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方剂:在辨证申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配合合适的用量,剂型,用法合理配伍而成。
2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 3膏滋:又称煎膏,是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
4烊化(溶化):胶质,黏性大而且容易溶解的药物,如阿胶,蜂蜜等,应单独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液混合均匀,顿服或分服。
5解表剂: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6.泻下剂:凡以泻下药为主的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为泻下剂。
7.和解剂:凡具有何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的方剂,统称轻微和解剂。
8.清热剂: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9.祛暑剂:凡以祛暑清热药或祛暑化湿药为主组成,具有驱除湿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方剂,统称为祛暑剂。
10温里剂: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用以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为温里剂
11.表里双解剂:凡以解表药配伍清热药,或者温里药,或泻下药等为主组成,具有表里同治,内外分解等作用,用以治疗表里同病的方剂.
12.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损病症的方剂.
13.固涩剂: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涩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滑脱病症的方剂.
14.安神剂: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症的方剂. 15.理气剂: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功用,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病症的方剂
16.理血剂: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淤或止血作用,治疗淤血症或出血症的方剂 17.治风剂:凡以辛散祛风或息风止痉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作用,治疗风病的方剂
18.治燥剂:凡以辛散轻宣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用以治疗燥症的方剂
19.祛湿剂: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方剂
20.祛痰剂: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的作用,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
21.逆流挽舟: 逆流挽舟,治疗学术语。对外感挟湿型痢疾的治法。痢疾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等表证,用人参败毒散。该方疏表除湿,寓散于通,使表解而里滞亦除。即前人所谓从表陷者仍当由里出表,如逆水挽船上行之意
22.热结旁流: 是大承气汤主治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腹中胀痛,大便不解,下痢清水,色纯青。其机制为热入阳明,消灼津液,燥屎内结于肠腑。部分具热结旁流症状者实即现代医学所言之“肠梗阻”。
23.脾约:指胃中燥热(胃强),脾津不足(脾弱),脾被热邪所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因而津液不能输布,肠道失以津液濡润,故大便干结,但术膀胱,故小便数。例如:----麻子仁丸
24.心下痞:证名。胃脘满闷,按之柔软不痛的症候。多因伤寒表邪未解,误用下法,或内伤元气不足,痰湿郁热蕴结所致。:
25.透热转气:是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的一种治法。当邪热初入营分之时,证见身 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治疗除清营解毒外,可清气透热,导营热向外透发,从外而解的治法。例如:——青营汤
26.喑痱:中风症候之一,“暗”指语言不利或不能说话;“痱”,指四肢萎废,不能运动,临床上又有虚实之分,实证是由于风痰阻塞;虚是肾虚精气不能上承。例如:地黄饮子治疗下元虚衰,痰阻窍道所致暗痱证(虚)
27.脏躁:癔病,又叫歇斯底里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类型。本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感情用事,富于幻想和好表现自己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如激动、惊吓、委屈、悲伤等,而突然起病,出现各种躯体症状或精神障碍。 28.消渴: 以多饮多食多尿,身形消瘦为特征的病症
29.肾著:以乏力,腰痛腰酸排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内脏胀(著)病类疾病
30.结胸:指邪气结於胸中的病症。主要症状有两类:一类为胸胁部有触痛,头项强硬,发热有汗,脉寸浮关沉等;一类为从心窝到少腹硬满而痛,拒按,大便秘结,口舌干燥而渴,午后稍有潮热,脉沉结等。
二、选择题
1 A 11 B 21 E 2 B 12 D 22 D 3 B 13 B 23 B 4 A 14 A 24 C 5 A 15 C 25 D 6 E 16 A 26 C 7 A 17 B 27 E 8 B 18 A 28 C 9 C 19 D 29 B 10 D 20 E 30 D 三、填空题
1方向, 2:大黄牡丹汤, 3: 6:1 4:吴茱萸汤 5:回阳救急汤 6:君子 7:五味子 8:黄芪 9:气郁化火 10:二陈汤
四、方歌默写
1.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 风温初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3.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梗翘,芦根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4.败毒散 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5.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金匮》方,散寒通便止痛良,细辛三味同煎服,功专温下妙非常。 6.温脾汤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用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7.黄龙汤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8.蒿芩清胆汤 俞氏蒿芩清胆汤,陈皮半夏竹茹襄,赤苓枳壳兼碧玉,湿热轻宣此法良。 9.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再加粳米同煎服,暑烦热渴脉虚寻。 10.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防芷归陈草芍加,贝母天花兼乳没,
穿山皂刺酒煎佳,一切痈毒能溃散,溃后忌服用勿差。
