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三中片区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0-11-28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三中片区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下列变化或用途主要体现物理性质的是( )

A. 浓硫酸滴在白纸上,白纸变黑 B. CO2参与光合作用 C.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品来治疗胃酸过多 D. 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2. 如图是甲、乙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粒子是原子 B. 乙粒子是阴离子

C. 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 甲、乙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3. 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单质锌 C. 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Ag+

方案一:Cu方案二:Cu

CuO

CuSO4

B. 滤渣中一定含有Cu、Ag、Zn D. 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CuSO4[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比较上述两个方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

①节约能源 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 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④提高铜的利用率

A. ②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B. 灭火 D. 制尿素

D. ①②③④

6.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即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与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干冰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C. 制纯碱

7.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A. 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盐,硝酸铵中没有金属离子,因此不属于盐 B. 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一定是混合物 C. 若“

”表示氧原子,则“

”和“

”都表示的是化合物,且都是氧化物

D. 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20%的氯化钠溶液时,量水时俯视或称量的氯化钠药品不纯,均使溶质的质

量分数减小 8. 如图所示,每一个环代表一种物质,两环相交代表两者能发生反应,下列选项中符合该图要求的是( )

B.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气体

C.

实验室制取氢气

A B C D ① Fe2O3 Cu 氯化银 Fe ② CO O2 硝酸钠溶液 ZnSO4溶液 ③ Ca(OH)2溶液 C 稀硫酸 BaCO3 ④ CuO CO2 稀硫酸 ⑤ 稀盐酸 H2O Na Mg(OH)2 CuSO4溶液 A. A

选项 实验目的 B. B C. C

所用试剂或方法 D. D

9.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分离、除杂等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 为了探究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到硝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

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铜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鉴别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硝酸钡溶液,过滤 取样分别滴加BaC12溶液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第1页,共11页

12. 现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到一定量的 Na2CO3 固体中,得到的数据与图象如图所示。

A.

恒温蒸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B.

分别向等质量的锌与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同种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铁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加入足量同种稀盐酸

(1)B 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请计算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01%)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3. 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

所示,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如果A为黑色固体、B为红棕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E为无色气体,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如果C是一种浅绿色溶液,D是红色固体单质,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A与B反应所属的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4. 硫酸锰可用于饲料营养强化剂和媒染剂,其生产原材料软锰矿

(MnO2)、菱锰矿(MnCO3)中常混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镁等杂质。

Fe3+为3.5,Mn2+其生产工艺如图1:(提示:完全沉淀离子的pH值:

为10.8,Mg2+为11.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1. 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我们可以用______来区别硬水和软水。 (2)纯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电池放电时可将______转化为电能。

(3)辽宁舰航母编队首次精彩亮相南海阅兵。辽宁舰大量使用了合金,一般来说,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更______。

(4)使用脱硫煤能减少______(填物质的名称)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

(5)我国研制出比漂白粉更高效的饮用水消毒剂“ClO2”,完成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ClO2=2ClO2+______,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

(6)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某块农田地处硫酸厂附近,检测土壤浸出液显酸性,不适合小麦的生长,要改良这块农田,应该施用______(填化学式)。

(7)永春被称为“芦柑之乡”。芦柑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实验室常用______来测定某种芦柑汁的酸碱度。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1)酸浸时,需将原材料固体研碎,其目的是______。

(2)碳酸锰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反应器中,还发生反应MnO2+2H2SO4+2FeSO4=MnSO4+Fe2(SO4)3+2X,则X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反应器所得溶液含过量的硫酸,所以酸度小于3.5.生产时,需往沉淀池加入适量的MnCO3,其目的是______。 (4)过滤所得混合液中的成分是硫酸锰和硫酸镁,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操作I是指在______(填“60”或“100”)℃时,蒸发水分、浓缩结晶,得到较多的MnSO4•H2O,然后要趁热过滤。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第2页,共11页

15. 认真分析下列各图,回答相关问题。 17. 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向 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粒如图1,请写出微粒“

”代表的离子______(填离子符号)。

(2)图2实验中,注入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水,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 U 形管左端液面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请写出图3实验中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图4实验中,若观察到______现象,说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16. R 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

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

(1)图 1 的操作中出现错误的有______(填序号)。

(2)从图 1 获悉,该同学制取的气体的反应原理可能是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3)若用图 2 中的装置替换 D 装置,其优点是______。 (4)若制取氨气时,收集装置只能用 F,而不能用 E 和 G,由此可知氨气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 (5)用装置 G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______端进入(填b或 c)。

