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长垣县志

2022-07-02 来源:榕意旅游网


长垣县志

四致八景,出在蒲城。北杏坛,南蘧公,子路坟,府君厅。毛家潭里有个秋月明,铜钟、石鼓按时响,双头石鱼水上行,尊经阁,琉璃井,北门里头玉芽生,玄帝庙上灵芝草,白衣阁上金小虫,圣人琴,自己鸣,关夫子勒马听琴声,金马驹,卫王城,桧楷二树最有名,我说这话并不假,你没看,竹林寺有影无踪。

北杏坛

一、杏坛位于城东北十里,即学堂岗圣庙,孔子讲学旧址。地势突兀平广,登之俯视四旁,真是一邑主山。嘉靖天顺三年知县刘弘重修。庙貌宽广,形势巍峨,石碑林立,正面之间宏大的宫殿式建筑,就是“圣殿”。重檐飞脊、黄瓦盖顶、群兽相依,形象各异。廊下“金钟”“木铎”分悬两侧,加之红墙花窗,光彩夺目,雕梁花柱,金碧辉煌,步入殿内,令人肃然起敬。正面置一雕刻贴金的巨龛。孔子的金面盘膝弹琴坐像,安放其中,素有“圣人琴自已鸣”这说。神龛前的香案上置一木牌,上书“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之位”。神龛左右有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四大弟子塑像相陪,这叫“侍座”,也叫“四配”。过去,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四面八方的学生云集在这里,举行祭孔仪式,整个大殿里,鼓乐齐鸣,香烟缭绕,呈现一派尊孔,崇孔的挚烈气氛,可见当时孔教的尊严。环视四周,碑碣如林,古柏参天,芳草铺地,花香四溢,整个院庭点缀得条理分明,森严可畏。惟大成殿前二碑光壁如鉴,明光似镜,人称“透灵碑”,古柏大可数围。修庙工匠陈海、崔旺、马雄夜宿门下,闻殿中琴声清澈,从皆惊起。故庙东南墙外建有关公勒马听琴庙,足证当时灵胜。敬王二十四年孔子周游列国。这年自卫赴陈过匡(古时长垣名匡)时,匡人误认孔子是鲁人阳虎。阳虎曾暴虐匡人,故将孔子围困,五日后放行。孔子离匡后欲返卫国,途经蒲邑,停留月余。在县东北学堂岗讲学,故该地称杏坛。

孔子周游列国,学生满天下,自汉代以来,历代帝王都将孔子作为神来膜拜,孔子头上的封号也逐渐增多,加大。到了公元59年,汉明帝下令把当时仅存于曲阜孔氏家庙的祭孔活动扩大全国所有的官办学堂中来,这样一不,在追求读书人的心目中,孔子从学者一变成为他们的守护神。从此孔子是神仙下凡的传说更从了起来。

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曾到尼山向神灵祈祷,希望生个儿子。回家以后,院中突然出现了一个麒麟,从嘴里吐出一条玉帛,上书“天上星宿下凡,将来要振兴周朝。这星宿就是作为天上文官的魁星。正因为孔子是魁星下凡,故孔庙中的藏书楼叫做“魁文阁”,孔子出生时,天上仙乐齐鸣,满院异香。孔子生下来时奇丑无比,面有七露“眼露筋,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孔母以为是生个怪物,就把他扔到了山洞里。几日后又去看。见一母老虎在洞中为也哺乳,一只老鹰用翅膀给他打扇。故有“凤生虎养鹰打扇”一说。

杏坛的起源

孔子三十岁这年的夏天,正在带领一伙青年垒土筑坛,有的刨有的铲有的运,干的热火朝天,盛夏,毒日炙烤,天气闷热,无一丝风,一个个累的汗流浃背,这些青年中有孔子当初放牛时的牧童,当吹鼓手的伙伴,曼父,曾哲,颜路等好友自然也在其中,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青年,听说孔子招收学生不讲门阀,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帮忙。人多力量大,

一个满不错的讲坛,不到半天工夫就筑成了。不知是谁移来了一棵小银杏树栽在坛边,虽说这不是栽树的时候,但挖大点根,多带点土,也是可以栽活的。小银杏树舒展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孔子凝视着它,仿佛看见小银杏树在迅速长大,杏果满枝,说:“银杏多果,好象弟子满天下,树干挺拔立直象弟子们品格正直,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象征弟子们学成之后可以有利于社会,此讲坛就叫杏坛吧。”孔鲤姐妹们喜的一跳老高,拍手称妙。纷纷要求拜师求学。孔子在坛上席地而坐,人们很有秩序的依次参拜孔子为师。杏坛周围被围的水泄不通。从此孔子便每日到此讲学。几年后,杏坛已不再是一棵银杏,而变成了一片银杏林,树干挺拔,苍翠葱郁。充满了勃勃生机。

