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定位及策略

2022-10-03 来源:榕意旅游网
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定位及策略

第一篇: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定位及策略

小学语文略读教学的定位及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尝试更感困惑重重。故而,特别留意此类课文的教学观摩,进行了不少实验教师的访谈,也尝试了略读课文教学实践。

“略”意为“简单、略微”;顾名思义,“略读”就是大略地阅读,其特征是翻开读物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逐字句地读下去,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重要内容。那么我们如何略读课文教学的定位?

一、略读课文的教学定位

1.略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略读课从性质任务的角度分类属练习课课型。它除了承担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学习阅读方法,培养综合的阅读能力,陶冶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阅读教学的共性目的任务外,还承担以下目的任务:将该组精读课中获得的阅读知识、方法要求和初步得到训练的重点阅读能力,迁移、应用和进一步训练养成;进一步了解领悟重点的写作要求和方法;并且在达成这些教学目标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2.略读教学提倡个性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其过程和结果肯定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会更明显。我们要尊重差异,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生的感悟,提倡生个性化的理解。因此,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教学要求的弹性应该更大些,要给生提供选择不同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让每个生多有展示不同潜能的机会,真正做到个性化阅读。

3.略读教学是从学习转向运用的桥梁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成为学习转向运用的桥梁。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

点,引导学生对以有的阅读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提炼,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自主阅读,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

二、略读课文简约教学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其优势在于快速捕捉信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略读课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略读教学之“略”,探寻略读教学简约之法显得颇为重要。作为一线实践者,我们在教学时不妨多作思索,不断探寻适合的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一)整体感知求“略”

对课文的内容、词句、结构、表达方法,在整体感知的阶段,力求放开,从略处理。只求尽量快地尽量多地略读浏览,搜集信息,多角度、多方位地粗知文章大意,对全文形成一个比较粗略的整体认识。

1.整体性阅读

整体性阅读是对于课文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速读的主要程序是了解文章题目、人物(景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景物特点)、自己的感受体会等。

如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对长的、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同时,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然后尝试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决问题,在感受最深和感觉还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

2.寻找式阅读

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寻找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在整体性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寻找信息。

略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除了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还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实践的拓展点给予提纲挈领性的导向。因此要引导学生对照“阅读提示”进行自主的寻找式阅读。

(二)重点感悟求“精”

编者定某篇课文为略读课文,定有其内在的道理。但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完全排斥精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课文特别是“阅读

提示”所要求的重点进行精读是必要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应是正道。

1.删繁就简,提炼主线

用简单的方式把复杂的知识教好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略读课文教学应该做到“删繁就简”,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张化万老师就如何进行略读教学,曾指出:“略读课文不要只在单一的人文意义的渲染,略读课文略读什么,一定要精心选择课文,突出主干、突出文本特点,其他可删;精讲课文的品读、感悟可以缩减;还要注意学习方法迁移,为言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实施略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落实单元中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如十册备课会活动中,杨吉瑞老师执教了略读课文《刷子李》。由于教师对课型、文本判断准,抓住略读教学的特点删繁就简,教学过程比较好的体现了“略读”教学特征。教师在让学生感知文本主要内容后,让学生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然后学习作者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教师抓住文本主要情节,花不同的时间处理明线、暗线关系,花大力气去提炼主线,在深入钻研文本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舍得“忍痛割爱”,尽显略读课教学删繁就简、以简驭繁之美。

2.捕捉重点,细节饱满

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

如何去捕捉教学重点,“简”中突出“精”?不妨从单元导语入手。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每个主题单元前都有导语。导语像一条线索串起同一主题的一组课文,明确了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重点。

第二篇: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一、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会发现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

文、选读课文。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它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每册各有8篇,占总篇数25%;到了四年级,略读课文增至14篇,占课文总量的43.8%;到了五年级,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平分秋色。可以看出,新课程比以往任何课程都重视略读课文的重要地位,认为略读课文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课标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因此,每个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应关注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区别性质

