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运用整合理念建构阅读教学四种课型的尝试

2022-04-20 来源:榕意旅游网
运用整合理念 建构阅读教学四种课型的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 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 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 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 任,而以阅读教学为主要载体的语 文教学,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语文课 程的核心任务,主要表现在这几个 方面:一是课程意识的缺失。阅读教 学处于封闭状态,与习作、口语交 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板块严重隔 离,偶尔看到的“读写结合”Jdz仅仅 停留在表层。二是目标意识的淡化。 教师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对文章主旨的领 悟方面,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与教 学目标之间缺乏整合与联系。三是 单元意识的缺乏。教师处理教材简 单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基本上都是 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 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主题单 元的视野下来确定每篇课文教学的 侧重点。四是课内外结合的简单化。 许多教师在处理课内外结合时视野 不够开阔,课内外阅读界限过于明 确,多侧重于内容上的拓展,学生课 外阅读实践不能向深层次发展。 基于上述思考,作为课程的具 体实施者,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整体 的课程观,将阅读与识字写字、习 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起 来;将阅读教学建立在课程总目标、 学段目标达成的背景下进行设计; 将阅读教学放在单元主题的背景下 整合思考,打破教材的编排体系;将 课内习得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起 @华雪珍马建明 来,淡化课内#1-的界限,将课外阅读 纳人到课堂教学中来。我们以苏教 版《林冲棒打洪教头》(五年级上 册)、《三打白骨精》(六年级下册)两 篇课文整合教学为例,尝试建构阅 读教学“初读基础课”、“品读提升 课”、“课外拓展课”、“随文写作课” 四种课型。 《林冲棒打洪教头》、{--打白骨 精》篇幅都较长,按照原有的课时安 排,常常分别各用三个课时完成。这 两篇课文都选自名著,是叙事性作 品,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 物特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应“在阅 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 本表达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 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 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 的喜爱、憎恶等感受”。我们确定整 合教学目标如下:一是练习复述课 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两篇课文 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通过复述 课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二是 体会个性鲜明的人物特点。两篇课 文都通过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心 理来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指导学 生围绕人物特点获取相关信息,通 过对信息的整合与分析,形成自己 的阅读判断。三是通过比较阅读鉴 赏人物形象。作为古典名著选文,学 生借助课内的阅读经验,运用到阅 读名著实践活动中。四是领悟名著 的语言表达方式,尝试学习人物语 言描写的方法。 一、“初读基础课”:读通读顺课 文,感知人物形象 “初读基础课”是让学生通过自 主学习、精讲点拨、方法迁移,让学 生对这两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初 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言小 说特点,感知主要人物形象。通过指 导一篇课文的初读方法,迁移运用 到另一篇课文的初读实践,为“品读 提升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1.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读通读 顺课文。预习作为阅读教学活动中 一个重要的环节,有利于促进学生 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能够利 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方法尝试 解决新问题。两篇课文都比较长,生 字词量较大,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 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与阅读方法,教 师从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把握文 意、初步感知人物等角度设计预习 案,让学生课前以预习案为依托,先 自主学习课文。课堂上给学生充分 的交流展示的时间,让学生交流展 示、互教互学,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关 键词句,相机点拨学法。这也是从以 教师的“教”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主 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如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小说的 语言特点时,教师在学生读正确、读 流利的基础上,出示有关语句,让学 生读一读,尝试运用现在的语言去 替换、品味。(1)“这位林武师非比他 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2)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 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 施礼。