15 6 字符串 20 字符串 40 长整型 8 字符串 30 字符串 30 字符串 30 双精度型 15 5 字符串 30 长整型 8 双精度 15 6 字符串 4 字符串 30 字符串 30 浮点型 15 3 ID 周长 面积 争议代码1 争议代码2 争议代码3 争议代码4
以批占用保护区属性结构
ID 周长 面积 保护区地类码 审批时间
接合图表属性结构
ID 周长 面积 图幅号 图幅名 标准图幅编号 左下角经度 左下角纬度 经向跨度 纬向跨度
长整型 8 双精度型 15 6 双精度型 15 6 字符型 30 字符型 30 字符型 30 字符型 30 长整型 8 双精度型 15 6 双精度型 15 6 字符型 30 字符型 30 长整型 8 双精度型 15 6 双精度型 15 6 字符型 256 字符型 256 字符型 256 字符型 256 字符型 256 字符型 256 字符型 256 以上各地物属性结构是系统缺省的属性结构,用户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属性结构,
以表示自己需要表示的地物属性。
2.6.3、属性的录入方法
对于一个地区或是市、县等,其地物实体即图斑或零星地物、线状地物等可能很多,如果单个的录入属性,将会有很大的工作量,而且也不实际,考虑到实际工作的需要,系统提供了多种灵活实用的属性录入方法:
(1) 根据文件输入属性;
如果用户的属性数据在某个文件(点、线、面)中已经存在,而另外一种地类又需要该属性,则用户可以根据该文件来输入其属性,如在辖区中有权属代码和名称,而图斑中也需要权属代码和名称,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辖区来给图斑来输入属性。
(2) 手工输入属性;
该方法适用于单个的属性输入。 (3)根据属性字段联接; (4)使用外部数据库;
2.7、系统对图形、属性数据的要求
系统正确、稳定的运行,需要有正确的数据做保证,因此,系统对数据也有自己的要求: 1、 请按上述的方法采集图斑、零星地物等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是系统处理的基础,空间数
据采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结果输出的质量。所以,务必按上述方法采集数据。 2、 保证属性数据的正确性,属性数据是系统处理并输出成果的依据,属性数据的准确无误
将保证输出报表的准确无误。
第三章 系统建库
系统建库是指把土地管理所涉及到的信息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它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初始建立系统库,是完成从手工管理信息到计算机来辅助管理的一个过程,其二是指在初始建库完成后,在使用的过程中,及时的更新系统库,保持系统库的生命力。 在本系统中,建库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 基础数据准备:该部分包括下面将要介绍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准备. (2) 详查工程的建立:该部分为准备好的数据最终如何进入系统。 首先我们先介绍一下详查工程的概念:
详查系统的工程为*.lnd文件,在详查系统中,我们采用年度分项目进行处理,没一个年度的地物要素为一个项目,所以一个工程包括多个项目。而一个项目分别是一个MAPGIS工程,在一个MAPGIS工程中,可以包括多个点线面文件。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例来表示它.