1、作用方面。精读是示范,略读是练习。略读好比是精读教学后的练兵场,在精读教学中交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掌握。在略读教学中教师提示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如果说精读课文是数学课上的例题,那么略读课文就是巩固练习题。

2、地位方面。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

3、效果方面。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也就是说学生在精读教学中获得的方法在略读教学中得以应用,学生的收获、进步要在略读课堂上得以展示。

三、直视:略读教学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难以割舍,精雕细琢

有的老师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人文熏陶„„教师难以割舍,精雕细琢。63.4%的老师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结果造成课时不够,匆匆忙忙赶进度,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

误区二:置之度外,过度放手

有的老师把略读课文置之度外,将其挤出课堂让学生自学或做为课外阅读材料阅读。学生阅读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教师不重视略读教学,认为略读课文无需进行考试,教与不教从表面上看不出痕迹;二是教师对“略读”的“略”的误解,

认为略读就是忽略地读,初读即可。

误区三:教法单调,缺乏个性

有的教师表示对略读教材很少有自己的思考,只满足于解决提示中的问题,忽视文章的特点,一般只立足于教材,很少有拓展和延伸。目前大部分公开课仍然只重视精读课文的研究,老师们不知如何有创意地处理略读教材。

四、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取向

(1)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我们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略读课当然不反对朗读,对于课文精彩片断,需要朗读,提倡朗读,但更大量的应采用默读。略读课文对学生阅读方法上的培养与训练功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把方法的迁移运用放在首位。一是教师在学生读文伊始布置读阅读书任务时,要引导学生概括回忆本组精读课文中学习的读写方法,或前几个单元组中学习到的有关方法,并提示他们在本课的学习中积极运用,以促进学生把单元中的专题学法转化为技能;二是要求学生速读,集中精力感知,争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把握课文大意,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要求再次速读甚至跳读,找出相应的内容或语段,以训练学生略读与浏览的能力

(2)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

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

(3)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 五、认识略读课文教学的注意点 (1)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

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

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

(2)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3)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个体自读、同伴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只需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指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4)教学作用还应该多重

略读课文一般都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人教社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虽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就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5)略读课文教学中,方法指导不可或缺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学会略读,学会用课内所学方法去从事课外的阅读实践。因此,教师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写法上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一课书中可训练的内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有很多很多。如果教师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练,必将是“蜻蜓点水,水过鸭背”,到头来学生什么都没学到。所以教师要抓住要点,忽视其枝节。只把要点弄清,不必把每段每句都搞清楚。而这个要点必须联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来确定。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重在运用精读课文学到的方

法独立阅读,通过训练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学上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读实践。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但是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应该相机渗透一些相关的学法。

六、加强略读方法的训练。

根据教材特点,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训练:

①速读式阅读。速度式阅读是对于课文从整体上快速理解的阅读方法,速读的主要程序是了解文章题目、人物(景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景物特点)、自己的感受体会等。

②寻找式阅读。寻找式阅读是寻找特定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学生可以根据阅读提示所提示的问题寻找信息,也可以根据自己在整体性阅读中所发现的问题寻找信息。

③浏览式阅读。只求了解大体内容而不顾细枝末节,不阅读全文就能掌握材料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重在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浏览式阅读法的程序:①看目录或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②浏览正文,有选择性地阅读文章中的某些部分。③整理收获。读后概括中心思想、文章要点,以形成总的印象。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④摘录批注式阅读。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七、略读课文教学模式

1、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这是略读课最一般、最基本的模式,可称之为“母式”,其他模式大都是由此演变而来的:“子式”。其教学步骤大致是:

(1)自读自悟阶段

这阶段要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①因为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阅读提示”,侧重于提示内容理解的重点、阅读方式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中扩展开去,丰富话题

内容。又由于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的学习,已经从中领悟到了相关的阅读方法。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按照学习精读课文的方法与步骤,凭借“阅读提示”,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充分地自主学习:在通读中扫清阅读障碍,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内容、整体感知。

②让学生把阅读中的收获、把最感兴趣或最受感动的地方和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批注,即对课文内容、重点词句、精彩片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这一阶段,三年级可以放在课内完成,四年级以上可以放在课外完成,但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