(3)柴进说:“慢!二位教头比 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 I语文戟学通讯 囡4 I蔓堕望 头,谁赢谁就将这银子拿去。”(4)唐 冲和孙悟空。人物特点都很鲜明,写 文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又是打通 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两篇课 法相似,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 两篇课文学习通道的重要切入点。 文中的文言理解障碍不仅被迅速扫 作等具体描写来刻画人物,同时还 因此抓住了“人物对比”,就拓宽了 清,而且能感受到文言表达的效果。 将其他人物与重要主要人物对比描 整合教学的空间。一是文本内的对 通过交流展示、互教互学,学生对 'N来突显人物形象。鉴于文本特点, 比。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对比着赏析 -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不仅学得扎 我们从表达方法上切人,通过抓住 人物:《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第3和 实、轻松,还相互借鉴学习方法。 意梳理脉络。作为叙事性选文,两篇 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采用对比阅 第7自然段是最精彩的段落,读一 2.围绕课题.指导学生概括大 读的方法贯穿本组课文的教学。 读,注意洪教头和林冲分别是怎样 2.扣住重点语段,品读人物形 说、怎样做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将 课文的题目都明确标识了主要事 象。两篇课文极富语言底蕴,作者遣 两人进行对比,感悟林冲的特点。 件。为此,在初读指导时,教师引导 词造句精当典范,精彩语句随处可 《三打白骨精》中重点讲了孙悟空三 学生两抓课题:一读课题,明确组合 见。面对如此丰富的语言资源,教师 次棒打的经过,画出具体描写孙悟 教学主旨。让学生读读两个课题,明 要善于“取舍”,精心“设计”,精读与 空的句子,读一读,再对比着其他人 感悟孙悟空的特点。在交 确两篇课文均选自古典名著,并且 泛读相辅相成。一是着力篇章,明确 物的表现,通过学生阅读积累与经验,了解课 主次。《三打白骨精》是学生熟识的 流展示中,以林冲和洪教头为例,以 文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二读课 故事,孙悟空、白骨精,甚至唐僧的 孙悟空与白骨精、唐僧等为品读实 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 形象早已娴熟于心,但作者如何表 践材料,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人物 读课题的时候,发现题目中都含有 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是学生未涉 的语言、动作等方面描写进行对比, “打”字,扣住这个“打”,引导学生围 及到的,也是学习本课的重点。《林 赏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二是文本间 绕“为什么打”、“怎样打”、“打的结 冲棒打洪教头》语言明快洗练,叙事 的对比。在学生顺利完成了文本内 果怎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梳 写人,着墨不多但却神形兼备。在品 人物之间的对比赏析之后,教师跳 理课文的脉络。 读人物形象时,学生对水浒英雄林 出文本,追问思考:同样是古典名著 3.交流展示。引导学生感知人 冲的阅读期待更浓些。教师以《林冲 中的经典英雄形象,他们有什么不 物形象。“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 棒打洪教头》为学习范例,在学生掌 同?在学生重新审视文本的过程中, 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 握了品读方法之后,再迁移到《三打 引领学生从整体篇章对比的高度, 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 白骨精》的学习。二是着力场景,品 将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特点及作者表 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析词句。在品读林冲的形象特点时, 现方式进行对比,学生明确了同样 这是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文章的一 我们引导学生选择了文中最为凸显 是叙事性文章,两位作者分别通过 个重要目标。在学生将课文读通读 人物形象的“言语相激”、“棒打洪教 “棒打洪教头”,“三打白骨精”事件 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 头”两个场景,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 的描述,同样借助语言、动作等细节 师适当引领学生展示个人初步阅读 感悟的基础上,重点点拨“言语相 描写刻画了英雄人物的形象特点。 收获,感知人物形象。由于课文篇幅 激”中林冲和洪教头的语言描写, 这样借助对比方法的品析同类文 较长,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给出自 “棒打洪教头”中则引领学生品析人 本,兼顾了课内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读提示:“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在 物动作描写把握人物特点。当学生 让学生充满思考的乐趣,师生在言 小组内展示一下,并交流自己喜欢 学会抓重点语段、悟重点词句的学 语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语言与精神的  的原因。”学生在自选之前势必要带 习方法时,顺势迁移到《三打白骨 同构共生。着思考浏览课文,选择自己中意的 精》的学习,放手让学生默读批注, 审视两篇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初步 变”、“三打”的语段,扣住重点词句, 人物的形象特点。 三、“课外拓展课”:链接名著阅 学生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 语段,在小组内展示,让每个学生在 交流展示,学生自然筛选出了“三 读。深化人物形象 感受人物形象特点,自由表达出个 体会了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等不同 对两篇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了一定 性化的初步阅读感受。 