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视角的现代汉语语素教学方法探析

2021-02-14 来源:榕意旅游网
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视角的现代汉语语素教学方法探析

作者:许红晴

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9年第12期

【摘 要】本文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视角论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中语素理论的教学方法,提出教学理念是以词为基本单位,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学生“如何教(留学生)”来进行“如何学”的“授人以渔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如何教)、理论讲解、实践操练。同时,对“词本位”“字本位”和“语素本位”三种教学本体观进行讨论,认为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语素理论讲解以及对留学生进行教学时,可以吸取各种本体教学观的长处,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汉语 第二语言教学 现代汉语 语素教学 词本位 字本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138-04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是在原“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的基础上整合设立的专业。对比1998年和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外汉语”是培养“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人才定位是精英型、科研型的。汉语国际教育培养的是“从事与语言文化传播交流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的定位趋于大众型和应用型。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最具专业特色的应用就是学生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推广中国文化。现代汉语课程是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理论课,是汉语类课程的先行课,因此,现代汉语课程举足轻重。但是,因为现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传统的课程,所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师资、教材、教学法等方面都会受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响,没有突出专业特色。因此,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专业特色,侧重培养学生的“教”的能力。本文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视角,探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现代汉语课程中语素理论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理念探讨:吸收词本位、字本位和语素本位的合理之处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学生进行语素理论讲解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其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及推广中国文化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探讨的本位问题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本位问题,是指以什么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近些年教学本位问题也论争不断。其中对字本位和词本位孰是孰非的论争最为突出,还有语素本位、句子本位,等等。对外

汉语教学中的“词本位”是指把词作为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学中词语选择以语法教学内容和课文内容为主要依据,词语释义主要使用翻译法。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字本位体现为以“字”为教学的最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汉字形音义结合的特点带来的作用。语素本位研究相对来说没有词本位、字本位研究那么广泛。肖贤彬(2002)认为,“语素法”实际上应称为“语素扩展法”。在词汇教学中,除了讲练目标词语的词义(这常常可以依赖外语注释或翻译)和用法外,还要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词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

各种本位作为一个学术派别在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教学方法、教学重点、教学目的方面都有明确的内涵。因此,如果说“合并”或者“结合”各本位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从字面义上看确实不妥。因此,管春林(2008)和刘颂浩(2006)就“字本位”和“词本位”的关系存在争论。其实,如果将教学本位观放到语言观、本体论和方法论这样更高的层面来认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各种教学本位观之间是差异性凸显、互补式共存的,每种本位观都既有尺长寸短之处,同样也有尺短寸长之时。因此,本文提倡在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学法应不拘于单一,应根据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学习心理等在教学基本单位、教学目的、教学重点等方面取各本位教学观的长处进行实践教学。其中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学习心理等是决定哪种教学本体观占主导的主要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外国留学生通过学习汉语,能用汉语进行交际。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是教给学生全面、系统的语言知识。作为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它们都是对外汉语教学应该教授的内容;除此之外,还会涉及一些相关的内容,如语用、修辞、文化;但最基本的还是语音、词汇和语法。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不同语言之间差异极大,词汇量不够,学了语音、语法也无济于事。因此,从学习目的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单位必须是词语。

从学习心理角度来看。句子是完整地表述一句话的单位。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在理解汉语意思的时候,都是一句话一句话地来理解。而要理解一句话,则需理解句子里一个一个的词。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词通过不同的组合关系可以组成用于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理解词的意思是理解句子意思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从学习心理来看,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单位也應该是词语。但本文不赞同解释词义只用词本位提倡的翻译法。本文认为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是表现汉语特点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汉字也蕴含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很多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对汉字非常感兴趣。因此,汉字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使用“汉字”或“词”这两个术语来进行日常教学。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当理解“汉字”和“词”的关系。 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单音节词即一个汉字,因此几乎每个汉字都有意义,都是可以独立运用的词。但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或者多音节词中的汉字字义和整个词的词义并不一定一样。比如多音节单纯词中的单个的字并没有意思。比如附加式词中,作为

