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巧用圆锥曲线定义求最值问题
在求解有关圆锥曲线的最值问题时, 通常是利用函数的观点, 建立函数表达式进行求解。但是, 一味的强调函数观点, 有时会使思维陷入僵局。这时, 若能考虑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来求解, 问题就显得特别的简单。下面就列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以说明。
12题: 例1、2008年福州市数学质检文科、理科的选择题第题: 22如图,M是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x-y=2右支上任一点,若点M到点C(3,1)与点B的距离之和为S,则S的取值范围是( 的取值范围是( )
A、é26+2,+¥ B、é26-22,+¥
ëëC、é26-22,26+22 D、é26-2,+¥
ëë))))
分析:此题的得分率很低,用函数观点求解困难重重。此题的得分率很低,用函数观点求解困难重重。若能利用双曲线的第用函数观点求解困难重重。若能利用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则势如破竹。解法如下: 一定义,则势如破竹。解法如下:
连结MA,由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可得:MB+MC=MA-2a+MC =MA+MC-22³AC-22=26-22 当且仅当A、M、C三点共线
时取得最小值。如果此题就到此为止,时取得最小值。如果此题就到此为止,未免太可惜了!如果此题就到此为止,未免太可惜了!于是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作如下的探究: 作如下的探究:
(1)如果M点在左支上,则点M到点C(3,1)与点B的距离之和为S,则S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2)如果M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x+y=1上任一点,若点M到点
43æ1ö的最大值是多少? Cç,1÷与点B的距离之差为S,则S的最大值是多少?
2èø22x2(3)如果M是以A、B为焦点的椭圆4+y2=1上任一点,若点M到点3æ1ö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Cç,1÷与点B的距离之和为S,则S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è2ø分析:连结MA,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可得: ,由椭圆的第一定义可得: MB+MC=2a-MA+MC=2a-(MA-MC),当且仅当A、M、C三点共线时取得最大、最小值,如上图所示。对于抛物线,也有类似的结论,由于较简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简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例2、2008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题选择题文科第12题、理科的第11题: 题: 22双曲线x2-y2=1(a>0,b>0)的两个焦点为F1、F2, 若P为其上一点,且ab|PF1|=2|PF2|,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A、(1,3) B、(1,3] C、(3,+¥) D、[3,+¥) 分析:若能利用双曲线的第一定义,则迅速获解. 解法如下:不妨设|PF2|=m,则|PF|=2m, c1mce故a=m, 由|PF1|+|PF2|≥| F£3,\\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