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B(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2、实践的客体是( )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
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3、实践的中介是( )
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
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 6、“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采用“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方法的是( ) 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 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
8、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9、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观点的依据是(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1、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 ) A.制造使用工具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语言文字D.具有思想意识
12、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4、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 )
A.新科技革命B.生产国际化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1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所蕴涵的深刻哲理是( ) A.“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B.“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 C.“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 D.不同事物可以达到调和
17、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 A.立法权B.管理权C.行政权D.司法权
18、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 ) A.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上 B.建立在每个人的发展之上 C.旧式分工的消除 D.生产力的极大发展
19、垄断资本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原因是( )
A.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参与经济调节 B.国内垄断资本需要国家支持以加强竞争的能力 C.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巨额投资,要求国家直接经营或资助 D.生产过剩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借助国家力量以扩大国内外市场
20、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是( ) A.经济是基础
B.政治是经济的反映与集中表现 C.政治归根到底为经济服务 D.经济革命导致政治革命
三、辨析题
2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22、物质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23、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
四、简答题
24、为什么说价值具有客观性?
25、简述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关系。
26、简述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
27、简述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义。
28、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9、简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理解。
五、论述题
30、试述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与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A 5、D 6、B 7、B 8、A 9、B 10、C 11、A 12、C 13、B 14、C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6、ABC 17、ACD
18、ABCD 19、ABCD 20、ABCD
三、辨析题
21、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其次,这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22、答:该观点正确。“物质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它强调了客观世界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运动变化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推动物质世界不断发展的原因(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的具体分析如下: (1)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①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
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它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③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a.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往往会通过一定社会的阶层或阶级的矛盾表现出来,或表现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b.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中,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的。
④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方法要求全面认识和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在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去分析基本矛盾,从而解决基本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离开了阶级斗争,就无法理解阶级社会的发展。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改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当代中国,改革就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 (4)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近代以来,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a.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科技发展使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大大地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
第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科技发展使人们的劳动方式经历了由机械自动化走向智能自动化、由局部自动化走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的根本性变革。
第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科技的发展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曰益提高。 b.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给学习、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现代化的交通、通信等手段,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
第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更多条件。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②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a.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科学技术的作用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的影响。
b.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人们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科学技术在运用于社会也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原因在于:
第一,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不够。 第二,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
第三,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常常被资产阶级用作剥削压迫人民的工具。
c.正确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首要的就是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始终坚持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服务,让科技为人类造福。
23、答:此观点错误。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从而调节生产和流通,使生产和销售.供给和需求保持大体平衡;第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展开竞争。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表现为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生产者在价格的引导和利益的驱动下,必然将资源从投人过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获利减少的部门,向资源投人少,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获利多的部门转移,从而起到自动调节社会资源配臵的作用。但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市场机制有其自身弱点和消极面:市场机制的启动,是基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自身近期局部利益的追求;市场信息反馈的只是资源配臵的方向而非精确的数量,而且具有滞后性;它不能自发地实行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和稳定增长,对某些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导致垄断,妨碍自由竞争,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等。市场的这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指导和调控来弥补和克服。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臵。
四、简答题
24、答: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 (1)价值的客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独立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认识和评价可以反映价值,但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价值。因此,价值的主体性依赖于价值的客观性,或者说,价值的主体性是以价值的客观性为前提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价值的客观性,就等于承认了价值的确定性。
①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不论是人的自然需要还是社会需要,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的,因而在本质上都是客观的。
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并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
③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后,就会对主体的需要构成意义关系。
(2)哲学的价值概念扬弃了上述各种价值关系中纷繁复杂的特殊内容和形式,概括了其中共同的、普遍的、本质的内容,即概括了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意义)的关系。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因此,价值具有客观性。
25、答: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普遍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 (1)普遍联系
①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特点。 (2)永恒发展
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事物和过程是不可分离的。 (3)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关系
①联系构成运动,运动引起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结果,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
②所谓发展,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无序到有序的正向质变,即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
③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得以实现的。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构成了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6、答: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垄断统治后,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国际垄断统治。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1)借贷资本输出
借贷资本输出是指输出国的政府、企业或银行把货币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这是一种间接投资。借贷资本输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政府援助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2)生产资本输出
生产资本输出是指政府或资本家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矿山、银行等企业,又被称作直接投资。它以投资者对所投资的国外企业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权为特点,投资者可以从中获取高于国内投资的超额垄断利润。 (3)商品资本输出
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有两类:
①私人资本输出,私人资本输出主要包括: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对外证券投资,私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私人在国外的房地产投资和存款,私人对外开展商品和服务贸易等。私人资本输出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或利息,同时也是加强剥削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手段。
②国家资本输出,国家资本输出主要包括:政府及其所属的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政府的对外援助,包括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向国际机构的投资,如对世界银行、欧洲开发基金、国际开发协会、亚洲开发银行等投资;政府在国外的资产等。国家资本输出则一方面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另一方面为维护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在资本输出的三种形式中,商品资本的输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则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
27、答: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积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及作用,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其历史意义表现为: (1)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咱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3)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特殊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例如资本循环周转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积累规律等。这些规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制约,具有了特殊的表现形式。撇开制度因素,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8、答: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没有物质生产,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而人口是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物质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第二,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只有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才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29、答: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性的变革,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思想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具体来看:
(1)在哲学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为对象,否定了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分割的高度统一,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有史以来最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
(3)在哲学的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与旧哲学有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哲学的实践性,认为哲学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以往旧哲学只是解释和说明世界,而不懂得改造客观世界,即实践的作用。
五、论述题
30、答: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理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理想。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即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通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①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不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也会有所不同,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应该以具有自身特点的方式逐步向共产主义方向迈进。 ②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有自身特殊的国情,社会主义建设只能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身的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抉择。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逐步迈向共产主义社会。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必须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这对关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认识和把握。 ①从时间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终理想与阶段性理想的关系。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就是最终理想,它的实现需要许多代人的艰苦奋斗,在这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中,需要阶段性的理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在追求和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理想,是当前正在着力追求的阶段性理想或近期理想。
②从层次上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是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关系。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a.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也是党的最高纲领。
b.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党的最低纲领在当前的要求。
③从范围来看,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也是全人类理想与全体中国人民理想的关系。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体现的是全人类解放的共性,是面向全人类的更大的共同理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要是面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成员的,是全体中华儿女和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无疑具有“共同”性。但与远大理想相比,又体现了“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方面的个性特色。 (3)以辩证思维把握和处理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去把握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4壬何时候都要坚持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统一,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远大理想的指引,就不会有共同理想的确立和坚持;没有共同理想的实现,远大理想就没有现实的基础。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