(2)交流探讨阶段

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两段进行。

①小组内交流。这阶段重在交流自读自悟中遇到的问题和对文章的认识。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内达成共识。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整体感知,不管他们的收获或发现是不是被认可,都会使他们由于心理上的满足而产生更强烈的探求欲望。

②教师引导下的班内交流。先是各小组交流本组最想研究的问题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进行梳理归纳,从而确定学习的重点(这一般来说就是课文的难点和重点)。这样给学生提问的权利,把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学习研究的对象,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下来就是小组合作,研讨学习的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要人人参与,切实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最后就是班内交流小组学习的成果。这期间,教师要相机进行点拨指导,依据学生的理解,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扩展积累阶段

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略读课文作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更不能局限于课文。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就阅读方法、写作方法进行适当的深化、延伸,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其内容可以是:

①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熟读成诵,丰富学生的语言。 ②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学习的感受和收获,深化学生的认识。 ③可以补充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文章进行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能读书的能力。

④可以充分挖掘课文的含金量,让学生效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这样可以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作文水平。

⑤可以从文章扩展开去,让学生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故事等读给大家听,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等。

⑥可以就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等。

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

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2、其他模式

在基本式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可将以上变通方法归纳为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

(1)整合贯通式

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略读教学,采取两篇略读文章同时教。

(2)质疑解疑式

教学步骤与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是让学生提出不懂或者值得探究的问题,师生一起筛选出或整合为一两个、两三个问题,作为全班共同学习、探究的目标。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

(3)比较阅读式

现行人教版教材都是以主题组元,同组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往往拥有共同的主题,文章的不同大多表现为选材和写法的差异。教师精心选择比较视点,让学生就选材或写法的异同展开探究。由于略读课文的桥梁地位,也可选择主题相同的课外文章与略读课文进行比较。

(4)重点突破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引导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采用这一模式的关键是寻找适当的突破口,在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

(5)以测促读式

我们可以采用以测促读的方式,在导入新课后,出示测试题目;让学生带着完成测试的任务读书,边读书边做题;然后交流和订正答案;探讨普遍关注货普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引导读书。采用这一模

式的关键是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目。该模式适合于内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能够独立完成为宜。

(6)语言积累式

在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引导学生抓住精彩句段,细读揣摩,读中感悟文章用词遣句的妙处。

(7)情感书写式

略读课文“光说不练”也是不行的,适当地进行写话的训练也是必须的。必要的仿句、小练笔、拓展性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正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为理解课文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8)头脑风暴法

一些略读课文,它的文章篇幅长,并且故事性也很强。略读课文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一课时左右。那么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此类略读课文,我们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也就是“放电影法”。这样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自主的学习。

(9)课外文本插入法

许多文章都是名家名作的一个节选,在教学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作家的写作背景和一些相关资料,这样能填补学生自主学习的许多“空白”。

此外,还可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总运用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学后分组合作表演课文或课文的某一部分),欣赏评价式(即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断,或从某个角度评价课文写得好不好)等变式。教师在使用教学的基本式时,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披文以入情,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崇仁县马鞍镇中心小学谢菲

小学语文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语文老师一般对讲读课文倍加重视,而略读课文如何教好往往被忽略。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略读课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略读课文教学达到它应有的目标。现依据我多年来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一、紧抓提示,凸显重点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有限的一课时里,我们可以采用“三读”的做法,就是一读知大意,二读谈感受,三读抓重点,也可先抓重点,再谈感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编写了“提示语”,这种“提示语”提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的联系,提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要点和方法,便于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略读课文,我们要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这篇课文的略读重点。

例如,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的提示语写道:“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来读下面这篇课文,看看槐乡的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提示语是这样的:“法布尔长期坚持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下面课文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这两则“提示语”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的共同点是第一步都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区别之处是前一则是先谈感受,再重点赏读;后一则是先抓内容重点,再谈自己感受。