3.1、空间数据的入库
空间数据指用户把详查日常工作所涉及到的地物图形数据信息如图斑、零星地物、线状地物、行政辖区等的图形数据通过第二章所介绍的几种方法采集,形成相应的地物文件。 (1)、空间数据全面数字化建库的基本步骤及要求:
1、底图扫描:
扫描土地利用现状图时,分辨率不底于心不300DPI,并对扫描的图象初步校正。图象的校正请参考MAPGIS参考手册的图象分析部分。 2、矢量化:
矢量化以栅格图像的中心线进行矢量化处理,矢量化后回放的图形与原图的线重合最大误差不应大于0.15mm,具体矢量化操作见第一章的编辑部分。 3、图形校正:
用图幅的理论值进行全自动校正处理。具体操作见误差矫正部分。 4、投影转换及比例尺统一:
在系统中的点位坐标均以大地坐标表示,要求投影后的单位是米。整个区域比例尺统一。具体操作见投影变换部分。 1、图形拼接处理:
为了使土地详查基础信息真正做到理论上的不重不漏,数据一致,必须对图幅进行 拼接处理,使图幅周边图斑和线状地物之间完全吻合、地类一致。 2、数据分层处理:
为解决在数据处理中的个要素的相互影响,系统采用分层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具体分层规则见地四章。
(2)、数据转换建库:
作为一个开放型系统,本系统可以接收外来系统的数据进行建库,如MAPINFO,AutoCAD等,进行数据转换时,请仔细参MAPGIS参考手册的数据转换说明。
3.2、属性数据的入库
属性数据是各地物属性的具体体现,是系统进行最后统计的依据,属性数据的准确入库将关系到以后的统计输出,为完成属性数据的如库,系统提供了多种方便的入库工具。具体的方法及操作见第四章的工具操作。 1、根据文件输入属性:
如果用户的属性已经在某个文件中存在,如点线面等,系统提供工具从该文件中输入。如在矢量化时,可以把图班号,地类和、号等单独作为一个文件保存出来,在输入属性时,就可以根据该文件来输入属性中的图班号和地类号等。 2、根据外部数据库输入属性: 如果用户的属性数据是在外部系统如FoxPro,Access等中输入,系统提供工具直接读入
该文件属性。
3、文件属性联结:
该方法允许用户把已经存在的属性通过关键字段的方法挂接。 4、其他的输入方法:
3.3、底图库的建立
由于系统工作时可以添加底图文件作为参考,所以,本节将介绍MAPGIS图库管理的部分内容。其生成方法在MAPGIS60平台的库管理中完成。起操作如下:
在平台中,选择创建新图库,如下图示:
要求用户在该对话框中选择图库的分幅方式,如矩形等,选择后按下一步:
在该对话框中,要求用户输入起点坐标,图幅高宽、图幅数等,如上图。在输入时,其起点可以是经纬度,也可以是大地坐标,考虑到随时间的变化,范围可能变化,用户在输入时可以改变该值,用户也需要大概估计出图幅数。按完成,如下图:
生成图框后,用户旧棵以对数据进行入库操作,在入库前,要求用户的所有数据都是经过投影变换的数据,即其坐标都是大地坐标。如上图,在图幅管理下,我们选择添加库类,因为建库是系统依据不同的库类组织数据,所以,用户必须添加库类,库类路径必须是在图库路径下,,如图库c:\emp,.则库类的起始路径必须c:\emp下,在下一级可以不管,如下图:
按新建按钮,系统提示用户选择库类,库类分点、线、面文件三类,提取库类时,系统自动提取图库下一级的路径,如果所有的哭类不在同一路径下,系统也可一识别,只要图库的路径正确既可,每一类库类的属性结构可以相同,如果库类在同一路径下,而且结构相同,系统需要用户指定标识串用意区别不同的库类。如下图:
提取哭类后确定,并设定状态,显示比例等,显示比例是指某一类的显示比例,即当达到一定的比例,该类图形可能不会显示。添加完库类后,确定。 如果用户已经有数据,这时就可以批量建库。图幅管理下,选择批量入库,系统弹出如下对话框,提示用户选者要如哭的哭类,如下图:
对于每一库类入库后,整个系统地图库就已经建立好了。系统将以接图表的形式显示,如果需要图形显示,可以进行图形显示。 上面是对批量数据的入库,对于非批量数据的入库,以及各图库参数属性的修改,请参考MAPGIS32参考手册。
第四章 系统功能介绍
4.1、 系统管理
4.1.1、 工程的建立
系统工作时引入了工程的概念(*.lnd),工程包括项目文件:
(1)系统工作所需的数据字典(*.wb); (2)接合图表(*.wp); (3)各地物要素文件;
(4)系统工作时必须的其它信息如显示比例,地区投影带号,位移等。 (5)其他的要素文件。
新建完成如上的工作。记录用户建立工程的信息,是用户工作的的第一步,建立前,用户需要确定建立文件的类型,新建文件的几个类型之间的物理关系如下: *.LND——详查工程,它由多个项目组成。
*.MPJ …… *.MPJ,及系统中的项目。包括图幅结合表,境界文件,数据字典文件等。 *.WP,*.WL,*.WT……(地物信息) 逻辑关系:
工程(*.LND)———详查工程。 项目(*.MPJ)———项目(*.MPJ) 文件————————项目中的项。 工程结构图如下所示:
工程(*.LND)
图幅
结合表
境界 文件
数据字典文 件
….. 项目(*.MPJ)项目(*.MPJ) …..
