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要成功地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就绝不能忽视美术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对学生而言,学校是其学习及成长的摇篮,而学生所具备的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的高低将对其一生的专业理想和文化追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师队伍;重视程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纵观当前的科技、经济发展和实际教育状况,二者并未实现步调协调。在当前科技不断创新、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教育的发展步伐却迟缓许多。这一方面体现了教育体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亦要更多借助于经济力量和科技进步,来实现对自身的创新发展。 1当前小学美术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首先,应试教育观念极大降低了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学生语文、英语、数学等主要科目的成绩。不少学生由于在英语单词、练习题及功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紧张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美术基础文化知识,每周一节的美术课也形同虚设,达不到理想的美术教育效果。作为教师,对学生将时间花费在语、数、英等作业上的集体选择感到无能为力,只能不断地降低美术教学的难度以及学习量,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其次,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加之小学美术教育不被重视、福利待遇不高、部分地区偏远等情况,使得很多优秀美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并未选择从事美术教学工作,很多小学都缺乏理念先进的专业美术教师,难以组建相应的美术教育教师团队。
最后,受制于前两个问题,部分教师缺乏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理念。这种现象使得这部分教师并未深入分析当前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无法对教学系统进行更全面的熟悉和掌握。
2改善小学美术教师队伍问题的途径 2.1创设课堂活动,创新教学形式
美术,作为兼具技术性与艺术性的课程,其在传统和未来的界限其实是模糊不清的。我们并不能草率地将技术性的绘画、雕塑等归入传统课程,也不能将运用多媒体、新材料的新型课程划为未来的趋势,二者在美术课程中并不矛盾,那么美术教师也并不能简单地划入传统型或未来型。由此,我们不妨将核心素养引入其中,观察课程是否围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塑造学生的必备品格。同时,美术作为学科性极强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必然会围绕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来开展教学;也会从课程深处的大概念入手,将课题的基本问题和课程的情境问题,以组织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这区别于先前的“导入——授课——讲解——运用”体系。甚至,从课程评价的角度来看,亦可以是否有形成性评价、具体的评价量表等因素作为参考,区分传统与未来的界限。美术教师在授课之中应打破学科界限,围绕核心素养来实施教学,必然会形成另一番课堂呈现效果。 2.2承担美育要求,承载时代使命
美术教师作为学科特点鲜明的教师团体,宏观来看,是以美育的宏观目标为导向,提升公民美育素养的重要组成力量,同时,也是继承、创新美育价值的综合体现。微观来看,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的能力是美术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
其一,专业技能的竞争能力。美术教师作为学科特点鲜明的师资团体,有别于其他教师的能力。技法的传承和发展是美术教师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之一。其二,美学素养的深厚积淀。美术教师在课内、课外均承担着美育的责任。作为美学的“输出源”,深厚的美学素养积淀是其源源不断输出美学思维和观点的隐性逻辑支点,也是必不可缺的源头。正是由于对美有足够多大数据的支持,才能够具有超强的审美判断能力,继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教学。其三,对美的敏感。美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边,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美术教师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时刻保持新鲜,对美的敏感,从生活中不断获取美的素材,与他人分享,从点滴生活入手,为全民美育的教育理想不断贡献美术教师的绵薄之力。其四,跨学科、跨平台、跨时代的综合运用。美术教师作为视觉艺术的直接施教者,在核心素养时代的教育追求已不纯粹是对美术技法的掌握和运用,其表现在以美术学科为平台,兼顾各学科技能的综合性素养提升、迁移和运用。因此,美术教师在该教学环境下,应具备跨学科的链接能力,能够在实施教学设计的时候,从学科本体入手,辐射各学科综合性设计。同时,以异位角度看待美术学科,综合新科技力量,从新情境入手把握时代对美术素养的需求。此外,从高位角度俯视美术学科的教学特色,应跨越时代的界限,既有传统形式的典范事例,也要有新媒体技术参与的创新型美术手法,给予学生丰富的视觉体验,积累充足的视觉数据。 2.3加强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
美术教师专业水平及专业教师数量是决定小学美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及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工作。师范类美术专业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从师范类学校的角度出发,师范学校所培育出的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对受众人群的教育品质的高低,最终对学生的全面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从综合类大学的艺术系及美术学院的美术师范专业的角度出发,这些学校所培育出的美术教师可以对当前短缺的美术教育人才起到补充作用;第三,合理地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福利待遇,在引进优秀美术教师的前提下,进一步保证其薪资待遇得到保障。此外,还要确保师范类高校拥有一批素质过硬的美术教育专家教授,除此之外,这些教授和专家必须对当前的美术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包括授课形式及课程的内容设置,除了必要的艺术技巧训练课之外,还应增设艺术实践、美学史论、审美趣味、艺术鉴赏及美学理论等课程。
2.4培养全科型小学美术教师
全科教学比较容易,全科实践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见习和实习期间,对于全科教师的实践大部分学校还处在探索阶段,学生在实践中都有两位指导老师。“双导师”指导已成当下比较常见的实践指导方式,而指导老师对于实践的要求基本和需要做到了与学校要求一致,但对于学生个学科实践中的问题要多与实习单位的会知道教师交流和沟通,真正做到有效的实践指导。这对于指导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指导实习上课,还要关注指导对象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尤其是在美术课程方面,还需要类似一名学业成长导师一样的指导,在课下的实践中,教学设计、范画处理,教学方法改进等一一指导。这可在学生实践之前编制实践指导书,让学生在自己实践之前就对本专业中每科的课程实习要求
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让实践成为有效的实践,有利于全科教师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并非单一的理论课程,特别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美术教师需要培养小学生的赏鉴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通过逐步提升有关人员的重视意识、打造优秀的专业教师团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教师应当不断激发自身的工作热情,为美术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沈红英.浅谈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8(6):176. [2]涂湘东.美术教师培养与基础美术教育现状矛盾之分析[J].美术大观,2017(1):152-153.
[2]张松祥.全科小学教师培养的焦点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5(Z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