前缀或后缀的汉字并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比如复合词中有些汉字和它独立运用时的字义意思不一样。如“歇斯底里”,四个汉字只表示一个意思“疯狂的”。如“黑不溜秋”中的“不溜秋”三个字一起表示程度深。如“痛快”中的“痛”和单个的字“痛”意思不同。语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因此,理解词义得结合“语素”概念。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还得理解“语素”和“字”的关系。

其实,从词的构成来看,一个汉字是不是一个语素,是就汉字在词中的意思而言。比如,在“巧克力”一词中,“巧”只是一个汉字,但不是一个语素。“巧克力”三个字在一起才表示一个词汇意义,因此“巧克力”是一个语素。但是,“巧”“克”“力”三个字分开都有词汇意义,都是一个语素,是三个词。因此,词是教学的基本单位,语素或者汉字的意思应当放到词中来理解。从语言学专业角度来看,语素和汉字不是对等的两个概念。汉字有字音、字形、字义。这个特点是就大部分单个的字而言。从词的构成来看,有些汉字或者没有字义,或者单个的字义和词中的汉字意思不同。而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因此,语言学一般从语素角度来分析词的构成。但是实际教学和生活中,人们一般用的是“汉字”这个术语。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将字看作构成词的语素是一种比较通行的处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序言中说“汉语不是音位文字而是语素文字,汉语掌握了3000个常用字就同时掌握了300个左右的基本語素”,因此可以说“汉语语素是以汉字为形式的,汉字是汉语语素的载体”。据此,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解释词的意思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汉字”这个术语,但一定要很好地结合语素的理论知识。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得掌握“语素”的基本理论。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的现代汉语教材中,一般都是从语言本体角度按照“语素”“词”“短语”“句子”的顺序来阐述这些理论。而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来说,“语素”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本文提倡在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语素教学时,先讲“词”部分的理论,然后再进行“语素”理论的讲解。提倡站在“如何教(留学生)”的角度,以词为基本教学单位,结合“汉字”概念来讲解“语素”。主要是通过学习词的理性意义的解释方法——“语素解释法”或者说“汉字解释法”来学习语素理论知识。因为单纯词是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不管单纯词有多少个汉字都只有一个语素,因此不需要使用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解释多音节单纯词的理性意义时,我们可以用大家熟悉的“汉字”这个术语来解释,具体为用“这几个字的意思是什么”来解释多音节单纯词的理性意义。当然,前提是要掌握好语素的理论知识:“单纯词不管多少个字只有一个语素,只具有一个理性意义”)我们以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解释合成词来讲解语素理论。词的意义包括理性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本文主要是探讨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解释词的理性意义。 二、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根据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提倡“授人以渔式”教学法,达到“以教促学”的目的。具体为:站在“如何教留学生”的角度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进行现代汉语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学会“教留学生”达到“掌握现代汉语理论”的目的,同

时也达到“现代汉语知识应用于留学生教学”的目的。这种“授人以渔式”教学法符合应用型本科建设的要求,能促进学生掌握汉语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对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等其他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也有启发。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现代汉语语素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站在“如何教留学生理解词的理性意义”的角度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传授语素的基本理论。“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不仅让学生掌握语素的基本理论,且能学以致用,做一个合格的应用型本科生。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思考

思考下列词语如何教:贯穿、骨肉、窗户、冰箱、彻查、笔直、提高、车辆、司机、月食、妈妈、老乡、刀子、闹哄哄。

简单引导:利用词语中的字(语素)的意思来解释词语。如“贯穿”就是“穿”(动词)的意思。“冰箱”就是“冰凉的箱子”。“笔直”就是“像笔那么直”。“司机”就是“掌管机器的人”。“老乡”中的“老”是名词前缀,“老乡”是人或事物。“刀子”中的“子”是名词后缀,“刀子”是人或事物的名词。