18.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被部分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他们对此产生

兴趣,并展开探究:

【资料】Na2SO4 溶液显中性;CuSO4 溶液显酸性

【分析讨论】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这瓶无色溶液不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是什么呢?兴趣小组同学对这瓶无色溶液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想: 猜想 1:H2SO4 猜想 2:Na2SO4 猜想 3:BaSO4 猜想 4:CuSO4

【实验探究】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排除了猜想______(填序号),并设计实验验证其余猜想,请填写

下列空白: 实验方案 方案一: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方案二: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1)t1℃时,将 30g 氯化铵固体溶解在 50g 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2)在图2中,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 R 是______(填“硝酸钾”或“氯化铵”)。 (4)关于图 2 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猜想 1 成立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 1 成立 【结论】由此确定猜想 1 成立,该瓶无色溶液是稀硫酸,并给试剂贴上“稀硫酸”的标签。

【评价与反思】(1)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操作中有明显的错误,存在错误操作的方案是______(填“一”或“二”或“一和二”)。

(2)上述两种实验方案的原理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3)小兰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其中也能证明猜想 1 成立的方案有______

第3页,共11页

(填序号)。

A.取样加入碳酸钠 B.取样加入氧化铜 C.取样加入氢氧化铜 D.取样加入锌

第4页,共11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答案】B

【解析】

解:A、浓硫酸滴在白纸上,白纸变黑是浓硫酸的脱水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CO2参与光合作用,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用含氢氧化铝的药品来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氢氧化铝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是利用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浓硫酸、二氧化碳、氢氧化铝、石油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

解:A、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中性、酸性,均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B、氯化氢气体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二氧化碳不能,图中实验可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法正确。

C、实验室制取氢气,常采用锌和稀硫酸反应,稀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D、氯化钡溶液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实验方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分别显中性、酸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氢气体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

解:A、甲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粒子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

C、两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均是8,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用密闭装置。

D、甲、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

故选:D。

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C、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和过量的锌,滤液中含有硝酸锌,所以

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第5页,共11页

分析判断 4.【答案】B

【解析】

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银不与硝酸铜反应,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加入的锌过量,所以把铜全部置换出来,滤渣中含有铜

A、滤渣中一定含有Cu和Ag、Zn,故A错误; B、滤渣中一定含有Cu、Ag、Zn,故B正确;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不含Ag+,故C错误;

D、每65份质量的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所以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5.【答案】A

【解析】

因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制冷剂、人工降雨等;二氧化碳制纯碱是因为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用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等生产纯碱的.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7.【答案】C

【解析】

解:A、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盐,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氯酸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因此若“O”表示氧原子,则““

”都表示的是化合物,且都是氧化物,故正确。

”和

解:第一个方案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产生硫酸铜和水,因此反应过程

D、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 20%的氯化钠溶液时,量水时俯视,量取的水少,使溶质的质量分数

中没有污染物;

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第二个方案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因此,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

故选:C。

方案二不合理。方案二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就不能反应了,硫酸的利用率低,

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而方案一可反应完全,因此方案一可以提高硫酸的利用率,更环保。

B、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故选:A。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评价实验方案要从反应的可操作性,生成物的性质,环保节能等方面分析。由于浓硫酸与铜直

D、根据物理变化过程中也可能伴随着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接反应时会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第一个方案环保并且使用的硫酸量较小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盐的特征、物质的分类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题难度较大,依据题目的要求结合反应原理分析即可;分析一个反应的可行性要从多方面分析,如从反应的可行性,环保安全,操作简便,经济节能方面考虑。 6.【答案】B

【解析】

8.【答案】B

【解析】

解:A.Fe2O3和CO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Fe和CO2;CO和Ca(OH)2不反应;Ca(OH)2溶液和CuO不反应,故A错误;

B.Cu和O2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CuO;C和O2在点燃条件能生成CO2或CO;C和CO2在高温的条件下能生成CO;CO2和H2O能反应生成H2CO3,故B正确;

C.氯化银和硝酸钠不反应;硝酸钠和稀硫酸不反应;Mg(OH)2和CuSO4不反应,故C错误;

第6页,共11页

解:

干冰做制冷剂和人工降雨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制纯碱和制尿素都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故答案选B。

D.Fe和ZnSO4不反应;ZnSO4和BaCO3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常见酸碱盐及氧化物、金属的有关性质着手进行分析,采用排除法进行分析;要涉及到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即物质间结合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反应才能进行。

