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1届福建省东山二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学课件)

2022-03-15 来源:榕意旅游网
授课:东山二中陈贵武第一课时诗歌知识储备第五单元古诗歌鉴赏【考查预测】一、命题规律从近几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命题情况分析探究,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命题的基本规律。从全国各地的试卷看,有以下几点规律:1.从选材上看,热点是唐宋诗词,也有涉及元曲和明清诗歌。这与新课程古代诗歌系列的选修基本合拍,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基本理念,考生可以将复习重点投放到中国古典诗歌高峰的唐宋诗词上。2 .从阅读对象的题材看,一般是以借景(或托物)抒情的短诗为主,其阅读难度为一般考生能够读懂。有的是提供了简单的写作背景,但阅读起来又有区别层级的作品。3.从具体阅读内容看,它可以是对诗句在诗作中的语境意义的理解与分析,可以是对艺术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概括分析,也可以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概括综合评价。4.题型设置,主要为主观题。主观题的命题角度为:从关键词发问;由前人的评论设题;注重梯度,从诗词的内容或背景上设题。部分试题具有诗评、诗论、对比阅读“三位一体”的设题特点,而开放性阅读则成为试题中的一个亮点。5.就考查重点而言,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往往不是单一进行,而是综合起来考查的,注重对作品的整体认知――集中体现在对意境、风格、艺术手法等的评价和体会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鉴赏能力。二、命题前瞻1 .201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命题仍以主观表述题型为主,且更加开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加强能力考查。北京卷同类题目设客观、主观两种题型,上海卷同类题目分设填空题和简答题。2.唐诗、

宋诗、宋词,仍将是考题选材的主要部分,明清诗歌渐入命题范围。选用诗词名家名篇和非名家名篇将会并重,尤其是那些包含名言警句的短小精悍的抒情诗和充满理趣的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将会得到充分重视。在此基础上,选材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3 .诗歌语言的品味仍会是诗歌鉴赏的第一考点和切入点。它包括字词的品评、“诗眼”设置、富有意蕴的细节的鉴赏等。4.往年高考所选诗作多是写景抒情类的诗歌,今后应该适当关注叙事写人类的诗歌(尤其是短歌体的古诗),评述议论类的诗歌。5.比较鉴赏题型的设置,也可能是福建高考命题的一个突破点。从福建省近四年的高考试题看,从选材上看,基本稳定在唐宋诗歌;从考点设置上看,对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的考查是热点,连考三年;2009年考查了内容理解以及景与情的关系,近几年对诗歌意象以及意境的考查比较少,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方法点拨】一般而言,由于时代距离以及文化底蕴、文言功底、鉴赏方法和经验不同等原因,古诗鉴赏对中学生而言有着比鉴赏现代文多得多的障碍和难度,但应该相信,只要有存在就不会没有出口。在这里,先给中学生朋友介绍一下古诗词鉴赏的易用而十分有效的方法——“八看”。一看标题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往往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以及诗歌的类型等。我们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应注意从题中去挖掘有效的信息以帮助我们解读诗词,而且有不少诗歌的考题设置和诗歌的题目有关,研读诗歌的题目,往往可以得到提示性的暗示。①把握大意: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

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透过标题“览古”二字,我们可知该诗是怀古咏史诗。透过“越中”二字即可知道所咏的历史对象。至此,盛衰之感、讽喻之情就已跃然纸上了,再结合全诗,就不难把握该诗的情感――作者借过去的统治阶级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万世不竭,而最终归于幻灭的史实来警醒世人,更是要讽喻现在的统制者。②感知情感如陆游的《书愤》,一个愤字,情感已跃然纸上,再如:王勃的《别薛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从标题中的“别”、“送”等字就可以窥见到作者流露出来的离情别意了。还如《闺怨》《芙蓉楼送辛渐》《春夜喜雨》等众多标题,只要有看标题这个意识,就可以从抒情字眼里很容易把握作品情感。③了解写作技巧如贺知章的《咏柳》一诗,一看便知是咏物诗,从中可以推知该诗至少使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再如王勃的《咏风》“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从标题看是咏物诗,再结合全诗内容看,作者是托“风”这个意象的特征来表现自己崇尚高尚的风格和勤奋的精神的志趣,其手法不外乎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等。而那些借景抒情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一看便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再如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从题目看,“望”就是观,“野”是处所,便可推知是借景抒情诗。其写作技巧也就不言而喻了。二看作者鉴赏诗歌最好要“知人论诗”,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人生境遇.有不同的人生体验,有不同的志趣与追求,而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外化,因

此不同的诗人就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的基调居多,忧国忧民的思想是他的主旋律;而“豪放飘逸”则是李白不变的气度,愤世嫉俗是他人生的写照;“建功报国”是陆游的永恒主题;“恬淡优美、含蓄生动”是王维的特质;“清丽俊逸”是李商隐的诗风;“苍凉雄健”是“三曹”的共性。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如读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诗所体现的豁达和豪迈。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三看注释古诗词鉴赏命题时有这样的规律,直接关系到理解文本或回答问题时可能给考生造成障碍的内容,往往会出示注释,或是对诗中的有关意象作解释,或是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这将给考生以极大的帮助和提示。对此我们要紧扣有关信息去解读,决不能置之不理,或是熟视无睹,特别是介绍背景的注解,我们一定要把诗歌放到相应的背景中去揣度,要分析诗人在此背景下会是怎样的情感,在诗中可能会流露出怎样的思想。如:鉴赏南宋汪元量的《湖州歌》(其六),下面的注解是“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这一信息对考生很重要,考生扣住了这一信息就自然会把诗人和国家衰亡的情感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准确的把握思想情感,就不会转向念家思亲人的主题,如不紧扣这一注解很容易转向这些方面,那就和诗人的情感大相径庭了。如: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

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鉴赏该诗,如果不结合注释,一般只能理解到作者的孤独寂寞,但这远远不够,如果再结合注释,结合此时作者的遭遇,就不难深入地体会到作者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愁苦了。因此,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要关注注解,要充分运用注解的信息为鉴赏诗歌服务。钟陵禁烟寄从弟李中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注】①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4分)答:柳絮和落花四处飘散,一副萧索的景象;夕阳西下,让人觉得无限惆怅。通过对落絮、飞花、夕阳这些景物的描写,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对亲人无限的思念之情。(2)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2分)答:古人多用杜鹃啼鸣表示思乡,黄昏时分,杜鹃哀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