(二)理论讲解

合成词分为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种。复合式中根据词根和词根的关系,又分为五种类型: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根据语素的不同关系来解释词语的理性意义。

1.复合式词语的理性意义解释。具体如下:

(1)联合型词语的理性意义解释。复合式中的语素有三种关系:A组的合成词,两个词根的意义相同、相近,可以互相说明。这类联合型的词语可以利用其中一个常见的语素的意思来解释,同时说明另一个语素也是这个意思。这样也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例如,“贯穿”的意思就是“穿过”的意思,“贯”也有“穿过”的意思。学生再次遇到“如雷贯耳”“横贯”“鱼贯”等词语时,可以理解这些词的大概意思是“像雷那样穿过耳朵”“横着穿过”“像鱼那样一个个穿过”。虽然意思不是特别精确,但能大概理解含有语素“贯”的词语。当然,因为一个语素意义可能有多个,所以这种理解方法有时可能也有误。另外,作为教师,用“语素解释法”解释词语意思的时候,一定要先查词典确认词中语素的意思,因为一个语素的意思可能有几个。联合型复合式中的语素关系的B组的合成词,两个词根语素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意义。这类联合型的词语用“语素解释法”的时候稍微复杂些,需要教师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来把语素意思和词语意思联系起来。总之,能让学生通过词语中的语素意思来理解词语意思就行。比如“骨肉”“眉目”。在笔者的现代汉语课堂上,有学生用语素解释法解释为“骨肉指亲生孩子,因为亲生孩子和自己的骨

头、肉(身体)有关”“眉目指事情有条理,因为能分得清眉毛和眼睛,就说明事情比较有条理”。联合型复合式中的语素关系的B组的合成词,两个词根语素组合成词后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完全消失。这类联合型的词语用语素解释法解释时,只需解释其中那个表示词语意思的语素义就行,同时再解释另一个语素义,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比如“窗户”“质量”“好歹”的意思就是“窗”“质”“歹”。同时再解释一下词中另一个语素的意思,可以扩充学生的词汇量。

(2)偏正型词语的理性意义解释。偏正型复合式中的语素关系是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根据后一词根的意思的不同,偏正型复合式又有两种。第一种两个语素之间是定中关系。一般可以用“什么样的N”来解释这类词语意思。比如“民生”“雪花”用语素解释法可以解释为“人民的生活”“雪做成的花”。第二种两个语素是状中关系。一般可以用“怎么样地V”“像什么样的Adj”来解释这类词语意思。比如“筛选”“葱绿”用语素解释法解释为“像筛那样地挑选”“像葱那样绿”。

(3)补充型词语的理性意义解释。补充型复合式中的语素关系有两种。A组是前一个词根表示动作,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这种可以用“V(得)怎么样”来解释词语。如“提高”“指正”用语素解释法可以解释为“提得比原来高了”“指出错误,让他改正”。B组是前一词根表示事物,后一词根表示事物的单位。B组词语又分两种情况。第一种词语可以用表示事物的第一个语素的意思来解释理性意义就行了。比如“纸张”“马匹”用语素解释法可以解释为“纸”“马”。还有一种可以用“成‘第二个语素’+‘第一个语素’”来解释。如“羊群”“花束”用语素解释法可以解释为“成群的羊”“成束的花”。

(4)动宾型词语的理性意义解释。动宾型复合式的语素关系是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这种词语的语素解释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可以用“V+N”来解释。例如“司令”“革命”用语素解释法可以解释为“掌管命令(的人)”“改革命运”。第二种可以用“使N+Adj”来解释。例如“美容”用语素解释法可以解释为“使容貌美”。 (5)主谓型词语的理性意义解释。主谓型复合式的语素关系是前一词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这类词语用语素解释法解释的时候,有些可以直接用“N怎么样”来解释,有些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把语素的意思和词语的意思关联起来。例如“地震”“神往”可以解释为“地面震动”“精神向往”。但诸如“霜降”“肉麻”等用语素解释法就得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把语素意思和词语意思关联起来,用语素解释法可以解释为“霜降下来(的时节)”“肉麻麻的感觉”。