点文件 *.WT
线文件 *.WL
区文件 *.WP
点文件 *.WT 线文件 *.WL 区文件 *.WP
表1--1
在上述的工程结构中,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例如:以昌平县为例,全县的土地利用数据即为一个工程即:(昌平县土地详查.LND),工程主要对项目进行管理。而各年度的数据则可以作为一个个的项目(1995.MPJ、1996.MPJ、1997.MPJ ….),一个项目分为各个层,每个层即为一个文件,如(行政区划层XZQH.WP、图斑层DLTB.WP、现状地物层XZDW.WL、零星地物层LXDW.WT …..)。这样我们可以不必要面对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数据而不知所措,轻松的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对于这一点,您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有深刻的体会。
下面我们来具体介绍工程管理的详细内容: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用户
操作界面如下图:
图3--1
由上图可见,系统界面有两个视图窗口:工程视图窗口、图形视图窗口。鉴于本系统特殊的数据结构,所以我们应该建立系统的数据结构,包括系统的数据字典,接幅表及土地详查工程。现在让我们来看系统菜单,单击“文件”,系统弹出文件菜单栏如下图3--2所示:
图3—2 选取“新建”,系统弹出一个对话框,如图3--3所示。
图3-3
1、新建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系统工作处理的依据,它好比是一本字典,记录了系统整个运行中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如地类码、坡度码、行政代码、土地权属及单位、变更原因等信息,它是系统工作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数据字典根据国家《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设计,用户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编码,具体操作如下: (1)输入名称 在左边的列表框中选择数据字典后,在右边的名称中填上数据字典名称如DaiMa,选择路径,如果想完成后立刻编辑输入代码,则选择复选框完成后编辑数据字典,然后单击下一步。
(2)填写数据字典内容
1、 输入省级代码和名称,如图示,110,北京;
2、 输入权属代码的县、乡、村及以下级的代码长度的表示位数,其代码位数一般为三位,
村下一级长度是可扩充的。
3、 如果选择了编辑代码,则弹出代码编辑框,其详细说明见后面章节。 2、图幅索引文件
对于详查系统,工作时可基于1:1万,1:2.5万,1:5万等图幅,图幅索引文件是指这个地区的标准的1:1万,1:2.5万,1:5万的图幅的接图表,其属性结构如第二章所示,它记录了每个图幅的编号,经、纬度等信息,是系统工作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外也是标准图幅输出的依据,所以图幅索引文件一定要正确无误。如下图:
(1) 根据大地坐标建立索引 ① 选择大地坐标后,在右边的编辑框中填上本地区的左下角和右上角的大地坐标。大地坐标的得到可用经纬度来换算,具体换算方法见第一章的MAPGIS基础知识的投影变换。 ② 选择投影带号,3度带或者6度带。 ③ *输入偏移参数;偏移参数的得到可在投影变换中得到,具体操作见第一章的投影变换,再选择颜色。使用6.0 的用户可不输入偏移。 ④ 选择椭球参数。 ⑤ 选择比例尺,完成即可。 (2) 根据经纬度建立索引
① 选择经纬度,输入左下角,右上角的经纬度值。
② 填写直接中央经线,直接中央经线可在MAPGIS参考手册中查到。 ③ *输入偏移参数和颜色,使用6.0 的用户可不输入偏移。 ④ 选择椭球参数。
⑤ 选择比例尺,完成即可。 3、新建工程
该工程指本系统的工程文件(*.lnd),如下图示:
(1)选择新建工程,选择好工程类型(土地利用*.LND)在名称框输入工程名称如图