二、“品读提升课”:运用对比阅 的认识。对于名著选文,课堂教学还 3.进行对比赏析,感悟英雄形 不能止于此。如何打通课内外阅读 象。从关注篇章的角度出发,引导学 的界限,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 读。赏析人物形象 将课内习 1.把握文章特点,进行对比阅 生领悟作者的谋篇布局,是第三学 阅读,建构“课外拓展课”,读。《林冲棒打洪教头》和《三打白骨 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学本组 得的阅读经验与能力延伸到课外阅  精》这两篇课文,涉及的人物较多, 课文的关键是要把握文本的语言现 读实践中去。1.顺趣开发,拓宽阅读广度。通 但每篇都侧重介绍一个人物,即林 象,而对比方法的运用既是两篇课 }~u州l 』I瞄 哥  l过课内两篇课文的比较阅读,学生 用读书小报展示阅读成果,有的将 见了林冲,心中大喜,想起那日二位 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品读名著选文、 《水浒传》原著内容与《林冲棒打洪 教头比武,不欢而散,现如今洪教头 赏析人物形象的有效方法,并且激 教头》课文比照阅读,甚至还有学生 早有悔改之心,于是忙叫庄客请洪 发了学生探寻名著人物的阅读欲 找来二十年前老版古装剧《水浒传》 教头前来一见。”随文习作一定要与 望。教师以“立体认识林冲”为阅读 音像资料与文本对比分析一一・・通过 课文情境相联系,教师自然引入《林 主线,以少儿版《水浒传》为阅读材 不同方式的汇报交流,学生的鉴赏 冲棒打洪教头》结尾:“洪教头满面 料,开发了“豹子头——林冲”主题 的视角越来越独特,从整体把握内 羞惭,灰溜溜的走开了”,引发学生 读本。读本不仅系统编人《水浒传》 容、感受人物特点、揣摩表达方式、 情境体验,激发学生依据人物特点 中关于林冲“误人白虎堂”、“刺配沧 积累经典语言等方面得到了发展与 进行表达的欲望 州道”等八个章回故事,还收录了后 提高。 世对林冲的专评与杂谈以及与林冲 3.想象场景.指导学生凸显细 四、“随文习作课”:关注裹现手 节。通过再次见面场景的想象,教师 有关的歇后语等资料,可以说,主题 法,创作人物形象 读物的呈现正是师生课#1-阅读实践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 成果的结晶。阅读少儿版《水浒传》, 统,在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 搜集关于“林冲”的相关资料,以及 心的课程观背景下,如何将读写结 人物评论等,师生积极投人到语文 合做得更加深入,在整合教学中设 学习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读本的形 计“随文习作课”,将学生的阅读实 成,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林冲的 践转化为言语表达。 认识,而且促进了学生合作、探究学 1.选准切人,设计随文习作话 习方式的形成。 题。本组课文以人物为主线贯穿始 2.板块推进.促进自主阅读。这 终,课内外阅读的交流点拨,在丰富 里的拓展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课内习 学生对人物体悟的同时,也让学生 得的方法,开展自主主题阅读实践。 掌握了一定的表现人物的写作方 在“品读提升课”中,学生已经学会 法。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极 了x,J比阅读的方法,从动作、语言等 富个性化的描写方法也正是“随文 角度赏析人物。教师建立探究性阅 习作课”的价值所在。《林冲棒打洪 读小组,从不同章回、后世评论、百 教头》的结尾显得意犹未尽,赋予了 N-资料、水浒背景、生平事迹等板块 学生创作的空间,教师根据课文的 确立各小组研究的主题,分层次研 结尾设计情境想象习作。一是对所 究林冲性格特点形成的缘由以及逐 学课文的尊重,基于课文为学生创 步逼上梁山的心路历程。而这些研 设想象的空间。二是选择次要人 读实践恰恰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 物——洪教头作为写作对象,更利 足,对人物的认识变得立体起来。在 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以“洪教头与 研读中,学生热情高涨,俨然成了研 林冲再次见面”为题,指导学生如何 究林冲的专家。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写好提示语及人物对话,并在此基 被回归到了名著宏大的背景中,人 础上掌握刻画人物动作、语言、神 物形象的体悟得到了立体升华。 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3.个性品评,实现多元交流。个 2.创设语境,刻画人物细节形 性品评是尊重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感 象。首先,教师激发学生表达期待: 受。在前期课内外精读与泛读的基 “人总是要一分为二地去看,洪教头 础上,学生围绕读本汇报交流时必 也知道自己错了,看来也不是一无 然言之有物,论之有据,林冲的形象 是处!这节课,我们就给洪教头一个 特点在多层面多角度的交流中得到 改过自新的机会。”接着,教师创设 全方位的呈现。在实施交流中,组织 一个语境:“话说洪教头被林冲打败 学生围绕“印象语句”、“印象情节”、 之后,甚感羞愧,从此那蛮横的性子 “我的感受”等几个层面进行,有的 收敛了许多,待人也温和了许多。这 采用评书式表达方式汇报,有的采 一日,林冲再次来到柴进庄上,柴进 将指导的着力点放在对人物细节描 写上,引导学生依据人物的时代背 景、见面立场等角度具体刻画人物 的语言、动作、神态,提出了书面表 达的时代感、画面感与真实感的习 作要求。一是指导语言描写。借助见 面场景的步步推进,人物的对话也 随之而来。教师指导学生从原文中 感受洪教头的性格特点,把握其说 话语气,使得人物要说自己的话。依 据文言色彩的语言特点,为学生提 供了“多有冒犯”、“失礼了”、“请多 包涵”、“深感惭愧”等文言词汇,启 发学生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不仅要有 个性特征,还要有一定的时代感。二 是指导动作描写。以《林冲棒打洪教 头》中第三自然段中人物对话为范 例,引导学生想象两人见面时洪教 头心服口服的动作特征,并将其纳 入到提示语的写作中,丰富了提示 语的内涵,明白了人物神情、动作等 精彩的描写往往都隐藏在提示语 里,让人物的动作描写具有很强的 画面感。三是指导心理描写。以第三 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描写人物时 善于转变角度,由外而内,走进人物 内心世界,揣摩人物不同情境的心 理活动,并借助切人心理活动描写 的提示词:“先想”、“再想”、“转念又 想”,自然结合场景的推进展现人物 细腻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得学生明 确心理描写的真实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 浦区解放路小学、江苏省连云港市 教育局教研室) @ l语文 噩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