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财政学(名词解释)

2021-11-17 来源:榕意旅游网


1.巿场失灵:是指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2.政府失灵:指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的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4.混合物品:是指处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的产品或服务,兼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

5.社会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6.公共财产:是指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的财产。 7.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成为免费搭车者。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收支以及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和引导现有经济资源的流向和流量,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功能。

8.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不可能将拒绝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9.非竞争性:又被称为“非对抗性”、“非争夺性”或“非相克性”,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言之,在某种产品的数量给定的条件下,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10. 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

11.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在市场上购买所购买性支出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是西方财政学按照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劳务直接交换为标准,进行财政支出的分类。 12. 转移性支出:(transfer expenditure)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13.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14.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财政支出效益好是财政支出产生的成果较多,或者取得一定的成果所耗用的财政资金较少。

15.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是指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的组合以及各类支出在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 16. 影子价格:shadow price,影子价格就是指基金管理人于每一计价日,采用市场利率和交易价格,对基金持有的计价对象进行重新评估。 17.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 18.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是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组成部分。

19. 国防支出:指国家预算用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以及专项工程支出等。

20. 财政投资性支出:也称为财政投资或公共投资,是以政府为主体,将其从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中筹集起来的财政资金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一种集中性、政策性投资。它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 21. 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22. 转移性支出:(transfer expenditure)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23. 优抚安置:是指国家对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如军人及其亲属予以优待、抚恤、安置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优抚安置的对象主要是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及其家属;优抚安置的内容主要包括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等。 24.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 25. 完全基金制:即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就业期间向政府管理的基金缴款,该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息增值,当这个人退休后,其所获养老金来自于该基金的利息收入。

26.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 27. 财政补贴:是指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销售价格而给予企业和消费者的经济补偿。

28. 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税收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企业来自国内外的所得一律汇总征税,但允许抵扣该居民企业在国外已纳的税额,以避免国际重复征税。 29. 延期纳税是指延缓一定时期后再缴纳税收。

狭义:的延期纳税专门指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延期纳税规定进行的延期纳税; 广义:的延期纳税还包括纳税人按照国家其他规定可以达到延期纳税目的的财务安排和纳税计划,比如,按照折旧政策、存货计价政策等规定来达到延期纳税的财务安排。 30.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31. 税费改革,是指在对现有的政府收费进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用税收取代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通过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以税收为主,少量的、必要的政府收费为辅的政府收入体系。其实质是为规范政府收入机制而必须采取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 32. 纳税人:亦称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33. 课税对象: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34. 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即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应纳税额,而不是规定征收比例。按征税对象的计量单位直接规定应纳税额的税率形式。征税对象的计量单

位可以是其自然单位,也可以是特殊规定的复合单位。

35. 比例税率:是税率的一种形式,即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同一课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税负相同。

36. 累进税率:是随税基的增加而按其级距提高的税率。是税率的一种类型。 累进税率的确定是把征税对象的数额划分等级再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

37.直接税与间接税:直接税是指直接向个人或企业开征的税,包括对所得、劳动报酬和利润的征税。直接税与间接税相对应:间接税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从而只是间接地以公众为征税对象。

38. 从量税与从价税:从量税(specific duty)是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税收。从价税是按照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39.前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40.后转:纳税人通过压低生产要素的进价从而应缴纳的税款转嫁给生产要素的销售负担的形式。

41.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42.混转:又称散转,指纳税人所应承担的税负,一部分向前转嫁,一部分向后转嫁,使税收负担分散给许多人负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