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计算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加强口算练习,强化算理教学,提倡算法优化,养成检验习惯,注重积累反思等方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 计算 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计算能力是一种基本数学能力,它是思维能力与运算技巧的结合,撇开它,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句空话。教师要更多的关注计算教学,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从以下方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1、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的准确与速度直接影响笔算。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口算着手。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每天可以在每堂数学课开始前,让学生坚持做到2-3分钟的口算训练。口算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低年级中可用开火车、对口令等游戏活动,中高年级除了使用好口算本外,还可使用“听算”等口算练习。不管训练方式如何,在开始时练习量不要太大,要让学生在明白算理的基础上确保准确性。一段时间后,再适当加量,并提高对速度的要求,最后要求学生又快又准。 2、强化算理教学
理解算理是学生能正确计算的最根本的保证。计算教学中要淡化算理,这不是不重视算理的教学。无论学习什么,都要培养学生
有根有据地进行思维活动。计算教学,不仅是为了计算结果,在学习计算方法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懂得计算的算理,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学生会做的,只是太粗心了!”其实只要仔细地一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就会发现这样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计算错误从表面上来看是学生计算错了,但仔细一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往往是由于学生对概念,算理没有掌握所导致的错误。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中,题为:430×14=,有学生是这样做的:
这样的错误是由于学生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他们只记住了“阶梯状”的对位形式,可是一旦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不是算理的理解。 3提倡算法优化
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指每一方法的提出应是学生自己经过了思考,并且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代表了学生对数学不同程度的理解。但不能停留于追求多样化的表面,而必须关注算法的优化。在交流和体验算法的过程中,我经常用“你是怎么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 “你知道他是怎么算的吗?”……之类的问题去询问了解学生,以此来引导学生思考评价不同的计算策略,在充分交流理解的基础上体验感悟其他同学的算法,从而完善优化自己的算法,促进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得到
发展,以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 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 以不同方式表达想法,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在倾听理解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法。
4养成检验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检验习惯,不仅能保证做计算时的正确率,还能培养学生责任心,提高学习质量。计算教学中检验习惯有三方面:⑴认真校对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往往会出现抄题错误,要么把数字抄错,要么把运算符号写错,或者草稿纸上是对的,可写上去时却变成另一个答案了。所以,我要求学生在抄题或誊写时要注意及时的校对。⑵仔细审题的习惯。例如在做四则混合运算时,首先要明确运算的顺序,对于能简便计算的题目,我一直要求学生每做一步变动都要问问自己是联想到哪一个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便的。⑶估算、验算的习惯。在学生计算之前,要让他们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对一道计算题,学生能大致感受到最终的答案在哪一个范围内。如在计算52×6时,可把52看成50,从而知道得数大约是300多,如果等一下算出的结果和他相差甚远,那么很明显就知道自己错了。再说验算,这是计算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5注重反思积累
小学生反思意识较弱。一般只是热衷于大量做题。一道题今天错了,订正了,明天又错了。其关键在于不知道反思。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反思,这个题目为何错,错在哪?下次要注意什么?此外
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整理错题,把平时容易错的题记一记,理一理。在复习阶段,可再让学生对错题进行分析归纳,梳理常使自己出错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今后注意些什么问题,怎样才能使自己下次不再范同类型的错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这样比机械地做一些计算题目效果要好得多。教师要帮学生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但能否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只靠一朝一夕,关键还在于平时教学。所以注意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数学资源,聚焦数学课堂,向40分钟要效益,使学生摆脱“题海”战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较强的数学计算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