demo.Lnd,选择工程路径,点下一步后如下图:
(2)输入工程描述,工程描述是上一步生成的MAPGIS工程项目名称。
(3)设定切换比例,该比例为系统启动后,单击图幅后,在当前窗口的显示比例,该比例
越小,屏幕显示的图形越多,但会影响显示速度。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设定该值。 (4)选择数据字典、辖区文件、接图表文件。数据字典为用户在上几步中新建的数据字典,
该处的辖区文件为系统启动后鹰眼显示的辖区文件,接合图表文件为上几步生成的接图表文件。
(5)确认图斑形成的类型(使用计算机形成图斑或使用详查矢量的图斑)及田坎类型,确
定图形的比例尺和投影带号等。
(6)如果用户需要有底图做背景或做为参考,可以选择新建工程使用图库项,底图库的生
成见第一章的MAPGIS 基础知识的图库管理部分或参考MAPGIS参考手册。 (7)完成后按“下一步“如下图示:
(8)输入描述即工程名点击完成。
2、新建项目到工程
在左边的LIST列表框中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右键菜单,如上图示,在此,选择新建项目跳出如下:
4、 添加文件到项目,右键点击新建的项目跳出菜单如下图,
2)、选“添加文件到项目”后,如下图,按路径选好文件及起描述信息,点确定
3)、依次将图斑文件、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如有变更也一起添加近来)加到项目中(后面有详细叙述)
4.1.2、工程管理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在系统主界面下我们所能做的工作; 在菜单项下,有一条快捷按钮,它们分别有对应的菜单项,因为它们使用的非常经常,所以,我们把它做为快捷按钮拿出来,让用户不用选择菜单就可以进行操作,大大的方便得当用户的使用。
1、快捷按钮
(1)在其上有一个红色的圆圈按钮,它是一个状态取消按钮,因为系统的很多状态都是持
续的,所以,当我们进行一个新的操作时,有必要结束(或取消)原来的操作状态,只要按一下该按钮即可。
(2)窗口操作按钮,这些按钮都是对应于窗口操作的,如放大,缩小,复位等,同样,在
主窗口的右边单击鼠标右键,弹出的快捷菜单中一样有这些窗口操作菜单。具体操作见第一章MAPGIS的基本操作。
(3)查询方式按钮,在该下拉框里,有四种查询方式可供选择——定义范围查询、缓冲区
查询、按照行政区查询、条件查询,它也是系统的四种主要查询方式,选择后,按左边的按钮后在菜单项中选择查询即可进行查询,具体操作见后面的查询部分。 (4)其它按钮,包括保存,打开等,他们都可以在菜单项中找到相应的对应项。
2、工程视图窗口
由上图可见,系统界面有两个视图窗口:工程视图窗口、图形视图窗口。
主窗口左边的操作为工程视图窗口,该窗口记录了该打开工程的所有信息,对于项目中文件的状态也可在这里进行设置。在工程视图窗口中选取工程树中的工程、项目和文件,按右键即会弹出对应的操作菜单,分别见下图所示:
(1)文件的操作
选择某个文件,单击鼠标右键,如下右图示,我们可在此设置文件的状态(编辑,可见,关闭),也可添加,删除文件,查看它的属性。 (2)项目操作
项目操作主要是对项目的编辑及项目中各文件的操作,其操作菜单如上图所示:现将各项功能分别叙述如下:
添加文件到项目如下图示:在这里,我们可以添加各个地物或别的文件到项目中去。
图斑:可以添加基年(当前年)图斑和变更年的图斑;
线状地物:基年线状地物,变更年新增线状地物,基年线状地物buffer区,变更年线状地物buffer区,变更年线状地物。
零星地物:基年零星地物,基年零星地物点buffer区,变更年新增的点,变更年零星地物,变更年点buffer区。
保护区:初始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错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补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已批占用保护区用地、城市规划用地、重点工程用地区、灾毁区。
其它:基年(变更年)海陆地、基年(变更年)所有权、基年(变更年)行政辖区、争
议、资源等文件。
其它:包括确定、取消、删除等。
当前项目编辑