2.重叠式词语的理性意义解释。重叠式词语是由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的。这类词语用语素解释法解释理性意义只需解释其中一个语素意义就行了。例如“妈妈”“仅仅”用语素解释法解释为“妈”“仅”。

3.附加式词语的理性意义解释。附加式词语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词缀根据位置分为前缀和后缀。词缀多是由词根因意义虚化而来的,在词语中的作用是词性的标记或者带有色彩意义。用语素解释法解释附加式词语只能解释大概的意思。主要是通过词缀来说明词语是什么词性的,而词语的意思和词语中的词根意思有关。比如“老乡”“滚子”,用语素解释法解释就是:“子”“老”是名词的标记,因此,两个词都是名词。“老乡”的意思和“家乡”有关。“滚子”的意思和“滚动”有关。 (三)实践操练

1.布置学生作业。解释下列词语:路途、骨肉、忘记、痛快、石林、压缩、船只、投资、眼红、姐姐、板子、作者。

2.第二次课让学生上台用语素解释法解释词语,解释之后再用理论分析词语的结构。 四、小结

词语的理性意义的解释有很多种方法。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不一定是最简单、最合适的,而且解释的词语的义项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因为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解释的原则是尽量用词语中的语素义(汉字)来解释词语,因此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的优点是可以扩大学生词汇量,增强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而且通过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理解词语理性意义,留学生能“知其所以然”,能更容易记住。因此,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釋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一般来说,复合式中偏正型、动宾型、中补型以及重叠式和附加式结构的词语更适合用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解释。

至于词形变化的词如何给留学生用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来解释,本文认为只需解释词的原形的理性意思,再解释下词形变化的作用即可。比如用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解释“想想”“打扫打扫”“洗洗澡”“漂漂亮亮”“马里马虎”。首先用上文提到的语素解释法(汉字解释法)解释这些词的意思是“想”“打扫”“洗澡”“漂亮”“马虎”,然后解释词形变化的作用即可。不必和留学生探究里面有几个语素。

不过,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的现代汉语课堂上,我们可以适当展开语素理论的探讨。现代汉语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汉语言类课程的先行课,是基础理论课程。对汉语言本体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展开和讨论,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掌握好汉语言本体的理论知识,为之后的语言类课程打好基础。同时也符合高校教学中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要求。语素研究在汉语言中还存在很多争议。例如不同的学者对诸如“马里马虎”这类A里AB的词有不同的分析。大部分学者认为“A里AB”类的词是形态变化。一般的高校教材也认为“A里AB”类的词是形态变化。而吕叔湘(2004)则分析“A里AB”类的词“是构词的产物,不是形态变化的产物”。不管“A里AB”类的词是形态变化还是构词产物,它都是一个词。对于词中到底有几个语素,分别起什么作用,黎良军(1994)、石锓(2005)、许俊芳(2008)、郭

飞飞(2011)、李国慧(2013)等学者一直在探讨,阐述自己不同的观点。对于这些有争议的问题,我们不必争出个对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语言理论观点。本文主要还是强调站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角度进行现代汉语理论的教学。而学生对现代汉语理论的掌握程度,特别是把现代汉语理论应用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的教学能力是检验现代汉语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视角进行本科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是教学相长的重要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还能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刘畅.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本位观评述[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3) [4]肖贤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语素法”的几个问题[J].汉语学习,2002(6)

[5]施春宏.对外汉语教学本位观的理论蕴涵及其现实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12(3) [6]李如龙,杨吉春.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

[7]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4)

[8]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9]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责编 卢 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