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道相遇问题的练习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2023-08-14 来源:榕意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道相遇问题的练习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作者:杨振福

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5年第04期

【案例】

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一道课外题: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距A点800千米处,第二次相遇在距B点600千米处。问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看了题目后,有的学生拿出笔来,写写算算;有的学生想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一时间学生讨论起来,有学生说:“老师,这道题缺少条件,不知道两车的速度,若给个时间也许能求出来。”其他学生跟着附和起来。我说:“画个线段图试试!线段图是解题的好帮手,也许能求出来。”

不一会儿,学生将线段图画好了,可是算来算去,还是求不出结果。有的学生开始东张西望;有的抓耳挠腮;还有的看着我,好像向我要答案似的。我笑了笑说:“你们看看两车走的路程和总路程的关系。”有人小声说:“关系是什么呢?”突然从后面传来一声:“老师,我知道了,得1800千米。”其他学生急忙说:“是怎么算出来的,快告诉我们。”

这个学生将自己的线段图画到了黑板上(图略),并解释道:“甲乙两车两次相遇总共行了3个AB之间的路程,行一个AB之间的路程甲车行800千米,行3个AB之间的路程甲一共行了800×3=2400(千米),那么AB之间的路程是2400-600=1800(千米 )。”

原来是这么回事,学生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解题后的快乐之中时,突然有个男生站起来,腼腆地说:“我觉得这道题好像有点问题。” “有什么问题?”叽叽喳喳的声音出现了。我打断了大家的议论,“还是让他说说理由吧!”

“我觉得甲乙第二次相遇的地点有可能在乙又返回的途中。”很多学生好像没听明白,疑惑地看着我。“你还是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吧。”(学生在黑板上画个草图,图略。)

学生看着草图: “能在那儿相遇吗?”“有可能。”他说,“这样甲乙两车也行3个AB之间的路程,甲也行了3次,一共行了800×3=2400(千米),所以AB之间的路程是2400+600=3000(千米 )。”

我说:“他说得有道理,如果甲车行得特别慢,乙车行得特别快,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这时一名女生叫了起来,把大家吓了一跳。“老师,还有一个答案,不知道能不能和上两个答案重复。”“你说吧。”

“如果甲车行得特别快,乙车行得特别慢,两车会在靠近A点处再相遇。”(她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草图,图略。)

“这样两车两次相遇,也是行了3个AB之间的路程,乙车行3次是600千米,行一次是600÷3=200(千米 ),所以AB之间的路程是800+200= 1000(千米)。”

“原来这道题有三个答案。”

有个学生说:“老师,这道题是不是有错误。”我说:“大家认为呢?”“有条件,有问题,还能解出来,没毛病。”“那它怎么有三个不同的答案呢?”“买东西还能讲价,价钱还不一样呢!” “老师,我知道了,这就是开放题吧,一道题允许有几个不同的答案。”“说得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类的问题。比如,租车、打折买东西,饮料空瓶又可换饮料等,都有不同的方案,结果都会不一样。”一个调皮的小男孩说了一句:“以后做题还真得注点意。”顺便做了个鬼脸。

【反 思】

别的班级学生也曾拿这道题向其他老师请教,老师们讲的也是第一种方法。我把课堂上的情形向同行们一说,老师们都听呆了:“你班的学生真行!” “我还没听说过有其他两种方法呢!”“现在的孩子真了不起。”

是啊!现在的孩子想问题比较细致,有些问题的答案,比老师说得都好。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开发他们这种思维潜能,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研究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心设计问题,为他们提供探索的空间,留有探索的时间,鼓励他们敢于打破常规,发表独到见解,提出超常设想,经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者单位:尚志市乌吉密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