是指对当前项目中的文件在工程管理器中进行管理,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用户可在该工程管理器中完成对该工程项目的管理,包括添加文件,插入项目,修改项目等。同样也可用右键菜单进行处理。具体操作见MAPGIS参考手册。 3、图形视图窗口
主窗口右边是图形显示窗口,在该窗口中,我们将完成所有的对于图形的操作; 在系统启动后,出现在用户眼前的是一个接图表信息,每个图幅上都有图幅标准的编号,也有境界显示,要进入到图形界面,有两种方法:
(1)选择某个图幅,双击该图幅,系统将弹出如图对话框:
该对话框记录了所有该幅图的信息,包括标准图幅号,图幅面积,图幅经纬度,该图幅下的行政单位等。如果选择“下次不统计本图幅图斑信息”,那末,下次双击时,不再统计该图
幅下的图斑信息.如果我们要查看图形,单击查看图形即可,如果要修改图幅属性,点击修改属性,如果要输出图幅,点击图幅输出即可,具体输出方法见后面的输出部分。
如果选者修改属性,则可以修改图幅的名称、单位、和图幅号等。 (2)从鹰眼进入
在主窗口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显示略图,系统将弹出如下左示窗口:
该窗口中显示的是一个境界文件,但是,该文件也可是用户任意指定的文件,该文件的
输
入在上面的新建工程部分有说明。在该框中,可以放大,缩小,或只显示边界等,所有的功能都在其右键菜单里。
我们把鼠标放在其上的任意位置,在左下的方框内将显示该位置的行政单位名称,如果正确,可以双击,亦可进入图形界面。具体鹰眼的操作见后面的查询部分。
在该图左上方,有一个按钮,单击该按钮,弹出如上右所示对话框(弹出什么对话框,可以在工具下的设置里控制,具体操作见工具菜单介绍),如果我们选择了行政单位或输入了行政单位代码,并在复选框打钩,这时,系统将把满足条件的所有图形单独列出来,这样一来,如果我们要输出某个地区的图型,就可以选择该方式。具体输出方法见后面的输出部分。 4、工程管理
工程操作是对整个工程的编辑,设置工作。下面,我们将进入到具体的菜单操作:
4.1.2、打开工程
这是系统工作的第一步,只有打开了工程,我们才能对相应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操作。工程的建立见上面的新建工程。
具体功能是打开上述过程建好的详查工程,打开后,系统界面如89页下图示。
4.1.3、关闭工程
关闭已经打开的工程,如有改变,建议请先保存工程。
4.1.4、编辑工程
该功能允许用户编辑已经建立好的工程文件,如果已经打开了工程,则编辑当前工程,否则选择该功能后,弹出文件打开对话框,选择要编辑的工程文件名,确定,如下图示:
在左边的列表框中选择不同的项,右边将出现不同的对话界面,如选择demo.Mpj,整个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1、编辑工程
编辑工程项允许用户修改如工程文件名、数据字典文件、索引文件、行政辖区及当前工作比例, 面积类型,田坎面积类型等,用户确认后一定要按设置按钮,系统才确认更改。 2、编辑项目
编辑项目指编辑第一步新建的MAPGIS工程,在此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① 项目显示方式
当工程建立好后,系统会有如上图左示的行政辖区、图斑、线状地物等说明,但是具体的文件名并没有显示出来,如果要显示出来,可以选择显示方式的“显示描述和文件名”,点击设置,系统会跳到工程编辑,点击设置即可。如下图:
② 项目编辑状态
因为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工程处于编辑状态,而一个详查工程可以包括多个项目,因此,需要用户设定当前的编辑的项目。具体方法是点击左边框中的如“**县1999年现状”,选择该项目的编辑状态,历史或项目或当前项目,按设置即可。 ③ 项目的增加,重命名,删除
在工程中增加,删除一个项目或对项目重命名。
注:在更改设置时,除开第三项外,其它的任何一个操作都需要去掉三个复选框的选中按钮。
2、项目的增加
参照上图,选择复选框的添加到工程,点击项目文件名,选择要添加的项目如demo.mpj 确定设置即可。如下图:
左边的列表框中将加入demo(项目描述)一项。设置其状态(历史或现状); ⅰ、添加 ⅱ、重命名 重新命名项目名。 ⅲ、删除 删除工程中的项目。 1、 编辑文件 如下图示:
