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_史舒扬

2024-02-25 来源:榕意旅游网
2013年3月(总第72期)第1期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OFHEILONGJIANGINSTITUTEOFSOCIALISMMar.,2013(Gel.72)No.1

试论高校青年志愿者

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史舒扬,贾雨薇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近年来,作为我国青年志愿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渠道和途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在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做出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调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机制逐步完善,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并寻找应对之策。

关键词: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发展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62(2013)01-0046-03

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存在

和发展了一个多世纪,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工作的价值都产生了普遍认同。在中国,志愿服务起步较晚,至今仍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中国志愿者中,最为活跃、规模最大的是社区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这两支队伍,而高校青年志愿者以成员的素质水平和结构的稳定性逐步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力量。本文试以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研究视角,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调研实际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所助益。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社会事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渠道和途径。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有效满足了高校青年实现自我与奉献社会的双重追求,体现了当代高校青年对社会

收稿日期:2013-01-07

的关注并努力寻求解决方案的积极心态,实现了社

会与志愿者的双赢。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志愿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志愿精神,就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志愿者”的应有之义。青年志愿的宗旨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精神,同时结合现代文明的价值理念,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善良、平等、互助,立足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人生自立和道德自立,争取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1]可以说,青年志愿行动对青年的激励作用是真实的社会存在。高校青年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志愿行动,提供的不仅是一种志愿服务,更是在传达一种

[2]

精神,宣传一种风尚。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不仅使高校青年志愿者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受到教育,同时也通过自己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和认同志愿服务工作,从而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等志愿精神得到广泛的弘扬和传承。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学生学理论学术课题规划项目“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理论研究”(项目编号:TA35)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史舒扬,女,黑龙江大学文学院;贾雨薇,女,黑龙江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方面的研究。

46

史舒扬贾雨薇:试论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塑造

高校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发展自我和融入社会,是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关注的问题。随着志愿服务工作的逐步规范化、持

角色化,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志愿者意识到,久化、

志愿服务能够让人感到精神上的充实,能够锻炼自

在己的个人能力。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并非单向付出,

为社会及他人的付出过程中,自己也能得到回报。这种回报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内在的价值感,即精

必神上的满足。青年志愿者要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好,

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被社会认可,被他人需要,感受到自身价值,这些都有助于高校青年志愿者良好健康人格的塑造,推动高校青年志愿者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不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三)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有助于引导高校大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大学生参

主要的途径,客与社会实践并获取社会经验的正规、

观要求志愿者在坚持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面对服务对象千差万别的需求,正视自身能力和条件的

越来越多的高校青年志愿局限。在志愿服务工作中,

者认识到,助人者不是万能的,但每个人都具有发展

·和改变的潜力,必须不断学习。正如美国学者保罗

伊尔斯利在《志愿者教育导论》一书中指出的:“除了与正规训练的联系之外,学习这一要素很少在志愿行为文献中被提及,这是很可惜的。因为无论正规的还是非正规的志愿行为,都提供了几乎是无限的学习的可能性。他们可以学到所有有价值的技能和实际知

[3]

识。”可以说,志愿服务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积极实践了终身教育。因此,志愿服务工作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能力提升的机会,从认知层面与行为层面上促成了高校青年志愿者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统一。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近年来,作为我国青年志愿者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在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过程中做出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调整,服务领域不断拓宽,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机制逐步完善,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并寻找应对之策。

(一)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

一些高校青年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责任与意义缺乏深入理解,部分志愿者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效果不理想。二是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和创新。目前虽然高校内青年志愿服务团体不断出现,志愿者和志愿者现象层出不穷,但有些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及经验,致使在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上产生困难和障碍。[4]也有的高校在服务内容方面存在着服务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无法体现和满足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愿望与优势,服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三是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奖励及

一些院校并没动力机制不足。在高校志愿者活动中,

有深入到学生个体中进行志愿者宣传活动,有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去进行志愿者体验工作。浮于表面化、程式化,是致使高校青年志愿者对志愿服务工作积极性减退的直接原因。许多高校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无法得到真正的深度服务机会,自然很难理解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所在,也因此影响了青年志

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带愿者的积极性。另外,

给个体的锻炼程度和发展前景是决定高校青年志愿者能否坚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动因之一。一些高校中模拟联合国、模拟APEC、赛扶等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其原因在于能够提供更广阔

更有效的实习经历。如何激励更多的高校青的平台、

年参与志愿活动,进而带动高校青年志愿活动整体发展前景,这是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策

