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初探

2020-03-28 来源:榕意旅游网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新课导入初探

[摘要]新课导入设计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环节,而且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颁布,势必要求对传统的教学导入方法作出改进和创新。本文试分析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对新时期出现的导入方法作出归纳。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新课导入

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导语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就像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渗透主题,创造情景的作用。恰当、简洁、生动,或风趣幽默的导语,会有效地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扣准学生的心弦,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迅速形成教学高潮。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如果由于教师采用恰到好处、引人入胜的导入方法,从课的一开始,学生就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方法手段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究。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精神品格,使师生双边活动更加融洽地开展。同时,导入不仅只在于一节课的开始,在每个知识点的讲授之间,知识点间的过渡和新知识的导入也同样重要。因此,我这里所说的导入不仅针对课时的开始时候,而且包括了授课过程中的过渡与承接。

那么怎样的新课导入是好的,是成功的呢?我认为新课导入应该符合下面几个要求。 1.新颖性

老生常谈的材料固然有用,但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引人入胜。比如我在讲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时,这样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时我给学生几个词语,像黄绿色、卡卡、热带雨林、咖啡、葡萄牙语,让学生思考它们和世界上的哪个国家的特征最吻合。这样学生就被我的问题迅速带到课堂上来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直观性

地理教学中很多事物都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比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我在讲地球自转方向时,一边用手中的地球仪演示,一边让学生观察地球是如何自转的。这样学生立刻就被我手中的地球仪吸引住了,异常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教学活动进入高潮。

3.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人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激发兴趣就是要使学生智力活动始终在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作用下,在情绪高涨的氛围中进行,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自觉积极地学习。比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中在讲两地的“人多地狭”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式的问题:假设你是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长官,你该如何解决本区出现的人多地狭的问题?学生立刻以长官的姿态向老师展示自己心中独特的想法,积极融入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中。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里根据教学实践和平日的积累,举例探讨一些方法。

一、“设置悬念”导入。“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如何提问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我认为关键是要根据问题本身的特点进行提问设计。如讲到《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时,上课一开始,我便问:“同学们,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这究竟是天在转还是地在转?”从而引出地球的运动,让学生自觉地从课文中探寻出问题的答案,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图片导入。地理中很多图片更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特征。如在讲《日本》时,我展示了“和服”“樱花”“富士山”“寿司”四幅图片导入新课,学生迅速被生动的画面吸引住了,带着好奇心迫切想了解日本这个国家。

三、歌曲导入。在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歌曲,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讲《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节时,上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

高亢激昂的歌声感染了每一个学生,接着提问:这位老人是谁?他到底是在哪里画的圈?崛起了哪些城市?这样,让学生在歌声中达到感知地理事物的目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四、视频导入。根据新课的内容,播放学生非常喜爱的视频短片,然后及时引入新课。又

如在《中东》一课播放一个有关中东战争的Flash视频,看后提出问题:此短片中涉及到一个地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追问:我们在本学期所学的第六章第二节中提到的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就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那么它在哪里呢?——中东。短片主要涉及两个人物:拉登和萨达姆,萨达姆是哪一个国家的前任总统?——伊拉克。这一国家在哪一地区?——中东。由此引出课题。这样引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复习导入。《教学论》中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坍的建筑物,而是添建一层新的楼房。”古语说:“温故而知新。”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如我在讲到《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时,直接提问: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构成包括什

么?——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接着继续提问:其中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哪一个?——新疆。顺理成章,转入新课的讲授。

六、诗歌导入。诗歌是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思想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哲理性,不仅能给人一种语言美的享受,而且里面还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若能运用好诗歌来导入新课,将能够创设美好的意境,吸引学生去探求知识。如在讲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内蒙古高原时,首先朗诵《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窿,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绪带到茫茫草原上。这种课前朗诵一段诗词,创造一种情境,一种气氛的方法,可以集中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地图导入。

地图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工具。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突出特点。传授地理知识,讲授地理事实,分析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等,都必须依靠地图。在新课导入时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旧有的知识,为获得新的知识开启大门。如在讲《美国》,上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好“世界政区图”或“东西半球图”。教师提问:“如何描述美国在世界中的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美国位于哪个半球?”。学生能够从图中读出有关美国的位置特征及半球位置,但是会不全面。老师边指图边讲道:“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从海陆位置看,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东南临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接壤,西南与墨西哥接壤,是世界上面积第四大国。从纬度位置来看,本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北温带。从东西半球上看,美国位于西半球。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美国的概况。”利用地图解释题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出了本课的中心内容或所讲知识的范围,为新课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总之,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巧、准、新”,力求因课而异,有所创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长,喧宾夺主,要充分发挥导语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