11.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12.泻白散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施。 13.清胃散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14.玉女煎 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阴虚胃火牙痛效,去膝地生温热痊。 15.芍药汤 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16.青蒿鳖甲汤 青篙鳖甲知地丹,热伏阴分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17.清骨散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18.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固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19.桂苓甘露散 桂苓甘露猪苓膏,术泽寒水滑石草,清暑化气又利湿,发热烦渴吐泻消。 20.清暑益气汤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津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21.阳和汤 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22.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 23.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甘桔芎归膏滑石, 薄荷芩术力偏饶,表里交攻阳热盛,外科疡毒总能消。
24.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25.归脾汤 当归补血东垣笺,黄芪一两归二钱,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此方煎。 26.左归丸 左归丸用大熟地,枸杞萸肉薯牛膝,龟鹿二胶菟丝入,补阴填精功效奇。 27.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熟地黄,龟板知柏合成方,猪髓蒸熟炼蜜丸,滋阴降火效力强。 28.一贯煎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29.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30.益胃汤 益胃汤能养胃阴,冰糖玉竹与沙参,麦冬生地同煎服,甘凉滋润生胃津。
31.肾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怀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附桂,引火归原热下趋。 32.右归丸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33.地黄饮子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人薄荷姜枣服。 34.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芡实研,连续龙牡沙苑填,莲粉糊丸盐汤下,肾虚精滑此方先。 35.易黄汤 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能效带下粘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36.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养阴清热可复康。 37.天王补心丹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38.柴胡疏肝散 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立能除。 39.厚朴温中汤 厚朴温中陈草羚,干姜草蔻木香停。煎服加姜治腹痛,脘复胀满用皆灵。 40.苏子降气汤 苏子降气半夏归,前胡桂朴草姜随。上实下虚痰嗽喘,或加沉香去肉桂。 41.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 42.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止呕逆,人参甘草枣姜齐。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43.血府逐瘀汤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柴胡赤芍干桔梗,血化下行不作痨。 44.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45.复元活血汤 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淤血酒煎去。 46.温经汤 温经归芍桂萸芎,姜夏丹皮及麦冬,参草扶脾胶益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47.川芎茶调散 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攻上,偏正头痛悉能康。 48.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49.消风散 消风止痒祛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归蒡蝉膏草,生地胡麻水煎之。 50.牵正散 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㖞斜疗效彰。 51.小活络丹 小活络丹天南星,二乌乳没加地龙,中风手足姐麻木,风痰淤血闭在经。 52.羚角钩藤汤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叶菊花鲜地黄,芍草茯神川贝茹,凉肝增液定风方。
53.镇肝熄风汤 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54.大定风珠 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息风是妙方。 55.杏苏散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56.桑杏汤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57.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胡麻,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 58.养阴清肺汤 养阴清肺是妙方,玄参草芍冬地黄,薄荷贝母丹皮入,时疫白喉急煎尝。 59.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术朴俱,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60.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葛,苓翘贝母射干薄,湿热时疫是主方。 61. 连朴饮 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薄半夏焦山栀,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 62.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湿气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有奇功。 63.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64.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天花粉,橘红茯苓桔梗,肺燥有痰咳难出,润肺化痰此方珍。 65.三仁汤 三仁杏蔻薏苡仁,夏朴通草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温初起法堪遵。 66.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熄复正常。 67.保和丸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68. 枳实导滞丸 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69. 乌梅丸 乌梅丸用细辛桂,黄连黄柏及当归,人参附子椒姜继,温脏安蛔寒厥剂。
五、简答题
1.在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越婢汤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意义有何不同?