用户可以在这里添加,删除,更改项目中的文件,也可以在此改变文件的状态,但一定要保证文件的类型准确无误,因为类型是数据处理的依据。在更改设置时,除开第三项外,其它的任何一个操作都需要去掉三个复选框的选中按钮。
具体操作是在左边LIST框中选中相应的文件,在右边进行设置。
4.1.5 保存工程
当我们对工程进行了操作后,如修改其属性等,为防止数据的丢失,需要保存系统工程。
4.1.6、建立属性结构
因为系统空间数据在采集时,可能没有系统所要求的属性结构,其结构见第二章的系统结构,系统在建立工程时,需对地物的属性结构进行验证,所以,建立工程前要对建立属性结构。如下图所示:
选择相应的文件如图斑、零星地物、线状地物文件等,在列表框中选择相应的文件类型如图斑,零星地物等。确定即可。
以上几个方面是系统的文件功能的介绍。
4.2、窗口操作
所有的窗口操作都同于MAPGIS平台的窗口操作,其具体操作见第一章的基本概念。 请参考MAPGIS参考手册或第一章的基本概念介绍。
4.2.1、放大: 4.2.2、缩小:
请参考MAPGIS参考手册或第一章的基本概念介绍。
4.2.3、移动:
请参考MAPGIS参考手册或第一章的基本概念介绍。
4.2.4、上级:
请参考MAPGIS参考手册或第一章的基本概念介绍。
4.2.5、复位:
请参考MAPGIS参考手册或第一章的基本概念介绍。
4.2.6、更新:
请参考MAPGIS参考手册或第一章的基本概念介绍。
4.2.7、清除:
请参考MAPGIS参考手册或第一章的基本概念介绍。
4.2.8、显示工具箱:
开关项,显示或隐藏编辑工具箱,显示MAPGIS通用的工具箱。里面包括点、线
和面等的编辑。
4.2.9、显示工具栏:
开关项,显示或隐藏编辑工具栏 4.2.10、显示状态栏:
开关项,显示或隐藏编辑状态栏 4.2.11、选分隔栏:
选中分隔栏,用户可以左右拖动分隔的大小
以上几个方面是系统的窗口功能的介绍。
4.3、编辑
编辑功能主要提供用户对所有或者单个的地物进行属性编辑。编辑前,需要用户设定编辑项,只有设了编辑项才能进行编辑,菜单才可用。在同一时间,同一类文件中,只有一个文件是处于编辑状态,如图班,辖区中,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能处于编辑状态,
4.3.1、 撤消
撤消前面的操作,该功能只有在进行了某一种编辑功能后才可用,否则是灰度显示。
4.3.2、单个区属性
在详查工程中,诸如地类图斑,行政辖区、所有权等都为区文件,但是同一时间只有一个区文件是可编辑的,这要求用户在编辑前选择要编辑的文件,在左边的窗口中,选择好文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编辑项即可。如下图:
可在该右键菜单中设置各种状态(编辑、可见和关闭)。具体设置见上一页。
设置状态后,单个区属性项变亮,选择该菜单,再点击要编辑的区,系统将弹出属性编辑对话框如下图:
用户可以对其值进行修改。确定后,系统将在工作区中进行修改,但是,最终的存盘还需要
用户保存工程或项目。
4.3.3、所有区属性
所有区属性指对选择的区文件进行图数互动的方法进行编辑。编辑时,同样需要设定编辑项。选择该菜单后,系统弹出如下对话框:(图见下一页)
在该对话框中,选择任何一条记录,系统将把当前图形跳转到当前窗口。在该对话框的菜单功能上,提供了很多的工具,如:
联动:图数联动方式(缺省为联动);
转至:条件跳转,系统弹出条件对话框,用户输入相应条件,确定即可。具体操作见MAPGIS参考手册。
屏蔽字段:设置屏蔽字段,如果有些字段是用户不想看见的,可在此设置为不可见。 可视化图元:在非图数联动的情况下,使用该项显示当前选择的实体。
外挂数据库:通过该功能外挂别的数据库,或别的系统的数据库,如dbf等。
4.3.4、单个线属性
单个线属性指对单个线属性的编辑,在编辑前,也必须使要编辑的文件设置为编辑项,其操作同单个区的编辑。
4.3.5、所有线属性
与所有区属性一样,以图数互动的方式对所有线的属性进行编辑。其操作与所有区属性编辑一样。
4.3.6、单个点属性
单个点属性指对单个点的属性的编辑,在编辑前,也必须使要编辑的文件设置为编辑项,其操作同单个区的编辑。
4.3.7、所有点属性
与所有区属性一样,以图数互动的方式对所有点的属性进行编辑。其操作与所有区属性编辑一样。
4.3.8、编辑权代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