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体育课运动损伤的预防

2021-05-02 来源:榕意旅游网


浅谈体育课运动损伤的预防

榆中县麻家寺学校 李成有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但体育课上学生的安全是体育教学时特别要重视的。在体育运动中,各种原因可能引发运动损伤事故。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重视体育课的安全教育,一般来说,在体育锻炼中预防运动损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从思想上对运动损伤的预防给予重视,并在遵守体育运动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一定的课堂常规。

开学伊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上一堂生动的室内课,精心设计和准备,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重点给学生讲解体育课上的一些基本规范和要求,如:集合站队要静、齐、快;认真听讲,不带危险品进入课堂(身上不能佩带徽章,口袋内不得装钢笔、小刀、钥匙等尖硬物品);穿着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子(冬季着装应注意保暖,夏季女同学不能穿裙子,不得穿牛仔裤),特别强调一定要穿运动鞋。因为在体育锻炼中,学生要奔跑、跳跃,脚落地时会产生很大的震动,而运动鞋的鞋底是用柔软、有弹性的材料制成的,可以有效地缓冲落地时产生的震荡,从而保障身体健康,预防或减少运动性疾病的发生。

二、创造锻炼安全环境。

教师课前有很多需要认真检查的内容,比如要看场地是否凹凸不平或过滑过硬?如:跳远的助跑道应平坦结实,起跳板与地面齐平,沙坑应深翻并随时耙平;细沙要松净,不带碎石、玻璃等其他杂物;铁锹和平沙耙用后应及时放到沙坑外。要检查器材放置是否平稳、牢固?设备是否年久失修?如:跳高架应安放牢固,以免倒下砸伤学生;海绵垫应有足够厚度,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再盖一块小垫子。要检查学生到课的人数,以防止未到课学生出现不可预知的行为后果;检查学生着装,以防止由

此带来的不必要的运动致伤。

教师上课时要仔细观察各种因素,做到胸中有数,防患未然。一是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学生通常对自已身体的异常变化不放在心上,教师可凭借经验,通过观察学生面色、唇色、出汗程度等身体反应,及时调控运动负荷。二是观察教学活动中,学生有无出现不合乎要求的行为举止。如比赛中不遵守规则,不服从裁判,动作粗野,故意犯规或者搞小动作;练习中相互嬉戏追闹,不守纪律等。一旦发现要及时制止,使危险的苗头在萌芽状态下就能得到有效遏制或消除。三是观察环境因素,如气温、光线、声响以及周围能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其他现象等。

三、调节身体,使之处于良好的运动状态。

1、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但能使基础体温升高,肌肉深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应激性提高和关节柔软性增强等,也能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防损伤的发生。

2、锻炼后做好整理放松活动。

整理活动是运动的自然延续,能有效消除运动后肌肉的紧张状态,改善血液的供应。放松活动也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适宜的方式,如走步、小游戏等,这样可以加速恢复,尽快消除疲劳。当然,放松活动在具体实施时要灵活运用、合理组织,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场地设施作具体安排,另外在时间及顺序的安排上也可作出灵活调整。

3.注意自我保护。

除了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外,也应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处理锻炼后肌肉酸痛、关机不适的方法。肌肉酸痛的早期可做温水浴(或热敷)、物理疗法或自我按摩。如果疼痛继续或者加重,应

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同时教育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及早发现运动损伤的早期症状,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在康复。

四、注意科学锻炼。

科学锻炼包括五大要素,即全面性、渐进性、个别性、反复性、意识性,前三个要素对预防损伤较为重要。

全面性是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能训练,而不是单纯针对某一特定动作的反复联系。

渐进新是指,对学生应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和增加锻炼时间。以防机体一时不能适应而导致运动损伤。

个别性是指,对待学生必须因人而异。性别、年龄、体力、技术熟练程度不同,活动量和方法也应不同。

五、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了预防踝关节损伤,平时应加强踝关节肌肉的训练,提高踝关节肌肉的力量,以增强肌肉对关节支持力。

总之,体育老师要时刻把体育课的安全问题牢记在心,体育活动中教师只有做好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