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代以来,学校校园围墙内的教育几乎成了正规教育的唯一代表,教室课堂讲授几乎成了正规教学的唯一形式。网络教育的兴起则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网络教育以其举世瞩目的进展和成就赢得各国教育界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我国的网络教学被直接摆上台面。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给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角色变化,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并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以不断的创新精神推动素质教育,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网络教学;素质
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表现,远程教育是一种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进行教育的形式。我们认为迄今为止,远程教育经历了三代历程:传统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传统的远程教育首指函授、刊授教育。最早的函授教育起源于 1840 年的英国,当时英国速记法发明人伊萨克.皮特曼通过邮寄方式教速记,教育界一般就认为这 便是世界函授教育的开端。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起步于本世纪 60 年代,在近二十多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教育中充分利用而演绎出来的现代远程教育,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
纵观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史,美国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 大幅度地采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各类学校大量购置电化 教育设备,网上大学蓬勃兴起,某些高校已在这方面做了大 量的开发工作。如斯但福大学与微软、康柏计算机公司合作 开设了电气工程硕士学位的网络教育课程;华盛顿州立大学、
科罗拉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都纷纷提供了网络学习课程;一些新闻媒体如《新闻周刊》、《华盛顿邮报》也在网上建立学历教育机构。现有 350 多所大学和学院提供通过函授 和在线因特网教育的远程学习学位,其中包括 78 个博士学位点、100 个 MBA 点、300 个硕士学位点和 300 个学士学位点。1999 年美国大约有 100 万学生通过网络教学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目前美国通过网络教学获得高等教育学位的学生大约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的 8%。据有关权威机构预测, 到 2002 年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数将达到 223 万,比 1999 年翻一番还多。有人预言,可能在不远的将来,美国的大学都会变成College.com。 促成美国网络教学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存在着大量的网络教学的需求,除了传统适龄青年入学人数在未来 10 年将至少激增 30%外,今后更多的新生可能是半工半读、在职学习或年龄稍大以后开始学习。 二是已经有了满足这种需求的技术,特别是因特网和多媒体两大技术的结合使满足这种需求有了可能;三是许多投资人把网络教学视为一种新的商业机会,政治家和大学管理人员则希望借此可以少花钱多办事。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时兴的网络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角色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向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信息技术教师的自身素质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成败。 有一种误解,认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要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就能胜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且不说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等同于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中学新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定位于一门立足子实践、注重创造的、与其他学科高度综合的、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新课改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1 一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二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三是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由此,新百度课改对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教师,除精通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教师职业道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在网络教育给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随着 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教育必将显示出更强大的优势, 当然我们也不要忽视它的负面影响。为使迈向 21 世纪的网
络教育走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审视网络教育,并防患于未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将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尽量提升,把网络教育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那么,网络教育的明天必将是阳光灿烂。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中学非结构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李建华.王晓丽,20082008'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
[2].班级博客(Blog)平台的创建与应用研究.被引次数:25 作者:王晓.现代教育技术华中师范大学 2005(学位年度)
[3]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者:杨东科.软件工程厦门大学2015(学位年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