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状况及原因分析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长24.8%。这是我国年度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2011年,全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水平上涨、企业效益较好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蛋糕”继续增大。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逾11.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但是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放缓,增幅放缓至12.8%,较2011年回落12.2个百分点。专家表示,2012年财政收入完成了预算,但是财政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经济增速放缓、物价尤其是PPI下行、进口增速下滑以及结构性减税四大因素,导致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回落
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虽然在四季度出现反弹,但全年经济增速回落至7.8%。税收收入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关联度高,在这一大背景下,作为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收的增长放缓符合预期。一些税种的税基与物价密切相关。2012年我国物价总体在低位温和运行,尤其是PPI同比大多在负增长区间运行,相应地增值税、消费税增幅出现回落。
近年来,我国进口环节税收的增长在税收中的作用逐步增强。一般来讲,进口环节中一般贸易规模的扩大会导致税收增收较多。然而,去年国内需求放缓,致使我国进口增速减速,一般贸易规模增长放缓,对税收的影响较大。我国实施的诸多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在去年得到充分释放。除了备受关注的个税之外,增值税转型是长期的减税措施,其减税政策效应明显。此外,对小微企业政策倾斜效果继续释放,大大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负担。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保持了较快增长,不少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充分利用增值税转型的优惠政策。企业负担减轻了,相应地我国税收收入减少。
此外,出口退税舒缓外贸企业压力,受到外需低迷、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更强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在去年面临着严峻的压力。为舒缓外贸企业的过重负担,我国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相应增加退税数额,对出口退税的税率进行了多次调整,主要是增强对小型外贸企业的支持。数据显示,2012年出口退税10429亿元,比2011年多退1224亿元。总体来看,结构性减税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提高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初见成效。
2013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态势将会走向何方?是否已经告别20%以上的高速增长时代?从目前来看,出于经济增长小幅增长的预期,多地下调了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再加上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都将减少2013年的财政收入,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仍然面临压力,难以重现高速增长态势。
有学者认为,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总体趋势可能相对平稳。从目前经济走势以及政策取向来看,2013年财政收入增速很有可能不会低于2012年。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落实政府规划的关键期,我国结构调整进入新的时期,我国经济走势将会继续朝向好的方向前行,为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提供支撑。
在2012年全年经济数据中,消费的稳定增长是一大亮点。消费扩张势头没有减弱,对税收的支撑度越来越强。2013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以及“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将有望进一步带动消费性需求的上升,从而拉动税收的增长。
重要的是,现在税收结构发生了变化,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双主体”特征越来越明显,
企业所得税与国内增值税的差距缩小。同时,税收中也体现出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比如金融业对税收的贡献度越来越大。
税收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对税收增长产生深远影响,而非短期影响。当然,财政收入增长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忽视,财政收入增速仍会较低。同时2013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等都需要加大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压力也较大。分析人士指出,这就需要继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把钱花在刀刃上,放大资金的杠杆效应,发挥财政资金“一两拨千金”的作用。同时,不该花的钱不能花,杜绝资金的浪费。
由于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社会上对其不良影响的担忧日益增多,质疑声音乍起,并且有蔓延的趋势。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深层原因进行理性分析,看清楚隐藏在表象之后的本质性根源,为决策提供客观的、科学的依据。
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升高以及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对增长速度加快说明财政集中程度和财政能力在提高,但同时也可能加重经济的超额负担,因此,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是否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理论上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对增长速度应该有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上,超额负担最小、效率最高,各国均应力求本国财政收入达到这一标准。但从现实来说,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政府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以及统计口径不同,这个标准不能够简单划一,只能在考虑多方因素的基础上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最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就是诸多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经济发展因素
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就我国情况来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到1996年下降了20.65个百分点,从1997年到2007年上升了9.85个百分点。这一趋势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
可见,我国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且在个别年份出现超高速增长有其合理性,而进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需要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因素,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简单地横向比较或套用发达国家标准不具有现实意义。
(二) 宏观调控因素
财政收入是政府宏观调控、财政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调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使其与当前发展阶段政府所承担的职责相当,这比考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合理更为重要。
1. 财政职能的影响
财政收入的规模应以财政正常履行职能为标准,由于各国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范围不同,政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财政职能也随之不同。为了保障必要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必须提高,否则便会因赤字过大或债务依存度过高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就我国来说,在市场机制逐渐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为了满足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财政收入规模必须足够大。尤其是当前公共财政致力于改善民生,财政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少,更需要充足的财政资源来支持,当前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为其提供了条件。
2. 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最重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其主要手段是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灵魂,在财政收入方面,通过运用相机抉择的收入政策消除宏观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的扩散效应逐渐显现,尤其是2007年物价结构性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政策应以防止过度投资、维持物价水平为目标,理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加财政收入规模。
(三) 体制因素
政府通常要通过健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保障其宏观调控政策发挥作用,体制因素直接影响财力的集中度。改革开放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经历了长达20年的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但由于转轨经济体制下,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还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尤其是历经30年的改革开放步入了“黄金发展”和“矛盾凸显”并存的关键时期,需要强化政府职能,纠正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市场失灵和各种偏差,客观上要求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来提高政府在改革和发展中的主导能力。
本文认为,我国近些年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包含几大部分:一是“自然性增长”部分,即单纯由经济增长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二是“政策性增长”部分,即由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三是“结构性增长”部分,即由个别税种超高速增长而引致的收入增加;四是“管理性增长”部分,即由于加强征管而引致的收入增加;五是“价格性增长”部分,即由物价上涨而引致的收入增加;六是“虚增”部分,包括由统计方法和口径不统一而引致的“占比虚增”,由物价上涨而引致的名义收入增加,由追求政绩而扭曲征管引致的“预收”和“超收”等等。对上述六个部分进行科学划分后,我们不难发现,2007年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其绝大部分是合理的,仅“虚增”部分存在不合理性,而这一
部分的影响力不大。同时,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与转轨经济相适应的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范围决定了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是客观的、必然的,在特殊年份,财政收入的增长可能发生明显的波动,这是受一些不确定的、一次性因素影响的结果,不具有可持续性。当增收部分主要用于民生支出等方面时,财政收入的挤出效应也不会被强化,反而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
为了消除和防范可能发生的不利影响,可采取如下对策:
第一, 树立科学政绩观和科学理财观,将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列为政绩考核指标。
第二, 采取措施稳定物价,防止经济由局部过热转变为全面通货膨胀,建议适当增加稳健财政政策的紧缩度,重点对税收政策从紧,并注重发挥税收政策在优化经济结构方面的作用。
第三, 调整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使其与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下财政履行职能所需的财政资源相适应,与政府宏观调控所需的财力相匹配。
第四,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新时期改革开放提供物质保障;统一和优化税制,为民生财政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五, 提高税收征管的完整性,建立税收服务与税收监督系统,提供优质的信息性服务、程序性服务、权益性服务,加强税源监控、税务稽查、税收处罚。
第六, 统一统计方法和口径,优先选择剔除物价影响的实际值进行对比与分析,在对
比分析时应调整财政收入和GDP的统计口径,使二者保持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不宜进行大规模减税,减税虽然在短期内能够降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但降低这一比重的意义不大。而减税具有扩张效应,在当前经济过热的环境下,必然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财政收入反而会因此而迅速增长,有违减税的初衷。但是,当前可推进以结构性减税为内容的税制改革,一方面对经济的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应该把握住资金充足这一较好的时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