答:在大青龙汤中,配以辛甘大寒之石膏以清解内热,倍用麻黄以确保其发汗之力。在麻杏甘石汤中,麻黄宣肺,石膏清肺,合而用之,既宣散肺中风热,又清宣肺中郁热,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解肺热而不凉遏。早越婢汤中,麻黄配石膏以宣肺
疏表,清泄肺热。
2、从组成、功用、主治证及用法等方面,比较三承气汤之异同。
答:三承气汤均为寒下剂,共俱泻下热结之功,皆治阳明腑实证,但大承气汤由大黄、芒硝、枳实、厚朴四药组成,泻下与行气并重,且用法中后下大黄,故有俱峻下热结之功,而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燥实四症俱在者;小承气汤去芒硝且减枳、朴同量,三物同煮,故为轻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痞、满、实三者俱在而无燥结者;调胃承气汤只用硝、黄,不用枳、朴,另加甘草之缓,而成缓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腑实证但见燥实而无痞满者。 3.从功用、主治、药量、药味比较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之异同。 答: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半夏半升,黄芪、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苦辛平。生姜泻心汤即干姜泻心汤减干姜二两,加生姜四两而成。方中重用生姜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用于治水热互结之痞。甘草泻心汤及半夏泻心汤加重炙甘草用量(一两)而成,炙甘草调中补虚,补中气而痞自除用于治胃虚气结之痞。
4.简述白虎汤的组方原理、适应证及其禁忌证。
答:白虎汤组方原理石膏善清阳明气分大热,知母可清热滋阴生津。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加强清热泻火之力,清热除烦以生津。粳米,甘草益胃生津防止石膏知母之大寒伤中。同时甘草可调和诸药。
适应症:阳明气分热盛证。可归纳为\"四大\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
使用禁忌: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或真寒假热之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5、香薷散、六一散同治暑病挟湿,试从组方分析治湿之不同。
答:香薷散由香薷,白扁豆,厚朴组成。主治阴暑。香薷散药性偏温。香薷微温,解表散寒,
祛暑化湿,以解表寒之湿。厚朴性温,白扁豆性平,祛暑解表,化湿和中。六一散由滑石和甘草组成。六一散药性偏寒。滑石甘淡性寒,清热解暑,通利水道,利小便将暑湿从小便而去,甘草甘平偏凉。二药祛暑利湿。
6.比较四逆散与四逆汤在主治病证、病机及配伍用药等方面有何不同? 答:四逆散:主治:阳郁厥逆证和肝脾不和证。
病机: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四末而见手足不温。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木来乘土,故见脘腹疼痛等。 配伍: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四逆汤:主治:少阳病,心肾阳衰寒厥证
病机:少阳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亦可为太阳病误汗亡阳所致。 配伍:甘草、干姜、附子 7、简述六味地黄丸组方原理。
答:方中熟地黄为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茱萸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取“肝肾同源”之意;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肾,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肾肝脾三阴并补,是为“三补”,但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肉与山药之和,故扔以补肾为主。泽泻利湿而泄肾浊,并能减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泄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萸肉之温涩。三药称为“三泄”,均为佐药。六位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这是本方的配伍特点。 8.炙甘草汤如何气血阴阳并补?
答案:方中生地黄能滋阴养血;炙甘草能益气养心;麦门冬能滋养心阴;桂枝能温通心阳,与生地黄相伍,可收气血阴阳并补之效;人参能补中益气;阿胶滋养阴血;麻仁能滋阴润燥;大枣补气养血;生姜合桂枝以温通阳气,配大枣益脾胃以滋化源,调阴阳,和血气。诸药配
伍,使阴血足而血脉充,阳气旺而心脉通,气血充足,阴阳调和。 9.试析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的机理?
