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泸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 审核 : 审批: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古诗词三首》牧童 课型 :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师复【学习目标】 备栏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学习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朗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自主学习】见“自主导航”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首诗读三遍以上。 2、谁有勇气单独为大家朗读这首诗。(评价:读通顺,流利)谁再读? 二、合作探究 自由默读全诗,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三 展示交流 1、 诗的意思搞清了吗? 2、你能根据第一小句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那是一片怎样的原野?你能美美地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3、 眼前绿草茵茵,我们耳畔似乎又听到什么?:抓住一个”铺、弄”字去体会诗句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 4 、快乐的牧童边吹笛边嬉戏。谁能试着边想象画面边朗读这两小句诗?读出视觉上的宽阔和听觉感觉上的美好。 5、可是牧童在哪里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躺,有清风明月为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6、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无牵无挂,自由自地,
是多么可爱的牧童啊!请你们用自己的喜爱之情,再读这句诗。 (1)这样的生活真是——? (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2)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 (展开丰富的联想) 7、安然自乐 如此悠闲、自在、轻松,谁能将他的感受读出来?(读出牧童吃饱后躺在月夜下的惬意)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自由读读全诗,读出你的向往。 四、合作探究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五、展示交流 闭上我们的眼睛想象,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笛声声;老牛品草静静,夜晚清风习习,高空明月朗朗,牧童卧草眠眠,太惬意了!你能再读出这样的快乐吗? 【达标检测】 作者吕岩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牧童?大家从吕岩小传中或许就能明白。你明白了吗?生于兵荒马乱的吕岩多么渴望能过上这样悠闲快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啊!谁还能读出作者这种渴望 ? 【整理学案】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刻画了一个可爱、调皮、安然自乐的牧童形象。这样的生活不但作者十分的喜欢、热爱、向往,连我们都十分的羡慕,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再来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首诗吧。 【布置作业】 能不能尝试着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个故事,让诗中的牧童更加生活化,离我们更近?
上泸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 审核 : 审批: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师复【学习目标】 备栏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学习重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见“自主导航”部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三、展示交流
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四、合作探究 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五、汇报展示: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达标检测】 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整理学案】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布置作业】 1、同学们,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将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写一写《舟过安仁》的小故事或自己的童年趣事吧!
上泸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执笔: 审核 : 审批: 授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清平乐.村居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师复【学习目标】 备栏 1、读通读懂这首词,体会农家乐,感受田园生活的纯朴。 2、能体会这首词的情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情趣。 3、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学法指导】 通过朗读词,想象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自主学习】见“自主导航”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介绍“词”。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知识链接: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 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过渡:《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1、自读。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 2、听读。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 三、展示交流 学生再练读,指名读。 四、合作探究 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1、自学思考,逐“片”讨论: (1)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提示:“檐”、 “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作者的思路。)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2)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五、展示交流,描述词境。 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达标检测】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 【整理学案】 读准 清平乐村居 读懂 读好 【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