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3古诗两首-第2课时-苏教版

2021-01-20 来源:榕意旅游网
3 古诗两首 第课时

1.学会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涵美。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内涵美。

同学们,我们在以前学过《小儿垂钓》,谁来背给大家听听?这是写什么的古诗?(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人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将用上节课所学的读诗句、想画面等方法再来学习一首体现乡村儿童的古诗——《所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以复习的方式引入,通过对以前所学古诗的回忆和背诵,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一、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释题:所“见”是什么意思?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

这首诗是清代大诗人袁枚写的,诗里写的内容都是诗人袁枚亲眼所看见的。 (出示袁枚及诗)

2.自由读读诗,看看袁枚都看见了什么,圈出没学过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自由读)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随机进行正音和生字的认读。 (2)师:蝉是什么?什么季节会叫个不停?

蝉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蝉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感悟诗意。 (比赛读、一齐读等)

4.古诗朗读完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词语好吗? (教师出示:欲、林樾、捕、鸣;学生交流回答) 预设:

樾:树阴。“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捕:捉。 鸣:叫。

5.谁能结合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精读古诗,体会诗意。

1.品读体悟第一、二句——牧童行歌图。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 (牧童骑黄牛——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 牧童在牛背上做什么?

(歌声振林樾——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师:读了这两句诗,你觉得小牧童是怎样的一个小孩?(快乐。)

师: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的描述,想象一下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他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引导,结合背景音乐,让学生闭眼去想象古诗所描写的美景,对学生而言是件很美的事,既感受了音乐,又想象了美景,还锻炼了想象力,其实是一举数得。

师: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2.品读体悟第三、四句——牧童捕蝉图。

(1)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那悦耳的歌声,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PPT出示: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牧童的行为、面部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 (让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还是个什么样的小孩? (活泼,顽皮,机敏,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试着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吧。 多种形式读:个人读、齐读、小组读等。 3.齐读诗句,想象画面。

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三、扩展思维,说写结合。

借助这首诗的意思,想象一下: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可同桌互说,指名说,鼓励说得好的)

[设计意图] 编故事其实是高年级学生最拿手的,也是最爱干的事了,通过这种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喜欢编故事,进而写故事,那么,他们离成功就不远了!

师:让我们闭上双眼,摒除杂念,努力使这两首诗中的文字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再次感受这两首诗的独特魅力吧!(配乐师生共同朗诵)

作业1

教材习题第3题。

作业2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画“√”。 1.《寻隐者不遇》写的是: (1)介绍隐者。 ( ) (2)隐者隐居的情况。 ( ) (3)和童子的对话。 ( ) (4)问童子的话。 ( ) 2.《所见》写的是:

(1)牧童捕鸣蝉的经过。 ( ) (2)牧童悠闲、开心的样子。 ( ) (3)牧童想捕鸣蝉时活泼可爱的样子。 ( ) 二、我能解释带点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不知处: 诗句的意思: 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

意欲: 立: 诗句的意思: 三、《寻隐者不遇》一诗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请你展开想象,补充诗人和童子的对话。 诗人弯下腰,和蔼地问:“小朋友啊,我是你师父的老朋友了,我今天是特地来拜访他的,能告诉我他在哪儿吗?”童子摸了摸头,不好意思地说:“ ” 听了这话,诗人有些焦虑地说:“ ” 童子摇了摇头,无可奈何地说:“ ” 诗人失望地说:“ ” 四、课外阅读。

劝 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读了这首诗,我想到了许多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 、 、 。 2.诗句“ , ”

与“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劝大家趁早努力读书的。 3.你还知道哪些勤奋读书的诗句或名言?写一写。 4.请你写一句自己关于读书的感悟的座右铭。 【参考答案】 一、1.(3)√ 2.(3)√

二、1.不知道在哪里。 师傅就在这座山中,只是云雾迷漫,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2.想要。 站立。 (牧童)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了树下。

三、真不凑巧,我师父到山里采药去了。 那你能告诉我他在哪里吗? 这山中云雾弥漫,不知道在哪里啊,不好找。 唉!那我只有下次再来拜访了。

四、1.孜孜不倦 悬梁刺股 韦编三绝 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时,你就是作者了。

骑黄牛—动作 振林樾—语言 捕鸣蝉—心理 闭口立—神态所见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对诗人心情变化的体会是个难点,教学中我通过教师引导和集体交流探讨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同时吟诵结合,感悟作者的情感。

《所见》这首诗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诗情画意,跃然纸上,教学中我利用直观看图让学生边看边想象理解诗句意思,引入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这里处理较好,教学效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我还让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悟文中人物形象特点。诗中,天真烂漫的小牧童,是孩子们喜欢的。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学生对隐者的理解方面的教学设计不是很多,学生体会隐者的高尚品格及作者的感情不够深,因此读诗的感情不充沛,写作指导也不到位。 教学《所见》时,诗的意境体会不够。

课前让学生阅读第9课《推敲》,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贾岛对文学创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同时适当补充因为与韩愈结缘,贾岛还俗,多次参加进士考试未中的坎坷经历,从而明白贾岛在《寻隐者不遇》中流露出对隐者仰慕、钦羡之情。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隐者”的理解。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朗读课文。(略) (2)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 两首古诗简单易懂,各有20个字,我们可以通过反复朗读的形式,去背诵课文。在诵读中进一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

3.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答案大家找〕 (1)不知处:不知道在哪个地方。诗句的意思是:就在这座深山中,云雾迷漫,不知在何处。 (2)意欲:心想。诗句的意思是: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着的蝉吧,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唱歌了。

4.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名师来指导〕 诗人仰慕隐者,为寻访隐者,满怀希望地来到了云雾迷漫的山林中的松树下,不见隐者,只遇到隐者的小徒弟。小徒弟的回答对师傅的去处给了大致的方向,使诗人刚才失落的心情稍稍有了些安慰,然而云雾迷漫不知在何处的补充,却又把诗人的一线希望彻底打碎了。在理解诗意时要注意补上诗中省略了诗人询问的情形。

〔答案大家找〕 山林幽深,云雾迷漫,诗人为寻访隐者,来到了这山林中。 在松树下,诗人满怀希望地问童子:“你师傅到哪里去了?” 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 “你师傅去哪里采药了?”

“就在这座山中。只是山高云雾迷漫,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 1.贾岛

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作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贾岛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他唯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功夫。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代表作品《长江集》,另有小集《诗格》《唐诗纪事》等。

2.袁枚

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左右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今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袁枚与大学士纪晓岚素有“南袁北纪”之称,袁枚倡导“性灵说”,为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3.蝉的秘密

蝉是怎么鸣叫的?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