二、南蘧公

蘧氏家族住在城东八里,蘧公,字伯玉,原来有坟祠碑等,现以无存,据说有二碑在金占和枣科村放着。

三、子路坟

在县东北三里岳庄北地,明朝正统年间重修过一次,因子路为蒲县令,在位三年,政绩卓著,当时孔子称长垣为“三善之地”。邑人感其德,死后葬其遗物为坟,立祠祭点。

四、府君厅

在县西三里耿村东北,烂柯台上,府君厅即唐朝开元护国西齐王崔子玉。因治水有功,故沿河一带皆有修庙祀之。此处有庙宇,树林茂密,风景幽美,据传说庙内墙上有很多画,其中有一个是神仙下棋。菜园有一老者勤劳善良,叫王志,一天,驶着二牛去西地犁地,正在犁地当中,犁铧损坏子,该老回家用斧把犁铧修好代着斧子去地,正走在烂柯台前,突然一阵风吹过,老人停了一下,看到树下有二个老人在下 棋,就把斧子别在腰上,坐在边上看。看着看着觉的有点口渴向二老人要水喝,下棋的老人不愿动,就在边上拿了一个桃子给王志,王志吃过以后,立时觉的全身轻松,二目明亮,就又看二位下棋,看着看着,发现身旁的树叶一会黄一会绿,也不知道变了多少回,时间长了,王志不愿看了,要起身回家,身子向上一起,斧头掉到了地上,斧把已经全糟了。王志心里觉的奇怪,几步回到村里一看,村里大不一样。好象不是自己的村,村里几个老人问他找谁,他说,我就是这村的人呀,这些老人全都不认识他,他说,我去西地犁地才回来。这几位老人一听,突然想起数百年前有一老前辈去犁地未归,无有踪影,今天怎么又回来了,都很奇怪,说:“你这个人胡说八道,王志是俺祖先,要是还活着,都几百岁了。王志听了这话,简直是惊呆子,看着家中无人认识自己,扭身走出了村,谁也不知道到哪去了。为了纪念他,人们就把府君厅改为烂柯台。

五、铜钟,在县城北街中间,玄帝庙内,即周公庙,

六、石鼓,在县城南一里,大姜占东头向北路东,老奶庙内,,每初一,十五按时响。

七、双头石鱼,在县城府后街,观门南头路东有一井,在井口边放,原来是黉学内魁星阁前水池岸上。月圆的晚上会在水中游动。鱼头上打掉一块,传说打掉的正是宝贝,再也不能入水游了。

八、金马驹,在县西十二里文格党村,每年到麦季下午把麦摊好,第二天早晨去场麦已碾好,光垛垛,扬扬就行了。时间长了,有人财迷,想抓住,于是夜里几个人拿着绳子支场地,看到金马驹在在游转,几个人就拉开绳子去网,结果金马驹向村里跑去,村中路北有一眼大水井,该马就跳入井里,,从此再也不出来了。井口现在还是用多年前的马车轮盖着。

在城东北八里的小岗村北地,传说地下有一长洞直通县城,从哪里钻出来过金马驹,说是有一妇女,娘家是后墙集东头姓苗,叫苗粉台,哪一个她66了,自幼就没了爹,母亲体弱,弟弟年幼,家里地里的活全平她自己操劳,1959年大伙食堂,她在村里任炊食员,一天从早忙到晚,有时夜里12点还不能睡。一天夜里12点刚办完事,正想关上门回屋睡觉,听到有马蹄声响,开门一看,有一匹大马,毛色金黄,从西向东,跑的不很快,但马尾巴向上甩的很厉害,特别是四蹄登响喑高振耳,她想可能是队里的马跑出来了,正想关门,哪马又跑回来了,第二天天未亮她就去问队里的饲养员,说:“你们没把马拴好,怎么夜里叫它跑出来了”。喂牲口的二人说:“马好好的,在里边拴着呢,俺俩在外面当着门,它根本出不来。你在做梦吧。”后来又见了几回,不少人都说是神马,可能就是从文格党村进下钻过来的。

还有人说在卫王坟周围,人们不断见一膘肥体壮的黄色马驹,日夜出没,出来时,咴咴大叫,四蹄生风,一掠而过,因为毛色金黄,人们都叫金马驹,一年有一个南方道人,(俗称南蛮)偶过此地,恰遇马驹奔驰而过,道士伫立良久乃去。一年之后,道士到卫王坟东边一块瓜地,买了三根又粗又长的大菜瓜,正在瓜棚下纳凉,金马驹又从这里跑过,道人一见,随持瓜赶去,穷追不舍,看看将近马驹后尾,道人一菜瓜击之,正中马尾,那马被击中后,浑身抖动。道人乘机又以瓜击之,边投两瓜,皆中马腿,那马两腿受伤,跑入吕村寺西头一口井中,一道金光冲天而起,从此金马驹再也不出现了。