略读课文教学有一定的模式,但要避免模式化。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做到“常中有变”,让略读课文教学也富有情趣。比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找骆驼》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学生经过这样的自学环节,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为进一步探究老人是怎样指导商人找到骆驼的打下了基础;如四年级下册年级的《小英雄雨来》篇幅较长,这时教师可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语”的要求自读课文,注意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展开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这对于体会雨来的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样的自学基础上,然后再进行交流,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如六年级的《山雨》一课,教师无须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因此,教师在课前即可布置自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按如下顺序来自学: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明确写作顺序)──再读课文,品味赏析(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背诵积累,拓展延伸(选择积累优美片段,鼓励运用,阅读其他美文等)。

二、巧妙组织,简化教学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巧妙组织课堂教学,简化教学过程,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加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适宜学生合作学习,而我也认为在略读课中,有效而理想的课

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感悟。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学。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可组织学生自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又可分几个步骤:1.个体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组织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4.提出疑难,

全班解决。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三、内外结合,拓展积累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这种书籍,这种文章,主要是指课外读物,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是一种教材,一项略读教材,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

在每篇略读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结合单元重点,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读物,如学完了三年级下册年级的“神话故事”单元后,我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到更多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学完了五年级上册年级“快乐的童年生活”一组课文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呼兰河传》等名家名篇;学完了第五组课文“名著之旅”,我又建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像这样结

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构筑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文化品味。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的尝试只是起步。我们期待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同行一起来做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2014-12-05 15:18 来源:黄山晨刊电子版 我有话说

核心提示: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我们不能忽视它,把它一略而过,必须重视它,必须准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特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之与精读课文相辅相成,有的放矢,择优而教,从而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行教科书将课文基本上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两大类。无论

是各级名师的观摩课、示范课,还是一般教师的公开课,精读课文都是他们的首选,就连刊物上发表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往往也是精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常常是无人问津,不敢轻易尝试。究其原因,可能是多年以来受应试教育以及略读课文考试分值低的影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一读带过,最多教教生字词,了解文章梗概,学生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了解编排数量

翻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略读课文篇数的逐年增加。从三年级开始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16篇,占25%;四年级上下册课文64篇,其中略读课文29篇,占45%;五年级上下册课文56篇,其中略读课文28篇,占50%;六年级上下册课文49篇,其中略读课文25篇,占51%。数据表明,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与精读课文可谓是平分秋色。略读课文教学已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占有一席之地。

二、明确编排意图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课文是对精读课文在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上的巩固迁移;是对精读课文在内容、思想、方法方面的拓展;是丰富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文学感知力的重要途径。说明白点,略读课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理解、应用阅读的能力。

《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目标要求,其中一二年级要达到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要达到40万字以上,五六年级要达到100万字左右。这样大的阅读量,要求学生篇篇课文都精读是不可能的。大量的课内略读课文作为补充,对于扩大学生阅读量,完成阅读任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从要求来看,它是精读课文学以致用的迁移。在学习精读课文后

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这就要求教师在略读课文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掌握略读方法,具备阅读能力。从结构来看,需要让学生掌握多种结构方法,总分总、分总、总分等,如四年级上册老舍写的精读课文《猫》的文章,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在学习略读课文《母鸡》时,让学生了解《母鸡》一文的结构,并说出《母鸡》一文的结构也是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这两部分的;从题材来看,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方法的指导。说明文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说明方法:如教学五年级上册《鲸》和《新型玻璃》两篇精读说明文时,教会学生学习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从思想来看,略读课文让单元主题思想更充实。现行教材大都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即每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都围绕同一主题思想来组成。略读课文作为一种补充,它与精读课文共同承担深化主题思想的任务。

三、精心设计教学

以上的数据分析和编排意图,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略读课文略而不“略”。掌握分寸,拿捏得当,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我就如何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拙见:

“牵牛要牵牛鼻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明确、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能为有效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如果每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俨然又成了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了。这就要求教师熟悉课标,明确要求,根据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单元训练要求,准确定位,确定课文的知识点、感悟点和训练点组织教学。