答案:小麦具有甘凉之性,能补心养肝,益阴除烦,宁心安神;甘草甘平,补养心气,和中缓急;大枣甘温质润,益气和中,润燥缓急。三药相合,共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10.如何理解越鞠丸以“五药”治“六郁”之理?
答案:方以香附为君,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功善行气活血,以解血郁;苍术燥湿运脾,以解湿郁;栀子清热泻火,以解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解食郁,四药皆为臣佐之品。诸药合用,行气解郁,行气活血,祛湿清热,食化健脾,气、血、湿、火、食五郁自解。至于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火邪炼液而成,五郁得解,则痰郁自消。
11.如何理解瓜蒌薤白白酒汤为治疗胸阳不振、痰气互结胸痹之基础方?
答:瓜蒌甘寒入肺,善于涤痰散结,理气宽胸。薤白辛温,通阳散结,行气止痛。二药相配,化上焦痰浊,散胸中阴寒,宣胸中气机,为治胸痹要药。白酒辛散温通,行气活血,增行气通阳之力。
12.人参在四磨汤、旋覆代赭汤中的配伍意义是什么?
答: 在四磨汤中,沉香味辛散,乌药辛温走窜,槟榔辛苦降泄,均易损伤正气,配伍人参以益气扶正,使开郁行气而不伤正气。在旋覆代赭汤中,因为主治为胃虚痰气逆阻,用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以治胃虚。
13.麦门冬汤治疗肺胃阴虚,为何配伍辛温性燥之半夏?
答案:半夏降逆以气、化痰和胃,能止咳止呕、开胃行津以润肺、防大量麦冬之滋腻雍滞;用半夏能使甘润之中佐以辛温,滋润之中佐以降逆,滋而不腻,温而不燥,肺胃并治;且益气健脾补肺并行,体现了培土生金、虚则补母之法。
14.茵陈蒿汤、八正散中配伍大黄的意义是什么?
答:茵陈蒿中大黄苦寒泄热,荡涤胃肠,不但能协助茵陈、山栀以泄郁热,并能通大便以泻结实。八正散中黄泄热降火,导热下行,增强了泻火解毒功率。
15.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肾气丸、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配伍桂枝的意义是什么?
答:桂枝汤中能助卫阳,通经络,解肌发表而祛在表之风寒;所有的方剂配伍桂枝的作用都是助卫阳,助阳化气,温通经络,祛风散寒。
六、病案分析
1. (1)肝郁血虚脾弱症 (2)里症,热症,虚证 (3)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4)逍遥散:肝郁化热则出现脾气暴躁心烦汗多,舌质红赤,脉弦,热伤津液,则口干,肝郁血虚则郁闷内脏,血虚肠失濡养,推动无力,气机阻滞则出现便秘脾气虚弱则出现运化无力,则出现纳呆,脉滑,苔薄白,血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则出现夜间多梦。治当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2.(1)阳虚水泛证 (2)里证寒证虚证
(3)温阳利水
(4)真武汤:肾阳虚则腰虚酸软,气化失常,水湿泛溢,水湿内停,溢于肌肤则全身浮肿,舌体胖大,苔白而润,脉沉缓弱,治当温阳利水。
3.(1)湿热痢疾,脾虚夹湿 (2)里证,热证,虚证
(3)清热燥湿,调和气血,益气健脾
(4)芍药汤加参苓白术散:湿热下注大肠,酿为脓血,舌质红,脉滑数,肠道气机阻滞,则里急后重,脾胃虚弱,运化失司,则胃腕胀满,嗳气频频,恶心纳呆,脾胃既虚,气血生化不足,则满月脸,苔白腻,治当清热燥湿,调和气血,益气健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