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C

【解析】

解:A、恒温蒸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完成此题,要明确各反应发生的条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即可。

9.【答案】B

【解析】

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等质量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铁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溶液中铁元素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D、向等质量的镁与氧化镁中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大,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则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的质量多,故选项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C。

A、恒温蒸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B、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等质量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进行分析判断。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铁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酸铜能与适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硫酸钠溶液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2SO4溶液和AgNO3溶液均能与BaC1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判断。

B、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

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

确的图象。

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

11.【答案】肥皂水 化学能 大 二氧化硫 2NaCl +4 Ca(OH)2 pH试纸

【解析】

解:

(1)加肥皂水后生成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成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所以可以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2)纯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电池放电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7页,共11页

(3)一般来说,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相比,硬度更大;

(4)使用脱硫煤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但仍会产生较多的 二氧化碳,不能减缓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

(5)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前钠、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氯、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2、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物质的化学式为NaCl。 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

(6)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化学式为:Ca(OH)2; (7)用pH试纸来测定某种芦柑汁的酸碱度。 答案:

(1)肥皂水; (2)化学能; (3)大;

(4)二氧化硫; (5)2NaCl;+4; (6)Ca(OH)2; (7)pH试纸。

(1)根据肥皂水能够区分软水和硬水解答; (2)根据能量的转化解答; (3)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

(4)根据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形成的原因解答;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等号两边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解答。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二氧化氯的化学式进行解答。 (6)根据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进行分析;

12.【答案】Na2CO3、NaCl

【解析】

解:B 点时,二氧化碳没有达到最大量,所以此时有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碳酸钠,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Na2CO3、NaCl。 设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73 44 50gx 0.44g =x=1.46% 故答案为: (1)Na2CO3、NaCl; (2)1.46%

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13.【答案】O2 2Fe2O3+3C−4Fe+3CO2↑ HCl或H2SO4 置换反应

【解析】

高温

解:(1)如果C是一种浅绿色溶液,D是红色固体单质,则E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其化学式是HCl或H2SO4,A是铁,B可能是氯化铜或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Fe+CuCl2=FeCl2+Cu或Fe+CuSO4=FeSO4+Cu.A为黑色固体,B为红棕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是无色气体,可知A是碳,B是三氧化二铁,C是二氧化碳,D是铁,E是氧气,氧气的化学式是O2,碳和三氧化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2O3+3C

4Fe+3CO2↑;

(2)如果C是一种浅绿色溶液,D是红色固体单质,则E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其化学式是HCl

(7)根据用pH试纸来测定某种溶液的酸碱度进行解答;

或H2SO4,A是铁,B可能是氯化铜或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Fe+CuCl2=FeCl2+Cu

此题是利用化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难度比较小,可以体现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能激

或Fe+CuSO4=FeSO4+Cu,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

发同学们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8页,共11页

故答案为: (1)O2 2Fe2O3+3C

4Fe+3CO2↑;

热过滤可以防止温度降低造成MgSO4•7H2O结晶析出,使得到的MnSO4•H2O纯度更高,故填:60;防止温度降低造成MgSO4•7H2O结晶析出,使得到的MnSO4•H2O纯度更高。 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HCl或H2SO4 置换反应。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制备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根据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可知C二氧化碳;红棕色固体B为三氧化二铁,黑色固体A为碳,然后根据相关信息推断出其他物质并正确书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根据C是一种浅绿色溶液可知C硫酸亚铁或氯化亚铁;红色固体单质D是铜,然后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推断出其他物质,再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解答。

K2CO3+Ba(OH)2=BaCO3↓+2KOH,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粒如图1,由微粒的变化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各种物质的性质,才能够判断物质之间相互转化时的反

可知,微粒“

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可以进行各方面的判断。

14.【答案】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MnCO3+H2SO4=MnSO4+H2O+CO2↑ H2O 把溶液的

pH调至3.5,让铁离子完全沉淀 60 防止温度降低造成MgSO4•7H2O结晶析出,使得到的MnSO4•H2O纯度更高 【解析】

15.【答案】K2CO3+Ba(OH)2=BaCO3↓+2KOH Ba2+ 升

高 2NaOH+CO2=Na2CO3+H2O 3Fe+2O2−Fe3O4 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解析】

点燃

解:(1)图1实验:向 K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代表的离子Ba2+。

(2)由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压强变小了,所以观察到 U 形管左端液面升高,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方程式是:3Fe+2O2