知识点、感悟点、训练点,这三“点”在教学中至关重要,因为一篇课文涵盖的信息量多,特别是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个课时,在这样的有限时间内,应根据课文特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灵活设计,有所创新。我们必须要抓住每篇文章的“点”,只有抓住这个“点”对症下药,才能使我们教学事半功倍,有的放矢,才能使略读课文真

正起到它应有的功效。知识点要精确: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系统都是由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构成的。语文也不例外。与其它学科相比较,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往往不很明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钻研教材,精确地找出这个知识点。

感悟点要精巧: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感悟真善美情感的过程。

训练点要精选:我们在大量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这样做:遇到什么,就讲什么,遇到什么,就训练什么,这样做往往使学生负担加重。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盲目地进行,应该精心挑选,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当然,在“点”的教学基础上,要量身定衣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读情况及教材特点进行点拨,疑点再读读,趣点再品品,重点再议议,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唐县第二小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三者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区别,而教学要求上也有相应的不同。但是,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于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略读课文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我们该怎样正确定位略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有机结合精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略读课文的重要性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

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它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的要求。其实,在信息时代,略读更能迅速、便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为广泛。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是故事性较强,文字浅显,趣味性浓,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便于阅读理解的故事性作品或社科类作品。面对新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我们应该确明确以下几点:

1、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它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 2、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3、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注意:(1)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2)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懂中习得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教学的大体步骤: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

由此可见,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所以说略读课文的重要性体现在一下几点:

(1)巩固精度课文的学习方法

人教社课标教材的编者(四-六年级机语文教材)以一精一略的方式编排课文,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

文内涵外,还应该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虽然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它们相对独立但又互有关联,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教学中不能彼此孤立,应该瞻前顾后,有机融合。尤其是排在本单元最后的略读课文,就应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实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在本课略读课中巩固前一课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四年级下册课文第五组以“生命”为主题的课文的安排是:《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其中《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是精度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是略读课文。《触摸春天》与《永生的眼睛》之间的引读是“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这是关于眼睛的两个故事,从内容上来说息息相关,从学法上来说能用相同的方法,只要教师在《触摸春天》真正教会了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学生在学习《永生的眼睛》用自学的方式完全没问题。

(2)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许多刚教人教教材的老师都会说:新教科书选入的文章其实很美,读着很有味道,特别是一些略读课文,美极了。确实,编者在选文上花了很多心思,如四年级下册中《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麦哨》、《渔夫的故事》等等都是学生十分喜欢的略读课文,对学习的兴趣也十分高涨。

(3)进一步学会了多种阅读方法

在学精读课文时,学生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虽然教师在教学时都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对自己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体会是不够深刻的。在略读课文中,他们就可以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这对他们来说,学习上的自主性提升,长期下来略读能力逐步提高,如,扫读、跳读、快速默读、精略读结合等阅读方法的提高。

(4)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应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确实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奠定了基础,培养了阅读兴趣。

(5)构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作用

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独立阅读,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同时,要根据单元主题及课文的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如《永生的眼睛》,入选课文的故事其实没有交代原文的结局,教师在本课学习时可以告诉学生其实故事的结局还没有完,学生立刻就会产生疑问,于是教师追述我们可以在课文去查询查询,看看真正的结局如何,再来讨论讨论。这里既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作了总结与提升,同时又适时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沟通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有了去课外阅读的欲望,略读课文也就起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作用。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学的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名学生,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倡导个性化阅读;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阅读提示”领路、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自主或探究或合作学习、参与语文阅读实践,尝试“游泳”。我认为在教学中要认真贯彻以下理念:

1、以生为本的理念; 2、能力为本的理念; 3、大语文的理念;

4、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

在教学中如何贯彻上述教学理念?略读课文的教学最大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要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就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

运用语文的方法。

例如:我曾经听过一节四年级第一单元略读课文《火烧云》的教学。由于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了:

1、应该如何分段; 2、本文重点写的什么;

3、围绕重点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结果:学生的回答质量不高;学生的参与度不大;教师包办得也不好。