九、卫王城

实为卫王坟,现在县东北十里陈墙村。原村东头路北有天宁寺,卫王坟就在村东头向南,现在的冯墙东头。

据传后墙村有个姓潭的菜农,一年四季,经常进城卖菜。一年适逢中秋佳节之前,谭某于头天下午备好一车鲜嫩蔬菜,打算第二天黎明前进城去卖,因此就早睡子,一觉醒来,翻身下床,顾不得洗手洗脸,朦胧着双眼,推上菜车就进城去了,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城门下,谭某只说走得太快,城墙上的门还锁着,没开门,这时,他仰头四下观看,城墙上的兰砖,白灰,城楼上的垛口,城门上的铁钉都看的清清楚楚的。他看还早,就从菜车上取下个破草苫,铺在地下,和衣躺下,呼呼又睡起来,一觉醒来,红日已挂树梢,谭某翻身起来,伸了个腰,定神一看,菜车在卫王坟前放着,啥城也没了,谭某回村一说,卫王城就传了起来。

以前在卫王坟前有三间大殿,殿内坐有卫灵公泥塑像,前面是一供桌,桌上放一生铁铸成的大香炉,有面盆哪么大,清朝末年,大殿被洪水冲塌,只剩下这个用油漆漆过的黑色香炉,在地上轱辘着,谁都嫌它碍事,后不干脆把它扔到了十字路口,一天,一个南蛮

子从这里路过,看到了这人香炉,香炉外边的油漆被风雨浸蚀,风刮日晒,时间长了,外边掉了一层皮,里边露出一行小字来,那上面的小字是“东七里,西七里,南七里,北七里,真金就在七七里。”那南蛮一看,知道这是个宝贝,再沉也得把它拾回去,就给了村里几个钱,叫人运走了。后来运去的人回来说,原来哪是个金香炉。

还有一传说,卫灵公生前是个明君,他爱民如子,待人宽厚,黎民视他如父母,灵公死后,长垣人感恩不尽,故于墓前侧立庙祀之。每到谁家有红白喜事,前一天到庙里烧香,就可以借到桌椅盘碗若干,用过之后于当天夜里,还回去就行了。如此多年,无不有求必应。一年,孙墙有个爱财如命的孙占光,见物眼红,借用了器物之后,昧下一个带有鲤鱼花纹的冰盘,打哪以后再到卫王坟哪借东西就不灵了,,据说这个盘子现在哪家还保存着,夏天吃不完的东西放在里面,再热的天也不会坏。

十、桧楷二树

在县城内东南角,原寡过书院,属稀有植物,六年开一次花,清香满城。

十一、 尊经阁

在明伦堂北学宫后,五间北屋,有柏树一棵,

十二、琉璃井

在县南五十里,荆岗屯集,水味甘美,其砖光若琉璃。

另一说法是,在黉学内尊经阁前面,井不大,上口直径二市尺,井相当深,从上面看不到水,向井投硬币,声音清脆,尤如琉璃。

十三、北门里头玉芽生

据传,县城北门里西边,有一石碑,因年深久远,从石碑上头裂开一道大缝,缝里边有一块玉石,从中生出玉芽。

十四,玄帝庙上灵芝草

在北街中间,即周公庙,是周文王的二子,武王的弟弟,传说有一天,有两个“南蛮”在同公庙旁边打架,北街有一老人向前解劝,问是怎么事, 一人说,他的鞋被另一人扔到庙上了,劝架人说“爬到庙上把鞋拿下来不就完了,何必打架?”两个南蛮正是发现庙上有灵芝草,故意装做打架,好借机上庙,听了劝架之人言,随爬上庙顶把鞋拿下,同时把灵芝草也盗走了。

十五、白衣阁内金小虫

据传,县城西门里向南,城墙里边,即白衣阁,在里面的观音宝座旁有一个用黄金制做的小麻雀,到了白衣阁里面,会听到四边都有麻雀乱叫,可是就是看不到小鸟。

铁劈柴

据说,顿氏十二世祖顿权,字右衡,清雍正已卯年任举人,癸丑年进士,后提任云南保山县知县,后升缅宁通判,因为官清正,御赐“铁劈柴”。

还有一说是顿权在云南开采大理石时邂逅得来的。

铁劈柴为三块,用石匣格离存放,农历二月十九会本来是个亮宝会,该宝是其中之一,

多年来流传全县,尽人皆知。

顿家当时家业富贵,土地数百顷,仆人成群,经常用铁劈柴点火,一个冬天正在屋里取暖,一个使女不小心把污水洒到了上面,宝物被污水泼灭以后,就再也不会着了。

还有一说是:1928年杂牌部队孙殿英部下有一个营长,叫刘黑七的人,带着他的全营人马驻扎在顿家的院内,在其前院东楼中间驻的士兵,七天连续死了七个人,从而引起了刘黑七的高度警惕,到了晚上他亲自在哪看着,到了12点时,看见西楼门前有一身穿孝衣的女子披头散发跪着在此涕哭,刘当即对准开了一枪,只见一溜白烟窜入西楼北头一间就不见了,刘很觉奇怪,认为这不是一般人,而是银影,引我寻宝,即派兵挖地,掀开地板砖,挖地三尺,发现又是一层地板,接着掀开后,下面有一口铁锅口朝下盖着一个大鱼缸,刘把这缸东西挖出来以后,天一明就带领人马走了,谁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据说里面就有“铁劈柴”。当时顿保真才14岁,亲眼看到顿采楼院里被挖了一个九尺深的大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