Fe3O4。

解:(1)酸浸时,需将原材料固体研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碳酸锰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硫酸锰、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CO3+H2SO4═MnSO4+H2O+CO2↑;反应器中,还发生反应

MnO2+2H2SO4+2FeSO4=MnSO4+Fe2(SO4)3+2X,反应前含有1个Mn原子,2个Fe原子,4个H原子,2个S原子,18个O原子,反应后含有1个Mn原子,2个Fe原子,个S原子,16个O

(4)图4实验中,由于铵盐遇碱在加热时生成了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了氨水,氨水显碱性,若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现象,说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故答为:(1)K2CO3+Ba(OH)2=BaCO3↓+2KOH,Ba2+.(2)升高,2NaOH+CO2=Na2CO3+H2O;(3)3Fe+2O2

Fe3O4.(4)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1)根据微粒的变化和碳酸钾与氢氧化钡的反应分析回答。

原子,故2X中含有4个H原子,2个O原子,故X是H2O,故填:

(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以及压强的变化分析回答;

MnCO3+H2SO4═MnSO4+H2O+CO2↑;H2O;

(3)根据铁丝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器所得溶液含过量的硫酸,所以酸度小于3.5.生产时,需往沉淀池加入适量的MnCO3,

(4)根据氨气溶于水形成了氨水,氨水显碱性分析回答。

可以利用碳酸锰与硫酸反应,把溶液的pH调至3.5,让铁离子完全沉淀,故填:把溶液的pH调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应加强学习。

至3.5,让铁离子完全沉淀。

(4)操作I是指在60℃时,蒸发水分、浓缩结晶,得到较多的MnSO4•H2O,然后要趁热过滤。趁

16.【答案】70 37.5% 硝酸钾 BCD

【解析】

第9页,共11页

解:(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30g氯化铵固体溶解在50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是70g;

(2)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37.5%;

(4)若制取氨气时,收集装置只能用 F,而不能用 E 和 G,说明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易溶于水,故填:密度小于空气、易溶于水。

(5)用装置 G收集氢气时,氢气的密度小于水,故氢气应从b端进入,故填:b。

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8.【答案】BD 3、4 溶液变红色 一和二 方案二错误,这是因为硫酸钠也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

色沉淀硫酸钡 ABCD

【解析】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硝酸钾,因为升温后60gR能全部溶解在100g水中; (4)A.①、②、③中,②、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B.R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使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故正确

C、②中的清液恰好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③中清液是析出晶体后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正确;

D、图中说明温度,所以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故正确。 故选:BCD。

故答案为(1)70;(2)37.5%;(3)硝酸钾;(4)BC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答案】AC CaCO3+2HCl=CaCl2+H2O+CO2↑ 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密度小于空气、易溶于水 b

【解析】

解:【分析讨论】

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这瓶无色溶液不可能是碱、氧化物。 故填:BD。

猜想 1:H2SO4 猜想 2:Na2SO4 猜想 3:BaSO4 猜想 4:CuSO4

【实验探究】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排除了猜想3、4,这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水,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 故填:3、4。

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即溶液中含有硫酸,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方案 方案一: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方案二: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解:(1)图 1 的操作中出现错误的有AC,A中试管底部不能抵在桌面上,C中不能用手拿药品,且试管不能竖立,故填:AC。

(2)从图 1 可以看出,该反应是块状固体和液体的反应,可能是制取的二氧化碳,故该同学制取的气体的反应原理可能是CaCO3+2HCl═CaCl2+H2O+CO2↑,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若用图 2 中的装置替换 D 装置,则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故填: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色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操作 第10页,共11页

实验结论 猜想 1 成立 【评价与反思】

猜想 1 成立 (1)老师指出同学们在实验操作中有明显的错误,存在错误操作的方案是一和二,这是因为方案一中石蕊试液直接滴入试剂瓶中不正确,方案二中滴管伸入试管中不正确。 故填:一和二。

(2)上述两种实验方案的原理方案二是错误的,原因是硫酸钠也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故填:方案二错误,这是因为硫酸钠也能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3)A.取样加入碳酸钠,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稀硫酸,该选项能够证明猜想1是否正确;

B.取样加入氧化铜,如果固体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该选项能够证明猜想1是否正确; C.取样加入氢氧化铜,如果固体溶解,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该选项能够证明猜想1是否正确; D.取样加入锌,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硫酸,该选项能够证明猜想1是否正确。 故填:ABCD。

硫酸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溶液; 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钡离子能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1页,共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