再如:去年,我在又听了一位教师讲四年级二单元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那位教师先给了学生5分钟时间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走了几个来回,能力弱的学生,也有足够的机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初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盘点,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这个过程既实现了本册教材“词语盘点”这一自查自测栏目设计的意图,又在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同时,教师针对第二段许多专业术语给学生读通带来的困难,教师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朗读课文。除了反复朗读外,教师还安排了三次默读的时间,一次是根据“提示”全文默读,自己去读懂课文,二次是针对学生自读遇到的困难,安排默读课文2——4段,三次是默读最后三段话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与大家交流。整堂课除了交流,光是读书就占了将近二十分钟。教师把“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实践之中,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自读和交流时间,教师放得好,学生学得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训练发挥。

语文既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和精神,传递着人类的知识和技能,也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哲理,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感悟和传承。教学中应该落实“大语文”和“突出个性,发展特长”的理念,让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间自由飞翔,用自己的感官去充分触摸,用自己生活的全部知识、经验和阅历与课本中的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和生活中的语文进行对话,使学生感到语文是真实的语文,使学生学习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更浓、能力更强、个性和特长更加鲜

明。

(三)略读课文教学的注意点

我认为不管略读课文的内容是否长短,都可以一个教时完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小学高年级将淡化拼音、字词的教学,把这部分内容更多让学生在预习中解决,略读课文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安排得当,一节课足以。所以教师在略读教学时教学中尤其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一)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

正像阅读教学不同于阅读一样,略读教学也有别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的方式,它的任务比较单一,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则是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在略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略读方法,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学。有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可以教给学生扫读和跳读的方法,如,小组合作定标题时,可以提出时间上的要求,并告诉学生基本的速读技巧。如果经常这样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二)粗知大意并不是浅知

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里,通过初读感知、重点精彩部分赏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粗知”,赋予了“粗知大意”较为丰富的内涵。

(三)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

略读课上学生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机,把在精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该有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因为这样,有的教师就干脆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由学生天花乱坠一气,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似乎这样才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色。但是,自主阅读是不是就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阅读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引领?自主阅读又如何体现阅读的层次性?当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的阅读。

(四)引读的有效运用 略读课文前的引读是其与精度课文的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时对引读可能会如此处理:忽视不看、简略交代等。我认为既然编者在此安排引读,目的就是为了指领学生从前一课精度课文过渡到后一课略课文,并且明确了本课的阅读重点。可以说引读相当是指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启明星”,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有效运用引读会使学生从课始至课末都有一个很明确的学习目标。如四年级下册第四组以“和平”为主题的课文,精读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略读课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之间的引读是“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的这首诗,想一想,每一节诗主要讲了什么,诗中四次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前一句是与前文的过渡,后一句是对本文学习的要求,这样引读怎样省略?

总而言之,略读课文是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教学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重点所在,无论是阅读能力的提高,还是知识的拓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略读课文我们也不能忽视,把它一略而过,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略读教学的特点定位,有的放矢,择优而教。我认为略读课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

1、主题性

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 在课程标

准第二学段的阶段性目标中也指出:“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根据以上的叙述,我们再观现行的人教版实验教材。它是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由一篇篇不同的文章组成。有精读,也有略读,但这些文章体裁、内容、特色都相类似,且有着共同的学习要求与目标。而这个整体中,精读与略读这两类课文虽有一致的目标,可功能与分工却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因而我们可以说略读课文是自成一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2、自主性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说,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话,那么,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要更加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

相对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较为浅显些,这样正好为学生提供了阅读的阶梯,为他们创设了更好的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强调学生自读自悟。也就是说,略读课文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已由幕前转到幕后。不过,应该强调的是教师绝不能放羊,特别是在难点的地方,教师若能善于点拨,将激活学生阅读的热情,催发阅读的消化吸收,这化解的过程也将会是略读课堂最亮丽的环节。

3、拓展性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根据人教版试验教材各个单元主题及课文的不同特点,略读课文的教学正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精读课习得的方法自主阅读,并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丰富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评价文章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生的赏析水平;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可见,略读课文正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实现的舟楫或桥梁,发挥了其应有的效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