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20分)
1.前馈; 2.超极化; 3.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4. 射血分数; 5. 肺牵张反射; 6. 节律性分节运动; 7.体温调定点; 8. 重吸收; 9. 时间总合; 10. 去大脑僵直; 二、选择题(20分)
1 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体循环动脉血压下降 B 醛固酮分泌增多 C 肾血流量减少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 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增加
2 球管平衡是指
A 近球小管对滤过液的重吸收率为65%~70% B 肾小球滤过率等于肾小管吸收率 C 肾小管的重吸收率为65%~70% D 肾小球滤过率随肾小管吸收率而变化 E 以上都不是
3 各种感受器均各有其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称为感受器的 A 阈值 B 阈刺激 C 感觉阈值 D 适宜刺激 E 适宜强度 4 视杆细胞中的感光色素是
A 视蛋白 B 视黄醛 C 视紫红质 D 视紫蓝质 E 视色素 5 神经元的胞体与轴突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交换依赖于
A 血液供应 B 细胞外液 C 顺向轴浆流动 D 反向轴浆流动 E 双向轴浆流动
6 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哪种离子的跨膜移动有关 A Ca2+内流 B Ca2+外流 C Na+内流 D Na+外流 E K+外流
7 下列哪项反射活动中存在着正反馈
A 腱反射 B 排尿反射 C 减压反射 D 肺牵张反射 E 对侧伸肌反射 8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 多巴胺 B 乙酰胆碱 C 5-羟色胺 D 去甲肾上腺素 E 血管活性肠肽 9 下丘脑是较高级的
A 交感神经中枢 B 副交感神经中枢 C 内脏活动调节中枢 D 躯体运动中枢 E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中枢
10 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
A 瞳孔缩小 B 逼尿肌收缩 C 肠蠕动增强 D 心率加快 E 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11 体内大多数由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转送到靶组织的方式是
A 远距分泌 B 腔分泌 C 旁分泌 D 自分泌 E 神经分泌 12 下列哪一项不是生长素的直接作用
A 诱导肝产生生长介素 B 促进脂肪分解 C 促进软骨生长 D 增强脂肪酸氧化 E 抑制外周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 13 在月经周期中,形成雌激素分泌第二个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 卵泡刺激素分泌增加 B 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 C 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D 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减弱 E 孕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13.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生有关的离子通道是
A.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 B.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 C.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 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镁通道 E.化学门控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 14 血液凝固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 A 因子X的激活过程 B 凝血酶激活过程 C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D 有无血小板参与 E 有无Ca2+参与
15 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min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 快速充盈相 B 减慢充盈相 C 等容收缩相 D 减慢射血相 E 心房收缩期
16 下列物质中缩血管作用最强的是
A. 肾上腺素 B. 肾素 C. 血管紧张素Ⅱ D. 内皮素 E. 组胺 17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反映下列哪项的高低
A 动脉血压 B 静脉血压 C 毛细血管 D 静脉回心血量 E 循环系统血液充盈的程度
18 在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最低的时相是
A 心房收缩期末 B 等容收缩相末 C 快速射血相末 D 减慢射血相末 E 快速充盈相末
19.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内哪种细胞合成分泌的
A. 肺泡Ⅰ型上皮细胞 B.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C. 气道上皮细胞 D. 肺成纤维细胞 E. 肺泡巨噬细胞 20 用阿托品阻断M受体可导致
A 唾液分泌增多 B 胃液分泌增多 C 胰液分泌增多 D 吞咽困难 E 胃肠运动减弱 三、填空题(20分)
1. 胃泌素是由____分泌的。
2. 促使胃蛋白原激活的物质是____。
3. 人体安静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是____。运动或体力劳动时最主要的产热器官为_
___。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在排卵前体温__。 4. 醛固酮主要生理作用是促进____重吸收和____排出。
5. 甲状腺激素可促进蛋白质____,但血中T3、T4过多时则____。
6.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其神经元的结构基础是____,中枢神经内反馈作用的结构基础是____。
7. 躯体神经支配____活动,植物神经支配____的活动。 8. 老视眼的原因是____的弹性____,表现为近点____。 9. 肌肉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因素是____的释放。 10. 离子通道有____、____、____三种状态。 四、简答题(20分)
1.为什么说胰液是最重要的消化液? 2. 胸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 有何生理意义? 3. 试述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通路。 4. 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五、问答题(20分)
1. Ca2+在体内参与了哪些生理过程? 2. 试述中枢抑制的基本方式与作用机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