1.从志愿者自身的角度看,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

一是要努力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在心理认知上经历的过程较为复杂。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剧烈变革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征:睿智而又轻狂、成熟而又盲目、理智而又躁动。[5]同时,由于接触社会程度不深,也很容易感染社会的糟粕思潮,使心理认知方面呈现出不正确的状态。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志愿服务工作具有的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志愿服务的基础动因在于毫无索求的付出。志愿行为包含了利他主义、对事业的信奉、自由意愿与选择等因素,而奉献和学习是其中的主流部分。这两种因素的存在保障了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性,维护了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价值。

二是要提高素质,完善自身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形式、内容和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志愿者单

47

史舒扬贾雨薇:试论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凭热情已经很难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只有完善自

身的技能,才能使受助对象得到最有力的帮助,同时也可以避免志愿者本人的价值浪费。

2.从高校组织的角度看,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要加强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培训,明确志愿服务工作的多样化及其深刻意义。要让青年志愿者充分认识到志愿服务既是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精神充实、心情快乐,也可以交流人生经验,增强对社会的

应该切实尊重认识以及领导能力等。在教育培训中,

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更加人

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引导。此外,还要加强对性化的、

青年志愿者的技能培训,使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和专业。

第二,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考虑到高校青年志愿者对于个人发展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保证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要达到激励目的,首先应该更新观念。以往的志愿服务单纯强调服务他人、帮助他人,忽略了志愿者从中获得的利益。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使志愿者觉得志愿服务是单纯的付出,难以持久坚持;另一方面,也会使志愿者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优越感,导致服务效果不佳。高校青年志愿者以个人为主体,在志愿服务工作中有其主观的选择性,即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同时要求得到不同方式的回报。相比于志愿者活动主办方颁发证书等传统方式,高校青年志愿者更倾向于与个人发展相关的回报,如专业实践、扩大交际圈、寻找兼职等。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即使在发达国家,志愿者们也很在意自己的努力能否获得

[6]

回报。有的学者建议应引入“学分”的概念,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成为高校教学

[7]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青年志愿者中的一门选修课,

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另外,在某些大型的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中,有的主办方会根据志愿者的服务质量颁发奖励,将志愿者分出不同等级,或者评出优秀志愿者。将志愿服务工作分出好坏优劣,有违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初衷,将志愿服务看作了一种竞争机制和比较方式,使志愿者过分承受志愿服务工作的理性评判,而非

志愿活动后对志愿者的满意程度进感性价值。当然,

行问卷反馈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志愿服务工作,但是只有将志愿者首先放在以人为本的位置,才能真正提高志愿服务的整体质量,让志愿者做到诚意服务,从而使志愿服务工作得到良性循环。

第三,要结合实际创新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在志愿服务项目策划方面,要讲求实效,采取

内容多样的社工组织相形式创新。与国外层次分明、

比,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可参与的志愿服务种类有限,环境单一,大多数志愿服务工作的场所都离不开养老院、孤儿院、希望小学,或者一些宣传性的行动,这使志愿服务的性质呈现隐性政府化、管理化,背离

仍有许多人受传统观了志愿服务的单纯初衷。目前,

念的影响,认为志愿服务就是专门针对老人、残疾人,或者特殊者的服务,而不能将视野扩大到社会成

[8]

员的全面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志愿服务领域的开发。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体现了高校青年志愿者对自身的价值判断。将志愿服务工作做到形

内容上符合社会意义,对于高校志愿服务式上创新、

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需要志愿者提供服务的领域必然是众多的。据调查,现在最吸引青少年的志愿活动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合理、便于参加、积累经验、活动丰富、组织良好灵活、

[9]

关键是要用发展的思维和眼光去挖掘。和充满乐趣。

另外,在组织志愿服务工作中,组织者应平均分配志愿服务工作中的难易机会,给更多高校青年志愿者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空间,有均等的锻炼机会,这能有效改善当下大学生对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工作的某种误读。

第四,要积极学习借鉴国外高校青年志愿者志

在信息化、全球化愿服务工作的经验。进入新世纪,

的时代背景下,志愿服务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作为给全人类带来福利的行为,需要互相学习、吸收和借鉴。我们应该对国外高校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经验充分重视,同时,对他们的教训也要研究和吸收,使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少走弯路。

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它不仅让接受志愿服务的人受益,也是志愿者本身的一所学校,优秀的志愿服务工作甚至会对青年志愿者

我们要秉的发展预期及个人进取心产生影响。因此,

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立足爱心服务的基础,将视野放大,视角放宽,使志愿服务与个人发展相结合,在更高程度上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工作。参考文献:

[1][2][3]北京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你准备好了吗[Z].北京:中

2006:86.85.15.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4][7]廖大鹏,聂涛.浅议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48.48.

“.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J].青年[5]张晋与社会,2012,(2):149.[6]孙宝云,孙广厦.志愿行为的主体、动机和发生机制[J].探索,2007,(6):119.

[8][9]北京志愿者协会.走近志愿服务[Z].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188.190.

责任编辑:王佳玲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