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2024-01-17 来源:榕意旅游网
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现象。这种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生理方面的身高、体重、视力、速度、耐力、动作等差异,心理方面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理想、需要、情感、意志品质等差异,还有知识背景差异、生活阅历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有着不同的表现,每个学生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教学的设计、实施及测评都必须在研究分析这些差异的基础上进行。 以上提到的差异是在教学进行之前就存在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如努力程度、反应速度、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等也存在差异,导致教学的结果也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发展的水平、提高的程度,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上都会存在差异。由于学生各自的独特性,即使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也不可能是相同的。再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也有不同,比如有的人自我表现欲很强,有的人则比较拘谨、胆怯;有的人反应速度快,有的人则反应速度慢;有的人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的人则只顾表达自己的见解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这些差异,及时调控学生的行为,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那么,面对如此之多的差异,教师应该如何施教才好呢?

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差异。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都能实现主动发展。教师要树立学生个性发展观,因为从根本上说,教学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这种发展并非填平补齐式的均衡发展,而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条件得到适合自己特质的发展。不顾事实的一刀切,要求齐头并进,或只强调统一,或“只顾两头、不顾中间”都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也不能使学生都得到适当的发展。

其次,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这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根据学生特点施教的前提条件。具体地说,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社会背景、生理条件、健康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智力发展特点等等。研究和了解学生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课内外活动的观察,对学生作业、作品的分析,与其他任课教师的交谈,进行家访等。用这些方法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大体特征。另外,通过专门的测验、考试、问卷调查以及标准化的教育与心理测试等则可以更确切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发育与成长状况、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如各科考试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智力测验可以了解学生的智力状况、思维特征、兴趣倾向等。有的可以由教师自己做,有的则可以请专门的教育心理测试工作者来做。

随着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探索到进行“教育会诊”是教师研究学生的一种较为先进、有效的方法。所谓教育会诊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育理论工作者会合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家长,一起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学校表现特点,提出教育学生的具体办法。一般来说,教育会诊的步骤是:①明确会诊的目的;②确定参加者,通常有班主任、各科任课教师、家长等;③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详细说明对某个学生的看法,并列举理由;④组织集体讨论,广泛听取各方意见;⑤共同为学生写鉴定,确定其学业不良和违反纪律的主要原因,提出

预防和克服的有效措施;⑥根据鉴定材料,对教师活动作出分析,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第三,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及形成个别差异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如生理遗传方面的原因、家庭背景的原因、生活环境的原因、个人主观方面的原因等等。教师对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原因要正确分析,对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不能控制的,要一一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优势的一面,也有薄弱的地方,彼此之间都会存在着差异。比如在思维类型上有的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在学科门类上有的语文学习优秀,有的数学成绩骄人;在性格上有的乐于助人,有的争强好胜等等。教师就要对学生表现出的这些差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区别对待。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个别差异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年龄、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的变化,个别差异也会发生变化。教师应该动态地看待学生的发展,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第四,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班级教学要想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是很难实现的。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教学要求,在当前这种传统的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下,成为十分突出的矛盾和困难。因此,需要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改造。首先可以把全班学生进行大体的分类,结合具体学科和活动,把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类,然后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测试评分等方面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措施,把集体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等各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桂林山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一课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给后进生的要求是:自己读一读,试着找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给中等生的要求是:结合书后问题1和问题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给能力强的学生的要求是: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谈一谈读后的体会。这样学生就能对号入座,按不同的目标去学,做到事半功倍。又比如课堂提问,可以分层进行,先易后难,中差生优先回答,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并有所收获。再比如在评价方面,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对他们说:“你的思考很有深度,令我吃惊。”对于中等生,可以对他们说:“你说的已经接近答案了,你肯定能钻研课文,作出更精彩、更出色的回答。”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对他们说:“你说的意思,我明白了,如果再表达清楚些那就更好了,再试一试。”这样通过不同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收到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